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护理研究路径及展望

2018-05-14 15:20胡宇乐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32期
关键词:社区护理老龄化

胡宇乐

[摘要] 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重、卫生资源紧缺、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国情决定了要加快发展和推行成本低、效果好的社区护理基层服务形式。近年来,社区护理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该文通过检索知网相关文献,对社区护理概念内涵以及其研究路径进行了梳理,我国社区护理的实践探索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期间学界对建设社区护理服务中心的探索、培养社区护理人才等领域较为关注,但目前对老龄化背景下社区老年护理的研究较为薄弱。建议政府与学界对社区老年护理领域给予关注,并建议从健全社区老年护理组织形式以及护理内容、加大专业护理人才培养与社区老年护理宣传力度等方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 社区护理;研究路径;老龄化;社区老年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1(b)-0195-04

The Path and Prospect of Community Nursing Research in China

HU Yu-l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043 China

[Abstract] The aging of population in China is aggravated, health resources are scarce, and the size of the family is small. It is necessary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low-cost, effective community care grassroots service forms. In recent years, community nursing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in the academic world.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onnotation of community nursing concept and its research path by searching the related literatures of CNKI. It is found that the practice exploration of community nursing in China started in the 1950s, during which the academic community explored and cultivated community care centers. Nursing talents and other fields are more concerned, but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community aged care in the context of aging is weak.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government and the academic communit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munity's aged care field, and it is recommended to improve the aspects of the community's aged care organization and nursing content, increase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nursing talents and publicity of community aged care.

[Key words] Community nursing; Research path; Aging; Community aged care

社区护理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1世纪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世界卫生组织(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以下均用简称)指出:“21世纪人人健康的总目标是提高卫生保健的公平性,确保所有人群利用可持续的卫生系统和服务,使所有人活得更长的期望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1]。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是面向广大群众的最基层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是民众用得起的、低收入、高产出的新型卫生服务形式。社区护理是基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关键环节。因此,完善社区医疗与发展社区护理是提高民众生活质量、优化城市卫生服务结构、节约有限医疗资源的重要保障。我国学界对社区护理研究历时已久,梳理其研究路径、发现研究薄弱环节并指明下一步研究方向对我国社区护理建设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1 社区护理概念界定

1.1 社区护理概念的源起及其演变

“社区护理”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为促进和维护公众健康、防治疾病并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逐步下沉到社区层面,以社区为单位向公民提供医疗、养护等公共卫生服务。美国护士协会(ANA,American Nurses Association,下文均用简称)继而将此種融医疗护理与公共卫生为一体的服务称之为“社区护理”,将从事社区护理的人员称之为社区护士。“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健康需求的增加以及美国执业护士队伍的出现和壮大,社区护理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2]。”基于此,ANA将“社区护理”的定义修订为:“社区护理是结合了护理和公共卫生领域的相关技能和知识,用以保持和改善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的一种护理活动。这种活动是综合性、连续性的,不限疾病类型和年龄[1]。”

随后,社区护理在世界各国以各具地域特色的形式迅速发展起来。它增添了新的护理工作内容,扩大了护理工作职责,实现了以护理疾病为中心向以关注人群整体健康为中心的工作内容的转变。“社区护理”的概念内涵也随之不断丰富。与此同时,社区护理的服务对象逐渐细化为每个社区居民及其所在家庭,其工作范围也由疾病护理及预防逐步扩展到医疗护理、健康教育、预防与控制传染(感染)性疾病、社区环境及家居安全卫生管理、群众预防保健、社区人群心理卫生与精神保健、临终关怀及护理、院前急救护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以及联络与协调社区卫生服务相关人员工作等多个领域,社区护士的角色也从二、三级预防逐渐向一级预防①转变。

1.2 我国对社区护理的定义

“社区护理”这一概念最初是作为“舶来语”于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的。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社区护理”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可以发现我国学者最初对“社区护理”概念内涵的讨论同ANA给出的定义颇为相似。以朱荣文[3]为代表的学者普遍将“社区护理”定义为: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与护理学相结合,实现以护理疾病为中心向以人群整体健康为中心转变的一种新模式,它直接提供连续性护理服务于个体、家庭或团体,以实现全民健康。随着我国社区护理的理论拓展与实践发展,其概念内涵被不断的丰富。进入21世纪,以侯淑肖等[4]为代表的学者对适于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的概念进行补充,将其功能细化为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以及计划生育,将其提供的服务特点扩展为连续性的、动态性的以及综合性的。我国学界虽对社区护理的概念内涵讨论不多,却不断地将其概念本土化。

当前我国学界普遍将“社区护理”界定为—“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的理论与技术相结合,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服务于个人、家庭和整个社区,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护理服务[1]。”由该定义不难看出,我国社区护理内容已非常丰富,但同传统医院护理的区别特征仍不显著,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未有效凸显。

2 我国社区护理研究路径分析

2.1 我国社区护理研究的起步

在引入西方“社区护理”的概念之前,我国已隐约出现了社区护理的雏形—公共卫生护理。20世纪50年代,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医疗大背景下,我国开始探索开展社区卫生工作,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防治结合、医护结合,工作开展途径主要是城市及农村的三级预防保健网。“在农村,主要的保健系统是县(医院)—乡(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网络。在城市,主要的保健工作是按照市医院—区医院—地段或街道医院及门诊部、卫生所来完成的[2]。”护士的工作地点也开始从医院扩展到预防保健机构、社区或家庭、学校、工厂以及老年院等。此时学界的研究重点主要停留在对整个医疗体制进行宏观研究阶段,尚未出现对社区护理的专门研究。在此后的30年左右时间,社区护理在我国已开始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但由于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应研究指导,在管理体制方面,缺乏规范和经验。

2.2 我国建设社区护理服务中心的探索

在20世纪80年代初,WHO要求所有成员国做到“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我国政府对此做出承诺。但在90年代,我国面临的情况是,全国仅有6%的住院病人,其余94%的社會人群的保健卫生服务重担摆在了医务人员面前。这就亟需将护理工作开展到社会,而社区护理是关键的第一步。由于在当时,开展的社区护理工作缺乏操作规范和有效的管理,影响社区医院的工作质量和发展,因此,尽快建立有序规范的社区护理服务中心就成为了实施社区护理的最根本和最关键的举措。王云霞等[5]学者一致认为要解决社区医院病区管理紊乱,护理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就应从成立社区护理中心,建立一只素质较高的社区护理工作队伍,并明确收费标准,实行有偿服务,规范人员组织,统一对病区及器械进行管理等方面入手。对于如何成立社区护理中心,王云霞学者认为,“在城市中由街道居委会牵头,在农村由乡(镇)政府牵头,吸收辖区范围内的医疗机构参加,组成社区护理服务中心”。在1996年5月,中华护理学会在北京举办“全国首届社区护理学术会议”。至此,全国各地相继成立开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3 培养社区护理人才的探索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基层卫生保健的发展,社区护士的工作领域进一步扩展,但其从业人员的质量却参差不齐。社区护士人力配置严重不足,知识结构单一,学历层次偏低,服务质量与人群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由于社区护理的特殊性,从业人员不仅要具有较为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还应具备专业的社区护理知识。如何培养专业的社区护理人才成为当时学者们探索的重要方向。

方玉桂等[6]学者认为应在各大医学院校或中专护校开设社区护理专业或者在各层次护理教育中增设与社区护理有关的学科,以培养适应社区护理事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郁青等[7-8]学者还认为由于社区护理涉及多领域以及各层次人群,即便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亦不一定能胜任社区护理工作。因此,应加强从业培训,培养优秀的全科护士,以健全社区护理队伍。1996年5月,中华护理学会在北京举办“全国首届社区护理学术会议”,社区护理课程相继在各护理院校开设,我国社区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开始逐步发展。

2.4 我国社区护理现状

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社区医疗实际需要,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立了大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处于发展阶段,依旧存在需要进一步探索的地方。在从业人员方面,侯淑肖等[9]学者认为根据调查分析结果,目前社区护理的从业人员仍远少于所需,并且医护人员配置比例不合理。这样既浪费了社区医生资源,亦不能满足社区群众对护理服务的需要,进而影响社区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制约了社区护理的发展。总体来看,从业人员不仅数量不足,素质上亦较为落后。另一方面,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亦需要做出调整。据调查显示,目前正在进行的培训普遍与社区开展的工作不相适应,一些急需的知识和技能得不到补充和更新,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并且,与大量的培训需求相比,目前的培训力度依旧不足,且培训也不够规范,缺乏培训效果技术考核。在社区护理管理方面,管理人员缺乏护理从业背景。人才的招聘体系,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以及晋升体系亦不健全。总的来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社区护理已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在从业人员数量及质量、从业人员培训、业务管理等方面仍需继续不断探索。

3 我国老龄化背景下社区护理建设路径探究

3.1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区护理研究提出新要求

WHO规定,不分性别、专业、宗教等,只要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就称为老年。“资料表明,预计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3.74亿(占我国总人数的24.48%),我国将进入老龄化高峰期,成为老龄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国家[10]。”我国人口老龄化不仅具有绝对数量多的特点,而且还具有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老年人口性别比低,年龄结构轻、老年人文化素质低、老年人的婚姻较稳定以及人口老龄化在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的特点。“老年人是健康最脆弱的群体”[11],且老年人发病病程长,康复缓慢。在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导致家庭子女数目减少,家庭规模缩小,家庭结构日趋简单。再加上成年人不仅要面临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还要上孝父母、下育子女,这就使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因此,开展社区老年保健护理,与其他保健人员密切合作,协助老年人独立生活在社区,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维持老年人良好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成为了社区护理的重要内容。而我国社区老年护理的发展进程却远远滞后于民众需求,供需严重失衡,应当引起学界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亟需发展与完善。

3.2 我国社区老年护理现状评价

3.2.1 社区老年护理内容和形式不全面 近几年社区老年护理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普遍认为我国现有的社区老年护理在服务内容上以疾病护理和基础体检为主,项目少,在组成形式上结构简单,亟需进一步完善。

张楠等[12]学者表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老年社区护理内容侧重于家庭访视和疾病护理,主要局限于体检、测血压、测血糖、给药等护理服务,是以个案为中心的二级预防为主的护理,对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康复护理等方面开展力度不够。并且,服务面也较窄,护理对象多以病人为主体,没有更多的重视对健康群体的保健宣讲工作。在形式上,目前我国社区对老年人的护理形式主要有:社区养老院、老年护理医院、家庭病床、日间老年人护理服务中心、社区福利及资源介绍中心以及老年临终服务中心等。刘可仪学者[13]认为,“我国社区老年人的护理主要以老年护理医院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为主,其他的护理内容以及护理形式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6]”。

由此可见,我国老年社区护理虽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但其护理内容和形式不健全,在功能上尚未能发挥出其疾病预防,健康教育等功能,亟需进一步的发展和规范。

3.2.2 社区老年护理从业人员不足,缺乏专业人才 总的来说,我国社区老年护理从业人员数量远不能满足群众需求,且从业人员技术素质普遍较低,缺乏专业人才,亟需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陈蕾[14](2014)、张楠[12](2010)等学者认为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且老龄化进程快,但社区老年护理从业人员有限,导致与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社区护理需求相比,老年社区护理服务供给不足。并且,我国社区护理人员普遍收入低,是导致从业人员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已有的社区老年护理队伍普遍有学历低、职称低的特点,大部分从业人员为中专学,具有初级或中级职称。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护理标准和规范的从业培训,从业人员普遍具有知识老化的问题。

3.2.3 民众对社区老年护理的认识不足 在我国,民众对社区老年护理的认识浅,接受度较低。一方面,民众对社区护理的专业性、规范性不够认可,依旧主要依赖大医院的卫生醫疗,市区甲等医院对不同程度病人的评估下放分流制度亦不完善;另一方面,我国老年人文化素质大多较低,缺乏对常见疾病以及健康问题的认识,讳疾忌医,对自身的健康程度缺乏明确认知,且因受传统观念影响,有许多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

3.3 建议及展望

通过对我国社区护理研究的文献梳理并结合我国老龄化的现状,发现当下学界对社区老年护理研究的关注度不够且研究内容颇少。笔者认为,政府与护理研究界应当重视对该领域的实践探索与研究。

3.3.1 完善社区老年护理组织形式 我国政府向发达国家学习,并结合我国国情,尽快建立起健全的社区护理服务体系,完善分级诊疗、患者分流等相应机制并加大经费投入,同时重视建设发展社区养老院、保健所以及临终关怀所等,以对现有的社区护理提档升级。将护理对象范围从病人扩展至健康人群,积极开展预防保健、健康宣讲等工作。

3.3.2 多途径培养专业人才 首先,我国对现有的护理教育模式进行改革,积极培养全科护士,大力加强社区护理基础教育。教学内容上,应结合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护理需求变化,侧重心理健康护理以及于糖尿病、高血压等专科慢性疾病护理。另一方面,我国应重视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如函授、自考、专科讲座以及网上远程培训等),提高培训力度,推广规范化的且与社区开展工作相适应的从业培训,组织社区护士进行进修学习,提供多种交流深造学习的机会。同时,应确定招聘要求,完善从业人员晋升体系,并通过增大政府财政支持,明确各种服务的收费标准等方法来增加社区护理人员收入。

3.3.3 加大对社区老年护理的宣传力度,赢得民众认可 政府可以通过借助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以及甲等医院等机构推荐宣传社区护理。同时,应加大财政支持,更新设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立良好的口碑,通过健康教育宣讲拉近与民众的距离,让老百姓逐渐认可社区护理。

[参考文献]

[1] 徐月清,韩志敏,左慧敏.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 章莉莎,魏艳芳,胡兆琴.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现状和对策[J].现代护理,2007,13(10):972-974.

[3] 朱荣文.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展望[J].天津护理,1997(2):82-83.

[4] 侯淑肖,尚少梅,巩玉秀,等.社区护理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5(5):26-30.

[5] 王云霞.建立社区护理服务中心的构想[J].山西护理杂志,1994(6):153.

[6] 方玉桂,杨玩华.我国内地社区护理的困扰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9(8):54-55.

[7] 郁青,朱绍文.培养全科护理人才适应社区卫生服务需求[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2):35-36.

[8] 王丽君,计惠民,李领香,等.全科护士与社区健康教育[J]. 护士进修杂志,2000(8):606-607.

[9] 侯淑肖,尚少梅,万巧琴,等.社区护士岗位设置与职责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2):11-13.

[10] 刘洪霞.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和进展[J].护理研究,2004(16):1413-1415.

[11] 钟华荪,肖柳红,李宗亮,等.广州城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8(6):4-7.

[12] 张楠,李伟.浅议我国城市社区老年护理的发展与完善[J].卫生经济研究,2010(3):22-24.

[13] 刘可仪,孔令娜,周颖清.我国社区老年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4):3831-3833.

[14] 陈蕾,杨凤翔,冯晓敏,等.老年社区护理服务模式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4,28(8):899-902.

(收稿日期:2018-08-17)

猜你喜欢
社区护理老龄化
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福音吗
全国深度老龄化省(市)增至7个
健康月历
基于奥马哈系统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问题的评估
对高血压患者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医疗机构与护理管理架构的适应性研究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影响社区糖尿病护理发展的原因及其对策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韩国将成为第二大老龄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