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庆
【摘 要】 农民是我国社会人口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是立国之本,发展农业经济不仅关系到我国9亿农民生存和发展更是当下社会关于民生问题和“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逐渐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国家政策也逐年在像农村方向倾斜。现如今农村的结构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逐渐加快,在此影响下我国农村整体经济水平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以及脚步不断的城镇化建设造成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流,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增收困难,已成为当前一个突出问题,能否合理的积极的解决当下农民收入健康化增长以及关系到了我国经济是否可以持续性增长的重要因素。积极适当的财政支农政策无疑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财政政策 农民收入 持续 增长
1.我国农村农民收入基本现状
我国农村人口多,基数大,农村人口占比大,农村面积广这是研究我国农村相关问题的基本状况。2002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前者仅相当于后者的32%; 1997年至2002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每年实际增长仅3.8%,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实际增长则达到8.6%, 前者仅相当于后者的44% ;2002年与2001年相比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4.8%, 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却增长13.4% ,前者仅相当于后者的35.8% 。由此可见,农民不仅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市民,而且其年平均增长率也远远低于市民。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人口和农民逐渐处于社会的弱势群体。
2.我国农村农民收入主要来源
2.1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农民自古就是以土地为生,土地收入是大多数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生产力开始得到明显的提升,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和科学技术在农耕上的广泛普及,我国的农村的耕种结构发生的很大的变化。开始逐渐由温饱性农作物逐渐向经济型农作物转变,例如在中国的一线城市的郊区以及城市周边的土地,农民开始种植棉花,蔬菜等经济类作物,既满足的就近城市的需要也带动了家庭收入。
2.2 青年劳力外出务工
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城市化建设,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成为城市化建设的主要劳动力,一个地方的人口数目是由当时的社会结构所需造成的,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资源有限以及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代替人力,越来越多的农村新增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与之对应的农村社会发展水平的底下,相对与农村,城市给更多的年轻人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城市的良好公众基础设施和丰富的休闲娱乐方式对于年轻人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
2.3 土地拆迁及租赁等收入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建设脚步也越来越快,农村土地也得到了相应的资源整合。由于城市化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城中村面临拆迁改造,在政府政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城市中的农村被改造,宅基地逐渐变为商業用地,在经济模式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农民换迁土地已经成为常态,大量的农村居民通过转让住宅基地获得相应的回报,此项经济收入对于农民来说一直是比较客观的,对于这种现象在当下我国农村屡见不鲜。另一方面随着新型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城市边缘建厂投资大量的城市外环的土地也相继被租赁,这些收入成为近几年来农村人口的主要的大项收入来源。
3.阻碍我国农村村民收入的问题浅谈
3.1 农村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
教育程度在任何时期对任何人都有很大的影响,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发展程度和生活水平,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大量的农村因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教育体制制度不完善,相关的教育政策不够优势,教育政策的落实和普及力度不够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了我国农村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够,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发展进步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
3.2 政策倾向性农村力度不强
我国幅员辽阔,广大的农村由于先天地理因素影响,农村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分配不均衡,部分地区耕地面积不集中以及耕地面积匮乏,再加上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农村土地耕种多依赖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天气因素的影响,造成先天不足。虽然我国一直在农村政策上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但是仍然力度不够,落实情况有待提高。
3.3 社会分配制度不合理因素
城市和农村在各方面的资源分配上比较,农村处于先天不足的情况,由于经济发展,我国对于工业方面和第三产业方面的投资力度加强,农村人口普遍处于社会弱势群体,农村医保和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让更多的农村人口不能享受到城市人口的社会福利水平,看病难和收入的可持续性增长面临严重的考验
4.促进我国农村农民收入的方法浅谈
只有农民的素质达到一定的高度那么农村经济才能达到一个理想的程度,我国不断的通过多方面的政策落实加强农村农民的整体素质,合理引导农民接受相应的教育,提高农民眼界和加快农民学习先进思想的脚步,促进农村制度改革,积极的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全国各地根据自身条件从实际出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施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大政府职能发挥。科学地有效的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利用城市化建设为农民提供方便的就近的就业,提高农村信息化程度,大力的扶持农村生态化建设,发展农村旅游业,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努力建设新时期的现代化农村。
【参考文献】
[1] 李茂生, 陈昌盛. 中国:农民减负、县乡财政解困的财税对策[J]. 财贸经济,2004(01):47-56+98.
[2] 苏明. 我国财政支持农业的政策取向[J]. 财政研究,2002(09):25-29.
作者简介(出生年份1995.09.24)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西省原平市,学历:本科,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研究方向: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