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宪磊 范雯雯 王庆材 张晓文 聂鑫 李艳洁
摘要:本文根据大学生党员在不同发展时期思想状况的差异和培养目标的不同。有针对性的提出不用阶段的教育机制。通过分阶段、有重点、有层次地推进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保障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将大学生党员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分阶段;教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2-0062-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大学生是重要的生力军,是中国梦能否实现的希望所在。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群体,是我们党最年轻、最有活力的群体,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引领者的潜在群体,他们走上社会以后,必将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因此,他们的素质高低关系到党的前途和命运,直接影响党员队伍的整体质量。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党员教育机制,逐步推进,才能不断提升党员发展质量,增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时效性与长效性,确保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
一、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动态发展的阶段划分
根据大学生党员在不同发展时期思想状况的差异和培养目标的不同,以时间为序有效推进,将其分为青年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四个阶段。
1.青年学生。当前,高校青年学生大多为“95后”、“00后”,是现阶段高校学生党员的储备力量。他们出生于改革开放初见成效的时期,成长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物质财富日渐丰富、信息网络日益发达的时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思潮复杂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碰撞冲击的背景,这些特殊的成长环境使新时期青年学生有着新时代赋予的鲜明特色。一方面,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勇于表现自我。另一方面,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市场经济的冲击时,缺少实践生活的锻炼,辨识能力不强,抗挫能力较差,存在诸多模糊认识,对党的认识也不够充分。
2.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积极分子,主要是指那些已经向党组织正式提出入党申请,经党小组(共青团员经团组织)推荐,支部委员会或支部大会研究确定作为发展对象进行有计划培养的人员。大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入党积极分子积极性不高,把政治理论学习看作任务和形式而被动地学习,一些学生甚至对党的性质都模糊不清,还有些学生用常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来的底子应付考核等。这往往造成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政治理论素养比较欠缺等问题,部分入党积极分子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模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不牢。
3.预备党员。入党申请人在党课培训、学习、考核、入党申请书审核通过后,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一年以上,经党组织批准,才能正式进入预备期,这个阶段的党员称为预备党员。大部分预备党员都能够按照《党章》的规定严格要求自己,但仍有部分预备党员入党前后表现反差较大,存在“入党之前拼命干,入党之后松一半”的现象,在思想上、组织上处于半游离状态,具体表现为政治理论水平不高,缺乏党员主体意识,理想个人化,信念不堅定。
4.正式党员。经过入党积极分子阶段的培养和预备党员阶段的教育考察,经党组织批准,转为正式党员的青年学生大多已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理论知识水平。由于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形式单一、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入党后的教育力度相对薄弱、缺乏考核评价制度等。在此情况下,大学生党员队伍整体素质较高,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服务群众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不强、缺乏艰苦奋斗的作风等。
二、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分阶段教育机制研究
机制是指某类活动所具有的稳定联系及其活动模式。大学生党员教育机制是在对大学生入党前后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党支部协调运用各类资源和环境要素,通过合理化的匹配与组合,来保障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具有良好的动态运行过程,并形成稳定的联系,进而转化为一种稳定的活动模式。针对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精准化设计,确定不同阶段的教育机制,以时间为序合理推进,构建起“全方位覆盖、多渠道渗透”的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教育机制。
1.加强青年学生思想引导机制。青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对其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是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机制的第一步,只有把握好思想引领的第一关,才能确保后续党员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在青年学生中广泛开展党的知识普及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对党有初步认识,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①以党课学习为基础。党课是对青年学生培养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新形势下,应不断创新党课培养形式,提升党课培养效果。在青年学生提交入党申请书后,积极组织青年学生参加党课的培训学习。党课的授课者可以是党政领导干部,也可以是专家学者或先进人物。对于党课的教育内容,在原有基础上增添先进模范事迹介绍、红色资源讲解、国内外形势等内容,注重对青年学生与社会齐发展的正确引导,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危机感。②以校园活动为载体。青年学生初入大学这座象牙塔,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满渴望。因此,学校、学院应正确把握青年学生这一心理。在组织文化活动时,以青春向上为主旋律,让党的最新理论走进校园,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传播正能量,从思想上引导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校爱家。③以学生党员为榜样。学生党员是青年学生身边的优秀者、先进者,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院范围内营造“一名学生党员、一面光辉旗帜”的良好氛围,让青年学生学有目标,有榜样,引导青年学生向学生党员看齐,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2.严格入党积极分子准入、培养机制。正本先清源,正身先正心。要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为党组织输送纯粹新鲜的血液,就必须严把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口关。入党积极分子是大学生党员的源泉和后备军,为了达到高素质、中规模、整结构的效果,必须优中选优,控制总量,保持质量,优化结构。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应有严格的标准和准入制度。①优异的学习成绩。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学习成绩是学习能力的体现,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者必须有优异的学习成绩。以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为例,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成绩要求明确规定为:二年级学生最近两学期综合测评成绩列班级前三分之一,三年级学生最近一学期综合测评成绩列班级前二分之一,四年级学生最近一学期综合测评成绩列班级前二分之一。这样不仅可以形成良性竞争、稳步发展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为发展对象的确定奠定良好的基础。②正确的入党动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新时代对新青年提出了新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应该是出于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始终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而并非出于家庭催促或仅限于就业等因素。③扎实的工作能力。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对于入党积极分子要有突出的工作能力,如团结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只有具备过硬的综合能力,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才能成为担当现在和创造未来的人。④良好的群众基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于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来说,要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根植在内心深处,长久保持并深入实践。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做一面光辉的旗帜、做一团热情的火焰、做一块有凝聚力的磁铁、做一枚哪里需要到哪里的螺丝钉。
此外,确定入党积极分子还要遵循严格的程序和规定,党支部推荐和团支部测评是必要过程。党支部的推荐可以综合整体地评定一个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所在班级的团支部测评则可以从基层更清晰地了解一个学生的日常表现,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经过层层考察后的入党积极分子势必具备了相当的优势。
3.完善预备党员教育考察机制。预备党员在组织上已经入党,但尚处在党组织的考察阶段,在思想和行动上仍需要继续教育。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实践是理论的基础。针对现阶段预备党员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时代对学生党员的新要求,现提出“理论学习+实践教育”培养机制。理论学习包括线上学习、线下学习两部分。实践教育包括校内实践、校外实践两部分。①理论学习。理论学习以党章党史、系列讲话、十九大精神为主,以新时期时政新闻热点为辅。当前,“95后”、“00后”成为高校学生党员的主体,他们是在网络信息时代成长的一代,习惯于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收集、沟通,喜欢通过微信、微博等各种网络形式进行交流。因此,尝试将党课标准化,实行党课学分制,充分利用新媒体建立“互联网+党建”的红色阵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在线上学习平台设立“自主学习”、“交流互动”、“通关打卡”、“感悟体会”等模块,进一步助推预备党员的理论知识教育。对于预备党员理论知识的线下学习,应减少灌输式的授课教育,以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如知识竞赛等,通过以赛促学的形式,引导预备党员自主学习理论知识,对于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者进行表彰,营造向好氛围,形成良好导向。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不断繁荣,出现了许多内容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书籍,而关于党的理论的书籍更是全党智慧的结晶,预备党员可定期开展好书分享活动,开拓视野,交流感悟。如近期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就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生动范本,是一部鲜活的党课教材,指引了青年工作的根本遵循,值得青年学生学思践悟。②实践教育。实践教育以培养预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主,引导预备党员在实践中增强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校内实践活动包括先进示范类、帮扶引导类等。一方面,通过开展“党徽在胸前闪光”、“党旗在宿舍飘扬”、“党员义务劳动日”、“党员示范岗”等党员先进性示范系列活动,喊出“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身边无脏乱差”的口号,增强预备党员的责任意识与模范意识。另一方面,利用预备党员的政治优势以及与广大团员同吃同住同学习的优势,通过实行党员联系团支部、党员联系寝室制度,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的团员青年进行“引导”、“帮扶”、“助困”,喊出“有困难、找党员”的口号,引导预备党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讲奉献,讲服务,只有接地气才能有底气。青年学生党员终有一天要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对于预备党员的培养也要走向社会。因此,要不断开辟预备党员校外实践的良好平台。校外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实践调研类、志愿服务类、科技帮扶类、政策宣讲类等。实践调研类:在寒暑假期间自行组队,深入基层调研,增强对社会的认知,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服务类: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时间,走进敬老院、福利院、或乡村留守儿童所在的小学,进行力所能及的服务,传递温暖和关怀。科技帮扶类:在教工党员的带领下,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学用结合,服务社会生产,服务乡村建设。政策宣传类:充分发挥大学生预备党员在理论学习上的先进性,深入基层,开展党的理论知识的宣传工作,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通过制定合理的党员量化考核标准,强化对预备党员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效果的考评,每学期考核一次,促使预备党员牢记使命与责任,勇于担当,在思想和行动上时刻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此外,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也应参照预备党员的教育机制,高标准,严要求。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入党积极分子,不允许发展为预备党员,对于考核不合格的预备党员,延长考察期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4.优化正式党员组织引领机制。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先进者,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对于正式党员的管理,以组织引领为主,重在加强先进性教育,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使先锋模范作用形象化、具体化,营造一名学生党员、一面光辉旗帜,一个学生支部、一座战斗堡垒的良好氛围。
一方面,提升主动性。以大学生党建研究会为平台,号召学生党员主动开展形式新颖的主题党日活动,将学生党员队伍打造成为校园中最为活跃的红色队伍,坚守一条红线,保持一颗红心,勇做一代红军,以此带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吸引有意愿入党的青年学生积极参加,让他们有机会接近党,了解党的魅力所在,从而更加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另一方面,突出先进性。以党员示范岗为实践平台,进一步丰富工作内容,拓展活动范围,让学生党员担当理想信念、安全文明、学风建设、志愿服务、就业创业等领域的标兵,发挥大学生党员示范岗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党建带团建,提升学生工作水平。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教育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机制,以全方位覆盖、多渠道渗透为目标,逐层推进,才能确保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时效性和长效性。要在校园内营造爱党爱国、爱校爱家的良好氛围,引导大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The 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Period
QI Xian-lei,FAN Wen-wen,WANG Qing-cai,ZHANG Xiao-wen,LI Yan-jie
(Forestry College,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Shandong 271018,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ideological situ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goal of college student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education mechanism is not phased. By phases,focus and levels to promote the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education training work,ensur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Party development,will develop the university student Party members to become the qualified builde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 of socialism.
Key words:Party member;in stages;education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