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
【摘要】水产养殖一般需要人工向水体中投入饲料,同时,也需要向水产品喂养一些特定的化学样品与相应的抗生素,在所有投放的这些物品类,接近90%的物质是无法被水产品利用的。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为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应用各种方式提升养殖产量,却忽视了对养殖环境的污染问题,使自然水体和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养殖环境的破坏不仅影响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同时也限制养殖循环经济的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关键词】水产养殖环境;污染现状;影响;控制对策
一、水产养殖的相关概述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从上个世纪70年代,水产养殖得到迅速发展,产量增长非常快,在水产业中的比重也非常高,从最初占总产量的3.9%到占总产量的43.5%。作为重要的产业,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水产养殖环境的好坏对水产品的质量有重要影响。然而,由于水产养殖本身就会产生污染,加上外界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导致整个水产养殖的生态环境质量日益下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水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开始关注水产养殖环境,通过控制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来保障水产品的质量,促进水产养殖业的更好发展。
二、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分析
(一)自然水体的富营养化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为实现养殖产量都会采用增加养殖密度的方式进行养殖,养殖密度的增大便需要投入更多的饲料,饲料中的氮、磷、油脂等物质便会进入到自然水体中,外源性物质在降解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导致水体出现缺氧、浑浊等富营养化现象,浮游生物迅速繁殖,自然水体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体中生物的大量死亡。
(二)微生物造成水体污染
微生物污染也是水体污染的重要形式,病毒、真菌、细菌或者病原生物寄生在水体之中,一旦水质下降,便给微生物繁殖带来发展空间,造成水产品的品质污染,甚至会造成水产品的死亡现象,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某些病菌寄生到水产品中还会给人类的健康造成影响。
(三)物理污染以及重金属污染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因为使用机械设备而产生的机械油脂、养殖工具的废弃物以及各种渔业垃圾都会造成水环境的物理性污染。重金属污染也是水产养殖关注的重点问题,产生重金属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目前农药、生活洗化用品等应用逐渐增多,其在应用过程中会有重金属物质被雨水冲刷或者人为倾倒到自然环境中,造成自然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而养殖过程需要对养殖水体进行水体交换,并造成了养殖水的重金属污染;其二,进行水产养殖,为保证成活率,养殖户会应用大量的水产兽药,过量且无序的兽药使用不仅会造成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还会造成重金属在水产品中的滞留,引发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问题。
三、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控制对策
(一)完善水产养殖管理体系建立
先要完善整个水产养殖的管理体系建设,形成水产养殖环境管理规范、标准。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提升从业者的整体思想意识水平,要让他们明白水体及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危害和后果,在今后的养殖实施中规范操作,避免各种环境污染状况的产生。同时,要透过对于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尤其是要发挥出政府的导向和监督效果,加强对于水体生态环境的保护,从根本上解决水产养殖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以提升水产品的综合质量。最后,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维护与管理水产养殖的综合环境,合理规划水产养殖的各个功能区域,建立一个规范有效的水产养殖环境管理系统,并且充分发挥这个系统的积极效果。
(二)养殖结构调整优化
水产养殖会受到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地理位置、生态条件和周边环境的变化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水产养殖的效能。
(三)科學饲养,引入绿色药品
水产养殖中产生的很多环境污染来源于外部物品的进入。比如,机械设备上的机油会严重污染水体环境,对于药品的不合理或者过度使用会损害水体生态系统等。因此,我们在调控养殖环境受到污染的过程中,要采取科学饲养的方法,尽可能引入绿色药品,最大程度降低对于水体环境的污染及危害。一方面,在水产养殖中药品使用一定要更为严格,投放的药品一定要符合相应标准,药品的成分构成要能够和当前环境和谐共处。另一方面,可以从改善水产养殖产品的生存能力出发,避免各种药品的使用,以另一种形式避免这些投放物品对于环境的污染。
总之,水产养殖过程中会在有意或者无意间造成水环境污染,水环境污染不仅影响生态平衡,同时也是水产品品质受到影响,水产养殖需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积极践行科学养殖、进行科学养殖培训和专业人才培养等措施增强对水环境的保护,促进自身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强.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山西水利,2016(06):20~21.
[2]李双德.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农技服务,2016,33(0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