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朗读是小学生感悟语文的重要手段

2018-05-14 01:43商淑玲陈微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语感文字情感

商淑玲 陈微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2-0253-01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感悟语文,体会文字所表达的情感,感悟文字之美。作为语文培养听说读写的四种能力之一,"读"的地位极其重要。人类学习语言首先的感知是听,其次就该是"说",即是"读"。只有准确读出来,才能证明你听到的是否正确。因此,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背诵,使听到的和看到的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提升感悟语文的水平。因此。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1.朗读有助于学生语感的提升和创造思维的发展

首先,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在此基础上反复地揣摩文字的语境、语气,读出情感。表达出文字传输的意境,达到入境、传神,如身临其境。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这就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大有裨益。达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之效果。如《烟台的海》一文,作者用独特的视角向读者介绍了烟台的海四季不同的特点。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就能从"春天海的轻盈;夏天海的浪漫;秋天海的高远,冬天海的清峻。"体会出烟台海独特的美。其次朗读中要结合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导朗读时让学生在自己的大脑中幻化出北方飞雪中的千万棵树一夜间仿佛开满了梨花的场景。用这种方法去指导朗读,就能提升学生的语感;丰富了学生语言;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2.朗读能启蒙学生的审美意识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大多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山川之清峻,幽静之美。通过指导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体会感悟语言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以及声音等。达到口中读,脑中想,进入情境,仿佛"人在画中游"之美。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弛蜡象。"典型的北方雪景动态图,雄壮辽阔之美让人流连。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联系自己家乡冬季的雪景再现诗词中所描写的画面,体会北国风光的壮丽。再如《黄果树的瀑布》一文中,"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的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谷回应"。通过朗读,学生脑海中出现织布机、白练、水帘、轰鸣的声音,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景象。让学生真切的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大自然的杰作。作者把赞美之情倾注在文字的字里行间。教师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感悟作品,入情入境。锻炼了朗读,启发了思维,领略了自然之美,激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启蒙了审美意识,何乐而不为?

3.朗读感悟语文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不仅是口的发音,同事也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读的过程,既品味语言,又应该教其明辨是非。 如《船长》一课。通过读让学生想象,体会当时的情况危急。"船身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直往船舱里灌"。再读,体会船长面对危险所表现出来的镇定自若,以及他让妇女儿童先走,船员断后,唯独没有考虑到自己的献身精神。抓住主要语句,反复朗读,体会此时此刻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当读到船长随着轮船一起"缓缓沉入海底"时,学生朗读的语调变得沉重了,他们被彻底感动了,他们震撼了。孩子们强烈地感受到哈尔威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尚灵魂,以及尊重妇女保护儿童的人性美。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了情感的变化,受到了教育。在以后的生活中,就會正确的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打下基础。

读书是为了运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注重朗读是十分有益的。

猜你喜欢
语感文字情感
文字的前世今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热爱与坚持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