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有效抵御和防范宗教势力渗透问题研究

2018-05-14 02:36郭先根吴旻
科学与财富 2018年9期
关键词:渗透高校对策

郭先根 吴旻

摘 要:全面摸清高校宗教势力渗透的现状,准确把握高校宗教势力渗透方式、成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是当前有效抵御和防范宗教势力渗透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高校;宗教势力;渗透;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新形势下,有效防范和抵御宗教势力渗透必须在全面、客观摸清宗教势力渗透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宗教势力渗透的方式、成因及其阻断宗教势力渗透的短板,以问题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提出有效防范和抵御宗教势力渗透的战略性措施,是当前高校面临迫切而又重要的任务。

一、高校宗教势力渗透的现状

通过对福建省南平市四所不同类型高校宗教势力渗透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4800份,有效问卷4598份。通过调查分析了宗教势力对校园渗透的方式与成因,为高校防范和抵御宗教势力渗透提供指导与借鉴。

1、从信教类别上看。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同学都不信教,只有7.63%同学信教。在所有信教的同学中,男生占总数的42.73%、农村生源占总数的56.12%、中共党员占总数的2.56%、毕业班学生占总数的25.36%、特困生占总数的62.96%。

2、从宗教认知上看。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认为 “宗教是一种文化”、“人人都有权信仰宗教自由”、 “宗教是一种习俗”,同时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宗教是一种荒诞学说”、 “宗教是唯心主义的产物”;对身边宗教信仰者,表示“能理解”、“很理解”、“不理解”的分别占51.2%、30.5%、18.3%;在回答“信仰宗教对未来是否产生影响”时,认为“有积极的影响”、“有消极的影响”、“无影响”的分别占39.6%、37.2%、23.2%;在回答“校园内是否可以公开传教或者进行教会活动?”时,认为“能”、“不能”、“应该禁止”、“无所谓”的分别占21.3%、28.1%、33.6%、17%。

3、从信教途径上看。在信教的途径上发现55.8%的同学是通过“家庭环境及亲朋好友”; 40.7%的同时是通过“社会上的宗教活动、宗教聚会以及媒体对宗教的宣传”;只有3.41%的同学通过“校园环境宗教文化独特魅力的影响”。

4、从信教目的上看。调查显示:大部分同学参加宗教活动是因为“好奇”和、“求神保佑”,只有相当小部分是因为“为了学习宗教知识”、“表达信仰”、“服从权威”、“其他原因”。同时40.8%的同学认为参加宗教活动可以“寻求精神安慰和心里寄托”,22.1%的同学认为参加宗教活动可以“宣泄对现实社会的各种不正之风感到不满和失望”,31.5%的同学认为参加宗教活动可以“期盼时来运转”,6.6%的同学认为参加宗教活动是因为“其他原因”。

二、高校宗教势力渗透的成因分析

当前宗教势力对高校渗透呈现出多样性、隐蔽性、专业性特点,高校受宗教势力渗透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好奇心驱使为宗教势力渗透提供了土壤

青年学生好奇心特别强,富于幻想,乐于标新立异,对新生事物都很有新鲜感,也出于新鲜、好奇的心理接触宗教,如在圣诞节到来之际,怀着对西方节日的好奇去教堂听福音、听圣歌,也有的仅仅是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而购买、佩戴宗教饰物,其实大多数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宗教本质。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好奇心很容易使大学生异化信仰的理解和价值观的选择,使感情寄托和精神归宿移位,这就为宗教势力向高校渗透提供了条件生长的。

(二)新媒体发展为宗教势力渗透提供了新的通道

新媒体现代网络技术的快捷性、普及性、隐蔽性为高校师生学习、工作、生活、交流提供了丰富多彩、便捷广阔的平台。许多宗教势力渗透活动便可直接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宣扬西方的宗教思想和价值观,传播反科学、反人类和国家、民族的仇恨思想,发布对党和政府的不满情绪等,加之,大学生辨别善恶真伪的能力较弱,极易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诱惑和吸引,进而对宗教产生兴趣而迷恋,甚至沦为教徒。

(三)免疫力不强为宗教势力渗透提供了可趁之机

当前,大多数高校对宗教渗透的复杂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更多地强调尊重所谓的个性和文化的包容,而忽略了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与价值观引领。加之,教职工政治学习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亲和力,忽视了个体的差异以及接受心理和过程缺乏关注,缺乏吸引力,没有能够切实解决师生思想上的疑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致相当部分师生针对宗教势力对高校的渗透活动免疫力不强,对共产主义信仰失去信心,认为通过宗教信仰可以减轻、平衡心理压力,净化心灵,这就为宗教势力对校园渗透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

(四)对外交流中为宗教势力的渗透提供了便利

当前,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机会越来越多,这就为从事宗教渗透的人员以外籍教师、留学生等特殊身份的便利,通过课堂传播西方宗教文化,传递宗教观念,灌输宗教教义,借此实现发展信徒的目的。宗教组织还通过书刊、视频、微信、电子邮件等媒介进行宗教渗透,借助宗教节日,通过扶助创业、交友沟通和学术交流等形式,开展宗教活动,通过宗教心理治疗的方式传教,达到感情慰藉,获得安宁和精神解脱,从而达到控制人们信仰的目的;有的师生被境外宗教势力或组织提供的访学、就业、留学等所诱惑,接触宗教,进而成为教徒。

三、高校抵御和防范宗教势力渗透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阵地,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要求。

(一)大张旗鼓地深刻揭批反动本质

列宁提出“宗教是一种精神上劣质酒”。当前,只有科学地分析和把握宗教问题,才能认清宗教势力渗透的邪恶本质,以宗教自身作为媒介,加深相互理解的宗教间文化友好性交流,并争取信徒、扩大宗教影响的一系列宗教性活动。青年学生正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极易受到环境的干扰,一旦被宣扬有神论的宗教势力所洗脑,科学知识教育就会举步维艰,會给教学、安全保卫工作造成很大压力。

(二)旗帜鲜明地反对宗教干预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依法管理境外非政府组织在高校的活动,防范和抵御意识形态渗透。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严禁在高校传播宗教、发展教徒和组织宗教活动”。就决定了宗教不得干预教育,任何组织和个人均不得在校内成立宗教团体和组织,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校园传教活动,不得在校内散发宗教传单及相关宣传品。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和目标决定了高校不能成为传播宗教教义、发展宗教的工具,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教师必须忠诚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与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不得利用课堂或其他形式传播散布宗教教义及反马克思主义等奇谈怪论;同时要求学生不得在校参与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更不得向周围的同学及朋友传播歪理邪说。

(三)理直气壮地禁止师生信仰宗教

高校师生是传授和接受现代文化与科学知识的主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承载者。在校园内组织宗教活动必然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必然冲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必须堅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体现的是国家意识形态和现代文明的要求,必须坚决防止宗教思想进入校园,严禁师生在校内参加或组织参加宗教活动。共产党、共青团的性质也决定了每一个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成为坚定的无神论者,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参加宗教活动。

(四)坚定不移地夯实第一课堂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和各专业课程是必修课,是第一课堂,必须必须坚定不移地地将反宗教势力渗透教育贯彻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1、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苦练内功,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我国宗教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从根本上瓦解宗教渗透的思想宣传。

2、创新人文与科学精神的培养。专业课教师在讲授科学知识时,更要重视对大学生人文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样不仅可能使大学生将已学的科学文化知识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对于一些目前没有科学依据解释的离奇现象或奇谈怪论抱有客观的态度,使大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被伪科学所迷惑。

(五)坚持不懈地发挥第二课堂作用

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是一场严峻的意识形态斗争,需要坚持不懈地筑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不断增强抵御宗教渗透的能力。

1、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文关怀行动。大学生风华正茂、可塑性强,对未来充满希望,面临就业、生存、爱情婚姻等各种压力,心理素质较为薄弱的学生很容易被宗教接近,使学生认为自己找到了心灵安宁的栖息之地。对此,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大学生在成长、就业中遇到的困难和心里压力问题,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排忧解难,培养良好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助力学生成长成材,而使其远离那虚无缥缈的宗教世界。

2、积极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教育,是有效防范抵制邪教的重要内容。应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把反邪教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用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揭批邪教组织反党、反社会、反科学的邪恶本质,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避免上当受骗。

3、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为有效降低宗教节日和宗教文化在校园的影响力,要把抵御宗教渗透融入学生日常管理,防止传教人员借新生入学、寒暑假、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机会影响拉拢学生。要充分发挥好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的教育管理功能,通过学生组织切实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通过各类兴趣社团活动、科技发明创新小组、三下乡、志愿者等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认清正常社团活动与非法结社活动的区别,提高他们对宗教政策的把握能力。

(六)加强舆情监测和宗教活动情况定期分析研判

只有及时准确地掌握师生信教情况和校园传教活动的相关信息,才能不断提高预测、分析和研判的能力,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发现学生有参与校园传教活动的苗头要及时依法教育阻止。要切实加强对重点人员、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的管理,密切关注有关信息和动态。要广泛宣传我国有关宗教的政策和法规,规范校园内外国人的宗教活动,违反规定的,要视具体情况加以处理。对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活动做到心中有数,坚决杜绝校内外籍人员传教的所有渠道和机会。在人才引进、教师招聘等环节要加强对宗教信仰的登记审核。严格校园网用户管理,加强对校园网络舆情监测和研判,及时处置敏感信息,一旦发现不良倾向及时制止,有效抵御非法宗教对大学生的渗透。

总之,在新形势下,高校不仅要面临着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任务,而且更坚决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的重任,只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科学精神有力揭批邪教,积极构建防范机制并采取有效措施,就能有效地预防邪教组织的渗透。

参考文献:

[1] 李建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2]张艳伟.贺守喜.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高校渗透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3] 蔡茂华.《高校防范宗教渗透的制度体系反思与重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0(7) .

[4]田玉芬.高校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的对策[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44-146.

[5]顾建平.高校抵御和防范境外宗教渗透的策略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2):91-92.

作者简介:

郭先根,(1963年10月―),男,副研究员,本科,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项目名称:福建省教育厅2016-2017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高校有效抵御和防范宗教势力渗透问题研究》(项目编号:JAS151646)

猜你喜欢
渗透高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