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018-05-14 09:06刘斐
丝路视野 2018年24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可行性高职教育

【摘要】自我国提倡研究性学习以来,很多学校都已经在实施,但是基本都在中学阶段展开或者在研究生阶段和博士生阶段进行,在高职院校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应用研究还比较少。高职院校实施研究性学习非常必要而且可行的。鉴于此,本文将立足于研究性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提出在高职院校实施研究性学习是必要和可行的,并在此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职教育;必要性;可行性;建议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和生产第一线的具有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而研究性学习强调的就是学生对于自己学到知识的运用,这种学习方式非常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正因为如此,所以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符合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要求。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高职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建设人才的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利于中国经济发展,高职教育是近年才在我国发展起来的,现在还处在探索过程中。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有很多缺点,存在教学知识、方式落后等问题,实用性差,简单复制学历教育的经验;缺乏对高职教实用性的深入理解,教学模式中忽视了能力的培养,从而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校方面

1.教师的高职教学经验不足

很多高职院校都缺少既有理论又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老师。倾向于理论教学科研工作,其知识结构并不适用于现实工作,无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专业课方面与本科教材和教学方式类似,更偏重于理论教学,轻视操作能力培养、案例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枯燥,学生的积极性差。

2.实践性教学欠缺

高职课程设置僵硬,偏重于知识教学,忽视课堂实践,同时方式呆板,学生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思想不够重视。

3.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特色不明确

一些院校的专业设置过于追逐社会热点,缺乏系统化的研究,无法准确把握社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和未来需求,存在着盲目性和急功近利的倾向。不少从事高职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对于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和目标也并不是十分清楚,不少教师自己的脑海里都不是十分明确到底是该注重理论的培养,还是应该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未处理好基础理论教育与技术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这种模糊的认识造成了高职教育中专业设置不合理、办学效益低下的状况,使得高职教育的培养特色不够鲜明,无法适应社会对高职教育的需求。

(二)学生方面

中国大学教育追求“精英教育”,因为经院式教学的流行,导致数量较少的大学生一窝蜂上重点大学,尽管大学一再扩招,录取分数线出现下降趋势,但是民众依然追求高成绩和重点大学。有部分学生因为成绩较差,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因为应试教育思维,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对所在院校及高职教育有所不满,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同时自律性差,心中有抵触情绪,导致教学工作开展的效果并不好。

现阶段的教学为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很被动,主动性不高,无法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难以形成与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相适应的学习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应试成绩不好,知识面不广。所以如果使用全国教材那么会让这部分学生感到不适应,接受能力差,无法保证学习效果;除基础课外,在专业课学习中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看:首先,高职的毕业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表现为学术不精深;其次,与中职的学生相比,实践能力欠缺,眼光太高,没有展现出其技术方面的优势,尤其是在自我学习、自律能力、创新方面等方面有很多不足。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基本功不过硬、学的知识很死板、思维僵化、动手能力差、适应性不强等现象。这与传统的教学思想——只重知识的传授,不重视能力的培养有关,与学习化社会和高职培养目标提出的要求差得太远。

正是因为如此,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培养已经取得了专家和高职教育工作者的一致认同。职业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那就是在知识和技术方面的运用能力,是人们在市场竞争中体现出竞争能力的一种重要表现,我们也称之为从业能力:核心能力在能力体系中占据关键的地位,使人们能够立足于社会,快速适应工作的需求,实现不断的进步,我们又称之为关键能力。职业能力的塑造作为高职的主要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展现出高职院校学生的竞争力所在,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在社会上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足以看出核心能力培养的的重要性。在核心能力体系中,学习能力是居于首位的,尤其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这样在良好的自律和自我控制的导引下,可以不断磨练自己的能力;高职学生如果想要更好地使用媒体技术,那么持续的学习能力是重要的,通过学习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这些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需要将重点放在研究性学习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具备多种职业素养,尤其是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些都是高职教育体系所需要做的地方。所以提高高職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问题十分必要。

二、高职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一)是提升学生素质的需要

研究性学习从问题的提出,找出对策,并付诸实践,然后获得结论,而问题及手段都需要建立在学生自由选择的基础之上,它的本质就是让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其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起对生活和学习的乐趣,乐于观察生活,积极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知识,从自己的身边开始,发现问题,寻找对策,解决问题,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平台中,学生之间的学习和合作更加密切,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善于运用团队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学会分享。依托这种方式,学生将逐渐培养起主动学习的习惯,积极地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实践和创新工作,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是高职教师发展的需要

技术教育属于沉默知识的教育,教学的重点是在“不显露”的部分,就是书本不能够用语言来准确表达的东西。教师教学的重点应该在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学设施的设计与准备上,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而学生是學习的主角。所以,高职教师需要改变填鸭式的课堂教育,依托自己的教学特点,改善教学方法。他们在实践中也在不断摸索,而研究性学习的适时推出解决了教师们的困惑,为课堂教学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三)是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社会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速度非常快,很多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解决,尤其是高职教育创新工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唯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能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鉴于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出自己风采,实现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方式作出进一步的努力,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改革来完善这一模式。通过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构建符合高职教育规律、适应新世纪的高职教育人才模式,这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所在,综合来看,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当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育中,发挥其主动性,创造一种兼容包并的学习氛围,扩展学生知识的获取渠道,理论教育与实践工作充分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得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可以更好融入到社会分工体系中,因此,在高职院校实施研究性学习非常必要。最后,高等职业院校可以以研究性学习为基础,结合学生差异化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依托研究性学习课程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以自身优势为依托,充分利用自身传统优势和校外资源,形成有本校特点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学校以学生为载体,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从而建立一种双向的关系,用人单位选择适合的学生,也是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承认过程。通过研究性学习形成各高职院校的特点可以大大发挥高职院校优势,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形成个性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品牌效应。

三、高职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一)研究性学习切合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和生产第一线的具有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于“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高职学生需要具备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岗位工作中去,从而具备持续创新和实践的能力。我们应该能够从众多的新知识中挑选出与学生岗位需求有密切关系的部分,最有利于形成学生在某个专业方向的优势。研究性学习重点在于建立在理论和技术基础之上的实践能力,更加重视理论结合实践,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创新能力。因此,研究性学习符合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适合于实施研究性学习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技术教育”。与普通学科型高等教育对比,高职教育的课程理论要差一些,有些片面、缺乏深度、保守,但是在技术方面要出色一些,实践能力更强,突出了主体性、职业性。涵盖了多个技术应用能力提高课程和选修课。而研究性学习重点追求理论的应用,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主动的实践活动来体会其精髓所在,归根结底就是强调学生学习和实践的主动性。所以,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课程正是实施研究性学习所必需具备的。

(三)高职学生具备研究性学习的条件

由于目前高职院校的招生录取分数线是在同等生源情况下比普通高校低一个档次,而普通高校的连年扩招,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招生的质量。还有一些高职学生来自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及技工学校等。这些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行为习惯养成及综合能力都较差,多数人思想活跃,对社会性活动感兴趣,但在专业学习上不甚用心。美国研究性学习研究表明,在被动式教育体系中成绩不好的学生需要通过研究性学习来寻找出与自己匹配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一是教学方式多样化,提倡边讲理论边实践,例“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二是教学过程“双向化”,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去探索,进行研究性和创新性的学习。“这有助于引导学习习惯懒散的学生更加主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促进高职院校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建议

(一)研究性学习要有正确的评价方式

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就是学习的过程,重视学习思维和方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作为整个项目最为核心的目标。从这个方面来看,研究性学习成果和普通成果差别很多,两者存在很大的不同,前者目标为成果本身的价值。所以与研究相关的学生都应该首先充分了解课题。而获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则是次要的目的,关键在于充分体会研究所涉及的知识的演变。所以,对于学生的研究成果,我们需要给予正确的评价。

因为研究性学习成果具有独特的性质,所以其评价与传统不同,需要建立独立的评分标准。研究性学习成果评价除了其研究层次和实际价值以外,更应该重视研究的过程,尤其是研究主体的能力展现、个性和积极性等方面。研究性学习作为学习方式的一种,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成长和经验。应该说,每一个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学生都是好样的,没有成功与失败之分,研究成果不管好坏,我们都需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多一些鼓励和支持。

(二)研究性学习需要全体教师参与

对大多数教师来说,“研究性学习”还是个陌生的名词,要在全院推广实施研究性学习,还有许多困难。

1.教师思想准备不足

传统的结果导向型思维依然存在于现代教师群体中。很多教师依然非常擅长课堂教育,在课堂教育中发挥着主体的作用,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角度,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动地进行学习,创造力比较差。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正在改变这个局面,中学生正在逐渐转变学习观念,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对外部教育资源依赖正在不断降低,同时教师的角色也正在发生转变,从课堂教育的主体正在逐渐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虽然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但是很多教师的观念短时间内依然难以改变,出现很多不适,这造成研究性学习指导效果还不佳。

有人说,知识改变命运,但现实情况可能不尽如此。知识只有经过适当转变才能使得人真正出现蜕变,其主要的表现为系统化、理性化,体现出其创造性。这样知识才能改变个人乃至整个民族的命运,世界也才能因此发生变化。因此,教师观念和行动方式转变对于当前社会意义重大。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才能真正体会到蕴藏在知识背后的逻辑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帮助教师完成角色的转变。

2.教师的知识准备不足

因为学生的研究课题需要建立在交叉学科的体系之上,而现阶段各学科界线明显的教研活动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不利。实践过程中,教师协作和交流涉及多个学科,这是积极的一面,但是在教育体系中无法制度化,规范化。所以对于学校管理层来讲,跨学科的管理制度建设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科研资源,促进教师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提出对策来解决现实问题。另外有教师们指出,教师之间的交流虽然有着比较大的作用,但是时间有限,导致效果有限,这是因为教师的教课备课工作压力非常大;并且,教师的课题不同就会导致能够交流的空间不大,同时关于辅导的方法和内容也有很大的不同。

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实现交叉学科的精进,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掌握人文社科方面的理论。教师作为学科领导人和教学能手,在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知识体系不全面,有很多教师无法满足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的要求。所以,改变教师知识结构的现状、提高教师合作意愿和实践理性都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三)研究性学习要充分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与意义

实用性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的。当前,很多研究性学习项目在选择研究对象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科课程资源,忽视对教材的应用,尤其是内含的问题探索,过度看重人文社科问题。这种做法对于学生掌握探究式学习方法,步骤与程序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使得學科学习独立于研究性学习存在,造成研究性学习脱离实际存在,忽略了知识的学以致用,从而无法完整地实现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与目的。

(四)教师的作用

研究性学习基于任务驱动型存在,其重要形式就是团队学习。高效的学习型的团队需要分工明确。涵盖了老师和学生分工,小组成员分工等角色分工。教师的工作就是组织、引导、协作,通过搭建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同时引导学生心理、学习方法步入正轨。教师的作用体现在整个学习的过程,涵盖了案例或课题的选择、提纲、内容等方面的指导,同时还包括了专业理论知识、资料、案例问题和对策等方面的指导。创建一种自由的氛围,让学生积极讨论研究。另外根据小组团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组内分工,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

(五)师生需要改变观念

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内容,创造一个自由沟通、团结协作、主动型学习的平台,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研究性学习准备阶段,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到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的与必要性,以及学习要求,这样可以改变学生固有学习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认可研究性学习。教师需要在任务、角色与职场等意识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培养,通过项目任务来促进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融入到情境的角色中,通过小组合作,积极地进行研究性学习。

五、结论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高职教育缺乏理论和实践,同时很多高职教师根本不了解这个理论。不过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基于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已经展现出非常大的效果,正在逐渐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围绕问题或任务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需要在情景建构中,帮助学生提高能力和观念,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心态去学习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教改建议:提高学生素质要有具体内容和途径[N].北京考试报,2010-03-14.

[2]王晓羽.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1(07).

[3]陈茜.基于知能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4]冯晓斐.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5]陆碌.研究性学习及其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0(10):29~30.

[6]周玉芬.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看高职教育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仁[J].中国高教研究,2005(03):23~24.

作者简介:刘斐(1979.08—),女,汉族,衢州人,硕士,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酒店管理。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习可行性高职教育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五家渠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行性改造研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