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手术部位感染影响的分析

2018-05-12 02:14:07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2期
关键词:手术室优质部位

何 芳

(禄丰县人民医院,云南禄丰651299)

手术部位感染是外科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手术实施在过程中,如果医护人员在手术中操作护理患者不得当,手术部位会发生严重感染。其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1]。导致死亡率和再次住院率明显高于未感染者[2]。手术部位引发的感染排在医源性感染前三位,是手术室中较为常见的临床并发症[3]。为有效预防及控制患者手术部位感染,使患者住院时间减少[4]。我院自2014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对25例外科手术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进行优质护理,探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从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于我院的外科手术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分为观察组(施行优质护理)以及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男15例,女 10例,年龄 36~78岁,平均(57.00±4.22)岁,患病病程10个月~18年不等,平均病程为(9.42±2.19)年;对照组 25例,男 15例,女 10例,年龄 37~81岁,平均(59.00±3.26)岁,患病病程 9个月~19年不等,平均病程为(9.88±2.17)年。两组患者在上述一般资料比较上不存在影响组间药物治疗对比的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临床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确诊患者;(2)纳入对所服药物无过敏史患者;(3)纳入无服用药物禁忌症患者;(4)排除肝肾功能严重异常患者;(5)排除意识障碍患者;(6)排除心肺功能严重异常患者;(7)排除近期做手术患者;(8)排除近期活动出血患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术前、术后对患者按时吃药进行叮嘱,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和饮食;术中详细观察患者血压、心率等。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1)术前患者准备: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控制感染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如纠正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控制血糖,鼓励病人戒烟等。尽量缩短术前等待日。术前手术部位应做严格标记;(2)手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病情、一般情况及心理状态,耐心讲解及时疏导,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手术;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室环境,交代术前注意事项:如术前12小时禁食8小时禁饮,取下假牙、假发、发夹、眼镜、手饰手表等物品,手术前夜用抗菌药皂洗澡,修剪指趾甲。尽可能不除毛发,如果需剔除毛发尽可能在术前剪毛发;术晨做好个人卫生,不可化妆,贴身穿好病号服等;(3)手术工作人员准备:进入手术室前应除去各类手部饰品,应修剪指甲,不可涂指甲油,正确穿戴帽子、口罩、手术衣、无菌手套和规范的外科刷手。有感染的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得进行手术操作;(4)围手术期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执行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于I类切口,一般在手术大范围、长时间、手术涉及重要脏器、有植入物的手术、存在高龄及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的情况下需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在术前0.5~2h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h或失血量超过1500mL时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5)术中预防控制措施:手术病人遵循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分开,先非感染性后感染性原则。特殊感染病人需安置在“特殊感染手术间”。手术室温度22~25℃,以维持病人正常体温。手术室至少保持换气15次/每小时,控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保持手术室出入门关闭状态,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和交谈。正确消毒手术部位的皮肤,注意消毒的范围与顺序;铺巾后不得移动无菌巾,无菌巾力求干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手术规程,不断提高手术技巧,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手术器械、物品如遇污染随时更换、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术中护士递器械的动作应轻柔以减少空气中细菌飘落到切口处的数量,接台手术之间不少于30分钟,定期进行空气培养;(6)术后的预防控制措施: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卫生规范,换药应遵循“先清洁切口、再污染切口、最后感染切口”的次序,在病程中做好切口情况记录,切口缝合后覆盖吸附能力较好的敷料,渗湿后立即更换。(7)做好术后访视护理工作:严密观察术后病情及切口情况,如有异常立即汇报医生。嘱患者保持足够的营养,禁食期间应静脉补充液体及肠外营养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早期恢复胃肠活动,排气后指导患者饮食,逐步增加营养,以保证机体需要,增强抵抗力,促进切口愈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态,以利于身体早日康复。

1.4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在手术后感染发生率;(2)手术1个月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估。

1.5 判定标准

(1)观察患者在手术1个月内的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生率(%)=(感染/例)/总例数×100%;(2)手术 1个月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估。患者填写自制问卷调查,对护理人员在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效果及手术室内的手消毒、普通洗手、空气净化水平、环境卫生、物体表面灰尘和外科手术器械无菌消毒水平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不满意<60分,基本满意为60~80分,完全满意>80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完全满意/例)/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研究获取外科手术患者资料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分析;感染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 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1个月内的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未发生感染19例,发生感染6例;对照组未发生感染8例,发生感染17例。对照组感染发生率(68.00%)显著低于观察组(24.00%),组间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在手术1个月后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64.00%)显著高于对照组(32.00%),组间比较P<0.05,具体见表 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n(%)]

3 讨 论

手术室中最重要的任务和职责是抢救患者,手术室环境、术中所用的各种器械以及医护人员的无菌意识以及操作是否标准等均会影响手术环境[5]。由于患者的创口与空气中的各种灰尘杂质接触,所以如果医疗设备清理不干净、医护人员没有做好手等部位的消毒、操作没有达到规范等会引发患者感染,对患者预后产生极大的影响,还会使患者的痛苦增加[6]。因此,每一个护理人员都要认真对待手术室的护理问题,要制定好规范与标准,互相监督,严格执行,确保手术操作的无菌环境,为患者提供更优质和更规范化的护理服务,使患者的就诊满意度得到有效的改善。

本次研究采取在手术室中施行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对照的方法。与对照组(68.00%)相比较,观察组手术后1个月内的感染发生率(24.00%)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与对照组(32.00%)相比较,观察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护理满意度(64.00%)显著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外科手术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可以显著减少患者1个月内的感染发生率,对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情况有效地进行改善,优化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护理满意度,这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作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海棠,王灵英,胡黎敏等.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手术部位感染影响的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5):111-112.

[2] 张剑.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8):196-196.

[3] 许立君,朱红,费惠等.围手术期优质护理预防老年胃肠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7):106-108.

[4] 蒋劲,聂瑾.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对手术部位感染及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8):262-262.

[5] 何钰,蒋凯,丁洁等.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对手术部位感染影响的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9):244-244.

[6] 蒋雪娇.手术室优质护理对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疗效[J].饮食保健,2017,4(2):221-222.

猜你喜欢
手术室优质部位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四川蚕业(2022年1期)2022-06-06 02:04:16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 03:30:27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四川蚕业(2021年2期)2021-03-09 03:15:36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1:20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26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