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工作站现代学徒制运作模式研究

2018-05-14 09:38周欢伟
职教通讯 2018年13期
关键词:体制机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加强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建设的新型运作模式,企业工作站是教师在企业内与技术人员共同建立的工作空间,是实践现代学徒制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分析建立企业工作站的意义,构建出企业工作站的组成结构,探索了不同角色在企业工作站的参与形式,进而研究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融入企业工作站内的合作途径,提炼出师傅与学徒的工作模式,并在企业工作站成功运行。为了保障企业工作站的长效运行,需要创新企业工作站的体制机制建设,使校企合作得以更深入地开展。

关键词:企业工作站;现代学徒制;体制机制;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GDJG2015209);广州市高等学校第六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企业工作站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88)

作者简介:周欢伟,男,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8)13-0008-05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型校企合作模式。2014年,教育部提出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旨在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企业工作站是一种新型的落实现代学徒制的载体,体制机制建设是这种新型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本文结合我国经济转型的时代特点,提出职业院校应主动将教师输送到企业,在企业建立企业工作站,直接通过项目将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和学生关连起来,通过职业院校和企业改革,创新企业工作站体制机制,发挥职业院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双师傅”的作用,利用企业工作站的工作平台,共同培养职业院校的“徒弟”,为企业工作站现代学徒制运作模式的有效运行提供参考。

一、企业工作站在校企合作中的目的和意义

(一)整合职业院校资源和企业资源,形成现代学徒制的资源库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管理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学生要充分了解企业,必须掌握企业的生产设备、工作環境、人文环境等。然而,不少职业院校实验设备陈旧,先进仪器缺乏,教学环境难以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环境一致。企业为适应市场需求,必须不断投入大量资金和设备,用于开发新的产品,但由于生产任务过重,技术人员的研发能力受到一定限制,阻碍了新产品的及时开发。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参与企业工作站工作,是校企双方的共同需求,能整合企业的优势资源与学校的优质资源,弥补双方在运作过程中的不足,达到信息、资源共享,满足校企双方各自的发展需要。

(二) 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与教师在企业工作站,根据现有生产实际需要,设立专门的项目开发小组。教师在企业工作站中,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支持和学生的积极配合下,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的相互学习、共同研讨,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展项目设计与制造等,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企业和学校对他们取得的成绩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学生在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双重指导下,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企业工作站的教师和企业导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开展教育教学,及时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扎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质量,使学生在企业工作站中有所作为。

(三) 提高企业技术骨干与专任教师的科研与技术水平

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实践环境和科研环境,将研究领域相同或相近的技术骨干组织起来,通过企业工作站搭建科研和实践平台。企业技术骨干根据生产和市场要求,提出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学校根据企业需求,选派专任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将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通过技术的相互磋商,优化设计方案,共同提高企业骨干与专任教师的科研水平与技术水平。

(四)为学生搭建优质的实习实践与就业平台

企业工作站应该符合地区经济发展要求。要选择研发能力强、综合实力较好,并且在行业有较强影响力的企业建立企业工作站。学生到企业工作站学习后,不但能较好地了解企业文化,掌握企业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熟悉相应的工作岗位,理解产品研发、生产、销售、质检等多岗位的技术要素,而且这种学习能为企业和学生提供互相充分了解的机会,让学生对企业的现状、发展前景有了直观的认识,减少了学生选择就业企业的盲目性。企业根据自身需求,能够在企业工作站的学生中发现优秀的潜在员工,通过企业工作站的锻炼,免除了毕业生就业试用期的磨合。

二、企业工作站的构建模式

企业工作站由专任教师、企业技术骨干、学生、职业院校管理代表和企业管理代表等组成,工作地点设在企业,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办公环境,以企业研发任务、生产任务为工作内容。教师参与到企业研发与生产中,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讨技术方案,指导企业工作站的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使学生在企业工作站得到锻炼。

(一)企业工作站的主要功能

企业工作站主要包括5项功能。(1)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和学院专业发展要求,安排学生和教师到企业一线参与生产实践。(2)校企双方深度合作,联合参与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开发等工作,实现校企人员互聘互兼、过程共管、资源共享。(3)做好校企合作的沟通桥梁,及时反馈校企合作意向,落实合作项目,做好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分析。(4)校企人才互兼,做好企业员工技术培训,开展员工岗位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与继续教育等工作。(5)开展校企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校企文化融合。

(二)企业工作站的选择

建立企业工作站的企业,必须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本行业具有较高的示范引领性。企业高层领导要高度重视企业工作站的建设,主动积极地与职业院校签订协议,确定企业工作站的组织架构,理清各自的工作职能,把合作的内容、合作预期、经费使用规范、成果和知识产权界定以及权利义务明细化,建立规范的工作机制,使企业工作站各项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企业工作站的管理者要能组织企业技术骨干与职业院校教师开展经常性的技术交流,活跃企业工作站的学术气氛。企业协同职业院校共同负责企业技术人员、教师和学生进入企业工作站的培训、出勤及工作考核,对学生的评价将作为学校向用人单位推荐时的材料之一。

(三)企业工作站的多角色参与途径

企业工作站主要由企业技术人员、职业院校专任教师和学生组成,但每个角色的主要分工和任务不同,具体如图1所示。

1.专任教师的角色参与。专任教师到企业工作站可以分为长期工作和短期工作。长期工作是在企业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和工作,长期工作和生活在企业;短期工作是带着任务去,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交流和实践,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教师到企业的任务分为6种:(1)了解企业生产实践。了解企业的产品在行业的地位,掌握本产品的关键技术、工艺流程,并服务于教学。(2)掌握企业信息。熟悉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营销模式,为学生创业和就业提供一线资料。(3)熟悉企业文化。熟悉企业文化氛围、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等具体内容,帮助学生在毕业前能充分认识企业,减少他们毕业后对企业、岗位的适应时间。(4)学习前沿技术。了解企业产品的特点和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跟踪与掌握与产品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扩大自已和学生的知识面。(5)共同开发教材。结合企业的市场需要和企业人才标准,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方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教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6)参与企业员工培训。组织员工参与成人教育,为他们创造学习的机会,促进自我学习,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提高效率和绩效 [1] ,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有效参与企业员工培训,为企业提供教育教学服务。

2.企业技术人员的角色参与。(1)兼课。企业技术人员兼课方式有多种,在企业工作站内,主要采用两种形式:一是企业技术人员根据企业的生产技术状况和产品特点,向在站的学生讲授相关理论课;二是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在站学生的技术研发、生产实践等工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2)共同开发产品。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与专任教师一起共同研发新产品,获得相应的知识产权。(3)共同开发教材。按照职业教育培养要求,整合工作过程的相关知识,与企业工作站的专任教师共同修订教材,使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到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知识。

3.学生的角色参与。学生参与企业工作站的方式可分为兼职、顶岗实习、课程实训和毕业实习等。(1)兼职是学生利用寒暑假期,到企业参加工作,这些工作一般技术含量较低,灵活性较强,达到参与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目的,同时,又能获得一定收入。(2)顶岗实习是学生在基本完成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教学实习后,深入到专业对口的企业,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现场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生产等过程。通过生产实践,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更加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操作技能,学习企业生产管理等知识,逐步适应企业文化,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3)课程实训是学校根据某一特定课程的培养目标,按照教学计划,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对学生进行该课程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4)毕业实习是指学生在毕业之前,完成了所有理论课程学习之后,到企业以工作的方式进行现场实习。学生综合运用学习的理论知识,解决企业生产实践问题,锻炼独立工作能力,使其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能完美结合,这往往是与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联系在一起的教学环节。

三、 企业工作站的运行模式

企业工作站的运行模式主要由工作过程和校企文化融合组成,学校主要通过课程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校企文化融合,增加学生对企业的认同度。

(一)校企双方共同开展课程改革

1.将企业的项目资源纳入教学过程。在企业工作站的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带领学生,共同收集和处理信息,特别是产品的设计方案、技术档案、生产工艺文件和工作流程等,根据教学规律,提炼出相关的教学资料,整理后共同开发相应的教材,运用于教学中。

2.校企双方共同开展教学。企业技术骨干通过兼课、带毕业生生产实习、指导学生技术研发等形式,参与学生教学。职业院校教师在企业工作站的技术岗位锻炼,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发产品,同时,实施“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授课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状况,将学生从“被动性、依賴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的学习模式,转变为“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的现代学习模式,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校企双方技术人员分工合作。企业技术人员擅长产品设计与制造,掌握生产关键技术,熟悉企业文化,但不太了解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规律,教学理论欠缺,难以承担课程开发的主体任务。职业院校的专任教师较了解职业教育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学规律,能做到因材施教,但对现代企业的生产模式,特别是对企业的关键技术领域不了解,较难将先进的生产、设计、管理等知识引入教学过程中。而建立企业技术人员与专任教师组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能有效解决职业教育办学与社会需要和经济建设脱节等问题,拓展了发展空间,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独特作用[ 2]。这需要校企双方整合人才资源,共同开发出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培训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课程改革师资队伍,达到按照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教学的目标。

(二)校企文化的融合

无论是校园文化,还是企业文化,都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与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表象。职业教育本质上要求教育紧密结合企业、社会的需求。随着产业升级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打造企业文化来塑造核心竞争力。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理念和行为方式需要与企业的要求保持一致,适应企业文化,保证他们到企业工作后,能适应企业的发展,促进他们早日立业成才。

由于企业工作站的成员有企业方,也有学校方,工作地点在企业,所以促成其为最有效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处。校企双方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深入探析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异同,加强两种文化的融合,让学生尽早尽快地适应企业文化。

四、企业工作站的体制机制创新

(一)企业工作站的体制创新

1.建立多中心治理的企业工作站管理体制。发挥地方政府整合资源的作用,借助政府的优惠政策,成立政府与学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多中心治理的企业工作站管理体制,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包括地方政府实现自身合理定位和职能转变,提高职业教育协调力。[3]在政府的政策框架下,使校企双方紧密联姻,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人才培养基地,使学校的人才供给和企业的人才需求一致。政府、学校、行业和企业要明确各自在企业工作站的职责与权利,协商共治,共同促进企业工作站的健康运行。

2.建立利益共享的企业工作站投资体制。由政府提供平台和资金,企业投入技术人员和场地,学校投入教师和学生,社会组织提供行业发展动态,共同建立利益共享的企业工作站投资体制。政府成立专管部门,将校企双方的利益捆绑,使企业工作站能得到企业高层领导认同,理解企业工作站对企业发展的益处,从而高度重视和实际支持相关工作。企业工作站建成一定规模后,推动政府出台企业工作站的相关支持政策,从政府层面明确学校和企业的责任与权利。鼓励校企双方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学校根据长期以来的办学特色,企业根据自身在行业的地位,共同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在企业工作站中,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各自发挥专业特长和实践工作经验,相互不断学习和提升,通过教师和技术人员角色互换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紧缺高级人才引进难的问题,将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引进课堂,帮助学校解决学生不了解企业实际运行的难题。将企业的先进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引入到教学内容中,同时,将企业的生产实践融入学校教学,推进工学结合,满足学生实习需要,用技术优势和文化优势吸纳毕业生就业。

3. 建立多方参与的企业工作站评价体制。由教育部门牵头,建立由行业、学校和企业等多方参与的企业工作站评价体制。具体由行业专家、学校、企业等多方共同组成评价小组,鉴定企业工作站的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业绩、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其结果纳入年度考核中。根据学生在企业工作站的工作表现、技术技能水平、创新水平和职业精神等,评价小组进行综合打分,通过学分认定的方式,直接与专业课程的学分进行互换。政府各相关部门采纳评价小组的结论,作为教师职称评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企业政府补贴和学生学分认定等方面的依据,不断调动企业工作站全体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 企业工作站的机制创新

1.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学校与企业共同构建校企合作机制,将企业工作站的人才培养、过程管理、权利义务等明细化,使企业工作站能长效运行。制订教学计划与生产计划,构建企业工作站的运行机构,使学生与员工等融入在一起,注重企业工作站的常态化管理,做到校企双方的工作过程量化、人员沟通畅通化、工作状态最佳化,切实保证企业工作站的正常运行。企业工作站利用各种网络交互平台、校内外专家座谈会、企业专业讲座、技术交流会等,保证站内人员的正常学习和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2.创新绩效激励机制。制订年度考核制度,对在企业工作站取得优异成绩的师生及企业技术人员实行奖励。政校企行多方联动,成立专门的现代学徒制资金池,为企业工作站提供一定的激励经费保障,对优秀成员实行奖励,对不适应发展的成员实行淘汰制度,使在企业工作站的每位成员有激情、有动力、有希望。

3.构建稳定保障机制。不断完善长效稳定的保障制度,在企业工作站成绩突出的企业能优先享受企业补贴,在企业工作站成绩优异的教师、技术人员、学生能得到相应的奖励,特别是在工资、福利等方面有较大的突破,保障人才享有相应的待遇。政府部门和学校每学年安排一定比例的企业工作站专项经费,用于激励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鼓励在企业内部建立企业工作站,将专项经费用于关键技术攻关、企业工作站工作人员劳务、先进个人的奖励等方面。工作站专项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不断改善企业工作站的工作环境,确保企业工作站的人员能潜心研究、有效产出,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企业核心技术能力、提高我国关键技术的研制能力服务。

参考文献:

[1] 沈阳. 高职院校成人教育开展校企合作分析[J]. 成人教育, 2015, 7(342): 83-85.

[2] 邵景玲, 张宏, 孙波. 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中国成人教育, 2014(7): 57-59.

[3] 南旭光, 张培.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六度空间”拓展策略[J]. 研究与探索, 2015, 28(848): 13-16.

Abstract: Modern apprenticeship is a new operation mod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depth and breadth. The enterprise working station is the cooperative working space established by teachers and the enterprise technical personnel, and it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practice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After analyzing the significance of enterprise working stations, the structure of enterprise working station is built. It explores the forms of different roles in the enterprise working station and studies the cooperation path which combines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 the enterprise working station.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culture has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success of the enterprise working st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Finall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the enterprise working st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needs to be innovated, so that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am be deepened.

Key words: enterprise working station;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talents cultivation

[责任編辑 贺文瑾]

猜你喜欢
体制机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检察机关不规范司法行为的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