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莹 段妍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总结一段时期以来我国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成就、经验及不足,意义重大。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和文献计量学方法,依据普赖斯定律、洛特卡定律等对CNKI和SCOPUS中检索的近十年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成果进行多角度定量统计与对比分析。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当前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存在诸多亟待突破的瓶颈:第一,研究深度多数浅尝辄止;第二,研究方法惯于传统固化;第三,研究视角过于狭隘单一。对此,深化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的思路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新的突破:第一,深化理论研究,增强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的理论性和说服力;第二,强化问题意识,增强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三,拓宽研究视野,增强核心价值观培育跨学科合作与比较研究。
关键词:比较视域;核心价值观培育;文献计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9092(2018)06-0103-008
一直以来,我国学者有关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研究成果较多侧重于综述类和方法类的定性评价,而对研究成果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以及与其它国家研究成果对比的研究都较为匮乏。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多项指标对知网中现有的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成果进行多角度统计分析,力求摸清发展脉络、把握研究动态、多维度呈现出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研究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影响价值观研究深入发展的症结所在,从而提出进一步推进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研究的新方法、新思路。
一、文献取样与分析方法
文献取样与分析方法具体如下:首先,文献取样。本文以当前国内信息量最大(收录期刊多达7000多种)、使用最普遍(读者超过4000万人)的中文数据库知网(CNKI)为文献分析的数据源,检索内容:以“核心价值观培育”为检索詞作篇名进行检索,检索文献类型为“期刊”、“硕博库”、“会议”、“报纸”。对选取的十年间(2007年-2017年)的文献数据进行检索,再对检索结果中非学术性成果以及重复的连载发表的同一作者的同一学术成果进行去错、去重,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相关期刊论文1827篇。其次,统计方法。运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依据洛特卡定律、普赖斯定律等文献计量学定律,借助CNKI分类分析工具,结合Spss19.0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探讨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核心价值观研究实力与某些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效果和社会影响力还有待增强。如图1所示,以“core values”为检索词对全球最大的SCOPUS文摘引文库中近十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鉴于“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比对性较小,故以“核心价值观”为检索词进行检索),结果显示我国在核心价值观研究领域发文量排在世界第4位,与排在第1位的美国相比差距较大,要赶超世界顶级水平还需进一步努力。以“核心价值观”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发现,我国最早刊发文献为1995年石久化发表的《重建核心价值观——俞吾金谈市场经济与道德》一文,而利用SCOPUS(全球最大文摘引文库)检索国际范围的核心价值观研究的文献发现,最早的一篇为1974年Hoyman H.S.发表的《Sex education and our core values》,这反映出我国对核心价值观问题的研究较世界发达国家比起步稍晚。实现在世界范围更好地传播中国精神,充分将我国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成果转化为相应的话语优势,仍需要进一步在我国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养成方面作出努力。
二、数据整理与定量分析
(一)年度分布
由CNKI(图2)和SCOPUS(图3)检索数据来看,无论在国际或国内,核心价值观的发文量在近十年都呈整体上升趋势,核心价值观问题很受关注。而我国的文献发表年度趋势在上升中又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依照普赖斯提出的科技文献增长四阶段理论,我国核心价值观培育领域的研究当前正处于第三阶段——“学科日趋成熟时期”。结合我国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发展的历史背景与变化趋势,又可将此发展阶段细化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即发展的萌芽期(2007年-2012年)。在2012年之前我国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成果并不多,虽然在2006年我国就已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但2007年并没有出现相关文献,研究呈现一定的滞后性。此期间相关文献发文量共计201篇,仅为总发文量的11.0%,这说明研究还停留于探索阶段。第二时期为发展的成长期(2013年-2016年)。在2012年“三个倡导”思想引领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愈加引起学者重视,对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认知基础和把握程度不断强化,2013年开始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热度急剧升温,2013年-2016年发文量增至1263篇,占总发文量的69.13%,是前一阶段的6.28倍,研究成果数量迅速增长。第三时期为发展的完善期(2017年至今)。虽然2017年研究热度开始走低,但2018年有望再次回暖,因为尽管在此期间研究成果保持低速增长,发展呈不稳定性,但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引领下我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再度提升,2018年发文量有望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如今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已成为学术界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
(二)主题分布
首先,通过对此期间文献主题分布情况(图4)进行分析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词出现频率最高,多达1190次,占比为44.32%。这说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其中,“大学生”一词排在第2位,占比为16.18%,这不仅揭示出我国学术界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的重视,也凸显了我国大学生群体在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事业的承担者和接班人,需要予以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导向,且大学生作为最易于接受先进观念、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宣传力的青年群体,在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养成和践行方面都会起到其他群体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此外,“培育”、“核心价值观”等关键词也占相当大的比重,这与我国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导向是分不开的。值得关注的是,“培育路径”、“新媒体”这两个关键词跃居关键词排名第5位,这反映了新媒体条件下网络文化安全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培育核心价值观要更多地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与优势。
(三)关键词分布
关键词作为表述文章核心思想的重要提示性词汇,是科研信息系统中标记论文主题的专业性词汇。对关键词进行分析,有助于掌握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研究热点与研究重点的分布规律,从而形成对这一问题研究状况的客观评价。在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大学生等核心关键词为中心,新媒体、自媒体、微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青少年、当代革命军人、路径、对策、践行等关键词联系紧密且占据重要位置,显示出了当前我国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的多重视角。结合图4和图5来看,我国核心价值观培育呈现出以下特质: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并逐渐获得广泛的社会共识,其发展更加趋向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践性探索。其次,当前我国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形成了以政府为引导、以高校为主要阵地、以大学生为培育主体的发展格局。再次,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途径和载体逐渐多样化,趋向于增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际效果。最后,核心价值观培育虽整体上效果显著,但对某些领域关注度仍然不够,仍未达到成熟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发展。
(四)学科分布
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图6)、国际(图7)的学科分布情况发现,国外核心价值观培育关涉领域以社会科学为主,其他医学、商业等多学科呈良好辅助状态,整体发展较为均衡。而国内则社会科学占据主要地位,其他领域严重薄弱,学科分布很不均衡。尽管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以来,国家大力倡导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社会各界都予以高度重视,学术界的不同学科研究者都围绕如何推进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研究课题,纷纷参与其中,从各自不同视阈出发进行研究与探索,为实现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培育和有效践行献言献策,但其中有主要贡献的只有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军事、职业教育、新闻与传媒、政党及群众组织等学科領域,而伦理学、法理、文艺、医学、中国文学、民族学等学科领域研究相对薄弱。总之,不同学科对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视程度和认知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需进一步推动实现多领域研究的共同交流与进步。
(五)基金分布
分析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相关文献的项目基金资助情况,既能反映出该领域的受重视程度,又能反映出该领域研究的成熟度和质量水平。如图8所示,在检索的1827篇文章中,获得省级及其以上基金资助的文献共计141篇,占比为7.72%,在这141篇文献中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支持的高达72篇,占了一半多。这些数据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基金支持还是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为主,多省份并无省级基金资助,各省份对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大。我国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领域的总体项目支持力度还不够,对核心价值观培育精神的贯彻与执行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否则将必然制约高水平研究者的聚集与高质量文献的产出。
(六)机构分布
对发文机构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可以在对国内整体研究状况的空间分布形成立体把握的同时,准确地了解学术界有关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领域的重要信息来源,摸清不同区域对这一问题的成果贡献和认知程度,从而为不同区域的研究者提供进一步研究的参考。
如图9所示,近十年国内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领域论文产量排在前20位的全部为高等院校,包括普通高校和专业院校两种,而其他科研机构微乎其微,可见该领域的研究主导力量为高等院校。其中西南大学发文量最多,有35篇,是排在第2位机构数量的1.75倍,可以称之为此研究领域的主力机构。另外,南京政治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院校发文量的贡献率也相对较高,在促进该研究领域的发展中起到重要引领作用。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论文产量排在前20位的全部高等院校中,仅有2所是北方高校,南北方分配比例明显不均,差距较大,这与我国南北方教育发展状况有直接关系。北方院校在该领域的研究方面仍需向南方院校取经,加强交流,不断缩小与南方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
(七)核心作者群分布
分析文献发表的核心作者群情况,了解相关文献的科学生产率,对于我们判断该领域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和预测未来研究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文献计量学三大定律中的洛特卡定律认为:“写两篇论文的作者大约是写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4;写三篇论文的作者数量大约是写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9;写n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n2。而所有写一篇论文的作者数量占作者总体的比例大约是60%。”罗式胜:《文献计量学引论》,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版,第100页。在本研究检索出的文献样本中,发表文章的作者共计1766人,其中,发表一篇文章的作者为1730人,占全部作者的97.96%(严重超过60%基准);发表两篇文章的作者为18人,约为发表一篇文章作者人数的1.04%(远低于1/4的标准值);发表三篇文章的作者为12人,约为发表一篇文章作者人数的0.69%(远低于1/9的标准值);发表四篇文章的作者为5人,约为发表一篇文章作者人数的0.29%(远低于1/16的标准值)。这些数据显示:我国在核心价值观培育这一研究领域,暂时还未形成稳定独立的核心研究团队,有待于进一步的扶持与凝聚。
核心作者是对该领域研究发展具有较大贡献的研究人员,同时也是学术影响力的重要贡献者和带头人。一个领域中是否能形成高质量的作者群,是判定该领域研究发展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参考。科学计量学奠基人普赖斯提出的定律认为:“在同一主题中,半数的论文为一群高生产能力作者所撰,这一作者集合的数量上约等于全部作者总数的平方根。”张倩楠、李凤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年第14期。也就是说,要计算出某一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体,则该领域的论文总量m需达到公式:m=0.749(nmax)0.5(nmax为发文最多者的论文量)的要求。邱均平:《信息计量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94页。检索数据显示,发表文章最多的作者发文数量为5篇,将此数据结合普赖斯定律进行计算得出:m=1.67,因此可将核心作者确定为发表文章为2篇以上的群体,统计后共计36人符合条件,此36人即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群,统计其发文量共计97篇,占全部研究文献的5.31%,与普赖斯定律的50%标准值还相距甚远。这说明当前我国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领域仍未建立起高质量的核心作者群,学者们对该领域研究的重视程度以及研究质量都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问题总结与思路探讨
(一)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现状总结
文献计量学是借助文献各种特征的数量,采用数学与统计学方法来进行描述、评价和预测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一门学科,对分析和评估某一学科或技术领域的衍生及发展趋势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邱均平:《文献计量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440页。在对2007年-2017年的检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文献调研以及不同时期和国内国际比较的基础上,形成对当前研究趋势的总体把握和对研究现状的客观认知,总结如下:
第一,核心价值观培育文献成果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未来几年将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我国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领域正处于学科的发展完善期,未来将有进一步的发展。参照本研究的相关数据,在不受限制时,2015年发文量为454篇,2016年发文量为501篇,2017年发文量为363篇,根据普赖斯提出的文献量指数增长曲线(也称普赖斯曲线)规律——F(t)=aebt,其中F(t)表示科技文献量,它是时间t的函数;a是统计的初始时刻(即t=0)的科技文献量,e是常数(e=2.718……),b是常数(持续增长率)。鉴于普赖斯文献增长曲线在预测增长趋势方面的局限性,结合后续学者为补充修正而提出的科技文献按逻辑曲线增长的理论——F(t)=k/(1+a·e-bt)(其中F(t)代表时刻t的文献量,k为文献增长的最大值)罗式胜:《文献计量学引论》,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版,第48-50页。,再结合CNKI检索系统的推测结果,预计2018年发文量将达到580篇左右,且未来几年内,发文量仍会呈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将逐步放缓,最终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当前我国价值观培育的研究尚未达到饱和状态,仍需要进一步拓展和縱深钻研。随着研究队伍的不断壮大、研究视角的不断拓展以及研究体系的不断完善,学术界整体的研究能力与认知水平得以不断提高,我国核心价值观培育领域研究的数量将稳中有增,研究领域的多维度发展将实现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在不同学科领域更趋于平衡,成果将逐步丰富并趋于多样化,实现由最初的探讨阶段向更为成熟完善的研究体系转型。
第二,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与倡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已逐渐成为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学术界对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研究在探索中趋于完善,现已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为核心,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核心价值观培育、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等研究为重点的理论研究体系。这些研究热点均涉及我国当前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价值观领域的突出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价值引领,我们不仅要认知其内涵与意义,更要探寻培育与践行的最佳路径,逐步强化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领作用,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凝聚精神力量,也不断为统筹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提供智力支持,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进程中的国际传播能力。未来一段时间内对这些热点问题的研究仍将持续,且有待进一步细化。当然随着改革的推进,以新的社会问题为导向,也将涌现新的研究热点。这些研究热点,对于促进该领域研究的逐步深化、引领我国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良好走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等都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将成为我国治国理政过程中凝神聚力的助推器。
第三,高等教育成为该领域研究的学科主阵地,研究成果还需在基金项目的蓄力支持下进一步深化拓展。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学术界对于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已予以高度重视。结合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高校教育在引领研究、促进宣传方面显然起到了“领头羊”的模范作用,高等院校在全部机构中的文献贡献率最大,可视为该领域的研究主导力量。但各学科研究水平相当不均衡,思想政治教育、军事、职业教育等领域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工业、旅游、文艺、医学等贴近人民生活的重要领域研究相当匮乏,应予以政策性引导与支持。要形成核心价值观培育在全社会范围的普遍认同和有效践行,就要提升核心价值观在各个领域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不断促进各学科领域的均衡发展,使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引领和力量凝聚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就提升各学科领域研究层次而言,项目基金支持仍是制约我国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领域高水平研究者凝聚以及高质量成果产出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项目基金资助程度显然不足,且各区域之间仍存有不均衡现象,南北方差距明显,如何合理分配以有利于推动研究发展仍是该领域纵深发展需解决的难题之一。未来要克服这一矛盾,仍需不断依据各学科、各领域、各区域的具体研究情况进行积极引导和政策支持,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学科,要给予适当的基金鼓励,从而实现研究数量和质量的双增长,探索形成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长效机制,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庞大的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系统。
第四,核心价值观培育领域科研产出有待进一步提高,亟需建立起独立健全的核心作者群。依据洛特卡曲线增长规律分析我国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现状发现,当前我国尚未形成稳定独立的研究团队,显然难以产出规模化的高质量成果,需要政策性的引导帮扶。同时根据普赖斯定律分析,我国也尚未形成高质量的核心作者群,数据显示,领域中发表成果最多的作者发表量仅为5篇,全部核心作者群的发文量也仅占文献总量的7.2%,与普赖斯定律50%的标准值差距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术影响力的根本效能,必然制约该领域高质量文献成果的产出及该领域研究的完善发展。要实现核心价值观培育科研产出的高质量飞跃,首要任务是在各领域建立起高质量的核心作者群和独立健全的研究团队。核心作者群的建立,就犹如在核心价值观培育建设中培植起“脊梁”与“支柱”,这一群体的出现将以核心带动周边,以精英带动群众,牵一发而动全身,带动更为广泛的群体乃至领域的整体提升,从而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促进越来越多高水平成果的产出。只有不断产出认知深刻、指导性强的科研作品,才能给广大学术界乃至人民群众带来思想上的共鸣,进而加深全社会范围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提升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现实效果。
(二)当前我国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亟待突破的瓶颈
第一,研究深度多数浅尝辄止。核心作者群的文献量与文献总量对比悬殊,仅发表一篇文献的作者占据全部发文作者量的极大多数,反映出当前我国学者在核心价值观领域的研究仍然不够深入,连续性差,一些专家学者在发表一篇文章后往往不再有其他产出。早期的论文成果中,不少研究仅仅对核心价值观培育有所涉及,并未深入到“培育”及“践行”等核心问题,虽然近年来关于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研究成果逐年增多,但高质量成果的产出仍然相对紧缺,质与量比例不均,缺乏精品力作。
第二,研究方法惯于传统固化。我国当前的社科类研究多惯于传统型的定性研究,而少用量化的数据分析,缺少实证调研与量化分析。在全部文献总量中,实证调研及量化分析的成果所占比例极小,缺少实地考察和问卷调研,难以准确掌握现实的发展优劣情况,更无从制定相应的可行性发展措施。研究群体之间缺乏数据性的沟通与对接,一些学者的论述显然不具有说服力,难以形成供实践参考的可靠体系。
第三,研究视角过于狭隘单一。2007年至2017年间我国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成果中,多数内容仅就概念的解释及论述展开研究,可借鉴意义较少,缺少全面性和针对性,仅有少量成果能够就本区域详情和地方特色提出有效发展途径,难以为实际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及践行提供可行性方案,难免造成学术成果千篇一律、冗杂重复的尴尬局面。不仅如此,研究成果也缺少创新性的视角拓展,国内外对比分析等研究相对匮乏,阻碍对他国经验的借鉴与新颖思路的探索。
(三)深化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的新思路
第一,深化理论研究,增强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的理论性和说服力。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是涉及国家治国理政的大问题,如果国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得不到提升,民心就难以凝聚,国家难以富强祥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大学时指出:“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为此,他还强调,必须“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韩振峰:《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个基本思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会之八十三》,《前线》,2015年第4期。因此,深化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研究,尤其是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等重要时代性课题的研究,意义重大。对此,要促进各方面因素的综合有效利用,实现核心价值观培育课题的持续性深化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第二,强化问题意识,增强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区域、学科之间、各行业之间的认知程度仍然存在差距,核心价值观培育任务艰巨,践行实效有待增强。这就需要我们在推进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纵深化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理论研究的针对性与時效性,在做研究时注重理论深度的同时不可忽略实践环境的重要作用,要深入社会基层,摸清具体情况,适当开展民意调查问卷等调研活动,立足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特色的价值观认知现状,明确具体的研究对象,把握时代特点和人民的认知心理等客观规律,进行有效适用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研究,以实现核心价值观认知、培育、践行效果的全方位统一。
第三,拓宽研究视野,增强核心价值观培育跨学科合作与比较研究。合作共赢是人们普遍认同的原则。学科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够促进逻辑与方法的高效利用,加强学科间和国际间的比较研究,有利于开拓新视野,提出新思路,从而解决难问题。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不仅是我国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也是所有国家都必须予以重视和客观面对的普遍问题。当然,这一问题在不同国家的称谓并不一致,且存在形式也不尽相同。一些发达国家在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较我国起步早,发展也更趋完善。以美国为例,核心价值观培育早已融入到公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美国在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十分注重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内化过程,即通过学校的教育、政府的引导、社会的环境氛围使核心价值观教化、转化、内化为大学生头脑之内而不独立于自身之外的信仰和理念,从而逐步演变为大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段妍:《比较视域下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42页。这对我国而言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加强国内外比较研究,吸取他国有益经验,必然会对我国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提供借鉴。
(责任编辑:王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