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亮+陈悦姝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护理人员管理架构对社区医疗机构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为探索管理高效、发展迅速、职能明确的社区医疗机构护理管理人才培养提供建议,为社区医疗机构人力资源更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分析黔东南州16个县市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计92名社区护士和110名社区医生。结果 社区护士中本科学历占26.1%,中级职称占14.2%,未见研究生学历和高级职称人员,不明确自己的工作占68.5%,仅18.5%的护士未感受到压力,判断能力被社区护士认为在所需能力中排名最低,位列第三;社区医生中比较了解护理管理的人员仅占到半数,并且认为护士应该具备相关能力中,其管理能力排名第六。 结论 提高和完善社区护士的人力资源结构,帮助其建立科学的自我评价机制和完善自我定位,提升社区医生对社区护士的管理能力认知,可以增强社区医疗机构与护理管理架构的适应发展。
【关键词】护理管理 社区护理 少数民族
【课题来源】2014年地市高职研究中心研究课题,编号:2014YB07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75-03
管理架构,又称为组织架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是指,一个组织整体的结构,是在管理要求、管控定位、管理模式及业务特征等多因素影响下,在机构内部组织资源、搭建流程、开展业务、落实管理的基本要素。[1]护理管理架构的设置,能否顺应社区医疗机构的发展要求和定位,以及能否适应所处环境和现阶段状况,将直接影响到社区医疗机构的健康运营。在当前社区医疗处于起步并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护理工作仍然作为社区医疗工作的主要内容,并占比甚至远超诊疗医务工作,其根源在于三级、二级医院获取了较为集中的医疗资源和专业平台,而社区医疗机构与综合性医院间的合作还未能无缝衔接。[2]相比国外,国内的护理专科化发展相对滞后,起步较晚,在社区医疗工作中,护理人力管理和资源管理还未发挥其应有的效能。[3]本研究在科学调查分析社区医疗机构护理管理架构现状的基础上,对社区医疗机构发展进程中,护理管理工作可以完善的职能进行初步的评定,并给出可行性意见。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6个县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6名在职社区护士及110名在职社区医生。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问卷分为医生卷和护士卷。调查内容包括对护理管理、社区护理、社区医疗的了解程度、压力、压力源、工作内容、转岗培训及职业能力等。调查时间为2014.8.18至2014.8.20,采取自填式。一般资料调查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工作年限。
1.3统计分析
问卷采用EpiData数据库软件进行双人录入,并逻辑检错。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以CronbachS 系数来确定量表内部一致性;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时采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截取因子载荷值大于0.30的项目;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探索性分析,检验水准 =0.05。
2结果与分析
2.1护士卷相关结果
2.1.1社区护士的基本资料
发放问卷96份,回收92份,有效回收率为95.8%。男性5人(5.4%),女性87人(94.6%)。其他情况详见表1:
表1 本组社区护士的一般人口学情况(n=92)
项目 分类 N(%)
年龄 21~29岁 45(48.9)
30~39岁 25(27.2)
>40岁 17(18.5)
<20岁 5(5.4)
文化程度 大专 55(59.8)
本科 24(26.1)
中专 13(14.1)
职称 护士 46(50.0)
护师 33(35.9)
主管护师 13(14.2)
工作年限 <2年 41(44.5)
>5年 32(34.8)
3~4年 19(20.7)
2.1.2对社区护理工作的了解程度
本组社区护士中,认为不了解或对社区护理概念不明确的有63人(68.5%),仅29人(31.5%)大概知道一些。了解的主要内容包括妇女保健、家庭访视、预防接种、老年人保健、公共卫生、健康体检等。
2.1.3社区护理工作压力及压力源
有48人(52.5%)感到稍有压力,27人(29.3%)认为压力很大,认为没有压力的有17人(18.5%)。压力来源前三的是工作任务重(49.3%)、护理人员配置少(48.0%)、收入低(41.3%)。
2.1.4 社区护士的综合职业能力
对于本组研究对象而言,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被视为是最重要的综合职业能力,随后依次是综合护理能力、判断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预见能力、调研能力。详见表2:
2.1.5职业发展及职业归属感
大部分(94.6%)社区护士认为首先应加强社区护理的人才培养,73名(79.3%)护士认为须明确工作内容,68名(73.9%)认为应该加强对社区护理的管理,66名(71.7%)认为应加大对于社区护理的投入; 59名(64.1%)认为应减轻社区护士的压力。71.7%的社区护士选择继续留在社区,21名(22.8%)想进入上级医院,仅5名(5.4%)护士打算转行。
2.2医生卷相关结果
2.2.1社区医生基本资料
发放问卷110份,有效问卷109份,有效率99.10%。其中男性47人,占43.1%,女性62人,占56.9%。详见表3-1:
2.2.2社区护士专业技能掌握情况
整体上看,认为社区护士专业技术水平高的社区医师有94人,占86.2%,认为社区护士专业技术水平比较差的仅有2人,占1.8%;认为社区护士掌握了护理管理能力和护理发展思维的社区医师有3人,仅占2.7%,认为社区护士在工作中重视护理管理架构和管理职能的社区医师有9人,仅占8.3%。
2.2.3社区医生认为社区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情况
81.7%的社区医师认为社区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医疗技术,76.1%的社区医师认为社区护士应具备全面的医疗知识,77.1%的社区医师认为社区护士应具有责任心、爱心和同情心,62.4%的社区医师认为社区护士应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41.3%的社区医师认为社区护士应熟悉预防保健工作。详见表3-2:
3讨论
3.1社区护士人力资源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管理工作是一项基于业务技术工作,却又高于业务技术工作本身的工作。[4]其需要协调相关业务技术人员,统筹安排相关人力资源,调整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并营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同时更需要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规避工作风险,提高工作效率。[5]相对而言,对管理架构中高层次的人员,其学历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在专业领域有更多的思考和判断能力,需要具备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经历,其职称的高低也将影响其在组织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力,这样才能够更有利于组织和开展社区护理工作,从而促进社区医疗机构的快速发展和职能发挥。
3.2社区护士的自我定位和价值评价亟待提高
社区护士存在一定比例来自于其他临床医院的岗位调整,在岗位入职阶段就存在一定的自我意识较低,对社区护理工作兴趣较为淡薄,对社区护理工作的积极性较低,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缺乏工作热情[6];对自身能力评价方面,认为思维和管理能力相较沟通能力、护理技能而言不太重要,也因此缺乏判断和主观能动性,在工作中常处于被动工作状态,总体而言她们对工作的忠诚度较高,也明确发现护理管理职能发挥较差,应提高其管理思维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效提高社区护士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评价,有利于提高社区护理工作的创造力和创新性发挥,从而加快社区护理工作和护理管理工作的推进。
3.3社区医生对社区护士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
社区医生在职人员中,梯度建设不够科学,呈现多极分化状态,对社区护士的护理管理工作认知存在较大差异,这样的认知,将会直接影响其对护理工作的配合与协调状态,仍然存在部分医生弱化护理管理的自主性和决断力。[7]同时,他们也不认可社区护士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或认为其管理能力不足;在判断社区护士应具备的相关素质中,他们认为护理管理能力排在第六位,显示了对护理管理工作的认知偏低,对护士的管理能力和管理价值存在较大质疑。[8]在基层医疗中,护理工作所占比重相对诊疗工作比重要高,从国家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角度,也势必会更重视社区医疗的基础疾病维护和管理,显然社区医疗机构中,通过护理方法和护理技术,提高社区人群健康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和成本即是未来社区医疗的发展定位和方向,而不重视社区医疗机构的护理管理架构和功能,这些都将不利于社区护理管理的发展,也必将带来社区医疗机构的发展迟滞。[9]因此,在现行制度下,社区医疗机构要加强机构中非护理专业从业人员的护理认知,提升护理工作及护理管理工作地位,将直接影响医疗机构的内部整合能力。
参考文献:
[1]Pil F K,Cohen S K. Modularity:Implications for imitation,innovation,and sustained advantage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6,31(04):995-1011 .
[2]汪 婉,涂明华.护理专业高职高专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3,3(5):9-13.
[3]王士才.护理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路及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130-132.
[4]刘华平.发展专科护理迎接新的挑战[J].中华护理教育,2008,5(2):卷首语.
[5]Denhardt, Robert B. Managing human behavior in Public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California, U.S.A: SAGE Publications, Inc. : 148–149.
[6]尤黎明.对中国模式的护理专科化发展之路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7,8(21-23)
[7]吴英,任辉. 护理本科生核心能力研究现状及进展[J]. 全科护理. 2010(32)
[8]尹诗,姜冬九. 我国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综述[J]. 护理学杂志. 2012(07),95-97
[9]张肇达,周同甫,主编.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M].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1-8.
作者简介:
彭文亮,男(1986.05~),护师,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社区护理为研究方向
*通讯作者:
陈悦姝,女(1984.04~),贵阳护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