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云泽
摘 要:航空专用测试设备的计量,是以所有产品符合技术要求为前提,在产品的研发、生产中,用设备完成质量的控制与计量,并优化管理。其管理有别于其他仪器的管理方式,需使用专业的技巧与方法,且它的管理已经形成基本的管理模式,高效完成管理工作。
关键词:专用测试设备;计量管理;管理模式
引言:航空专用设备的管理,是在设备使用中调整其规程,管理设备的使用,其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在设计上存在不足、技术更新不及时、标准有待确定等,基于这些问题,必须优化管理模式的构建,用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与质量,让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一、航空专用测试设备计量的管理现状
(一)现状
专用测试设备完成评定后,使用单位会把它加入到管理体系内,建立专属档案,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编制设备的计量标准,用管理模式管理,而其管理的内容与測试设备的管理一致,所以它管理开始的标志是设备正式交给使用单位后,在设备使用周期内完成管理,不会参考前期管理的内容。设备的具体检定中,是按照规范操作,规范的内容由研制人员编制,计量人员参与的机会较小,而由于研制人员对计量工作的了解局限于某几个方面,不甚了解,在计量的规程编写中,可能有部分内容不符合规范。另一些设备因为不确定设计渠道,无法编写规程,使检定工作停滞[1]。
(二)原因
1.部分设计存在不足
一些专用设备的检定中,因缺少标准的端口,以及可测试点,计量人员无法对其进行准确计量。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研制人员制作设备时,缺少可以参照的技术依据,而对于设备计量的不足,研制人员也未进行前期考虑,同时,因为客观因素的影响,计量人员只有少部分机会参与设计,很难对设备的计量性能给出综合评价,增加了设备实际计量的难度。
2.技术发展落后于研发
此处提到的技术是管理与计量使用的技术,而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设计某个型号设备时,计量师未参与工作,计量的前期保证没有落实,且在设定型号并把方案上交后,计量要求未在同一时间提出。由此,设备投入使用后,其装置的管理规程中,计量部分有少量缺失。
3.无明确的校准手段
我国航空的部分技术并不十分先进,一些设备与技术需从国外引入,航空专用测试技术就是其中一类设备。航空专用测试设备是根据装机成品性能参数所研制的一类设备,这类设备并无明确的校准手段与计量规范,且该类设备技术复杂、需用多个参数调整的设备,若不规范该类设备的校准手段,将很难保证设备性能的稳定可靠。
二、航空专用设备计量的管理模式
基于上述内容,我们需优化航空专用设备计量管理模式的设计,把制度作为标准,待确定管理制度后,改正管理中的错误。
(一)明确职责与管理内容
确定各部分与部门人员在设备设计、制作到使用阶段各自的工作内容与承担的责任,以及每个阶段计量管理需完成哪些工作,是确定管理模式内容的前提,此外,具体工作中使用的接口也必须明确。计量工作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接口管理不足,引发整体管理不畅,所以在制度中必须明确规定,杜绝这类情况的出现。
(二)明确校准管理的方法与环节
对于设备的校准,必须有明确的方法,包括校准的环节、参与的环节与具体使用的方法,以及在校准中必须满足哪些条件。因为专用测试设备没有特定的标准,无法确定它的计量溯源系统,对此,完成校验工作中,需根据某一型号设备运行的特点,制定校准规范,与设备一对一,不可用于其他设备的校准,而用于校准的仪器必须追溯到上一级[2]。
(三)早期介入,深度管理
对于专用测试设备的计量管理,计量部门必须在设计阶段介入到研制工作中,参与各个阶段的管理。即计量管理必须从源头入手,要求设计人员与计量人员积极交流,以此让计量人员了解设备有哪些性能,在具体工作中有哪些作用,并在方案最初的设计阶段,考虑计量校准的最佳方案,同时,也要优化对现场的管理,基于整个过程的动态变化,实现动态监督,严格控制设备校准的周期变化。最后,及时清理已有的检定规程,对于设备规程的编写,是由研制人员根据设备的具体运行情况,编写规程,但部分规程的适用性还有待考证,为解决这一问题,需定期清理不符合要求的规程,收集与之相关的技术文件,分析其是否符合国防工作提出的要求。
(四)把计量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基层
专用测试设备的使用环境多以基层为主,所以,计量管理责任的划分是把责任细化,把所有责任落实到基层内,要求基层各项工作的进行必须切实履行职责。具体方案如下:依照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计量管理方案,并用制度落实,在单位内实施;参与设备方案的评审,分析研制单位提出方案的可行性,确定接口,保证接口选择的科学、合理,逐一检测设备的技术指标。同时,设备研制中,也需要思考可以使用的校准方法与技术,待研制工作结束后,可提出相应的校准方案,以此做到对所有指标的计量。
(五)引进校准手段,提高计量保障能力
从国外引进的设备,也要把校准技术引入,只有如此,才能找到设备的溯源渠道,所以,随着设备的引入,相关的技术资料等也需随之引入。对于计量保障能力的提升,是从机构的角度分析,包括管理、人员与设备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互为相关,也就是加强管理,保证整个管理环节的受控,并加大对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其专业素养与管理能力,优化设备的采购工作,做到全周期的管理。
结论:优化航空专用测试设备的计量,是基于管理模式与管理现状,明确责任与工作内容,确定计量界定的标准,用技术与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实现设备计量校准的溯源,提高设计水平。由此,可促进我国航空事业向前发展,为航空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张茜.浅析航空维修计量技术管理[J].中国计量,2014(12):39-40.
[2]周晓林,王海艳.航空专用自动化测试设备自动校准的研究[J].中国计量,2013(07):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