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取血在血液交付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2018-05-14 15:20刘保霞吴瑞霞杨瑞芳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32期
关键词:应用

刘保霞 吴瑞霞 杨瑞芳

[摘要] 目的 加强血站、医院及用血科室血液交付过程管理,完善采供血服务信息链条,杜绝非专业人员或家属取血现象。方法 采用血站标准化计算机管理系统对全市供血库进行计算机联网,适时监控临床医疗用血情况。结果 规范了血液交付管理行为,提升了全市供血一体化管理水平,保障了临床用血安全。结论 对血液质量的调查与处置提供完整的信息链条,便于进行质量控制和分析,大大减少了血液在交付后的安全危害,对受血者及血站和供血库起到了双重保护.

[关键词] 指纹管理;血液交付;应用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1(b)-0085-02

Application of Fingerprint Blood Collection in Blood Delivery Management Process

LIU Bao-xia, WU Rui-xia, YANG Rui-fang

Jiaozuo City Center Blood Station, Jiaozuo, Henan Province, 45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rengthen the blood delivery process management of blood stations, hospitals and blood departments,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chain of blood supply and supply services, and prevent blood collection by non-professionals or family members. Methods The blood supply station standardized computer management system was used to computerize the blood supply bank of the city, and the clinical medical blood was monitored in time. Results The blood delivery management behavior was standardized, and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level of blood supply in the city was improved, and the safety of clinical blood was guaranteed. Conclusion A complete information chain is provided for the investigation and disposal of blood quality, which facilitates quality control and analysis, greatly reduces the safety hazard of blood after delivery, and provides double protection for recipients and blood stations and blood banks.

[Key words] Fingerprint management; Blood delivery; Application

对于社会、用血单位、献血者、受血者而言,血站服务质量和血液质量是影响其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也是血站持续发展和生存的重要基础。而血站实验室按照法律、法规及行业要求,需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加强组织、实施、持续改进和严格监控,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对相关服务以及血液检测过程实现全覆盖。1997年,河南省实现了血液管理“三统一”,全省采供血工作彻底结束了混乱格局,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使血液管理工作走上了依法管理的轨道[1]。通过血液管理工作的“四化建设”和“四个转移”等举措,推进了采供血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临床用血的有效性、安全性得到很大提高。但还是有一些隐性不安全环节,影响着采供血和临床用血的安全,其中血液交付过程的安全是普遍存在安全隐患的重要一环。2005年4月,该站与唐山现代软件公司联合开发了《临床用血指纹识别交付管理系统》,实行血液三级交付过程管理。取血者凭临床用血申请单核对指纹信息一致后,方可执行血液交付,确保了临床输血安全。

1 实行指纹识别的必要性

计算机管理采供血过程已得到普遍使用,管理包括采血、检验、制备、储存、发放、运输所有过程的血液、材料、设备等相关信息,但供血后,对医院供血库血液的管理,乃至受血者输血管理,既血液的“从血管到血管”的受血者一段的管理相对薄弱。临床用血交接存在两个环节:①血站与供血库的交接;②供血库与用血科室或所辖其他用血单位的交接。过去,普遍存在受血者家属直接到供血库或血站取血的现象。取血家属对血液运输、保存要求知晓甚少,人为造成血液质量破坏,甚至一些地区临床输血出现了严重的医疗事故[2]。

2 设计与构想

①建立安全的血液交接管理网络[3]。以往血液交接过程中,较多的存在驾驶员、护工,甚至受血者家屬取血的现象。为杜绝血液交接、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隐患,该站首先规范了所有取血人员的范围:医疗单位的工作人员,包括血库人员、驾驶员、临床科室的医师、护士。②对取血人员进行培训,非卫生技术人员需要由医疗单位医务处出具同意取血证明。③利用计算机构建“机器管理”框架,确保血液在运输、流动状态安全。分别在血站和各供血库安装指纹取血管理系统,对所有具备取血资质的取血者进行指纹录入,建立取血人员指纹数据库,取血时凭指纹核对后方可取血,实现血站—供血库—临床用血科室(或辖区其他医疗机构)的三级管理模式[4]。

3 运行和实施

3.1 方法

建立以计算机管理为基础的管理平台,取、发血人员在计算机管理下实现血液交接。因此,2005年该站与唐山软件公司共同设计开发了“血液交付管理系统”,将“指纹取血”管理模式分别嵌入Modern2000V5.0血站管理系统供血管理模块和医院输血管理系统,用于取血人员身份的识别核对,实现血站、供血库、输血科室(用血单位)的三级血液交付管理,杜绝了家属取血和非专业人员取血现象。

3.2 操作

①首先安装指纹服务器,更新已经嵌入指纹取血管理的血站供血管理系统和医院输血管理系统。

②建立取血者指纹数据库。医疗用血单位及各县(市)供血库取血人员须经血站或医疗用血单位培训血液运输和血液保存合格后,到血站采集指纹,建立指纹数据库。医疗单位用血科室或分管辖区内医疗用血单位的取血人员经供血库所在医疗单位培训合格后,在供血库采集指纹,建立基层取血人员指纹数据库。

③发放血液时,选择取血医院的血液订单,点击指纹发血,弹出指纹采集界面,采集取血者指纹核对无误,系统进入血液出库登记进行发血。如果取血者与备案指纹库指纹不符,则不能进入血液出库登记[5]。

4 讨论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第9条第1款规定“必须应用计算机管理采供血和相关服务过程。”临床医疗用血单位到血站取血是一项频繁的工作,各县(市)区所设置的供血库、输血科所承担的辖区医疗用血单位到供血库、输血科取血也是一项日常工作[6]。取血人员对血液的运输及保护的要求是否知晓,直接影响到血液质量和受血者输血安全。在使用“指纹血液交付管理系统”之前,一些临床医疗单位随意指派司机或其他人员进行取血,个别取血者甚至将红细胞悬液与冰冻血浆放在一起,严重违反血液运输和保存要求。医院临床用血科室或供血库辖区内用血单位常常指派患者家属取血,严重影响到血液质量安全,甚至危害到受血者生命[7]。取血是血液冷链过程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也是最脆弱的一个链条,它包括对取血人员的要求、取血设备的要求以及运输方式的要求。如果在这一环节中出了问题,轻则可以导致血液疗效的降低,重则导致血液细菌污染及溶血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人们法律意識的增强,由家属取血引起的医疗纠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血站质量管理中,应对相关流程环节予以重视,因此确保临床用血、取血规范化、标准化。十多年来,该站建立并使用指纹取血对血液交付过程进行计算机管理控制,严格履行了《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液的标识及可追溯性”管理规定,完善了血液传递过程监管和记录,对血液质量的调查与处置提供完整的信息链条,便于进行质量控制和分析,大大减少了血液在交付后的安全危害,对受血者及血站和供血库起到了双重保护[8]。

[参考文献]

[1] 王婧,胡慧颖,朱明.血液管理机制设计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8,25(2):105-107.

[2] 尉忠山.采供血关键控制点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J].心理医生,2018,24(13):336-337.

[3] 杜娟,周枝凤,刘源,等.采血消毒对血液中乙醇含量的影响[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5,30(2):192-193.

[4] 张鲁平,付冰,王同显.前移血库的建立与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23(6):90-92.

[5] 方春燕,朱家明.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血液供应量预测[J].北京医学,2016,38(6):606-609.

[6] 李红梅,何江,冯宁,等.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在临床安全输血管理中的运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2):308-309.

[7] 李庆凤,张会颖.标准化血站设备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4):171-173.

[8] 沈有华.血站感染管理现状与持续改进[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7,35(6):999-1001.

(收稿日期:2018-08-15)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