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三彩的前世今生

2018-05-13 06:24黄向前孙稳
陶瓷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三彩唐三彩洛阳

黄向前 孙稳

(1.河南工业大学建筑系,郑州市,450000 2.景德镇陶瓷大学雕塑系,景德镇市,333000 )

洛阳三彩的前世今生(上)

在大家的常识中,“三彩”就是“唐三彩”。这一惯性观念在笔者参加国家艺术基金《三彩艺术创新人才培养》之前也是这样认为,同时也是带着这个疑问来到了洛阳。通过国家艺术基金接触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高水旺、李学武等三彩艺术领军人物以及洛阳师院设计学院李章惠院长、刘祥辉等教授,并和创新班学员张毅鹏、高贺、马琳浩、刘子禅等针对“三彩”、“洛阳三彩”、“唐三彩”的概念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思路才逐渐清晰起来,基于此,才有了写一篇文章关于“洛阳三彩”的普及性文本。

1 三彩的发现

洛阳是汉魏故城,北依邙山,古墓成群。自古“帝王将相占邙山,王公百官竞厚葬”。《孟津县志》载:1880年(清光绪六年),洛阳汉魏故城北部邙山上,古墓塌陷,偶然见有俑、马、驼等不同造型的单彩和多彩瓷器,因史书无据,不被注意。1899年(清光绪25年),勘探洛阳至开封铁路时,古墓中发现三彩器物,以晦气为由毁之。后被国学大师王国维、罗振玉发现,大师慧眼识珠,三彩艺术的价值开始显现,收藏者竞相收购,洛阳北邙盗挖成风。1942年赵汝珍以“唐三彩”命名,入编《古玩指南》。三彩陶艺被大家共识为“唐三彩”,缘由当时在洛阳出土的三彩陶塑,多系唐代遗物。大唐的雄伟和强盛,把三彩艺术推上了三彩历史上第一个发展高峰。

1.2 三彩的溯源

大约一万年前,生活在洛阳的原始人就已过上了定居生活,他们在生活生产实践中发明了陶器制作。约7000--5000年前,即仰韶文明时期,洛阳先民发明创造出具有各种简洁造型和抽象纹样的彩陶。约3800年前的夏王朝,已经烧制出白陶、红陶和灰陶。约3600年前商代,洛阳制陶工匠已经使用轮制、模制和手制工艺,对陶瓷的重要技艺已经熟练掌握。1300年前,东都洛阳,研制出了世界上最艳丽的“唐三彩”,震惊了世界。唐三彩釉色斑驳,千姿百态,瑰美华丽,釉色以赭、绿、蓝、白、黑居多。我国传统色彩观念,黑白不为色,故称“三彩”。但到后来,洛阳工匠逐渐研发出蓝釉、混合釉等,釉色日益丰富,中国古语“三”就是多,故“三彩”又意为多彩,五彩缤纷的意思。在几千年陶瓷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三彩一步步完善了制作品类,包括生活日用品、生活器具、艺术装饰品、殉葬品、建筑材料等多方面、多方位的使用。

1.3 三彩的传承与传播

三彩艺术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各朝各代都有不同的审美取向,如汉沉稳、唐辉煌、宋雅静、明亮丽、清素净等。

1.3.1 汉代三彩---三彩艺术的滥觞之始

图1

汉代工匠发明了铅釉陶,铅釉的釉色比较复杂,大致可分为绿色、褐色两个色系,以“汉黄釉”和“汉绿釉”居多,多为单色釉,个别施复色釉。汉代陶器器形主要有鼎、壶、钟等,也有人俑、动物俑等形象,还有仓、井、磨、亭台楼阁、作坊等模型。汉三彩制作方法有轮制、模制、手捏等,虽然制作工艺较粗糙,然形象生动,线条流畅,高度概括和精炼。

1.3.2 南北朝三彩----三彩艺术的承前启后

北魏建国以后,低温铅釉陶开始在北方继续盛行,在制作工艺和施釉方法上进一步提高。从单色釉向多彩釉迈进,黄、绿、赭三色并用已为常见,标志着陶瓷施釉技术和审美观念的重大进步,客观上为后世生机勃勃、绚烂华贵的“唐三彩”奠定了基础。

1.3.3 唐三彩----三彩艺术的绚丽花彩

唐三彩是唐代陶瓷手工业的重要产品,是中国古代陶瓷工艺中的一枝奇葩。唐代三彩不仅产量大、质量高,在工艺技术和艺术表现两方面都趋于完美,三彩艺术迎来了历史上第一次高潮。唐三彩,除了烧制部分生活用具外,更多是适应厚葬之风的陶俑生产,最具典型特色的是马、骆驼、侍女俑、文武官俑,以及镇墓兽、天王俑、武士俑、亭台楼阁、假山假水模型等,几乎涉及唐代社会各个方面。唐三彩的造型规矩大度、色彩艳丽、雍容华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中国陶瓷从单色釉演进到缤纷多彩的陶瓷艺术,“唐三彩”起到了先锋的作用。

1.3.4 宋三彩---三彩艺术的清淡雅致

由于宋代审美观念的转变,由豪华奔放变为低调含蓄,三彩制品从形制上到釉色上也和汉唐有所不同,“宋三彩”造型简洁、釉色素净,沉静含蓄,意境深远。釉色除了黄、绿、白、赭四种主色外,还有艳红、乌黑、酱色,并创新出一种翡翠釉,色彩清脆明艳。工艺手法上更注重器表的装饰工艺,尤擅长刻画填彩的手法。宋代三彩釉色丰富,填色规整,日常器物多见。也有狗、马等玩具,还有各种枕器,舍利匣、塔等供器。

图2

1.3.5 辽三彩---少数民族的灿烂文化

辽三彩与宋三彩大体同期,为契丹民族所创造的富有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辽三彩多用黄、绿、赭三种色釉,釉层比较薄,釉色不够鲜亮,施釉方法也不规则,底部多不施釉。装饰手法有印花、划花两种,大凡盘、蝶采花用纹印花,啄器采用划花。器型多为方碟、海棠花式长盘、鸡冠壶、筒式瓶等。辽三彩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1.3.6 明三彩---三彩艺术的金碧辉煌

明三彩的典型是琉璃三彩,琉璃三彩是指陶胎琉璃釉制品,琉璃三彩的釉层厚度有所增加。明清时期的建筑琉璃,是三彩在建筑材料方面发展最为成熟的时期。建筑琉璃在这一时期无论从数量到质量,都超越了过去的任何朝代,特别是官式建筑,对琉璃三彩的要求已经形成高度标准化、模式化。北京故宫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殿,它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大成。中国古代各种建筑材料均在其上大量使用,其中三彩琉璃构件的使用也达到了鼎盛时期,三彩琉璃庄严华丽、金碧辉煌。同时,三彩琉璃雕塑也作为建筑装饰在明清时期被广泛使用。

1.3.7 清三彩---三彩艺术的繁复精致

素三彩是清三彩的艺术杰作,它是景德镇瓷匠根据釉上彩技术创烧出的新品种,素三彩的骨胎也有瓷土制成,经过1200度的高温烧成。素三彩以黄、绿、紫为主,在我国古代,有将白、蓝、黄、绿等色叫素色的说法,这是素三彩得名的由来,也说明了当时釉色的局限性。清三彩最具代表的是“交趾陶”、“素三彩”。交趾陶是在唐三彩、宋三彩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也是一种低温多彩釉。交趾陶的制作是集雕塑、色彩、烧陶之美于一身,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三彩的工艺的繁复与精致。

图3

“丝绸之路”把中国和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陶瓷在对外贸易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在古代,无论是陆上还是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国来讲,更是“陶瓷之路”。洛阳三彩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日本和朝鲜,烧制出了带有日本特色的“奈良三彩”和带有朝鲜特色的“新罗三彩”,至中亚波斯,烧制出了带有波斯风格的“波斯三彩”。三彩陶艺,从洛阳出发,赭波绿浪,色彩华美,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更广阔的国家和地区,遍布欧、亚、非三大洲。同样,在传播的过程中,外来文化也对洛阳三彩的题材、形制产生了影响,印度的佛教题材、波斯造型特点、少数民族风景风情等纷纷在三彩作品中出现。

中国三彩品种之多、造型之丰富、功能之多、色彩之华丽,无时无刻不传递着丰富的历史讯息,尤其在对外文化中所表现出的开放和包容,造就了三彩的气象万千,映射出极其浪漫的盛世光华。

洛阳三彩的前世今生(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的号角,洛阳三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政策的改变,改革开放的推行,使得三彩艺术乘上改革之春风,迈上了一个新时代。洛阳三彩先后经历了改革开放外贸时期、唐三彩大量仿制时期、自主研发及创新时期,洛阳三彩艺术慢慢形成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三个方向和三个领军人物:以平面釉画为主的郭爱和的“三彩艺”;以仿古陶塑为主的高水旺的“洛阳九朝文物复制品有限公司”;以平面和立体结合的李学武的“李学武牡丹瓷”。

1.1 郭爱和的“三彩艺”世界

郭爱和,1964年出生于古都洛阳,1986年毕业于洛阳师院艺术系,国家文化部优秀专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

图4

笔者对郭爱和大师最值得肯定的是“洛阳三彩”学说的提出和宣传,使三彩学说跳出了“唐三彩”的狭义的公众认知和由于历史原因所形成的局限性命名,从“唐三彩”走向“洛阳三彩”,不仅仅是一个名字问题,它更是拓展了三彩艺术的发展空间,使得三彩艺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为三彩艺术的创新提供了广阔天地。

“洛阳三彩”学说,是2007年前后由三彩大师郭爱和提出来的,并在各种陶瓷会议上阐述这一概念,取得了同行的共识。至2008年末,全国工艺美术门类品种普查,“洛阳三彩”在《中国工艺美术报告》中最终得到确认。“洛阳三彩”工艺品包括了洛阳唐三彩、新工艺三彩和三彩釉画艺术品三大类。郭爱和将“唐三彩”以“洛阳三彩”重新命名,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构成一个全新的、广泛性的、包容性的陶瓷美学体系和文化框架,使得三彩艺术比历史上任何朝代都要广阔。因为烧制“洛阳三彩”,郭爱和被赋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名号,因为首次提出“洛阳三彩学说”的理论框架,他又是一个“陶瓷美学理论家”。[1]

郭爱和的洛阳三彩作品,把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洛阳三彩工艺技术与现代审美有机结合,创新出新工艺三彩;同时把三彩与环境艺术相结合,创作巨幅三彩壁画,拓宽了三彩的表现领域,赋予洛阳三彩艺术创新力和表现力。

在个人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郭爱和把目光转向了公益事业,由他及三彩艺筹备和策划的“当日”艺术,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吸引了越来越多机构、团体、高校的关注,通过艺术家作品的拍卖及捐赠,造福于贫穷落后的山区孩子,同时也吸引更多的目光聚焦在公益事业之中。

1.2 高水旺的仿古技艺

高水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文物学会理事等。在当今仿制唐三彩领域,高水旺是当之无愧大师级人物。

关于唐三彩,本文在上半部分唐代三彩部分已经做过讲述,高水旺祖居所在的南石山村,地处洛阳城北、孟津县境的邙山腹地,邙山下古墓无卧牛立足之地,到这里盗挖古墓的人很多,经常挖出的东西有缺损,他们就找村里的民间艺人修复。由于长期修复破损的唐三彩,南石山村出现了以修复唐三彩为生的著名艺人,他们在长期修复的基础上慢慢在仿制唐三彩技术上获得成功,其中就包括高家祖辈。到高水旺这一辈人,技术上更加成熟,仿古作品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以高水旺为领军人成立的“洛阳唐三彩研究院”,是我国唯一从事唐三彩工艺及学术的科研机构,把仿古唐三彩从民间技艺变为一门系统性、科学性的研究机构,中国陶瓷大师高水旺先生为此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和努力,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高水旺坚守唐三彩30余年,在三彩仿古方面获得了一系列荣誉。经历过94年旧货市场陶俑抢购事件,高水旺在古玩市场成为一个传奇人物,他的唐三彩高仿制品的名气越来越大。面对这些,身怀绝技的高水旺没有感到丝毫轻松,反而更多了几分责任,他的理想是把现代仿唐三彩做到极致,让唐三彩在新的时代依然绽放光彩。

作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水旺追求着唐三彩艺术的最高境界,在古老和现代的完美融合中开辟着唐三彩艺术的新天地。

1.3 李学武的“牡丹瓷”

李学武,1971年出生于古都洛阳,洛阳牡丹瓷创始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唐代白瓷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李学武从小就对陶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洛阳牡丹甲天下,他将洛阳牡丹文化元素与中国陶瓷技艺相结合,创制出洛阳牡丹瓷。自2007年以来,李学武和他的团队上百次赴浙江东阳、福建仙游,参观学习木雕技艺、赴南阳学习玉雕技艺,赴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福建德化三大瓷都等地,学习陶瓷技艺,辗转中国大江南北,历尽艰辛,最终以唐白瓷等烧制技艺为基础,以豫西地区富含多种矿物元素的高岭土为制作材料,以牡丹自然状物为主要题材,结合雕塑造型语言、木雕镂空艺术、传统捏花技艺、装饰刻印技术、唐三彩和景德镇颜料釉色等传统工艺精华,采用全手工制作,传统技艺烧制,于2009年12月成功试制出造型典雅端庄、装饰极妍尽美、釉色瑰丽绚灿的“牡丹瓷”。牡丹富贵祥和寓意美好,被誉为“牡丹瓷艺术奇葩”。

李学武的牡丹瓷遵循大唐匠人的工艺,传承发扬唐白瓷烧制技艺,融合唐三彩、新三彩、景德镇青花等陶瓷技艺所长,从广义的角度来讲,李学武牡丹瓷是对“洛阳三彩”的拓展和创新,给“洛阳三彩”学说提供了新的内容和思路。

2 以《三彩艺术人才创新培养》为起点,开创三彩艺术的新篇章

当下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洛阳三彩在新文化形态战略中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也出现了很多新生力量,它们与已经形成规模的三彩企业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洛阳三彩走向一个更辉煌的未来。

2.1 生机勃勃的十三陶社

洛阳三彩在新时代的创新和发展离不开洛阳师范学院的支持,无论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洛阳师专壁画工艺研究室”,还是后来的工作室承包,洛阳师专对洛阳三彩在学术上、技术上、资金上等都给予了无私地帮助,特别是创业之初,这种支持至关重要。

如今,建立在洛阳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基础上的“十三陶社”,是当下洛阳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更年轻的教学、研发、实践中心。依托学院强大的师资力量,并契合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发展的历史步伐,设计学院在2018年成功申请了河南省唯一设计类国家艺术基金《三彩艺术创新人才培养》,2019年又成功申请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洛阳三彩艺术作品巡展》。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在洛阳师院艺术设计学院以李章惠教授为领头人强大的师资背景下,十三陶社将致力于洛阳三彩的研发、创新和推广,为三彩艺术实现一个历史的、跨时代的跃进,提供了学术上的支持。

2.2 勇往直前的“三彩艺”

如果单从创新方面来讲,“三彩艺”的创新无疑在洛阳三彩领域里处于领先地位,无论是郭爱和的三彩学说的提出和推广,还是“三彩艺”业务的拓展和创新,“三彩艺”在公司活力和创新方面确实走到了领先地位。“三彩艺”的模式是研究机构和公司化运营相结合。

新一代的模式依然如此,郭家启目前已经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留学归来,他在美国就读的建筑工程专业,具有国际化视野。归国后致力于陶瓷艺术与建筑艺术的结合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的国际推广。郭家启年龄虽然不大,但经历丰富,眼界、视野开阔,使得他担任了第四届当日艺术展联合展策展人,他的加盟也预示着“三彩艺”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一个立足于国际视野下的全新的“三彩艺”。

本次三彩创新班“三彩艺”派出了马琳浩,潘梦晗、张骕三个年轻人的强大团队,有力地证明了“三彩艺”在公司化运营方面的完善和公司对中坚力量人才的培养。马琳浩毕业于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是当年优秀本科毕业生,本可以留在平顶山做个厂长,被“三彩艺”的创新精神所吸引,留居洛阳,目前是三彩艺立体部门的负责人,马琳浩是一个谦逊、热情、忠厚的90后,这些品质使得他深得郭爱和大师的信任。张骕毕业于中国陶瓷界的黄埔军校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后曾经“景漂”多年,打过工、开过店,对陶瓷行业有深刻地了解和认识,是一个即具备专业能力也有丰富经验的“老人”。潘梦晗是洛阳师院壁画工艺研究室三彩平面釉画青年陶艺设计师,是“三彩艺”在平面创新方面的青年主力军,他们三个是“三彩艺”的新生代力量,也是三彩艺的中坚力量,有这些中坚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三彩艺必定会走得更远。

2.3 继往开来的高家仿古艺

作为国家非遗遗产,高家第六代传承人是高哲、高贺兄弟两个。高哲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水旺的儿子,2018年,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国际贸易专业毕业,他的求学经历决定了他将把国际贸易和洛阳三彩中重要的一支---“唐三彩”找到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用先进的理念和现代科技架起商业的桥梁,连通企业和客户,为保护传统文化谋求新的发展思路。高贺为高顺旺之子,也是本次参加三彩艺术创新的成员之一。高贺本性善良,为人踏实,他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高家在技术上的传承,他会像他的父亲--河南省唐三彩烧制技艺省级传承人高水旺一样,在唐三彩技术上的传承和保护方面继续努力。

高家目前已经形成完善的公司化运营模式,立足于本土的洛阳九朝文物复制品有限公司、洛阳唐宝斋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在产品研发、销售、推广方面都已经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流程,在仿古三彩这片领域里,高家无疑立于一个高地。高哲、高贺两位传承人立足于高家目前已经建立起来的洛阳唐三彩仿古产品王国,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的。同时,像任何非遗、文化产业一样,都面临着创新问题,怎样随着时代的步伐,立足于传统而有所创新,也是高家目前需要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高哲的国际视野和背景,高贺的传承与创新,在未来,必定使高家的唐三彩事业迈入一个新的时代。

2.4 充满光明的“张家彩窑”

“张家彩窑”目前最大的优势在于以张毅鹏、张鹏辉兄弟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在继承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张二孬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在唐三彩仿古的传承、创新上走出一条新路出来。哥哥张毅鹏属于外向型,对技术的创新、对艺术的探索有更大的兴趣,同时也希望借由“张家彩窑”的名号,利用现代化公司运营模式,使得“张家彩窑”在保持传统行业的基础上,冀希在文化旅游、艺术体验、遗产建设等方面实现综合价值,契合时代的脚步,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弟弟张鹏辉相对内敛、沉稳一些,他虽言语不多,但是很有主见,对业务也很认真和专注。三彩艺术创新考察期间,张毅鹏很仔细地反复考查和研究各时期艺术精品,对工艺、技术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反复揣摩,可以说,张家在未来的传统技艺保护方面,弟弟张鹏辉可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家彩窑”目前专注于庄园建设,占地40亩左右,集三彩艺术博物馆、三彩艺术体验、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一体。张家有张毅鹏、张鹏辉两位传承人,在未来必定会更上一层楼。

2.5 无限机遇的花城公司

花城美术陶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已经有十多年的三彩制作历史,业务以三彩壁画、三彩礼品、三彩艺术品及对三彩有兴趣的学员培训为主。公司主要以成永胜、颜桦夫妇及十余名高级技师组成,在釉色配方,新产品的研发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探索,特别是在外贸出口业务方面曾经做出了很大成就,目前公司处于转型阶段,打算立足于国内市场,希望在三彩礼品、壁画、艺术家原创等业务方面实现突破。毕业于洛阳师院艺术设计学院陶瓷专业的刘子禅在毕业前后加盟花城,这个年轻人思维活跃,对市场信息敏感,同时做事有冲劲,使得两位老师十分看好,希望刘子禅的加入使花城公司如虎添翼,在市场转型中做出一番新成就。他们的结合是华城美陶公司和洛阳师院实现了校企的完美结合,为公司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得花城公司在未来具有了令人向往的未来。

3 结语

本文的观点立足于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三彩艺术创新人才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在新时期文化建设的大环境之下,洛阳三彩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洛阳三彩艺术创新》就是乘时代而兴,与时代共频的文化艺术项目。三彩艺术再发展的强大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和超越,这也是这次三彩艺术创新人才培养举办的深意所在,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中,我们会看到这拨力量生根、发芽、成长,结出累累硕果。

猜你喜欢
三彩唐三彩洛阳
洛阳正大剧院
试析洛阳唐三彩烧制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深埋千年的瑰宝
——唐三彩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唐三彩”是哪三彩
洛阳自古繁华
绚丽之花——唐三彩
巧借“三读”,写出”三彩”
中国三彩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概念问题
一批分离66年唐三彩文物跨海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