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研究

2018-05-14 17:20李卓何伟黎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研究

李卓 何伟黎

摘 要:为了使高校足球运动员获得更好的比赛成绩,需要对体能训练方面的工作产生更多重视。本文对高校足球运动员身体机能、运动素質、身体形态等方面的训练进行分析,对专项速度、耐力、灵敏性、核心力量等方面的训练方法进行阐述,希望为高校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启发和参考。

关键词:高校足球运动员 体能训练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1(a)-0030-02

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体能水平的高低对人体的形态学特征及人体的机能特征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高校足球运动员而言体能训练方面的工作十分重要。下面对高校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面的工作进行具体分析,以期为运动员体能素质的提升、足球技巧的充分发挥等有所帮助。

1 高校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

1.1 足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训练

力量素质,即神经肌肉系统工作时对抗、克服阻力的能力,高校体育教师需要结合足球运动特点对运动员力量素质进行训练,使运动员能够在短时间内更好的快速跑,同时能够适应长时间高强度奔跑等,下面对相应的力量素质训练方法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快速力量训练。通过该训练方法能够使足球运动员肌肉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有所提升,在做出某个足球技术动作时,力量越大获得的速度越快,快速力量同样越大,因此体育教师需要对力量素质体能训练负荷强度进行把握,以足球运动员最大负重强度的41%~79%为宜,确保足球运动员力量、速度方面得到充分发展;此外,深蹲练习可设置成体重的3~4成,避免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产生影响,防止影响后续训练;此外台阶跳、蛙跳等同样为有效的训练方法。

第二,核心力量训练。背桥、侧桥、腹桥、仰卧提臀抬腿训练、跪撑训练、闭眼单脚站立训练、俯卧三点支撑单手前平举训练、俯卧肘支撑后交叉腿训练等均为核心力量训练的有效方法,核心力量训练对足球运动员控制身体加速、减速和稳定性等具有重要帮助,能够使运动员运动肌肉感知觉、身体平衡能力等得到提升,减少运动时的消耗,进而对运动疲劳问题进行有效缓解,降低运动损伤问题的出现几率,提高足球运动员技术动作水平等,因此需要加强对足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面的重视。

第三,力量耐力的训练。足球比赛的时间较长,为了使足球运动员在整场比赛中保持充足的体能,需要对力量耐力训练工作加强重视,将负荷强度调整为自身体重的25%~40%,提高练习频次,通过多次重复训练的方式使足球运动员达到极限。此外,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800~1500m的快速跑训练,使运动员坚持带球快速跑,布置1Vs1或多人抢截球的训练内容,通过重复训练、间歇训练等形式强化足球运动员心肺功能和体能素质。

1.2 专项速度训练

足球这项运动对运动员力量、速度等方面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速度较慢便无法在足球比赛中获得更多优势,无法更好的追上对方运动员完成防守,也无法更好的维持住本队优势,基于此高校体育教师需要将专项速度训练当作体能训练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短跑训练法、带球跑等方面的结合对足球运动员速度素质进行提升。对足球运动员最大速度进行训练时,可通过50~60m的加速跑进行训练,将20次设为1组,完成5组的训练,通过专项速度训练后,运动员快速完成动作、移动位置以及运球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能够完成快速转身、抢截球一类的技术动作。

1.3 有氧能力训练

一场足球比赛的时间较长,双方运动员需要进行激烈的对抗和比赛,长时间的奔跑和快速移动为运动员带来较大的负担,为了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处理,需要对足球运动员有氧能力训练方面的工作产生更多重视,通过持续训练法、高原训练法对有氧能力进行提升,在高强度训练和外界环境的刺激下,足球运动员承受较多的负荷压力,有氧能力自然能够逐步提升。对很多高校而言,高原训练法可实施性不高,此时体育教师便对持续训练法进行更多利用,使足球运动员最大心率保持在64%~69%的区间内长时间(0.5h以上)练习,促进足球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提升。

有氧能力的训练可谓是足球运动员身体机能训练中的重要内容,究其原因便是因为体能水平和能量供给方面的因素具有较大联系,教师需要对运动员能量供给、转移以及利用方面的问题进行考虑,一场比赛中运动员能量消耗为身体总能量的8成,其中有氧运动占消耗的7~8成,因此体育教师需要将有氧耐力的体能训练当作基础训练内容,通过定期组织开展小型足球比赛的方式对运动员进行训练,并且不必等到运动员体能彻底恢复便可以开始后续的比赛或训练;此外,远距离定时越野跑、比赛训练法的联合应用同样可以为运动员此方面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支持。

2 提高体能训练实效性的策略

2.1 强化运动素质的训练

柔韧性、灵敏性、速度和力量等均为运动员基本的运动素质,为了确保运动员全面发展,高校体育教师需要结合足球运动员年龄、身体素质、足球技术掌握情况、运动员性格特点一类的内容对运动素质训练工作进行调整,更好的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对足球运动员的运动素质进行训练时,需要适当增加上述几方面训练负荷及强度,特别是运动员下肢力量和快速跑训练方面,体育教师还可以通过原地、助跑纵跳,50m快速跑一类的专项素质训练方式强化足球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此外,带球移动、护球、抢截球一类的技术动作对运动员灵敏性、动作协调性等方面提出了一定要求,基于此高校体育教师需要将灵敏性训练融入体能训练工作中,使足球运动员能够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比如高校体育教师可以在训练开始的一段时间内进行此方面内容的训练,此阶段可谓是运动员注意力最集中、精力最充沛的阶段,教师通过布置带球过人、障碍跑一类的训练内容能够对这段黄金时期进行充分利用,为运动员身体协调性、灵敏性等方面的提升奠定基础。

2.2 强化身体形态的训练

为了提高高校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效果,体育教师需要对运动员身体形态训练方面的工作产生更多重视,在传授运动员足球技巧、战术知识的同时,对运动员全面发展方面的问题进行关注。身体形态这一因素和运动员先天性遗传等方面因素具有一定联系,但是先天遗传因素并非其决定性因素,体育教师可通过后天培养和训练提升运动员基本素质,使运动员身体形态水平得到提升,具备更多的体能,使其自身的力量、灵敏性以及速度等能够更好的适应比赛。总之,高校体育教师对足球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时需要对运动员身体、心理和生理特征问题进行考虑,确保运动员的运动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同时需要对普通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进行合理协调和安排,让体能训练和其他训练更好的结合,注重训练方式方法,加强对运动员薄弱环节的训练,最终为其体能素质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3 结语

总结全文,为了使高校足球运动员更好的将自己足球技巧和水平发挥出来,需要对体能训练方面的工作产生更多重视,根据足球运动特点、足球技战术等对训练方法及训练计划进行制定,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提升高校足球运动员体能素质,为运动员灵敏性、协调性、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方面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本文已经对高校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面的工作进行具体分析,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刘佳.探究高校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J].才智,2016(1):46.

[2] 邢颖.高校女子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0(9):124-125.

[3] 李关.高校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探究[J].才智,2014(34):85.

[4] 张国庆.我国高校足球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对策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5(4):20-21.

[5] 黄闻寰.高校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7(8):250-251.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研究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训练策略的分析
体能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理念创新
拳击体能训练方法研究
公司研究
实效性视角下对警察体能训练的思考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