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留生,李清秀,孙科
摘 要: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将综合素养、专业能力和双创精神有机统一,并重并行,实现“三个满足”的目标,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为此,坚持适应创新驱动,关注企业创新发展,进行“产学创融合”课程建设模式的实践研究。“以产定学,以学导创,产学合一,创以提升”,形成了专业教学与双创教育两线合股、三阶递进的课程内容体系。从而缓解了以往岗位能力需求、双创教育以及学生学业继续发展愿望在学时上难以兼顾的矛盾,实现了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步发展,为其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实践,“产学创融合”的课程建设使人才培养质量逐渐提高,专业影响力不断提升。
关键词:高职;药品生产技术;课程建设,产学创融合;经济新常态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经济发展新常态形势下职业教育适应性研究”(项目编号:D/2015/03/027)
作者简介:蒋留生,男,院长,研究员,江苏省督学,江苏省职业教育教科研语文中心组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孙科,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教学。
通讯作者:李清秀,女,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06-0014-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1]大到国家经济体系,中到一个产业,小到一个岗位,其发展的質量、效益如何,很重要的就取决于创新的程度和速度。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教育类型[2],承担着为国家“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重任,必须时刻把握经济变化的脉搏,在专业建设、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改革上与经济建设适时相切,把创业创新教育纳入专业教育之中。这是职业教育的责任所在,也是其自身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经济新常态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强化创业创新教育
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10年以来,我国经济形势和政策经历了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历程,这是一个不断探索、深化认识的过程。新常态的显著特征在于以下六个方面:(1)增长速度转换。(2)发展方式转变。(3)产业结构调整。(4)增长动力转变。(5)资源配置变更。(6)经济福祉内涵变化。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强调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着眼中长期发展与有效激发、释放内生潜力和活力、提高经济质量的理性思考。十九大也继续强调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应对新常态、突破经济困局、提高经济质量的新措施。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的形势下,要做到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求进、确保经济发展质量,关键是依靠创新。所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新常态经济的必然选择。[4]职业教育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石,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面广量大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来源。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创业创新意识、能力和胆识如何,对整个经济社会有着直接而巨大的影响。过去,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往往存在重专业技能、轻创业创新,出现“两张皮”两分离的现象。其后果就是学校创业创新课程缺少依托,从原理到原理,学生创新无从切入,企业创新驱动乏力。所以,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5],是高职教育应着力探索的重点。正因如此,我们在对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多年系统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产学创融合”课程建设模式。
二、“产学创融合”课程建设模式的实践
(一)“两线合股”改善课程结构,“三阶递进”融合课程内容,统筹落实“三个满足”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做到“三个满足”:(1)要满足药品行业对岗位技能的高标准。(2)要满足学生学业继续发展的强烈愿望。(3)要满足生物技术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对创新能力的严要求。这“三个满足”是本专业课程建设的关键,不能偏移也不可偏废。而在“就业教育”理论指导下,往往只关注了第一点,却忽视了其余两点,尤其是在专业教学中有效渗透创业创新教育更是短板。
为纠偏顾全,学校紧贴该专业的实际,在专业课程架构上实行不同功能指向的有机组合,在课程内容上实行不同功能重点的高度融合,探索了“以产定学,以学导创,产学合一,创以提升”的“产学创融合”课程建设模式。即以典型产品的生产过程为依据开发学习项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改革创新,从生产过程完成情况、产品质量和创新成果三方面来进行学业评价,达到“产学合一,创以提升”,实现“三个满足”的培养目标。在具体落实中,主要应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两线合股”。所谓“两线合股”,就是在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改变原来专业知识技能培养与创业创新教育两相分离、各行其道的状态,而将专业知识技能与创业创新教育两条线耦合在一起,两线合成一股绳,统筹考虑。以此完善优化专业课程结构,从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到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三方面形成“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品质”与“双创意识、胆识—双创思维、能力—双创习惯、品质”“两线合股”的架构。
2.以“三阶递进”达到课程内容的高度融合。在“专业与双创两线合股”的课程架构下,落实“职业素养 + 双创意识、胆识,职业能力 + 双创思维、能力,职业品质 + 双创习惯、品质”“三阶递进”的内容教学。改变以往按照知识点串联教学内容的做法,依据“以产定学”的思路将专业知识能力和双创教育融为一体。即以典型“产品”的生产过程为依据开发学习项目,确保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生产过程的技术、工艺改进、拓展、延伸等为线索,强化双创教育。课程内容“紧贴生产、构建项目、强化创新”,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也同样是从校内实验室、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分项和综合技能训练,到跟岗实习,再到顶岗实习,实现三阶递进。
3.优化课程实施策略,真正达成“三个满足”的培养目标。显而易见,“三个满足”的培养目标跟以往只关注专业知识能力的单一目标相比,势必会大大增加教学内容量。那么,如何解决学时有限与内容增加之间的矛盾?
笔者认为,必须在教学策略上进行调整和改革。(1)专业和双创不是两方面内容简单叠加,而是高度融合,就像两根单线从头到尾紧密无间缠合一起,形成承受力更强的一股绳一样,所以叫“两线合股”。具体来说,就是采用“以产定学,以学导创,产学合一,创以提升”的方式开展教学。 如“药物制剂技术”课程在进行项目设计时,以一种剂型的生产作为项目任务,以典型药物的生产作为项目载体,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围绕不同工艺生产同一剂型的同一种药品、同一剂型不同药物的生产工艺,进行同一药物不同剂型生产工艺的设计、对比分析。这样,既能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强化,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2)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移动学习、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的现代教学模式。要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应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提高学习效率,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使创新精神得到激发,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学业继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结构“两线合股”, 课程内容“ 三阶递进”,既紧贴专业和岗位对技能的直接需求,又在有限的学时中较好地解决了以往药品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轻学生需求和“双创”教育的问题,圆满地落实了“三个满足”的培养目标。
(二)統筹建立“多媒体多维度立体化”教学资源,有效发挥助教助学作用,充分满足“产学创融合”教学模式的需要
1.自主开发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相对来说,药品生物技术专业属于新兴专业,课程建设套用借鉴其他专业的情况比较多,切合本专业的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教育部门有建设该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立项安排。为了有效助教助学,适应“产学创融合”的需要,自2011年开始,学校利用“互联网 +”的优势,依托江苏省第一、第二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两项课题,开发建设了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自主开发了开放式的资源库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与生物制药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了突出行业特点、紧贴企业需求、富有校本特色、产学创融合的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同时,还开设了社会服务、题库、GMP论坛、执业药师园地、科普教育和相关网站链接等特色专题模块,为在校学生、社会学习者和企业员工提供了优质学习资源。特别是因为该资源库平台为自主开发,因此,与购买商业平台受制于人相比,拥有随时更新优化的优势。几年来,在实际使用中,我们根据教学需求一直不间断扩展、修订,使其日臻完善。
2.校内实训教学资源紧扣生产要求,服务“产学创”需要。围绕药品生物技术专业建成了生物制药、药物制剂、药物检测和生物发酵四大生产性实训基地。基地建设从理念到设备、流程都紧紧扣住生产实际要求,以确保满足“产学创融合”的课程教学需要。符合GMP标准的制剂车间可完成所有剂型的生产实习,进行10种疗效确切的药品的生产和检测;学生在基地实习生产的药物,除没有进入市场的批件外,在原料选购到生产环节和标准把握上都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事实上有些产品也偶尔在能够自愿接受的师生中实际使用。基地在满足教学实训的同时,还服务于创业创新第二课堂活动、双创项目实践和科学研究,变“消耗型”实训模式为“生产型”实训模式。此外,还开发了虚拟仿真软件,极大地满足了专业技能训练要求,服务了双创实践教育。现在,该基地已经成为徐州市的生物制药技术研究中心。
3.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建设了生物发酵技术、药物制剂技术等8门院级精品课程。出版了13部“产学创融合”特色鲜明的教材,开发了虚拟仿真软硬件,建设了精品录播教室。由此,形成了“电子 + 纸质”的资源、“校内 + 校外”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虚拟仿真教学软件 + 硬件”等的“多媒体多维度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整合开发建设和应用,解决了过去教学资源零碎分散、针对性差的问题。通过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使专业核心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和移动学习等得以实现,同时,也使教学评价更全面、及时、量化和透明,使其助教助学作用充分彰显。从而有力支撑了高质高效的课程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双创意识。
(三)开展“两线合股,三阶递进”课程模式,将“双创”教育实践有机融入专业教学的全过程
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服务于生物制药这一高新技术产业,行业技术发展速度快、创新要求高,因此,双创能力的培养在本专业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新药开发以及药品生产、经营、管理要求及其成本的特殊性,造成该专业毕业生创新创业的难度都非常大,因此,在该专业教学中,一般较少关注双创教育和实践。
那么,是否在该专业教学中就可以放弃双创教育呢?答案自然不是。“创新”是十九大强调的“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的五大新发展理念的第一个。生物制药产业当然也必须开展双创教育。而如何针对专业特点,进行务实而有效的双创教育,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以培育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胆识为起点,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为重点,以形成创新习惯、品质为目标,统筹用好“课内 + 课外”“校内 + 校外”“理论 + 实践”“教学 + 项目”“实训 + 实战”等教学与训练平台,构建 “两线合股,三阶递进”的课程模式,使双创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环节。借助成功案例的引领和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这一抓手,再通过课题研究加以提升。在考核时,以学生实践成果如项目、论文、作品和参赛等形式获得学分,鼓励和支持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改进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其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同时,培养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6-7]
三、“产学创融合”课程建设的成效
通过几年的“产学创融合”课程建设的实践,学校较好地落实了“三个满足”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在诸多方面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受企业欢迎程度大大增强,学生就业质量明显提升
据调查,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5.23 %,就业岗位在研发、质检部门的占比由原来的9 %上升到28 %,较好地满足了药品行业对岗位技能的高标准和高要求。
(二)学生具备了牢固的专业知识,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
通过继续学习考取本科、硕士研究生的人数逐年增加,在近三届毕业生中,考取本科的分别占21.9 %、32.2 %和50.8 %,2016、2017年,各考取研究生1人。可见,课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学业继续发展的强烈愿望。
(三)学生在具备较强职业能力的同时,双创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目前,药品生物技术专业学生中的科研氛围明显高于其他专业,在校期间,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近三年来,该专业学生获批了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项。课程建设满足了生物技术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对创新能力的严要求。
(四)专业影响力持续提升
近年来,药品生物技术专业被确定为江苏省重点专业群主干专业、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品牌专业。2017年,该专业的一项教学成果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高等教育类)一等奖;另有五项成果在全省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全国微课大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或二等奖。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8
67529.htm.
[2] 吴欣颀.金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金融外包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商论,2017(9):187-188.
[3] 鲁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助力实现“中国梦”[N].中国教育报,2013-04-03(08).
[4] 专稿.海尔U+ 创客大赛启动 为智能家居行业注入新活力[J].家电科技,2015(9):18.
[5] 张芬.社会效益评价下苏州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5(26):78-80.
[6] 刘纯平,石明芳.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初步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2):210-211,27.
[7] 徐振珍,李华,谢芝馨.以学科竞赛为依托,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山东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140.
On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Mode Featuring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Inno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New Economic Normalization
——Taking 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JIANG Liu-sheng,LI Qing-xiu,SUN ke
(Bioengineering Department, Xu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Bioengineering, Xuzhou 221006,China)
Abstract: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s in 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 has the objective of "three gratifications", which is based on the organic unif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literacy, professional abilities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is is the requirement of adapting to Chinas new normal.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goal, we adhere to innovation-driven strategy, focus on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nd carry out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course construction model. By “determining learning with production, guiding innovation with learning, uniting production and learning, enhancing learning and production by innovation”, a three-step curriculum system with two-lin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has formed. Thus the contradiction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credit hours among previous post competency requirem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students desire to pursue their studies have been alleviated. The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kills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has realize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lifelong development has been laid. Therefor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continues to improve, and professional influence continues to improv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iotechnology of medicin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fusion of producti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Chinas new normal
[責任编辑 盛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