丁芬
摘 要:在“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背景下,开展学科服务是体育院校图书馆抓住机遇、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分析了体育院校图书馆学科资源建设和学科服务现状,提出特色学科资源建设方案和以“一对多”的模式探索推广体育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
关键词:“双一流” 体育院校 图书馆 资源 学科服务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1(a)-0103-02
2015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双一流”的任务要求,自2016年起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1]。2017年,各省份各高校的“双一流”建设铺展开来。
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明确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2],体育院校肩负起全民健康和建设体育强国的重任。在争创“双一流”的浪潮中,体育院校也应以此为契机,发挥专长,推进体育学科的建设,不仅要保持体育学科在体育院校的传统地位,还要走出国门,与国外体育学科发展相比较,以国际视野,国际标准来检验学科发展水平。在“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趋势下,开展学科服务成为体育院校图书馆抓住机遇、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1 体育院校图书馆学科资源建设现状
1.1 传统纸质资源采购方式被动,渠道单一
许多高校图书馆购买印刷型纸质文献资源都是通过招投标和编目外包模式。采访馆员在书商提供的采访数据中挑选书目,形成采购订单。虽然各个图书馆都有本馆的采购方案,但外包模式下,采访和编目馆员接触不到实物,无法全面控制书目信息的质量。中标书商为了减少成本,保证到书率,提供的书目在时间上往往滞后,在质量上不利于学科建设。这种采购方式没有计划性和时效性,更谈不上特色性。有些高校图书馆定期组织馆员、师生进行现采,在书商安排的供货会或书库现货中被动地选书,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背景专业出发,按照自己的偏好,随性挑选,教师和学生选书没有考虑馆藏结构的意识,也无法保证图书质量。
1.2 非公开发表资源不全面,学科特色不突出
过去,很多体育院校由院系资料室负责收集整理各类型教学资料、会议资料、学术论文、科研成果汇编等非公开发表刊物。在高校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趋势下,许多院校合并了院系资料室与图书馆,将原资料室的资源交由图书馆管理,资料员分流到图书馆或其他部门。随着资料室的撤销,与学科相关的内部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不再有专人负责,少数院系、教研室领导,学科教师会有意识将资料交给图书馆保管,其余领导和很多的术科教师完全没有意识,或没有精力顾及。再加上如果图书馆领导不重视这部分资源的收集,这些散乱但具有重要教学科研价值的资料就缺失了。学科资源不完整,不系统,体育学科特色不明显,图书馆无法作为学科建设的资源保障。
1.3 外文资源薄弱,资源类型不多
由于原版外文图书、期刊价格昂贵,采购渠道不畅,服务对象少,外文资源的采购一直不被体育院校图书馆重视,现有的纸质外文资源陈旧落后,数量极少。想要成为一流学科,体育学科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体育学科的建设必须有足够的外文资源作为强大的保障。体育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购买比例逐年增加,电子图书、电子期刊越来越多,但体育专业类、体育外文类数据库少,专业程度不高,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不多,体育学科的视频资源有待开发利用。
2 体育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
在我国14所专业体育院校中,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最早开始探索学科服务之路,于2005年开始实施学科馆员制度[3]。十多年来,上海、天津、河北、吉林4所体育学院图书馆相继效仿,其余体育院校图书馆有的准备尝试,有的还在观望学习。已经开展学科服务的5个图书馆,都是采用“一对一”的分散式的管理办法,由图书馆各部门馆员兼职学科馆员,指定1~2个对口院系开展工作。兼职学科馆员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科服务工作中。兼职学科馆员本身素质良莠不齐,很难独立完成较复杂的服务工作,学科服务层次不高,无法融入到教学或科研过程中。再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各界对图书馆的成见、对学科服务工作的不了解、对學科馆员的不认同,造成兼职学科馆员成了联络员、传话筒的尴尬角色,工作缺乏自信心和主动性,学科服务工作陷入可有可无的局面,现阶段的学科服务工作并不理想。
3 体育院校图书馆学科资源建设方案
(1)图书馆纸质资源的采购方式虽然局限于招标采购,但也不能只受困于书商提供的采访书目。从各种途径搜寻书目,将收集到的书目整理后交给书商进行采购,在招标合同中约定自选书目的到书率,摆脱对书商提供书目的依赖。体育院校图书馆采访馆员或学科馆员可以通过在国家图书馆、CALIS、全国新书目等网站上找到适合本馆收藏的书目资源。积极与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优秀出版社取得联系,及时获取新书书目,尤其是与重点学科相关的书目。加大范围收集,尽力找到与体育特色相关的书目,更好地建设特色资源。
(2)采访馆员要定期组织各院系专家、学科带头人荐购,有重点学科或有学科服务的对口院系的荐购工作交给学科馆员完成,尽力满足各个学科各个层次的教学科研用书和学习用书。追踪荐购的到书情况,及时反馈给荐购者,感谢他们的劳动,让他们更加乐于参加荐购,更加支持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工作。
(3)内部文献资料是其他单位图书馆无法获取的重要资源,是形成体育学科特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要重视在教学、科研、学术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教学大纲、优秀教案、课题报告、科研论文等资料的收集。要加强与各项目教练员的联系,收集整理各类型比赛成绩、秩序册、项目规则、运动员档案等,保持资源的延续性、完整性。
(4)图书馆要向学校争取更多的资源购置经费,增加体育学科外文图书、核心刊物的采购比例,形成新的有价值的亮点资源。引进国内外体育科研领域的中、外文数据库,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的资源数据库。自主开发体育特色数据库,如体育基础学科数据库、体育社会学科数据库、传统优势项目数据库等,建立教学、竞赛视频数据库,形成特色馆藏,为学科建设开展更深层次的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4 体育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探索
想要为体育学科建设开展较高层次的服务,使学科服务见到成效,靠兼职的学科馆员是不可能达到的。因为除了敬业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体育院校的学科馆员更要有丰富的图书情报知识、专业的体育学科背景和较高的计算机、外语能力。而兼职学科馆员很难同时具备这些素质,在与对口院系的服务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自己能力所不能及的工作,需要与其他馆员协同工作才有可能完成,这样会影响工作进程和服务质量,即使通过馆员培训来提高学科馆员素质也不是朝夕就能完成的。
如何才能找到突破口呢?笔者认为,用“一对多”的形式可以胜任学科服务的工作。这里的“一”是指一个学科服务团队,“多”是指若干个对口院系。学科服务团队要有自己的工作办公室,这样学科馆员与同行、与服务对象就有了固定的方便交流和开展工作的场所,当然学科馆员还是要经常主动到院系上门服务。学科服务团队要有专职的学科馆员,团队成员可以是从图书馆馆员中挑选出来的,具有某方面业务素质较高的、经验较丰富的馆员,也可以招聘引进馆里缺乏的学科人才,如体育学科背景毕业的研究生,形成由2~3人组成的具有专业的体育学科、图书情报知识、较好计算机、外语水平的高素质团队。团队刚成立时,可以选择若干个对口院系,有重点学科的院系优先纳入,以后根据实际工作量再决定服务对口院系的数量。
学科服务团队要完成过去的参考咨询工作,如读者咨询荐购、文献传递、馆际互借、教学培训、论文提交、代查代检等。学科服务团队还要开展更深层次的学科服务,如挖掘、整合对口学科的各种资源,搭建学科服务平台,对新资源先行熟悉试用再推广,及时动态地发布国内国际学术动态、学科热点、前沿信息。学科馆员要深入院系参加学校、院系的科研活动,掌握服务对象的课题申报情况,主动与项目负责人联系,为院系的科研工作做好定题服务、课题跟踪等。学科馆员还要深入到运动队中,采集运动员信息、整理运动员训练档案,成为教练员的帮手。每学期或每学年对学科服务工作要进行总结,接受对口院系的考核评价,对暴露的问题及时改进和反馈,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要让学科服务深入到各院系的学科建设中,让学科馆员成为师生、科研人员、教练员得力的助手,不可或缺的工作伙伴。经过1~2年的摸索、实践,探索一条可行的学科服务之路。有了示范效应后,图书馆要大力宣传学科服务取得的成效,与各院系领导、师生交流沟通,成立多个学科服务团队,统筹安排对口院系,将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推广到全校。
5 结语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体育院校图书馆不能裹足不前,必须抓住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历史机遇。必须由以资源为中心转变为以服务为中心的发展方向,必须进行有体育学科特色的资源建设,必须以主动服务为重心,全面开展学科服务工作。体育院校图书馆要打造素质全面的学科服务团队,为建设一流体育学科开展有广度有深度的学科服务,不断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2] 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6/23/content_5084564.htm.
[3] 李寶凤,吕仲敏.体育院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0):1339-1341.
[4] 申彦丽,刘月玲.关于体育院校开展学科馆员服务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7):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