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类专业社团在高校医学教育中的作用探讨

2018-05-14 15:20金蓉家张文恺卢佼佼吕超杰赵蕾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21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医学教育校园文化

金蓉家 张文恺 卢佼佼 吕超杰 赵蕾

[摘要] “健康中国2030”规划提出要建立全民共享的健康服务体系,高校医学教育顺应时代要求,培养优秀的医疗健康相关行业接班人,医学类专业社团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普及健康知识、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培养人文关怀精神等,作为医学教育的实践途径与重要补充,对高校医学教育发展起到助力作用。

[关键词] 医学教育;医学类专业社团;校园文化;健康中国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7(c)-0138-03

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服务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生态环境及生活方式变化等也给维护和促进健康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1]。高校医学教育肩负知识传承、医疗科技进步和医学人才培养的重任,其根本目的是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医药卫生人力资源,为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具有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2]。医学院校医学教育的关键在于对医学生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们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高校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锤炼人格与品德。大学生社团起源于同乡会、行会组织等,基于共同的价值认同聚集一群人,而现代意义的大学生社团是一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者,学生亚文化的体现。学生为了生活的需求、学术发展的需求、娱乐的需求等分化出来的各种类型的社团组织。学生在社团里成长有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民主能力、激发专业学习兴趣、促进特长发挥、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这也是大学生社团的六大方面价值目标[3]。

高校社团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是重要的育人途径之一。社团工作与高等院校的专业特色相结合,更具有明确的定位和功能,社团专业化是高校专业建设的延续与递进[4]。医学类专业社团的建设将对高校医学教育起到充实与推进作用。

1 “健康中国”背景下的医学教育发展导向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我国人口基数大,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量也大,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离不开一批又一批医学毕业生新鲜血液的涌入。医学教育不再只是治愈疾病,培养具有健康新观念的知识、态度、行为、技能,促进全人类健康的全面医学人才[5]。

陈财德等[6]在《学校体育健康教育问题研究初探》中提到,通过健康教育帮助人们掌握防治疾病的方法和健康知识,改善并提高个体与社会群体的健康状况,形成新的健康教育观念和态度,促进身体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是国际标准与我国国情结合的产物,覆盖了对医学生的培养过程和培养结果的要求,强调了医学教育应重视社会实际需求,包括对医学生的思想道德、职业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引导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努力培養医学生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7]。《21世纪医学教育展望报告》中提到全球医学教育改革强调以岗位胜任能力培养为基础的课程设置和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方法[8]。

2 医学类专业社团的定义、类型及价值

医学类专业社团是指基于兴趣志向自主成立与建设,可自愿参与,经学校批准,依托医学专业背景,开展与医学专业相关的主题活动的学生群体组织,包括健康宣教、健康服务及科技创新研究等内容[9]。医学类专业社团包括大学生红十字会、青春健康同伴社、红丝带社团、救护协会、模拟医院、建立在中医学或其他医学专业基础上的社团,如针灸社、刮痧社、推拿社等[4]。

根据社团的功能及特性对社团进行分类,医学社团具有以下特征:学术型,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用型,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服务型,参与志愿服务,对接社会;宣教型,传播健康知识。医学类专业社团在高校医学教育中是对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延续与拓展。雷龙鸣等[10]对广西中医药大学针灸协会和手法协会等社团的作用进行评价,发现该类社团能显著提高该校中医类3个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测评成绩;李琳等[11]在南京晓庄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展开调查了解到,该学院专业社团占学院总社团数的85%,通过该类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心。郭宏霞等提出,以健康教育学为社团学科背景,通过开展社团活动,促进健康知识传播,能激发大学生参与兴趣[4]。

医学类专业社团具有促进专业知识学习、德育教育功能、心理健康引导、活跃繁荣校园文化的功能、民主功能、社会功能、服务功能等功能。其依据的理论主要有心理学理论:教育认同理论,通过教育帮助学生确立自我认同感、专业自信心;教育学理论: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个人的要求以及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个性,发展智力和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和个人所期望的那种人的活动[3]。

3 医学类专业社团建立与发展的必要性

国内外医学教育模式差异:国内医学院校发展培养模式与国外高校仍存在较大差异,这不仅是本身发展的阶段不同,更与我国国情及社会生产发展状况有关。如何利用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手段与方法运用于国内医学教育成效推进,将是今后我国医学教育深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国外医学实行“精英”教育,教育学制更长,严进严出,不仅入学时录取率低竞争激烈,每年也会有淘汰机制,淘汰率非常高,这使得国外医学毕业生有较强的承压能力,同时高淘汰率也导致了行业信赖感及医生对自身专业的自豪感。国外的知名医学院校往往依托于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满足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需求,充分利用资源整合的优势互补,提高办学效率。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自学方式,培养自主探索能力,引入先进的教学资源、模拟教学训练,采用临床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强调学生的临床早期参与、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恰当的沟通技能、良好的医疗态度、独立创新精神。发达国家的非医学专业学生本科毕业后通过考试、社会实践、医院义工等层层考验,早期接触临床,符合资格才能申请就读医学专业,医学毕业生意味着更高的学历、更多的实践经历。在医学学习过程中倡导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开拓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与道德品格,时刻注意维护患者安全与利益。

国内传统医学教育课程安排包括基础课、专业课、见习实习等3个部分组成,采用独立学科式办学,容易造成知识结构狭窄,以“教师-教师-教材”模式,无法让医学生实现知识系统化,授课方式缺乏创新,学生容易形成固定思维模式,过分依赖书本知识而缺乏自学、交流、独立探索能力,导致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足。临床实习阶段虽然能接触临床实际,但由于对医学本科生要求不高,导致实习效果受影响,遇到医患沟通问题时缺乏经验。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在职业生涯中锻炼不够充分,医学生的职业态度、伦理道德、沟通能力、心理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被忽视[12-13]。

针对实践不足、独立探索能力不足,参与医学类专业社团的学生可根据自己关注的领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课题设计与实践,也可以自行组队参与志愿服务项目,探索所学专业的现实价值,增强专业兴趣。人文关怀精神与职业道德都是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务人员的重要基础,针对职业道德的培养、人文素养的养成,通过社团活动,学生可以从社会服务中与人交流提高表达与倾听的能力,亲身体验关爱的含义。现代医学模式更注重医学界对社会承担的责任,注重医德培养,医学类专业社团通过专业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有意识地接受献身医学人士的精神传递,耳濡目染之间能更坚定职业信念[14]。针对医学生初入学会因为对专业认知不足,实践缺乏,产生专业不适感,本身兴趣与动力不足,医学专业很难引起较强的学习动力,如果学业难度加大,反而挫伤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循序渐进,如在医学生低年级阶段以科普性知识讲解和参与式研究的形式了解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此外,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明确提到,医学院校必须吸收并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与改革、课程计划制定与评估及其他学生相关事务,支持学生依法成立学生组织,指导鼓励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因此通过社团活动锻炼批判性思维及权利诉求等能力。医学类专业社团在建设过程中可与导师制对接,促进学风。通过导师参与指导、建言把关及评价等3个阶段,指导医学专业学生社团[15]。拓展社团活动范围,不仅局限于学校,可与周边高校互动,或拓展社区、街道志愿服务项目,将自己所学运用于社会实际,调动社会资源力量,为社团发展打造更广阔的舞台,提高学生的荣誉感与自信心;在医学类社团活动中进一步宣传学校、宣传专业有助于提高该专业的社会知名度,为今后打开就业市场做准备,同时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助力地方医疗体系建设,服务当地人民群众,使社团不断走向成熟。

4 医学类专业社团的影响力拓展

医学类专业社团除了作为医学生进入大学医学学习的先导,也可以借助专业手段,激发在校非医学类专业学生的自我健康保护的学习兴趣。医学类学生本身对学校建立与自身专业相关的社团有需求,学有专长,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应对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医学专业社团参与者往往为专业相关学生,受众相对较少,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如何将医学知识更为科普、惠及人民,可以先从高校如何帮助其他非医类专业掌握基本的健康保健知识入手。

正如《“健康中國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要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引导形成自主自律、符合自身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生活行为因素,形成热爱健康、追求健康、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从小抓起,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标志”。我国的大健康思路不仅对医疗卫生行业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更对健康服务、互联网科技、生物技术、营养保健、金融、房产、旅游休闲等各行业都指明了发展方向,医学教育有了更为广阔的外延,普及医学健康知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health/2016-10/25/c_1119786029.htm.2016年10月25日.

[2]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中国教育部官网.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64/201406/169784.html.2008年9月16日.

[3] 冯昭昭.大学生社团的价值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16:I-II.

[4] 王金丽,吴柏成,郑祥.浅谈高等医学院校专业型社团的积极作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4,31(2):184-185.

[5] 郭宏霞,仲博,刘华磊,等.以专业社团为载体的健康教育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5):65,126.

[6] 陈财德.学校体育健康教育问题研究初探[J].成长之路,2009(25):16-17.

[7] 线福华,庞文云,贾建国,等.以《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基础推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新进程[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6):4-6,12.

[8] 孙晓云,吴玉章.全球医学教育改革背景下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5):18.

[9] 陈梅.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类型的比较及其启示——个案研究[J].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16.1-4.

[10] 雷龙鸣,乔赟.高校专业类学生社团对学生掌握专业实践技能促进作用的教学观察与分析[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4):124-126.

[11] 李琳.专业社团建设视角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7(32):14.

[12] 尹晓然,张军.国外临床医学教育现状以及对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启示[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3):271-274.

[13] 朱敏,胡嘉航,涂小宇,等.国外医学教育模式对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启示[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35(3):146-147.

[14] 张健.论加强医学院校学生社团医德教育的重要性[J].文教资料,2011(4):189-191.

[15] 赵来景.初探导师制介入医学相关专业社团的三个阶段[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5-16.

(收稿日期:2018-00-00)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医学教育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美国继续医学教育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重大突破!我国医学教育认证质量获得国际认可
我院医务人员继续医学现状调查分析及建议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