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 刘斌 王津雨 解文君 郑学通 宋小强 金丽霞 王新博
[摘要] 构建符合行业特点与实际管理需求的績效管理模式是目前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该文以某三级甲等血液病专科医院为例,详述该院在医疗卫生行业“九不准”和取消药品、耗材加成的形势下,革新医技科室绩效管理体系,开展以标准化工作量的绩效分配模式和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模式的实践活动,达到促进内部公平、科学给付酬劳、降低运营成本、保障质控水平的效果,为广大医院医技科室绩效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医技科室;绩效管理;薪酬分配;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0(b)-0068-02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model meeting the industrial features and practical management demands is one of the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of the reform in the public hospital. 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no allow in nine items” in the medical industry, and innovate the medical technology depart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under the situation of cancelling the drugs and consumable material addition, develop the performance allocation model taking the standardized workload as the core and practical activity of performance examination model by taking the cost control as the core, to reach the effects of promoting the internal fairness, scientifically pay the salary, reducing the operation cost, ensuring the quality control level thus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performance reform of medical technology department in massive hospitals.
[Key words] Medical technology depart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alary allocation; Performance examination
医技科室主要指运用专业的诊疗技术或设备协同临床科室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疗技术科室,在诊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医技科室绩效分配大量采用成本核算模式,即将收支结余的一定比例直接作为奖励发放到科室。这种模式简单粗暴的将员工的个人收入与业务收入相挂钩,不仅造成了事实上的“多收多得”对医院内部公平性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客观上鼓励了过度医疗行为,加重患者负担[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公立医院要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着力体现技术劳务价值。随着医改的深入,各地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相继出台政策取消药品、耗材加成,调整医疗卫生服务价格。医技科室作为医院收入比重最大的系列科室[3],首当其冲承受价格波动的影响。因此,建立符合医改要求、体现医技人员劳动价值的医技科室绩效管理模式已成为广大公立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是我国最大的集医、教、研、产为一身的三级甲等血液病医院专科医院,设有医学病理中心、临床检测中心、放射科、功能室、输血科、药剂科、细胞冷冻室7个医技科室,共计212名员工。以往医院采用以成本核算为核心的绩效分配模式,绩效发展受到制约。2015年医院启动绩效改革工作,在医技科室中建立了以标准化工作量和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绩效管理模式,现汇报如下。
1 以标准化工作量为核心构建绩效分配体系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是统计学中的一个概念,基本思想是采用某影响因素的统一标准消除构成不同对合计率的影响,使数据具有可比性。
1.1 梳理核算单元,核定绩效总额
首先,在原科室划分的基础上根据财务核算和工作性质的一致性设立核算单元,每个核算单元可以做到独立统计工作项目与耗材领用数据。例如,药剂科可据此划分为临床药学室、药房组、药库组、配液中心4个核算单元。从医院财务系统导出基期(改革开始之前12个月)所有核算单元绩效工资额度,将各核算单元人均绩效工资水平提交医院绩效管理委员会审议,根据医院发展战略的定位给予适当调整,最终确定各核算单元基期绩效工资总额。
1.2 确定核算项目,规定统计路径
现代医院医技科室涉及的检查化验等项目数量众多、工作量巨大,统计路径包括了HIS、LIS、PACS、自制程序等多种路径。医院广泛征求科室意见,综合考虑各科室的具体操作项目的特点确定核算项目和统计路径。所有核算单元对统计路径中的项目进行逐一核对,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代码名称准确,同时将每月核算项目工作量反馈给各单元核对,做到数目精准。
1.3 设定项目权重,求得绩效单价
由核算单元推荐包括单元负责人在内的2~4名熟悉操作业务的人员,以最常见项目为标准设定其权重为1,从耗用人力时间、项目操作难度、可能造成的风险3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对本单元所有核算项目设定权重。设定权重的过程即为项目工作量的标准化过程,以下列公式求得本单元基期项目总权重及单价:
核算单元基期项目总权重=Σ(核算项目×项目权重)
核算项目单价=核算单元基期绩效工资总额/核算单元基期项目总权重
1.4 计算绩效工资,指导二次分配
以下列公式计算每个核算单元当月绩效工资:
核算单元绩效工资=Σ(核算项目单价×当月核算项目工作量×项目权重)
核算单元绩效工资需结合本单元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发放,在绩效办指导下制定本单元二次分配方案并由本科室投票通过。分配过程中注重工作量数据,并适当向业务骨干、夜班值班人员倾斜。
2 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
医院综合考虑医技科室实际运营情况,提出在保证质控水平的前提下合理控制试剂、耗材成本的管理目标,以此为依据设计绩效考核方案。
2.1 以耗材成本控制为核心进行绩效考核
采用“累积试剂、耗材成本占收入百分比”为主要考核指标,累积试剂、耗材成本占收入百分比=本自然年元月至考核月份所有試剂、耗材支出/本自然年元月至考核月份所有业务收入。以上一年度全年累积试剂、耗材成本占收入百分比为试剂、耗材占收入比考核的标准值,综合考虑成本控制目标及试剂、耗材涨价因素可对标准值进行适当调整。
2.2 实施专项奖惩制度,引导科室学科发展
医疗安全与质量控制、患者及院内满意度评价始终是医技科室绩效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设立专项奖惩制度,根据质量控制检查结果和满意度考核结果情况实施奖惩,力争为临床科室提供专业、高效的技术支持,为患者提供安全、便捷的医疗服务。
3 绩效管理方案的效果评价
3.1 保证医院内部公平,员工收入稳定提高
通过工作量标准化的方法实现绩效分配模式的转变,由鼓励“多收多得”转向鼓励“多劳多得”。医技人员收入与业务收入彻底脱钩,规避政策风险的同时使医院分配更加科学和公平。制定各单元二次分配方案,打破以往“大锅饭”的奖金分配方式,强调同工同酬、体现劳动价值,在医技科室内部形成合理的收入梯度。工作量数据统计全部由信息系统后台完成,由绩效内控人员校验,具有高效、准确的优点。随着医院门急诊人次和出院人次的增长,医技科室业务量维持稳定上涨的趋势,员工收入随工作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
3.2 运营成本得到控制,质控水平维持稳定
试剂、耗材成本是医技科室运营成本中最重要的可控成本,试剂及其他卫生材料单价高、消耗大,在全面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的趋势下,控制试剂、耗材成本对于医院经济运营具有重要意义。以“累积试剂、耗材成本占收入百分比”为主要绩效考核指标,明显提升了医技科室与员工节约成本的意识,最大程度避免了耗材的浪费。由于指标形式为成本和收入数据的逐月累加,数值较为稳定,易于被医技科室理解和接受。自方案实施以来,在试剂、耗材市场价格普遍上涨的趋势下,医技科室耗材成本占收入百分比由2015年的32.87%下降至2017年的27.64%,为医院节约了数以百万计的运营成本。同时,医疗主管部门强化质控管理考核、实施单项奖惩措施,医技科室质控水平维持稳定,在此期间临床病理中心、检测中心顺利通过ISO15189和CAP认证复检,其他科室年度质控考核均为优秀。
4 讨论
建立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健全绩效管理制度是践行医院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绩效管理模式的改革的目的应始终围绕实现医院发展战略和改善医院运营状况这两个关键主题,发挥其“指挥棒”作用,引导科室和职工转变观念、改进工作[5]。该院实施以标准化工作量和成本控制为核心的医技科室绩效管理模式,本质目的有二:其一是将医技人员收入与业务收入剥离,摆脱价格机制的束缚;其二是在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医疗主管部门严控“药占比”“耗占比”的形势下,充分发挥医技科室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效率、厉行节约,扼制耗材成本大幅增加的趋势。从效果上看,该模式有利于这两个目的的达成。但是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质控工作始终是医技科室管理的重中之重,降低运营成本决不能以降低医疗质量为代价,在实施成本控制考核的同时应设置针对质控水平的单项奖惩措施,强化质控检查与质控考核。
[参考文献]
[1] 张健,赵冠宏,张平原,等.建立基于医疗成果的岗位管理绩效考核与分配的新机制[J].中国医院,2014,18(3):37-38.
[2] 兰茜,孙树学,张凡,等.医药分开下医技科室绩效管理改革的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8):65-66.
[3] 姚军,韩月萍,石兆光.对现代医院医技科室管理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96-498.
[4] 秦永方.现代医院精细化运营绩效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7.
[5] 熊冰.基于医改视角的公立医院绩效分配模式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7(4):60-63.
(收稿日期:2018-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