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芳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投资步入全民时代,这给投资学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以“互联网+”时代为背景,提出改进投资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投资兴趣、投资理念和理性思考能力,提高学生投资分析能力,缩短学生就业的社会适应周期,从而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投资学;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当今世界,借由经济全球化浪潮所诞生的由信息技术革命驱动、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体系的逐渐构建完善,社会累积财富以及人民手中掌握的剩余财富越来越多,投资步入普惠时代。在中国,“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各项基于互联网而进行的投融资遍地开花,而投资学作为一门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运行机制和投资主体行为规律的科学,已成为很多高校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
一、投资学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缺乏适用的教材
目前,投资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投资学从教学内容、方法到工具,真正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发展,但是众多投资理论的形成都是基于西方市场环境下研究得出的,与我国市场实践脱节。传统的投资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涵盖了虚拟和实业投资的内容,以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学、会计学、运筹学、财务管理、高等数学等先修课程为基础,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比较广泛和繁杂,要想在有限的课时之内,把投资学的相关内容面面俱到地讲深、讲透,不仅是困难的,而且在实际操作上也缺乏实行的可能性。在“互联网+”时代,在知识爆炸像速食面的时代,我们要做的是知识的减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各投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成为教学之重。因而,教学内容以够用、能用和实用为目标。投资学教材中包含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比如有效市场假设(EMH)和不完全市场一般均衡理论、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理论(APT)等。这些内容的理论性太强,而且要求有较好的数学基础,考虑到我们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投资学人才培养要求,我们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安排,弱化理论深度,达到理论够用、实用的目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把握这门课程,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投资分析与决策。
(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投资学总课时为64学时,以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为主,学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的讲授,缺乏自主学习性。另外,投资学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中无法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大多在上岗前没有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相关行业的从业经验,又因教学和科研的压力致使教师本身没有动力进行实践岗位的再培训,因此理论与实操脱节。直接从金融行业招聘过来的老师又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很难通过教学传输给学生,这些实际情况都是造成老师实践能力不足的重要因素,从而导致了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性,老师讲、学生记,气氛沉闷;教学过程缺少互动;强记忆,弱参与;重灌输,轻讨论;教师无趣,学生无聊。
二、投资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创新教学内容
结合公司和行业发展趋势,设计情境教学任务。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寻找典型案例,探索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投融资问题密切联系的有效途径,启发与探究并举。每一模块都用思维导图进行构建,给学生先预习,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遇事先自己找答案的习惯。例如证券投资分析模块,证券分析方法通过宏观经济、行业、公司基本面的分析,学习证券投资的方法和策略。把“投资理念”、“投资方法”以及“投资风险”三个部分融合起来,结合证券市场的现状、具体公司各项指标和图表,逐一对照解读讲解(如图1:证券投资不难;如图2:投资理念),试图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丰富教学模式,合理运用各类APP
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兴趣,使其从被动变为主动,争取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互联网+”时代,合理运用各种APP,让学生感受到现阶段的金融科技与创新,了解到大数据的价值与金融行业的创新应用。在课堂内外,应用魔羯智投、叩富模拟炒股、基金定投、余额宝、薪金宝等APP展开,根据同学的交易情况计入平时成绩,并在期中考试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重。80%以上的学生都应用了余额宝将平时的生活费以及结余放入“宝”中,有部分同学反馈说可花可不花的消费都舍不得消费了,养成了理性消费的习惯。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了模拟炒股训练,有个别同学发现就是模拟的资金亏损都会心理沮丧,需要教师进行心理输导,心理输导后学生了解自己适合的投资风格和所能承受的风险,理性接受并理性投资。另外,课堂上“雨课堂”APP的使用,提升课堂教学体验,让师生互动更多、教学更为便捷,在课外预习与课堂教学间建立沟通桥梁,让课堂互动永不下线。使用雨课堂,教师可以将课件、习题、语音等推送到学生手机,师生沟通及时反馈;课堂上实时答题、弹幕互动,为传统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教学课件、课程标准、案例库、视频库、试题库、财经网站链接等动态优质资源,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扩延课堂。
(三)丰富案例教学,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
每个投资领域的理论与方法教学后均设计配套的实训项目,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锻炼并提高他们分析投资现象、解决现实投资问题的能力,缩短学生就业的社会适应周期。在课堂上,我们补充了美国前十顶级公司的百年变迁,过渡到中国当下的阿里云、腾讯、百度、中芯国际、小米等,在大数据、共享经济和区块链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当下的投融资环境和传统的投融资环境变得不一样。在收集信息过程中,认识到了我国庞大的市场潜力。投资学是在大三开课,还有一年多学生就要步入社会,找工作是避不开的问题。因此,企业导师走进课堂成为投资学教学的组成部分。我校已经和多家金融机构以及企业构建了长期合作关系,例如,在融资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邀请本地某证券公司固定收益部经理进行债券融资讲解、某证券公司投行部精英进行研究股票融资演义、阳光私募基金经理的众筹融资、问问科技总裁的初创融资以及某国际金融机构的融投资部精英进行项目融资的工作案例分享,根据具体情况每学期至少有一个融资类讲座带入我们课堂,把他们的实践经验有机融入到课堂中,如遇到了哪些困难,最后是怎么克服等问题,这些问题以后都是学生们走上工作岗位或许会遇到的。这种导师走进课堂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感同身受地了解相关金融企业的运营情况。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还可以在企业建立就业基地,为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学生在投资学课程的学习中,也可以去合作机构或者企业实习见习,继续深化对金融企业的认识,以及对学生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初步的构想。
三、總结
在“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尝试多方位构建课外网络互动平台,并作为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充分整合课内课外资源,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利用校内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有利条件,帮助学生全方位接触社会生产实践。不定期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走进投资学课堂,多方位、多触角、多层面地让学生学习和了解社会生产和理论研究中的先进经验和学术思想。最大可能地实现教学资源的立体化,以学生为主体,锻炼并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缩短学生就业的社会适应周期,从而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念姣.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金融经济,2017(14).
[2]刘.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高校金融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科技与创新,2016(21).
[3]赵淑芳.投资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
[4]张艳英.互联网金融形势下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1).
[5]谢新芳.高职院校投资理财人才素质培养的探索[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