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徽州的丹青世家述略

2018-05-14 10:18陈明哲
书画世界 2018年8期
关键词:歙县新安黄宾虹

陈明哲

编者按:2018年7月20日,“百年记忆——徽州名家书画作品展”在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举办。这是继去年故宫博物院“新安八家作品展”之后弘扬新安书画艺术的又一重大展事活动。本期选登数幅书画精品及研讨会文辛,以飨读者。

自明末清初以来,徽州画家灿若群星,代不乏贤。在徽州地域产生的新安画派,传承数百年之久,师承和家学的传授关系,直接能保持画风的纯正。尤其是家传,在清初画坛是很普遍的现象,如郑重传侄郑元勋,渐江传侄江注,李流芳传子李杭之、侄李宜之等。及至近代,又出现了黄土陵、吴淑娟、黄宾虹、张翰飞、汪采白、鲍锡麟等丹青名家,门门风雅,代代相传。

一、以黄士陵为代表的书画篆刻家族

1849年出生于黟县的黄士陵,是篆刻“黟山派”开宗大师,晚清时期的书画篆刻家。黄士陵出生在安徽黟县五都黄村一户书香人家,父亲黄德华,字仲和,号印川,曾出任宁国府教授,喜诗文,擅书画,通文字训诂之学,著有《归田录》《竹瑞堂诗钞》等。其子黄少牧师承父学,通金石文字及书画篆刻,是黟山派第二代传人。

黄士陵所画花卉上追徐崇嗣没骨法,精摹绘鼎器,为艺林所重,蒹具西法而成为中西融合画法的先行者,开博古花卉一门。黄士陵的绘画存世不多,主要藏于广东、港澳地区的博物馆及私人手中,约略可分为两大类型:其一是描绘青铜器的博古图,多饰以花卉折枝;其二是单纯的花卉写生,以岭南花木最为常见。马国权先生在《看似寻常最奇崛——黄士陵篆刻书画艺术》中分析了黄士陵的青铜器博古图的画法:“他以自己熟悉的摄影技术呈现阴阳向背的效果,通过写生,用逼真的渲染方法,参考前人全形墨拓的章法,把这些古器物描绘出来,而且往往施以金绿等色,以表现古铜器的光泽和彩斑,古雅而又富丽。”黄土陵的绘画为印名所掩,世人知之较少,然提到博古花卉这一画种,追根溯源还是绕不过黄士陵的。

二、以昊淑娟为代表的绘画家族

1853年出生于歙县的吴淑娟,号杏芬女士,清末著名女画家。吴淑娟尝作《黄山图册》(24开)、《西湖十景》、《百花图》(长卷)等。其毕生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的研究和创作,年逾古稀,仍笔耕不辍。她对于山水、花乌、虫鱼、人物画无不精通,非常喜爱游览,经常跋涉于名山大川,寻奇于古迹名胜,漫游了祖国十八省的大好河山,作《十八省名胜图》。吴淑娟七十大寿,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特书“林下风高”四字,制匾祝贺。吴淑娟一生倾心作画,硕果累累。正如近代余天遂先生在《天心移评画》一文中评其:“无乎不能,无施不可,天地间形形色色,触于目而会于心,皆足以为画稿矣。其笔仗之坚劲,气魄之雄厚,尤非寻常画家所能及。”父吴鸿勋,字子嘉、心兰、小竹、鹤峰、紫袈道人、知非翁,清咸丰年间举人,后入曾国藩幕府,并任过湖州知府三年。其善画兰竹,笔意秀韵,古雅而又具野逸之气。吴淑娟的丈夫唐光照,亦善画。两人常常写诗作画。《细竹》一画,便是由唐光照画竹,吴淑娟补山、水、泉、石。全幅青竹娟秀茂密,山重水复,地面开阔,意境深远。子唐熊,字吉生,家学渊源,书法苍古,画宗八大山人,后多参海上王一亭恣肆用笔,气格不凡。民国十五年(1926),唐熊作《梅花冊页》,印有《泰山残石楼藏画》。

三、以黄宾虹为代表的绘画家族

新安画派黄姓画家(如黄柱、黄生、黄吕)多为黄宾虹族人,其中黄吕对黄宾虹的影响最大。黄吕,字次黄,号凤六山人,明末清初歙县潭渡人。黄吕幼承家学,工诗善书,所绘山水、花卉、鸟兽、虫鱼,纵笔而为,精笔无比,篆刻少时便以道劲秀丽脱颖而出,晚年篆刻颇见秦汉遗风。1865年出生于歙县的黄宾虹,学养渊博,著述宏富,诗书画印及鉴赏皆精,为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代巨匠。黄映宇为黄宾虹次子,1953年于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毕业,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杭州黄宾虹学术研究会会长。黄映芬,黄宾虹侄女,善画,1932年与顾飞、冯文凤、顾青瑶、陈小翠等人发起并成立了中国女子书画会。1934年初夏,该会举办了第一次全体会员作品展。黄努卫,黄宾虹外孙,1935年生于歙县,幼承家学,曾得外公黄宾虹的亲授,绘画以山水为主,是国家一级美术师。

四、以张翰飞为代表的绘画家族

1884年出生于歙县的张翰飞,自幼聪颖,酷爱书画。他刻苦研习,由新安画派上溯元四家,同时博学历代各家之长,结构严密,笔墨精湛,在民国画坛享有盛名。其子张君逸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获双学士学位。幼受父影响,即显露出绘画天赋,又得同乡黄宾虹、汪采白等名家指导,善于吸收各家之长,创造自己的风格,构图新颖,挺拔俏丽,秀逸清幽,山水、花鸟俱佳。新中国成立后,执教于安徽省艺术学校,因艺术造诣深厚、品行高尚,极受师生敬重。教学之余,张君逸写成《新安画派的继承和发展》手稿数十万言,惜未印行。张君逸次子张仲平,承家学,工山水,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五、以汪采白为代表的绘画家族

1887年出生于歙县的汪采白,是近代山水画大家。他的叔父汪律本,与黄宾虹最为友善,工诗词,长于山水、花鸟,得新安风骨,尝游黄山,作《黄海后游集》,是汪采白的启蒙老师,精鉴别,富收藏。汪律本著有《萍蓬庵诗》六卷,以及《壶中词》《薄寒词》《曷归词》《劫尘词》《荒经词》五种。废科举后,汪律本在南京曾接受西方科学教育,后任教南京两江师范学堂和上江公学。清末,汪律本积极参加反清活动,加入同盟会,弃教从戎,成为清末新军之一员,并谋划军中起义。民国初年,汪律本任参议院参议员,后因军阀横行,国事日非,遂愤而离京南归。1915年,汪律本隐居贵池乌渡湖畔,垂钓闲居,潜心诗词与书画。汪采白的长子汪勖予,京华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毕业,工人物、山水、花鸟。黄宾虹评其画“至臻妙境”。汪勖予先后担任山东省第一师范艺术科主任、安徽省立二中教师、杭州国立艺专教授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汪勖予承家学,画风疏放雅致,清气逼人。其在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山水画,极得潘天寿先生赏识。1948年秋,黄宾虹先生由汪勖予向潘天寿推荐,受聘于杭州国立艺专任教。

六、以鲍锡麟为代表的绘画家族

1905年生于歙县的鲍锡麟,字君白,号二溪,歙县岩寺人,民国时期知名画家,是中华全国美术家协会的发起人之一,对徽州教育事业有颇多贡献。其画宗新安,工山水,亦善花卉、人物,笔法浑穆,画风似渐 江、查士标。安徽博物院藏有其山水轴。黄宾虹、汪采白等称誉其为新安画派后起之秀。1925年,鲍锡麟从黄宾虹学画;1929年,其《山水》作品参加国民政府教育部主办的中华民国第一届全国美展;1934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国画系;1935年受聘于省立徽州师范学校,教授美术;1937年秋至1939年夏,兼任歙县凤山小学校长;抗战期间亦执教于省立徽州师范,任徽师训导处主任,组织并参加徽州剧团,以抗日救亡话剧的方式进行宣传,慰劳和支援抗日将士;1946年,参与歙县紫阳中学筹建工作;1952年,英年早逝。子鲍弘达,1927年7月生于歙县岩寺镇,6岁入凤山小学,与江兆申为同窗好友,临习家中所藏明清大家真迹,晚年画作益见苍茫,出版有《鲍弘达画集》。台北“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江兆申盛赞鲍弘达画之超逸,兼具渐江、梅清、石涛风格,亲辑《鲍二溪弘达乔梓画辑》于台湾出版,并为之作序。

猜你喜欢
歙县新安黄宾虹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等数学教学创新与实践
徽港
一锤子凿不出一口井
昨夜星辰
黄宾虹的佳作
黄宾虹的佳作
弧度制教学课例
容身之处
歙县推广烟菜连作模式成效及做法
歙县乡镇林业站管理现状与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