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形式化现象剖析及对策

2018-05-14 11:26黄忠环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黄忠环

摘 要:新課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被作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充分地应用于小学数学课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很多一线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由于在认识上存在不足,导致在操作层面出现了多种的问题,这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反思并克服。本文结合教学案例深入剖析了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现象与对策

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被作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充分地应用于小学数学课中。然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很多一线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由于在认识上存在不足,导致在操作层面出现了多种的问题,这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反思并克服。笔者结合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上存在的几大误区,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形式化现象剖析

1. 目标不明,合作学习“无方向”

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有些教师仅仅为合作学习而开展合作,目标不明确,流于形式,浪费教学时间,造成效率低下。

例如,在上“100以内数的认识”这课内容时,有位教师是这样进行教学的。他让学生拿出小棒,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数出100根小棒。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大家合作数出100,学生之间没有多少的语言交流,更没有相关的记录。学生数好后,让小组长汇报数数的方法。学生起来回答时,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时间花了很多,效果很差,教师只能草草结束这一环节。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掌握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十个1是10,十个10是100。然而在教学中,教师仅仅是让学生通过数出100根小棒探究数数的方法。由于教师缺乏对教学目标的有效分解,再加上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有限,造成了学生合作的目的性不明确,教学任务无法及时完成。在这一课中,如果教师通过问题的分解,指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十个1是10,然后十个十个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应用十进制进行计数,不仅学习目标指向明确,也有利于学生很快地掌握数100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2. 内容空泛,合作学习“走过场”

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教师不管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堂课都要抽出时间组织合作学习,好像一堂课没有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就不是一堂好课,这样会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有位教师是这样组织教学的。首先带领学生复习回顾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然后提出探究问题:异分母分数能不能直接进行加减?组织学生分四人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学生热热闹闹地争论,最后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其实对于这样的问题,只要根据原有的知识引导学生稍加分析既可知道,并没有多大的探究价值,也不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另外,由于这样的问题没有多大的思维价值,缺乏探究的味道,学生探究的兴趣也不大,容易影响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从以上的案例可以发现,学生在构建知识的过程中,个体对于通过独立思考即可完成的问题不会产生合作的意愿,只有当个体遇到单凭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才会产生与他人合作的需要,产生合作的动力。

3. 缺乏指导,合作学习“无实效”

有的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就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放手不管,放任自流。这样的合作学习是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的。

例如,在上“认识物体”这一课内容时,有位教师是这样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皮球、笔筒、积木等实物,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一看、二摸、三分类。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直观地感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特征,并能对几类物体进行正确的分类。学生拿到这些实物后,却在小组内玩起了游戏,闹哄哄的,就是没有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交流。最后,学生上台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学生讲的并没有从数学的角度来认识物体。

在这样的案例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以合作的方式感知物体本身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然而由于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导致了合作学习的失败,变成了学生的瞎玩。

二、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回归实效的实践探索

1. 把握时机,让合作学习目标更明确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于一些困扰学生思维的学习难点,依靠个人的力量往往很难解决。学生之所以会受阻是因为思维已经走进“死胡同”,而自己却还不知道。这时候,只有依靠别人的力量才能将他从“死胡同”拉出来。

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笔者发现班上很多学生都有漂亮的小手表,有的是有分针和时针的,也有的是电子表,有的甚至文具盒上还有一个小电子表。但是很多学生还是不能迅速准确地看时间。因此,在教学中笔者是这样来展开的:首先给学生出示了一段“滴滴答答”的声音,让学生判断这声音是由什么发出来的。很多学生一听就兴奋地举起了小手,回答出是“钟表发出来的”。于是,笔者又问:你怎么知道是钟表呢?生:因为我手上的这个小手表平时也是发出这样的声音,不信我可以将它借给老师听一听。其他学生也纷纷附和。笔者又说:既然同学都知道答案了,那我们再来玩一个更难的,现在离得近的同学组成一个个小组,组员都将自己的小手表拿出来,你们找找每只手表的共同处。不一会儿就有小组准备作答了:老师,我们小组发现每只手表的指针都指的是同样的数字。另一个小组接着说:我们这里也一样,而且我们组的两只电子表的数字也是一样的。然后,笔者让每个小组就怎样通过钟表来看时间展开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更帮助学生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走出了思维的“死胡同”。

以上案例中,小学生的个人探究受阻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开展合作探究是十分有效的。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懂得了只要人人参与、个个动手,一切困难都能迎刃而解的道理。

2. 合理选择,让合作学习内容更充实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每个课堂的必要节目,然而并不是每个课堂的合作学习都是有效的。大多数的课堂都将合作学习当成了一种形式,表面上是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而实际却是“走过场”,完全没有达到有效合作学习的目的。其实,有效的合作学习并不是什么难题,只要教师能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学习,就能避免“走过场”。

例如,在教学“认识负数”时,笔者是这样来展开教学的:首先,在本课教学中,教学的重难点集中在知道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及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的产生与应用上。因此,笔者在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就问题“什么是负数”展开讨论分析,在讨论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发现为什么生活中会出现相反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表示以及我们怎样去利用这些数据等。通过引导学习和交流讨论,学生很快知道了在生活中,会出现一些无法用0或者正数表示的数,比如零下的温度,海平面以下的海拔等,当遇到这样一些情况时,我们就需要一个新的表达数——负数。同时也得知负数是小于任何正数和0的数。在得到负数的概念后,笔者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负数的应用”展开讨论,最终得出结论:世界是由许多相互矛盾的事物组成的。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有效避免了“空谈”的合作学习,而是通过一个个的问题给学生明确了讨论和学习的内容。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合作学习的教学作用。

3. 有效指导,让合作学习过程更扎实

合作学习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但这并不代表就与教师无关,真正有效的合作学习正是建立在教师良好的教学指导上的。

例如,在教学内容“找规律”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了一个自己制作的动画,动画上显示了多组有规律的图片。在播放动画的过程中,笔者并不是完全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而是不断提出问题:在第一列图形中,第一个是三角形,第二个是圆形,第三个又是三角形,这样一直下去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在第二列图形中,我们能看到一组偶数列,分别是2、4、6、8……那我们是否能就此推出第50个数是哪个数呢?在第三列图形中,我们能看到一个钟表,那这个钟表的每个数字是怎样间隔的呢?……通过问题指引,学生展现出极佳的合作学习效率,不仅掌握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实现了有效的合作学习。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正确认识合作学习的内涵,提高开展合作学习的能力,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走出合作学习的误区,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