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字源识字教学的策略研究

2018-05-14 10:31汪娟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指事字源会意

汪娟

【摘 要】字源识字教学是基于汉字文化视野下的识字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对一定数量的汉字追溯其现今形体的来源,分析其构字理据及演变过程,揭示汉字构字规律,帮助儿童建立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感受汉字的神奇与美丽,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整体感觉和深厚感情。

【关键词】字源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汉字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人们读写的凭借,更是中华文化的基石。《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字源识字教学正是基于汉字文化视野下的识字教学实践活动,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对一定数量的汉字追溯其现今形体的来源,分析其构字理据及演变过程,使得汉字现今形体中的一点一画都尽可能显出意义,以此揭示汉字构字规律,帮助儿童建立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培养儿童亲近汉字、乐于识字的感情,进而提高儿童识记汉字的效率。

笔者长期执教小学语文低年级学段,对字源识字教学的具体教学策略有一些心得,现从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等造字方法的角度分别阐述。

一、象形字教学:追溯字源,辅以图画示意

所谓象形字,顾名思义就是“象物之形”的字,许慎把象形界定为:“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象形字最大的特点是能直观摹拟人眼看见的、有具体形象的事物。它像图画但又比图画简单,且有一定的含义,表达一定的概念,有固定的读音。象形字主要集中在一年级,特别是幼小衔接的一年级上册,如“人”“口”“木”等,这些象形字笔画简单,更具描摹事物形状的特点,稍加追溯,即可还原几千年前与之对应的实物形态。因此,象形字在教学中特别适合采用字源识字教学。教师可以追溯字源,出示其古文字,利用古文字的图画象形特点,帮助学生识记汉字。需要注意的是象形字演变到楷体,绝大多数已经不具“象物之形”的特点了,加之古文字线条简单,有些字所勾勒的物象或特征并不明显,所以有时教师即使运用溯源分析法,出示对应的古文字,学生仍旧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就需要根据象形字“象物之形”的特点,仿照古文字的线条,画出学生能看得懂、觉得像的“象物之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古文字、楷书汉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如 “云”字教学,就可以这样处理:

出示句子:白云是小鸟的家。

出示图片:小鸟在白云中飞

师:小鸟这么喜欢白云,我们来帮小鸟画一朵白云吧。

师生合作板书画:

学生在图像、古文字、楷体汉字的逐渐过渡中理解了“云”字是祖先描摹天空云朵形状而造的“象物之形”的汉字。

二、指事字教学:追溯字源,辅以拆分部件

对于指事字,许慎这样界定:“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意思是说指事这种造字方法,就是人们一看到所造的字的形体就能识得,经过仔细地辨认审察,就能看出或领悟到它的意义,“上”“下”二字就是用这种方法造的字。与象形字表示物之形不同,指事字多用来表示较抽象的概念,且指事字在整个汉字系统中为数不多。指事字的意义同样内含于字形之中,但其构形却可以离析为两部分,一是象形符号,二是标指符号。所以在字源识字教学中,指事字的教学策略一般为“追溯字源辅以拆分部件”,即先追溯字源,帮助理解汉字的意思,然后根据汉字在古代造字之初的意思,将汉字科学地拆分为两个部件,分开识记。如“朱”字是在“木”字中加一笔,表示“朱”本指“赤心木”。在字源识字教学中,可以先根据“朱”字的造字本义画出一棵树的形象, ,再出示古文字 ,告知学生:上为树头,下为树根,中间的一个圆形物体表明这是赤心树木,后引申为朱红颜色,这样指事字“朱”字所代表的抽象概念“朱红色”便形象而具体了。

再如“寸”字是在“又”(本义为“右手”)字下面加一点,表示靠近手腕的“寸口”;“叉”字是在“又”字中间加一点,在张开的手指之间加上指事符号,交错之处就是“叉”。 “旦”字是在“日”字下加一横,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来,即“早晨”之义;“血”字是在“皿”字上加点,表示古代盟誓时滴入“皿”中的鲜血。这些指事字,都可以先追溯字源,再根据造字本义拆分部件,进行意义识记,这样,每一个汉字在学生眼里都有了形象,有了温度,识字也变成一个追寻生命意义的过程。

三、会意字教学:部件合成,辅以儿歌识记

会意字是把两个及以上的独体字并列或重叠起来构成新合体字的造字方法。会意字以象形为基础,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组合而成,大部分会意字都能望文生义,如“尖”“歪”等字,“上小下大”是“尖”,“不正”即为“歪”。因此,会意字教学一般不需追溯字源,只要引领学生用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儿歌将会意字中的各个部件的意思累加起来,就能合成会意字的意思,也能记住会意字的字形。如“人倚树旁”就是“休”,“双手分开”即为“掰”,我们将这种方法称为“部件合成”,辅以儿歌识记。如:

竹毛笔,手目看;一火灭,田力男;

人木休,舌甘甜;土里埋,木帛棉;

人门闪,马门闯;合手拿,分手掰;

火土灶,小大尖;止戈武,不正歪。

这样的识字儿歌,可以分组读、打拍子读,读熟之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儿歌每一小句有三個字,前面两个字与后面的第三个字有什么关系?学生应该能发现:前面两个字分别说的是两个部件,第三个字刚好是前面两个字合起来的,而且前面两个字基本解释了第三个字的意思,如在田里干力气活的就是“男“,用手把东西分开就是”掰“。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记住了一组会意字的字形,也理解了这些字的意思,还学会了用部件合成的方法识记、理解会意字,同时对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也有了初步感知,真是一举多得。

四、形声字教学:追溯形旁,“举一形而统众形”

形声字是最高产的造字形式。形声字占汉字80%以上,研究形声字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提高低段识字教学效率,达到“学一个,拎一串”的学习效果。形声字形旁表义的规律使得字源教学有了无限可能,但凡是形声字,均可从它的形旁(义旁)追溯开去。弄清了形旁的本义,可以认得一个形声字,甚至一组形声字。

如“苞”“饱”“炮”“泡”这一组字,教学直接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后小结:

师:荷花苞长在地上,像草一样,所以是草字头。

生:水泡跟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旁。

生:火炮会冒火,所以是火字旁。

在上述案例中,教者就是根据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推进教学的。当然,在形声字教学中要想利用汉字偏旁部首“举一形而统众形”的系统作用,让学生巧识汉字,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汉字学知识,对汉字常见偏旁部首有科学的认识和解读。

总之,形声字教学时,每一次都不要忘记让学生先说说字义,再追问这个字中的哪个部件告诉我们汉字的意思,学生在这样以旧带新的学习过程中,不仅积累了同类偏旁的汉字,还培养了依据偏旁部首归类识字的意识和方法。

当然,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所以在教学中还要防止另一种倾向,即不问字的科学理据而随意生硬强加汉字各部件之间的意义联系,妨碍汉字的继续教育。通俗地说,只图一时好记,不管是否合乎科学理据,前面是教完了,后期还得花更多功夫去纠正、去理清,这就得不偿失了。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与文明。汉字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汉字的起源、演变中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字的字形构意中也携带着多种文化信息。小学识字教学如果能在汉字文化背景下,进行适当的追根溯源,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字形、理解字义,感受汉字的神奇与美丽,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整体感知和深厚感情。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指事字源会意
李学勤《字源》形体说解辨证举例
求“源”有度,识字有“法”
“会意”读书法
画说汉字——百
文学阅读中提问的“三性”与“三指”
失去自由的地方—牢
意象阅读:读出文本的真与美
《识字7》(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会意”与“欣然”
为啥我们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