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华
[摘要] 目的 探讨导致护士用药错误的相关因素,对护士的给药流程各个环节进行改进,以降低护士用药错误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对该院神经内科三区的护士给药过程进行评价分析,找出可能导致护士用药错误的相关因素,对18名护士给药过程进行查检483项/次,缺漏率为8.5%,制定改进方案并实施,对护士进行改进后评价,共查检601项/次。结果 通过对给药过程改进后护士的给药过程缺陷率为3.16%,用药错误率降至0.067%。结论 护士给药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缺漏都有可能导致用药错误的发生,其中给药的三查七对、身份识别、药品准备环节疏漏导致用药错误占比率较大,通过对这几个环节进行重点改进后,用药错误率明显下降,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对护理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护理专案活动;护理专案小组;用药安全;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1(c)-0058-02
药物治疗是神经内科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同医疗工作一样存在很高的风险。中国用药错误管理专家共识[1]将用药错误定义为药品在临床使用及管理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以防范的用药疏失,这些疏失可导致患者发生潜在的或直接的损害。国外学者研究结果显示医院用药错误事件约59%与护士有关,其中给药错误的发生率最高,占36%[2];国内文献[3]报道,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给药环节错误发生率9.7%~78%。为降低护士用药错误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本病区成立护理专案小组,开展“降低神经内科护士用药错误发生率”改善专案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该病区为神经内科的其中的一个病區,收治患者多数为中老年患者,患者的判断力、理解能力、记忆力、自理能力等较正常人下降。总床位数48张,在岗护理人员共有18人,其中N4级护士1人,N3级3人,N2级10人,N1级4人;本科学历15人,大专2人,中专1人,护士排班实行DN模式,D班每位责任护士每天负责10~18个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护士用药种类包括输液、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外用药、处方药、口服药等,每天平均发药共计250次,工作最繁忙时段集中在上午。
2 方法
2.1 成立护理专案小组
经过护士会议讨论成立专案小组人员,由护士长带领5名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组成专案小组,均为本科学历。由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担任组长,召开工作会议落实小组成员职责,制定计划进度表、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实施对策等。讨论确定改善专案为“护士用药错误之改善专案”。
2.2 现状调查
从2017年3月15~21日对病区18名护士用药过程进行查检,共计483项,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护士给药过程缺陷率为8.5%。用药错误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见表1。
2.3 柏拉图分析
首先把护士给药过程缺陷情况统一罗列,并按照出现次数多少进行排序,并将主要因素以百分比形式在整体中突显出来,见图1。
2.4 要因分析
小组成员从“人、物、法、环”4个方面通过要因论证法逐一论证,列出导致影响准确给药的相关因素并以鱼骨真因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根据要因发现,最后专案主要问题为:①三查七对不严谨;②未2种以上身份识别方式核对;③药品准备不规范。
2.5 专案改善目标设定
根据现况值,结合专案小组成员的工作年限,经验,能力和学历等多方面的因素,将本次专案改善目标降低给药过程护理缺陷率,设定为目标值用药错误发生率由0.220%降至0.095%。
2.6 文献查证与对策拟定及实施
查找近5年内相关文献,并根据查找文献与以上分析得出的改善要因进行对策拟定及实施如下:①宣传专案执行办法,为使科室护理人员了解专案内容执行过程及内容,专案组人员利用护士会议及晨会进行专案内容培训和示范,使护理人员能够按照改善专案的内容进行护理。②加强落实三查七对制度,组织进行用药错误应急预案演练,让每位护士分享自己在工作过程中错漏的环节或差点导致用药错误的事件,大家一同讨论如何避免出现这些疏漏的方法,如何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顺序更能避免差错发生。③落实身份识别制度,要求为所有住院患者佩戴手腕,制定床旁给药核对流程图,并将流程图贴在治疗车上。④制定药品准备标准流程,购置不同颜色的小药盒,将患者每日治疗用的口服药、静脉用药、肌注用药、雾化、外用药等不同途径的药品查对后分组分开统一药品放置,药品标识、床号清晰,达到规范每日治疗用药准备。⑤指导护士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的应对方法,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处理,先处理急、重事件,待处理完后重新执行之前的操作时必须重新进行三查七对,确保药品、患者、用法、剂量等均正确后方可执行。⑥遇到病人较多或护理工作量大,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时,随时做好弹性排班与人力资源调配应急预案的启动。⑦护长及质控员不定时对护士的用药过程进行督查,找出问题,督促其改进。要求全员参与安全隐患查摆,每位护士发现安全隐患时将其拍照并注明问题发送到工作群进行分享,避免类似隐患再次出现。
3 效果分析
通过实施上述对策,专案实施后用药过程缺陷项目进行查检,查检18名护士操作601项,结果缺陷19项,缺陷率为3.16 %。截至2017年9月30日,该科住院患者1 476人,用药错误1例,用药错误发生率降至0.067%。
专案实施后评值:目标达标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0.067-0.22)/(0.095-0.22)×100%=122%。
4 结论
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给药问题是关乎患者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4],护士给药的任何环节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如何保证用药安全,是临床护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护理专案活动利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专案小组利用头脑风暴、柏拉图等管理工具分析出重点突出的问题,并予以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该专案活动从流程和制度上限制给药差错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完善制定药品准备标准流程,购置不同颜色的小药盒、强化薄弱环节、调整排班及组织护理人员对落实好身份识别制度与用药安全风险意识的培训,达到规范给药流程等可以降低护士用药错误发生率。但是[5],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除了强调人的作用外,还应当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充分利用电子技术对用药过程进行把控,例如引进PDA扫描核对技术可以弥补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的差错。为了让药物执行的错误率降低到一个理想状态可以在医嘱转录和执行中使用PDA条形码扫描核对技术,促进用药安全,才能最大限度地杜绝用药错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合理用药国际网络(INRUD)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2014中国用药错误管理专家共识[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4,6(6):323-326.
[2] Connor JA,Ahem JP,Cuccovia B,et al.Implementing adistrac-tion-free practice with the red zone medication safety initiative[J].Dimens Crit Care Nuns,2016,35(3):116-124.
[3] 蔡慎,杨悦.我国用药错误现状文献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药房,2014,25(4):310-313.
[4] 沈怡雯,王永庆,孟玲,等.我院药品运营的信息化管理与用药安全[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6,24(1):90-93.
[5] 邵华,刘乃丰,陈国明,等.利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促进用药安全及对合理用药监测系统的评价[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8(6):437-441.
(收稿日期:2018-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