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大学生党员培养经验的总结和归纳,希望探索出一条有助于大学生党员培养之路,使得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更有特色、更有时代特征、更有培养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培养模式
近几年,笔者在从事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和发展工作中发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在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推荐方面。大学生凭借一腔热情提出入党申请,由辅导员老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学习成绩,向党组织推荐。这样的推荐程序,往往受学生辅导员的印象影响,偏重于学习表现,对于品德素质、道德自律、对党的了解以及入党动机等方面缺乏考量,容易成为好学生选拔。第二,在学生党员的培养和学习方式方面。党员的学习和交流更多的还是聚在一起学习文件、规章和制度,一起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一方面,学习形式学生不喜欢;另一方面,学生和老师之间不能很好地交流、沟通和学习,不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真实心态和想法。
鉴于上面的情况,我个人经过对工作的总结和改进,认为做好大学生党员的培养主要是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大学生的入党教育工作
(一)在入学教育时,做好学生的入党启蒙工作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向学生介绍党的性质、党的各级组织,入党的基本条件和要求、学生党员发展的程序和入党流程等,激发学生的入党热情,吸引学生向党组织靠拢。
(二)发挥思政课在党建中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党、认识党,进而发展成为热爱党的好青年的有效途径。大学要充分利用好思政课,向学生传达党的纲领和主张,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党、认识我们的国家,进而占领思想政治的主战场。
二、做好培养人选取和指定工作,全方位保证培养质量
(一)做好培养人选取和指定工作
选取经验丰富的老党员,选取有时间有精力的党员,这样的培养人有精力和时间放在学生党员的培养方面。我们在指定培养人的时候,既要考虑教工党员的实际情况,也要考虑学生对教工党员的熟悉和喜爱程度,选择学生喜欢、熟悉的老党员作为培养人,是培养合格党员的关键,毕竟言传身教胜于苦口婆心。
(二)做好培养期间的情况交流工作
在具体培养过程中,要定期组织全体培养人进行培养情况交流,大家在一起讨论培养过程及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多方面了解学生群体中的思想动態,沟通解决办法、增长工作经验,为培养合格党员把准方向。
三、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工作
(一)由辅导员老师和任课教师做好日常情况的介绍工作
在推荐过程中,应该广泛征求各方意见。首先,要征求学生辅导员的意见,通过辅导员全面了解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习状况、思想道德水平等;然后,向学生的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的日常表现,教师评价等信息。通过这些情况的了解,全面掌握学生信息,为后续推荐做好准备。
(二)由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领导做好学生日常行为的筛查工作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涉及学生的方方面面,包括遵守校规校纪、宿舍卫生、思想品德、好人好事、专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倾向等,这些日常表现更真实、更接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真实世界观。把被推荐人的名单传递给学生工作管理者,让他们在候选者名单中找出更优秀的人,淘汰那些表里不一的人,达到优中选优的目的。
(三)认真做好团委推荐工作
党员是从优秀的团员中选拔出来的,要由团委出面,认真做好推荐投票,真实表达推荐意愿,把好团委推荐关。
(四)注重培养联系人的推荐表达
培养联系人见证了被培养人在思想、学习、政治等方面的成长,要充分了解培养人的推荐意见,这也是最终选拨发展对象的关键。
四、灵活地开展党员教育工作
(一)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及时推送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
当代社会是个信息化的时代,学生们伴着信息化发展成长起来。微信、QQ群、直播、云班课等信息化形式,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方便他们自由地选择时间进行学习。
(二)提供平等、开放的交流机会和交流平台
这样的机会和平台,是要让学生党员能够敞开心扉,抛开在教师面前的拘谨,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真实感受,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这个机会对全体党员都很重要,不敢说真话、不敢真交流、不肯真批评只会导致我们的党不能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党的成长和发展,只有大家敞开心扉说真话,我们党才能进步。
(三)开展生动、活泼的党组织活动
我们可以利用观看教育视频、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举办专题演讲等形式,开展党员活动,这样的组织活动,一方面,可以拉近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教育实效,更好地达到教育身心的目的。
大学生党员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是我们党纲领和宗旨的未来践行者和执行者,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做好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庞跃辉.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与高校党建纵深发展[J].理论导刊,2016(03):53~55.
[2]周卓.张群.大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战略的必要性[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99~102.
作者简介:周晓萍(1972—),女,满族,中共党员,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