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竞争因素。淄博作为老工业城市,如何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推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战略,使之成为淄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新动力
一、文化产业是城市發展的新动力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强、消费空间大、开发价值高、投资机会多,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
从近年看,文创产品使得各城市间的同质化发展模式发生巨大转变,激发了城市活力,从而使各城市有了更加亮眼的“名片”。这是因为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文化和科技等其他业态的融合发展越来越普遍,同时,各个城市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以及投入不断加大,让许多城市拥有了更大的魅力和活力。有一些城市打破了文创产业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垄断。《2018中国城市新文创活力指数报告》显示,杭州、成都、西安等“新一线”城市抓住了文创产业发展机遇,正在迅猛崛起。
从结构上看,“互联网+文化”“互联网+文物”“互联网+影视动漫”“互联网+旅游”“文化+科技”等产业跨界互联方式,为城市发展文创产业拓展了新思路,也成为众多城市文化产业新的重要增长点。
二、淄博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与不足
(一)淄博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
(1)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淄博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旧石器时代的沂源猿人以及东夷文化、齐文化、聊斋文化、蹴鞠文化、牛郎织女传说等,都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素材和基础。
(2)拥有产业支撑优势。淄博作为老工业城市,产业基础雄厚扎实。同时,还可以依托山东理工大学等众多高等院校的优势,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3)文创产业投资规模不断加大。近几年,淄博市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出台各项措施引领文化企业做大做强。2017年,淄博市规模以上企业中,积极探索“互联网+文化产业”新模式的共有400余家,文化创意产业投资214.7亿元,同比增长21%。
(4)“互联网+文化产业”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全市“互联网+文化产业”服务平台约120个,投入使用情况较好的平台有华光陶瓷,以当代陶瓷艺术设计、展示、交流和推广为主线的文化创意平台及文化推广交易平台等项目。“互联网+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成效显著,2017年项目投资过千万的共计10个,其中,山东水火土公司建设B2B2C陶瓷行业的垂直电商平台——水火土网络商城,上线入驻陶瓷企业店铺数量超过1600多家,超过了京东商城900多家的陶瓷店铺数量。
(二)存在的不足
淄博的文创产业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文化市场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主要表现在文化市场发育还不健全、管理水平低,企业整体竞争力较弱。二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淄博文创人才供需矛盾较为突出,既懂文创又懂市场的人才尤为紧缺。三是淄博文化创意研发缺少大品牌、大集团、大平台,龙头带动项目不多,文创产品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低。
三、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议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既需要“登峰”,更需要“落地”。“登峰”就是政府要做好顶层规划和设计,要与先进的科技手段相融合。“落地”就是要重视人才的培养,重视园区建设,重视项目的规划和实施。
(1)强化政策支持。淄博市已出台了《淄博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文化名城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但从目前工作开展情况看,相关政策并未完全落地,项目实施成效并不明显。政府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同时破解文化企业高层次人才引不进、留不住、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促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走“文化+科技”以及“互联网+”之路。强化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实现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的有机统一,改进生产工艺,改善营销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文化引领、创新驱动、科技助推、链条完整的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让文化资源活起来、动起来,催生文化新业态。
(3)发挥文创产业园区的平台集聚优势。淄博市拥有十余个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示范园区,文创产业是淄博市经济开发区的重要发展产业。政府要进一步强化产业园区建设,发挥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集中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创意团队,为培育新型文创产业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从而辐射带动全市的文创产业发展。
(4)发挥驻地高校作用。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校的使命。可以进一步深化校城融合战略,借力驻淄高校人才、技术资源,发挥好山东理工大学人才高地以及其他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整体优势,助力淄博文创产业发展。
(5)以文化为媒介,加强对外交流。交流的文化,才是活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外文化交流,通过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旅游项目开发、文化产品展览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外省市对淄博文化及文化产业的认识与了解,推动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为推进深度合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曹可心.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出口贸易现状及策略分析[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6.
[2]孙海鹄.关于滨海新区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的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14):225.
作者简介:许欣然(1983.01—),男,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