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评价是推动职教改革的支点,也是职教改革的风向标。探索构建多元化评价主体、内容、标准、阶段和方法的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模式,能有效推进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模式;多元评价指标
基金项目:第三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模式研究”(项目编号:ZYB168)
作者简介:倪福疆,男,副校长,高级讲师,教育硕士,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扬州市特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教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12-0064-04
综合素质评价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1]实施综合素质评价,能较好地突破了以教师为主、以知识为主、以考试为主的传统评价单一、片面的困境;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为用人单位录用和高等院校招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探索构建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模式,旨在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模式的内涵特征
(一)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模式的内涵
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于中职学生成长发展事实,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客观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的综合系统评价。[2]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模式是遵循中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发展性、激励性、过程性原则,探索多个主体参与,运用多种方法,对学生不同时段、不同场所的综合素质表现情况,进行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终结、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评价模式。[3]
(二)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模式的特征
多元评价模式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多元化”,主要表现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阶段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多元性。[4-5]“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班主任评价、任课教师评价、学校管理人员评价、企业有关人员评价、学生家长评价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评价内容多元化”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主要分为基本素质、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三大方面。“评价标准多元化”包括数字化的量化评价和描述性的质性评价,评价结果可以兼用百分制、等级制及书面语言描述等不同标准。“评价阶段多元化”包括学校学习、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三个阶段,不同评价阶段的指标权重不一样。“评价方法多元化”包括课程学习评价采用笔试、口试、现场操作、作业、论文、报告和作品等方法,活动表现评价采用的过程写实、照片视频、论文作品和证书证明等方法。綜合素质多元评价模式力求实现从简单划一走向多元综合,从对学生评价走向为学生评价;实现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教学改进的目标。
二、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模式的体系设计
(一)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指标权重的制定
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指标体系,分为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最后落实到18个三级指标即主要观测点。3个一级指标:基本素质(30%)、文化素质(45%)和职业素质(25%);10个二级指标: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文化基础、专业理论、技能实训、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以及创新发展;18个三级指标即主要观测点:道德素质、公民素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感受美、表现美、活动经历、参与质态、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实习态度、实习过程、实习结果、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创新思维以及创造想象。每一个观测点是对中职学生某一方面素质要求的具体描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本人、同学、教师、家长和企业人员等评价主体对照各个观察点的具体内容,通过观察、交流、记录、测试和考试等评价方式客观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见表1)
(二)综合素质多元评价记载工具的开发
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记载工具有三类:第一类是《学生成长手册》。通过学生记录自己在中职阶段成长发展的足迹,以及与同学之间的分享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规划自我、激励自我;《学生成长手册》还要定期在学校(老师、学生)、家庭(家长)、企业(带教师傅等)之间流转,使学校教师、家长、社区和用人单位等形成教育合力。第二类是学生综合素质日常表现记载表。包括班务日志、班主任手册、学生日常行为记载表、学生操行评定表、评优评先申报表、学生违纪情况记录表、健康体检表、心理咨询登记表、参加活动情况登记表、实训实习手册、作业批改记录以及学生成绩记载表等20多个记载工具。第三类是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也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由学生学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和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构成。学生的每张报告单均表现出综合素质的得分情况和等级情况。为了便于操作,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还需要开发评价信息管理系统,采用客观数据导入、学校统一录入等方式,客观记录学生的学习成长经历。
(三)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总分等级的评定
1.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总分构成。学生每学期的综合素质评价总分由综合素质积分和综合素质附加分构成。综合素质积分按照每学期100分设置,第1~5学期各指标权重设置为基本素质(30%)、文化素质(45%)和职业素质(25%),第6学期各指标权重设置为基本素质(30%)和职业素质(70%)。综合素质附加分是对学生每学期综合素质方面突出表现情况进行量化计分,包含学生通报表扬、班团职务、荣誉称号、活动获奖、大赛获奖(包括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创业大赛、文明风采竞赛等)、志愿服务、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10个大类,如通报表扬,根据表扬的级别进行加分,其中,受到学校通报表扬记2分/次,受到社区、企业通报表扬记3分/次,受到地方党委政府通报表扬记5分/次。
2.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总分核算。学生每学期综合素质评价总分,由学生当期综合素质积分与学生当期综合素质附加分(按照所得附加总分的20%折算)相加汇总而成。学生每学期综合素质积分由指标体系中的10二级指标的积分累加而成。每个二级指标积分计算办法为:每个二级指标得分按100分制计,设每个二级指标积分为A,权重分为C,得分为B,二级指标积分的计算公式为:A=B*C/100。以此类推,分别计算出10个二级指标的积分,就可以汇总出当期学生综合素质总积分,然后再加上当期学生综合素质附加分,就可计算出当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总分。最后,依据学生每学期的综合素质总分,对学生当期综合素质表现情况进行定级, 90分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三、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模式的实施办法
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采用“周记载、月总结、学期考评、毕业汇总”的方法,体现评价主体、内容、标准、阶段和方法的多元性,科学反映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成长期间的不同阶段、不同场所的表现情况,充分展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长,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
(一)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的组织实施
1.周记载,月总结,做好过程评价。学校每学期要组织班主任、任课教师、企业指导老师等相关人员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培训,学习评价方案、理解模式内涵、领会指标体系、掌握评价工具。首先,学生每周以《学生成长手册》为载体进行写实性记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客观记录能够体现综合素质发展水平的具体活动,收集相关典型事实材料,并及时整理完善。其次,任课教师、企业指导教师等每周使用学生学习表现记载工具对学生文化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技能实训课程的学习态度和过程以及顶岗实习的态度和过程进行记载。再次,班主任、家长、社区人员等每周使用学生素质表现记载工具对学生基本素质日常表现进行记录评价。班主任每月总结学生的在基础、文化和职业素质方面的表现情况,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并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和家长。
2.学期考评,毕业汇总,做好终结评价。每学期末,各评价主体结合《学生成长手册》的记录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终结评价。任课教师、企业指导教师等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学期终结评价,形成学生课程总评成绩;班主任、家长及社区人员等对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情况进行学期终结评价,并由班主任汇总换算成学生基本素质成绩。班主任对学生当期基本、文化和职业三方面综合素质积分和综合素质附加分按照指标权重进行汇总,计算出学生学期综合素质评价总分;然后,确定综合素质评价等级,撰写学生综合素质评语,并在班级内公示评价结果,公示无异议后,填写《学生学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并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同时,接受学生及其家长对评价结果的申诉。
学生毕业时,班主任把学生每学期综合素质总分汇总为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分。依据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分确定毕业生综合素质等级,540分以上为优秀,450~539分为良好,360~449分为合格,360分以下为不合格。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意见包括学生自我评价、班主任评价和学校意见。最后,形成《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公示无异议后,由学生本人签字,再经班主任和校长签字以及学校盖章后存档,供用人单位录用和高等院校招生参考使用。
(二)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的结果运用
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结果,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展。根据不同维度评价结果,促进学生自我调整和自我管理,确定个人成长目标,发展潜能和特长。同时,也促进中职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另一方面,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要作为学生评优评先、入伍入党、评定奖学金、获取毕业证书、推荐就业以及用人单位招聘的重要参考依据。综合素质评价获得“优秀”的学生,有资格参评省、市、区、校级“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优先作为入党对象培养,优先推荐就业。获“良好”的学生,可以参加单项奖评比,比如可以参评星级学生:礼仪之星、学习之星、技能之星、劳动之星、文艺之星和进取之星。学期综合素质评价“不合格”的学生,不得申请各类奖学金,当期不得参加任何评优评先。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不合格”的,暂不颁发毕业证书。这类学生需补考相关课程,再综合就业单位的评价,然后再决定是否颁发毕业证书。
(三)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的保障措施
综合素质多元评价保障措施包括三个方面:(1)加强系统建设。学校要建立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运用后台管理端、教师端、学生端三大模块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发布,使评价过程简便快捷,评价结果客观有效。(2)加强组织建设。学校要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协调、落实综合素质评价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各专业系部要明确专人负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细化评价过程管理,并审定评价结果。(3)加强制度建设。学校要建立健全评价工作制度,制定具体评价方案及实施细则,明确职责,密切协作;要建立健全学生成长记录制度,注重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指导师生及时收集整理有关材料,避免集中突击,坚持常态化实施;要建立健全学生个人诚信承诺制度、公示制度,畅通反映渠道,加强监督。
推进素质教育必须从评价模式改革入手。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模式,直接撬动了职业学校的發展,既实现了由知识技能本位评价向素质本位评价的转变,由学校单一评价向企业、社会、家庭共同参与评价的转变,又促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校教学改革,推荐就业,企业招聘和高校招生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为中职生成长为满足社会需要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扬群,吕红.抓素质教育从评价模式改革入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6):64-69.
[2] 张杰,李晗.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4(1):174-175.
[3]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长手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4] 孙伟国,马晓波.基于多元性理念的中职学生学业评价改革探究[J].职教通讯,2013(2):46-49.
[5] 周永平,杨鸿.重庆市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改革解读[J].江苏教育,2017(4):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