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周
近来时常有精神涣散状态,说是人在静下来的时候才会注意到细微的存在,比如我眼前的这些盛开了的蔷薇,还有前几天被汽车运走的身体,看到故乡那棵离我遥远的芦荟和蟹抓兰。说实话,我并不是爱花之人,而我对其的描述只想表达我最近视角落在与我关系并不精密的事物上,大有无所事事,精神寡淡之意。我鲜少与花同框,我觉得一个男人不可离花太近。
五一小假,我用了两天的时间一个来回,并没有去做那些重要的事情,而是完完全全的神游,浪费时间。见父母一面,也没能让他们安心,更没有让他们开心,路途中遇到了几个并不熟络,聊不来的旧相识,令我多少有些尴尬。突然觉得这些离我或近或远比较模糊定义的人、物、事件让我有些苦恼,何必经历这么多的多余呢?可是人生在世,哪能独来独往呢?从这不及身的微物中我不得已的又跟自己进行了一场殊死搏斗。
偶然间也会主动去联络一些老朋友,这个举动是我个性里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改变。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对待感情我并不是一个主动地人,所以鲜少与不在周身的朋友联系,这也导致我的孤僻和执拗。跟老朋友联系的时候难免要谈及自己的近况、处境,我总觉得自己的现状十分不堪所以羞于出口,或许这也是我躲避朋友的主要原因!最近联系朋友,问我现在在哪儿?我说还在临沂。他倒是比较艳羡的口气说:很好啊,离学校很近。不知道是在安慰我还是调侃我。离学校近有什么用,人又不能一味活在重温旧梦当中,这难免让人不觉得是在为难自己。说到自己现在处在上大学的城市,现状让自己认识到自己是有多么不堪,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个熟悉的地方给自己许多的鼓励和温存。我去大学是比较频繁的事情,大学还有许多自己认识的人,偶尔也会在一起约饭。我们对梦想大都是避而不谈的,而对于大学时代的生活也没有成为谈话的主题。这不免让我觉得跟学弟学妹之间可能只能有一些让自己怀念的时光在身旁矗立的比较立体真实,在安慰自己那段懵懂之历还在环绕,同样也是在清醒的告诫自己一切成为过去。
上个周末回去跟以往不同,这次聚会的人里面有一个我的初中同学,高中我们辗转去了不同的学校,没想到到了大学又见面了。所以对待这份兄弟情义就显得更为珍贵。我比他早一年来大学,同样要比他早一年毕业。他现在处在临近毕业的关卡上,而我毕业一年之久。似乎有很多需要交流的东西,我也终究明白那个令我厌恶至极的词“过来人”。我是个“过来人”,只不过是个失败的“过来人”,不过好在一个反面教材对于教育仍是有利用价值的。我们谈及对未来的打算,这正好击中了我的要害。毕业一年之后,现在的我为了给自己换一个环境开始准备考研,有时候向来觉得可笑,有时候觉得自己值得钦佩,我都不晓得自己何来的这份勇气。但更多的还是觉得自己是荒诞的,他也是。他去年的考研成绩也是不尽如人意,所以我第一次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别人第一个建议:“继续考研。”就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环境之下最好的选择了,可能是出于我们交情比较久比较深,我才这么肆无忌惮、不计后果的给出自己的建议,也可能我们俩人脾气秉性上的类似或是所处环境的大致雷同吧!不管何种原因,总之我明确地给出了自己认为对的那条路给他参考。后来我们又谈及情感,对此我更是一个失败者吧!可是这个“失败”并不确切,暂且用它来代替。最后我所认识到的是大学毕业的我们对于一切都持有模糊的认知。对于择业、感情,甚至于自己,都是模棱两可的状况。
一场微风所能够带给自己的并不能从我们曾经去往某地流连忘返的感觉,从回忆找取来的东西仍旧属于第一次给予自己的那个地方或是那个人,并不是当下的这场微风。所谓重温,总不是原有的,而是原有的遗留下来的有了遗憾色彩的情感。但是要说的是忧伤永远不会大过幸福。
春节的假期并不会给予我任何的空闲,反而显得会更加忙碌。在肉体疲累上建立起精神的颓废,于是整个人就颓了。回家的我又翻出来前段时间找来的刘同的两本书,说起来读刘同,应该是起初一个朋友一句话的缘故:“你的那些散着的文字跟刘同很像”。“像”说真的我不怎么喜欢这样的一个词,就像是讨厌“不错”一样,我都把他们归为贬义词一类,当然朋友没有那一层含义。可刘同是谁?请原谅我这个生活在窄巷子里的人当时并不知道所谓刘同,这个记录青春的作者和知名媒体人多重身份的他。所以,找来了他的书看看他和我何来的“像”。说真的我之前读了一部分确实感觉到了所谓相似,但是毕竟是两个个体,不一样倒是被理解的,一样的成份微乎其微。今年再翻过来读的时候还是有感动到我,甚至让我一个成年的男人有了哭的冲动,可是书读百遍有更深层次的认识,那就是我们类似的只不过是青春的那一部分。
一个从村子里走出来的年轻人,在大学的四年里有了相同的爱好倾向,又对此付出了相同程度的努力和获得,而且连那种速度几乎是一样的,我们都会计较回报来的过晚,其实在刘同写那本书的时候已经只剩下感恩这个词汇了,倒是没有了对于付出辛劳的抱怨,我在提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是一样,早就放下了那些过程中的粗颗粒,剩下的是生活细腻安排给自己的那种已然知觉得幸福感,它并不微小,积少成多,汇聚成了我除去繁琐物质生活之外最为美好的部分。再读他的书我想是不是我渐渐懂了他,其实是我渐渐的懂了自己。懂了一个距离自己最远最近的人,这种雷同与相似,这种理解与懂得的感动,实质上是类似青春中的那个自己开始明朗起來,站在了对面。
想想这一年来的自己,从大学毕业到过着上班族的生活,其实更不被理解,我们没有可以拿来当作筹码的例证来说服那些怀疑者,甚至嘲笑者。可是年轻的自己不是还有任性这么一个词来当作借口的嘛,不过怕是用不了多久了。
其实,年轻人是有一颗不安分的心的,所以我比那些对我有期望的人更渴望到一个更宽广的平台上去,可是年轻的任性是更需要筹码的,所以我不能忘记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警钟。那天领导在跟我们年终总结的时候也说到过一些细节,谈起了我一个离职的朋友,想想她现在应该结婚了吧!领导跟我说,这个女孩临走时跟他讲:“这里所有的人你不留,也要把他留下来。”所有人里,她客观的就认定了我。这个我是不知道的,因为当时我们在一起工作的时候也是大大咧咧的玩笑的很开心,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而已,没有想到她临走的时候还跟领导说我的好话。我知道的那一刻真的很感动,好想立刻打电话给她,问问她过的好不好。可是并没有!我是一个很被动的人,在生活中也很少的联系那些熟知的朋友,总感觉我们是心交甚至神交,所以不联系不会改变什么的,但是自己明确知道是需要的,至少应有不可缺少的关心、问候。这些细节是最为感动自己的,当然感动自己的那个人还是那个画上任性装束的自己。至于这个同事,在她离职之后我们就鲜少的联系,中间打过几次电话也多是工作交接上的事情,因为我们两个人比较熟络,所以是我联系的,在之后我的大学同学回到这个我们上大学的城市顺便一起吃饭,当时打电话叫她一起过来,可是她在上班,也没能如愿见到她。再之后就没有什么联系了,只是看到她朋友圈里发的一些消息,她好像不再做销售了转去当了老师;她好像结婚了,因为朋友圈看到了她穿婚纱的照片,没想到她穿婚纱的样子还是很好看的,不像平时。现在对于她我只能用可能、好像、应该诸如此类的不确切的词汇。我这个朋友当的真是不合格,但是我从心的希望她能够过的很好,生活幸福。我也盼切有一天能够见到她曾经跟我念叨的老公,是个什么模样。
青春就是这么一条繁琐的路,中间遇到了很多的朋友,推心置腹。到后来有很多的都渐渐失却了联系,偶尔的祝福总是给自己更多的感动,因为这个人的突然出现总能够牵引出许多许多过去的美好,人若是不时常的去复习往事,那么记忆就会留下一段空白,若是这个人不出现那就真的是少活几年一样,所以朋友还是要时常的联系。老朋友,过的还好吗?只一句话就能够回味良久。
青春还是一条任性的筑梦路,其实我们都把那些细小的梦想当成了遥不可及,但是做着力所能及的付出,希望能够有见鬼的那一天,所以我们也在感恩着自己当时的那份固执,才成就了自己這个爱好的圆满。有时候我们并没有渴求要怎样的名声显赫、耀世群雄,只不过想能够满足一个小小渴求。就像是我,或许就只是为了能够把自己的成长或是获得记录下来,给自己一份完整的备忘录,可是等到那些日记本里的字迹变成了铅字,从别人的眼睛到别人的内心的时候,我们就幸福了。就是如此简单,开始的时候是为给自己一个恰如其分、冠冕堂皇的借口,之后这个借口变成了把爱好照顾好的愿望。我们一直坚守着那份最初的单纯,所以一路上遇到了那么多那么真的人,又那么要好,那么幸福,我们只剩感恩,感恩青春,感恩遇见;遇见青春,遇见青春里的自己。
有了遗憾最美,再有你最珍贵,我们总会为“这样我就放心了”而感动,易忽略那句被省略的“你幸福,我就开心了”,于是这鲜艳的滴着的血颜色会将青春里的那些懵懂、真挚、纯情重新装修,在日后形成了一个隐秘的堡垒,供自己重走青春。青春里,这样的诗我们写的最真,也最好。
那年毕业,我也成了一个“庸众”,情感也加入了“一毕业就分手”的正常事态,遵循这种发展才是正常的?直到现在我对这个问题还一直耿耿于怀,当然是仅限于自己的。对于“青春”这个词的定义愈加模糊,是年龄,是心态,是外在,是追求?我这里的既定答案变得愈发暗淡,进而消失。前些日子我把这个问题交给我的学生,他们正值青春是毋庸置疑的,可是他们的答案跟我却是同出一辙,既然如此我就可以用荒诞的逻辑来推出这样的结果——我也是正值好时节,青春义勇军中的一员。
我们似乎有了这样一个有失准确性的共识,就是离开学校的那一刻,我们突然间就长大了;我们发觉父母变老的那一刻,一下子就懂事了;从毕业的那一刻起,我们的青春就戛然而止了。它似乎有做旧嫌疑,让我们更为珍惜那些过去、逝去的东西,让我们忏悔,变得有良知,有血肉,痛苦之后奋发;这是种普渡,让万千人都拥有禅修的可能,产生慧根。
总为放手的自以为是而觉得伟大,为她委曲求全的幸福而感欣慰。殊不知,错过的错过成就的是两种不完美的风平浪静,这或许也是最合适的结局。我是在林青霞重回荧幕之后,才去重温《暗恋桃花源》的,那时,我认定长相厮守的那段感情被我打了结,就此我们走向不同的方向。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可是当你没有准备好的时候,机会来了,你是抓还是放呢?我选择了放,我觉得伟大,最后换来的是相视一笑,陌生与熟悉的掺杂,不过好在我们还适应这样的伪装,尽管彼此心知肚明。她问过我,那些不该由我回答的问题,因为那是敏感的具有挽回性质或是扼杀性质的提问,而结果就已经泄露了我当时的选择。回想时,我都佩服自己的决绝。青春,到后来不是冲动而是果敢,为自己的性子付出的韧劲。尽管有着诸多遗憾,彼此都没有能够跟最爱的那个人厮守,但是选择那个长相厮守的人可以相安无事的过一生,也值得庆幸吧!就像是暗恋桃花源,我们都静默地接受了一切,而时光也笃定了一切,爱可以继续存在,只是换了一种角色修饰。
撑一把伞在雨天里,才清醒的知道自己早已过了幻想的年纪。总有些事情是自己无法促使的,也无力更改。自己总是以为年轻气盛的去闯,可又有太多的无奈和胆怯,看着想要吞噬世界的乌云,冷了,寒了,透彻的心凉和一种无可奈何的绝望。像是老天都看透了我的心事,所以在冬季下起了梅雨。我一直走不出伤心的雨季,而雨滴也一直淋着我潮湿的心。不是太过悲悯,也不是因为太多伤感,只因为自己在一个不适时的季节里触碰了一些不适时节的东西,如此而已。爱情是有酸涩的,正是因为那几分酸涩才让最后的甜更加有味道。像是柠檬,含有5%的酸,含有0.5%的甜,就正如爱情不经历那十分的磨砺与苦难,怎能尝到爱情的甜,说真的,这种参悟不透的东西真的让人难懂。而我这个自认为尘世之外的人,没有真切的去体味,又怎么会懂得呢?
在喧闹的都市里生活,总感疲累。选在一个深夜里披一件外套,坐在阳台上的藤椅上, 端着一杯咖啡,陪衬这失眠的夜,来个干脆。望着满街的霓虹,感到世界很繁华,同时也有些浮躁。所有的暖色调却显示出一种冰冷,和自己格格不入,而自己的心情只有黑色这单一的底色。想想一些美好的同时,不自然的排斥现在的“正常”。甚至是习以为常的动作、状态、意识以及心态,是一种欲控不能的状态。像是将一滴雨供托到它的源处,不让它接触地面。或者是阻碍它的轮回,死了就是死了,没有必要再来人间;或者就好好的活着,适应周遭,不要不切实际的幻想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甚至是改变世界。
感觉一切都是徒劳的之后,就想要坐以待毙的面对事物的侵袭,哪怕让社会的病毒将我吞噬也心甘情愿。站在世界的顶端端庄,也不要站在低洼处摇摆惹人瞩目,忘不了的始终是忘不了,越是想要增加遗忘的速率,然而只会增进记忆的长度与深刻性。所以有些时候故意让自己变得懒惰一些,咀嚼自己咽下的东西,不再激情似火,每天重复同样的生活,不再敢于尝试,哪怕一丁点的失败也不想有,不想冒险;当然即使有再大的成功诱惑也不想去尝试,因为没有什么事是有定数的。就像窗外下着的雨,你能确定它的准确数量吗?不能,只能是估量,大约,如是而已。
重新看看天空,已经是黄昏了,已经数不清时间转动过几周,也琢磨不透自己的心思,欲哭无泪的酝酿着哭的情绪,可是最后却笑了,笑得那么可怜。
有人想过雨会是天使的眼泪可是只单单营造浪漫色彩而已,并没有改变,还是无非喜欢、厌恶和无所谓,简单来讲就是这样。就像你流泪一样,你流泪,深恶痛绝的人看到了欣喜,亲人朋友见了心疼,一般人见了厌恶或者是无所谓,没有人会计较你流泪的原因,就像是那雨,有谁会在意是那是谁的哭泣呢?在旱季是期待,在洪灾时又是怒骂,总是让人得不到满足。而我,心存美好,相信大爱的存在。
窗外雨还是下着,我的心情像是流泪的天空一样,我没有了眼泪,而这雨就恰恰像是为我而流。熟悉的声音响起了,是我徒弟发来的短信,她说下雨了。她做兼职的老板请她喝奶茶,可是感到一些悲凉。我又何尝不感到悲怜呢?还好即使世界再现实,还有一些感同身受的朋友在身边,只不过不要奢求陪伴一生,忠诚一世,只要现时能够陪伴而又志同道合便足够了,雨好像小了很多,就像我渐渐缓和的心情。青春就是会“矫情”,时间的推移,让我们失却的东西难免太多。我现在也终悟得三毛《花落知多少》为何不改一字即出版,因为我们改写不了过去,美好是因为不可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