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年画的多元化发展

2018-05-14 09:06韩志勇
丝路视野 2018年8期
关键词:杨柳青年画多元化

【摘要】杨柳青年画的魅力就来自于本身的艺术特点,杨柳青年画取材内容极为广泛,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无所不包,特别是那些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以及带有时事新闻性质的题材等,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

【关键词】年画;杨柳青;特点;多元化

杨柳青在北宋景德年间,因黄河改道,河水冲决,汇流东下,被叫做“流口”。后来北宋军队在此屯兵种植柳树,故改称“柳口”,并逐渐形成聚落。金代贞祐二年(1215)设柳口镇。元代至正三年(1343),文人揭傒斯游历至此,赋《杨柳青谣》,杨柳青之名始见于文字。杨柳青的发展,是从明家乐十三年(1415)京杭大运河正式通航之后开始的,明清时期因漕运兴盛而日益繁荣,镇中南运河穿流而过,河上舟船穿梭,两岸杨柳飘曳,田园似锦,市肆纵横,素有“北方小苏杭”与“小天津卫”之称。这里当时已形成了商贾众聚,文化昌盛的名镇。杨柳青木版年画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柳青年画历史悠久、题材广泛、构图饱满、寓意吉祥,艺术特色鲜明,被誉为中国四大民间木版年画之首。杨柳青年画继承了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传统,采用木版套印与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刻工精丽,绘制细腻,色彩绚美,形象生动,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一、不同群体眼中的年画

杨柳青年画起源于明代,因镇外盛产杜梨林木,适于雕刻,故乡民刻印门神、灶王、钟馗之类神禡。随着南运河的开通,南方运来的纸张颜料精细好用,习此艺者渐增。年画品种不断增加。此时的年画用黄色纸,印上黑色、朱色画线,即告成功。明万历年间,出现了套色木刻,成为年画的一大进步。

清初,年画随着大清、子牙、南运等河的货船批发,销住各地。乾隆年间戴氏九代传人首创以自己的名姓立字号为“戴廉增画店”,开始雇徒工、请画师,出样、雕版、印刷且有了明确分工和工序,并在年画人物面部敷粉、描眉、点唇、开相,题材、品种不断增加,各家作坊纷纷效仿,逐渐又把加工手绘工艺扩大到镇南三十六个村,形成了以杨柳青为中心的“家家能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画乡。乾隆中期是年画行业的极盛时期,年画作坊鳞次栉比,画牌相招,彩幌遥对。每年冬至前后,远近各地趸画客商四方云集,戴廉增、齐健隆、忠兴号、杨正记、增华斋、福成号等十多家画店,竟相在崇文门外至正阳门一带开设门市。涿州、易州、通州、平谷、昌平、顺义、延庆、赤峰、内蒙古等地客商趸往家乡销售。每年腊月是销售旺季,画店同仁也走出柜台,在庙会和繁华街市,搭棚设点销售年画。京郊农民冬闲进城贩售年画,一次数百张,用苇帘卷起,外边再用一蓝布裹好,在京沿街叫卖,遇有购者,打开包袱、苇帘,供人挑选。嘉庆年间,戴廉增画店在丰台开设作坊,聘请画师招募徒工就地生产,相继有10多家画店在此设立作坊。此后十几家画店相继去东北开展业务,开办画室,覆盖了东三省,过年贴画成为关东人民的习俗。这一时期,从题材到形式都有很大的发展,从技法上形成了杨柳青年画的独特风格,分为历史典故、神话故事、娃娃、仕女、戏出等,共有3000多种。杨柳青年画采用木版套印与手工彩绘相结合的制作手法,其造型方式和艺术风格汲取了中国工笔重彩画和民间版画的精华,笔法细腻,色彩艳丽,题材丰富,生动有趣,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成为了中国年画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民间艺术遗产。

年画行业的画工,往日被世俗視为“工匠”或“匠人”,不受重视,他们的工艺技法是以老前辈“口授”,世代沿袭下来。画工多粗读经史故事、小说,略通文墨,在技法上虽系师徒递承,墨守遗法,然而对生活有较深理解和体验者,创作出来的东西,各有风趣,各有特色,民间尊称画工为“先生”或“画师”,以示敬意。底样和画诀是民间艺匠传代的唯一理论和范本,画师决不轻易示人。杨柳青木板年画,概可分为勾、刻、印、绘、裱五大工序。勾包括构思、起草、修改、定稿。勾是指画出“墨线”,“墨线”要适应用刻制木板,线稿一色群墨,不分深浅变化,只用断连、粗细、长短、湿枯等手法表现画面、人物、背景及结构、质感、空间等艺术效果。完成后犹如一幅木刻画,构思是关键,画面要“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这是创作年画必须遵循的法则。刻包括拓印和雕刻,用绵连纸画好“墨线”后,反贴在事先准备的平整的木版上,用不同的刻刀、不同的刀法,以刀代笔,逐线在木板上精心雕刻,刻版也需有绘画知识,要读懂画面的精神,并深得刀法之妙,用刻刀进行再创作,刻制出精美的木板。印包括单印墨线和套色印刷,印墨线时纸和版都需固定在画案上,画线与画版中间留有一空隙先在木版上刷墨,把纸卡在距离适当的位置,后在翻纸将印好的画纸漏进空隙,每翻一张,在用净刷在纸上均匀的敷平,如此往复运作,叫做“刷坯子”,印好画面的白纸叫做“画坯子”。套版有浅墨、褚石、老绿、章丹、大红、佛青等,根据画面需要,套印不同的颜色。套色要求古朴苍劲,成为年画的骨架。绘是指人工彩绘,是杨柳青木版年画独有的技法,是最复杂、细致的一道工序。绘画方式首先是“上门子”,即把“画坯子”裱在“门子上”,画幅一般为“横卧”式,如同画面上的人物全部“躺”着。画师右手持有数支不同颜色、大小不一的画笔,用平涂染色、勾道助线、漆黑醒粉等手法进行绘制,单就脸部的刻画就需十余道工序来完成。裱与一般裱画的方法相同,形式分为“托裱”“画轴”“镜心”“册页”等。

杨柳青年画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有一个原因就是那时普通百姓眼中看到的世界是灰色的,住的是青砖灰瓦的建筑,穿的是蓝灰色的衣服,只有年画中的场景、人物服饰等是彩色的,把画贴在屋内墙上、窗户旁边、炕围上、柜子门上装饰起来,让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起来。百姓一年中难得看上一次大戏,这时年画中深受人们喜爱的戏曲故事题材的年画则被画师创作出了连环画,有整套的《白蛇传》《水浒故事》等大量内容,贴在屋里就如同观看电视连续剧一样,而且大人们还会给孩子们讲年画里面的故事听。杨柳青年画在清中期更是繁荣发展,形成种类繁多、风格独特、画工细腻等特点,这跟杨柳青的地理位置有很多关系。天津距离北京只有120公里,杨柳青年画初到北京后,会受到王公贵族、皇家的挑剔,他们需要的是精品,能显摆出来的东西,所以杨柳青年画就得到了进步,不断升华,有的画师被召见到宫内为皇室画像,经过不断的磨炼,这些画师更是创作出了《莲年有余》《盗仙草》《忠义堂》这样的传世精品。

二、不同文化内涵表现的年画

杨柳青能创造出如此众多题材的年画是和当地的文化分不开的。明万历四年(1576),杨柳青南运河边就修建了文昌阁,后于崇祯七年(1635)、清咸丰八年(1858)两次重建,可见文昌阁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最初修建时,因地势低洼,基础难固,附近居民纷纷自发义务掘土奠基础,经人们齐心协力,很快把基础步步夯实,才交给施工人员动工兴建。文昌阁为六角三层砖木结构建筑,通高15米。阁顶为六角攒尖式,在六脊瓦顶上,6只吞脊兽各衔一脊,正中为球形宝珠,设计奇巧生动,别具一格。阁的顶层,在鳌头上塑着一个青面涂牙,虎目圆睁,单腿站立,手握朱笔的魁星,传说是主宰文化兴衰的神,每面均有隔扇门窗,出木结构回廊,人们登临远眺,心旷神怡。二层正面为木隔扇门,另外五面以砖墙封护,开设有八角形或圆形的透窗,供奉的是文昌帝君。首层供奉的是孔子。现存建筑为清咸丰八年(1858)修建,阁顶春秋带可见“咸丰三年修建”“崇祯七年重修”字样。杨柳青文昌阁的建成和几次重修,说明杨柳青人重视文化,杨柳青学风蔚然,才子如云。

清中期,文风日盛,为更多造就人才,在当时的地方士绅石元俊等人倡议下,于光绪四年(1878)成立了崇文书院,院址就在文昌阁内,由于教学质量高,管理严格,造就了大批的秀才、贡监、举人、进士。如此延续二十余年,直至清政府废科举,改学制,1905年改为天津县私立第二中学堂,崇文书院方才落幕。据天津县志记载:“杨柳青在文昌阁设崇文书院,成就人才,其文艺见称于时,尤为乡镇中所罕见者。”

文昌阁每年腊月除夕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张灯结彩庆贺新年,为弘扬文德,制作了24盏灯箱画,每盏从劝善经书《文昌帝君阴骘文》中摘出一句格言,聘请当时有名的杨柳青年画师闫玉桐按每句格言的寓意构思绘图,经近半年的创作,绘图完成,有《举步常看虫蚁》《斗称需公平不可轻出重入》《勿宰耕牛》等。在《阴骘文》中,“阴骘 ”具有天人感应的含义,要求自己多积阴德阴功,行善做好事不要到处张扬,只是悄悄地去做。即使个人独处而别人不知晓的情况下,也不做坏事,以此为条件,洞察一切的文昌帝君就会暗暗保佑你,赐给你福禄寿。绘画完成后又选出师生二十四人,题字落款,经研究规定阴骘文中章句采用汉隶书字体书写,其他解釋举例及落款人名则一律用小楷,以求一致。每年春节在文昌阁围墙里外各贴壁张挂十二盏,所书文字乍看仿佛一人所写,细看笔法各有轩昂,因此引来各地名人参观欣赏,都给予高度评价。

因清末和民国年间,战事频发,几经辗转磨难,可惜24盏中有6盏遗失无从找寻,只剩18盏保存在杨柳青博物馆,成为馆藏珍品。如今人们看到这些画,对其构思巧妙、场景设计到位、人物动作表情描绘得惟妙惟肖、工笔细腻都赞叹不已。灯箱画的取材是道家经书的劝善故事,绘画创作却出自年画师之手,这也看出了杨柳青年画多元化的一面。

三、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年画

清代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军队北伐,太平军的将领李开芳曾率军驻扎在杨柳青,后转移静海独流时,临走时却损毁了杨柳青的文昌阁。太平天国对年画作坊加以保护,准许其自行交易,随意印制,不加干涉。太平天国信奉拜上帝教,反对个人崇拜,提倡人人平等。所以,太平天国时期的年画 ,与以往迥然不同,出现了一批主要以花鸟草虫为题材的年画,都是鱼、雁、鸡、熊等虫鸟花卉、翎毛走兽,或山水风景内容,唯独没有人物。王树村先生收藏了太平天国年画《彩蝶图》《金鱼满塘》《猴拉马》《燕子矶》《英雄会》等10余幅,均为杨柳青年画作坊齐健隆所印刻。王先生在《杨柳青年画史概要》中提到《英雄会》这幅年画“画一只鹦鹉栖于杨柳枝头,树下蹲坐一黑熊,借其谐音,巧成一幅《英雄会》画题”。据说太平天国将领李开芳曾在杨柳青指挥作战并召开过一次英雄会,画面上首三个楷字,还是出自李将军之手。这些作品无论是主题思想、构图形式,以及色彩晕染等方面,似都与南京太平天国时期的壁画有相似处,当属太平天国时期的民间年画,对进一步研究太平天国艺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后捐赠给了南京太平天国博物馆,被南京文物局定为了国家一级文物,如此珍贵,可见杨柳青年画的价值所在。

杨柳青年画师是与时俱进的、多元的,到了民国时期,年画中又出现了留声机、自行车等图案。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全国各省市都有礼物相送,在众多的礼物中唯一的一幅年画,就是天津送的杨柳青年画《莲年有鱼》。杨柳青年画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经久不衰。2007年,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天津市的霍庆顺、霍庆有、冯庆矩和王文达为杨柳青年画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柳青年画这一优秀民族文化艺术瑰宝得到了保护、传承和发展。2013年,《寻根大运河》活动中的专家们从天津到杭州的桃花坞一路走来,沿途曾盛产过年画的地方,如今都没有继续制作年画的,就是“南桃北柳”名盛一时的桃花坞,也只是在博物馆内有一名画师在表演作画过程,不至于让年画艺术失传,没有一家画店在制作、销售当地的年画。

杨柳青年画的魅力就来自于本身的艺术特点,杨柳青年画取材内容极为广泛,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无所不包,特别是那些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以及带有时事新闻性质的题材等,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这些优秀作品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主流,就像“唐诗宋词”一样无法超越,一直延续发展至今。

周汝昌先生曾形象生动地描述杨柳青年画,“杨柳青青似画中,家家绣女竟衣红。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

参考文献

[1]冯骥才.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杨柳青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李明禄.杨柳青木板年画[M].天津:新蕾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韩志勇(1974.03—),天津人,本科,天津杨柳青博物馆,文博专业馆员,研究方向:文物博物馆相关研究。

猜你喜欢
杨柳青年画多元化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Politeness in Language
喜气吉祥的杨柳青年画
羊年画羊缪印堂
缪印堂的“年画”
专业化PK多元化
牛年画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