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2018-05-12 02:14刘丽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2期
关键词:死亡率心肌梗死流程

刘丽音

(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福建泉州362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的致病原因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引发了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从而导致心肌出现严重持久的急性缺血,引起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临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急救目标是抢救可逆缺血组织。临床研究表明,患者的最佳再灌注时间是发病2小时以内,其中又以1小时以内为最佳再灌注时间。而临床实践表明,绝大多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送往医院时已经失去了最佳再灌注时间,甚至部分患者已经死亡[1]。因此,“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鉴于此如何缩短从发病到医院救治的时间就成为了抢救患者的关键所在。我院为了患者能够在发病后最短时间内获得临床救治,显著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过程中引入了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取得了显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对照研究的研究对象来自于我院急诊科在2016年1月-2017年8月期间接收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选研究对象按照研究需要以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50例患者。本次研究甄选研究对象之处排除了以下几类患者:合并感染、恶性肿瘤疾病、全身免疫性疾病、严重肝肾疾病的患者[2]。观察组50例患者中,包含27例男性和23例女性,年龄范围为43-68岁,中位年龄(55.3±6.4)岁;其中10例合并高血压、8例合并糖尿病、5例合并血脂异常;犯罪血管分布:15例为左前降支、35例为右冠状动脉。对照组50例患者中,包含29例男性和21例女性,年龄范围为45-69岁,中位年龄(56.7±7.2)岁;其中11例合并高血压、7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血脂异常;犯罪血管分布:17例为左前降支、33例为右冠状动脉。两个对照研究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可实施对照研究。

1.2 临床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实施抢救,即由患者家属呼叫救护车将患者送到医院急诊科,急诊科对患者进行常规病情诊断,然后实施急救治疗或应用绿色通道进行急救治疗,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按照医嘱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以及一些注意事项,并做好急救准备。观察组患者应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实施抢救,具体实施如下:

1.2.1 接诊 接诊护士在接到患者后通过绿色通道及时将其送往急诊室进行诊断和抢救,在急诊室相关医护人员开展急救工作的同时,由专门的护士指导患者家属进行挂号,办理住院手续等。

1.2.2 病情诊断 接诊护士在接到患者至将患者送到急诊室期间,要对患者的呼吸、意识、体温等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询问和触摸,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患者的病情,并对其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准确评估,这一过程的时间基本控制在30s。然后由急诊室进一步通过心电图及持续心电护理等情况进行病情判断,以此来对临床急救工作进行指导。

1.2.3 抢救流程 明确心梗的患者,30分钟内服用双抗药物(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替格瑞洛300mg),10分钟内心内科医生到达急诊抢救室参与会诊,共同诊疗救治,急诊科设有24小时远程动态心电监护,心梗的病人都会上远程动态心电监护,实时观察心电图变化,后台还有心内科专家实时在看心电图变化,分析病情。床旁备有呼吸机和气管插管设备,对患者做好心理疏导,并对家属做好安抚工作。

1.2.4 工作交接 对于需要行PCI治疗的患者进行转运,在实施转运之前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进行记录,并且要征得患者家属的同意。然后轻抬患者过床,并且填写好转运交接表格,指定转运护理人员,必要时派急诊室医生跟随转运,并准备好转运所需物品、器械,然后实施转运。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数据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以(±s)方式录入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方式录入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救治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出诊达到时间、第一救治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以上各项指标的比较差异均均有显著性P<0.05。如表1。

2.2 两组患者救治2h后的救治效果和死亡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救治2h后,其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及心肌酶谱回落率,均明显比照组患者高,以上各项指标的比较差异均均有显著性P<0.05;且死亡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比较差异均均有显著性P<0.05。如表2。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救治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救治时间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n)50 50出诊达到时间(min)13.7±6.3 15.2±8.1第一救治时间(min)11.1±5.7 14.6±8.7溶栓时间(min)44.7±3.4 46.6±3.5住院时间(d)16.5±10.3 22.1±12.5

表2 两组患者救治2h后的救治效果和死亡率比较[n(%)]

3 讨 论

临床上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的6h是对其实施救治的“黄金时间”,在这一时间段内对患者实施抢救治疗,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存活率均较高[3]。而一旦超过6h临床救治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严重时甚至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4]。大量的临床研究均指出,对于发生死亡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其主要的死亡时间是发病后1h,进一步研究指出,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往往在发病1h后发生猝死[5]。由此可见,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提高临床救治效果的关键就在于缩短患者发病到接受救治的时间,且最好能够将这一时间压缩在1h之内[6]。

常规的急救护理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准备时间,且护理人员在施救过程中只是单纯的执行医嘱进行各项准备工作,缺乏明确的护理目标,在以上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之下导致患者的救治效果并不理想[7]。而在引入实施了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之后,不仅规范了急诊护理流程,同时也使护理人员在急救护理过程中有明确的护理目标,从而显著的缩短了患者就诊时间,从而为抢救患者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这对于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8]。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到,实施了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的观察组患者,其出诊达到时间、第一救治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较采取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的对照组患者均有显著的缩短,这一结果表明,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在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且观察组患者救治2h后的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及心肌酶谱回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而死亡率又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表明,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的应用在有效缩短患者就诊时间的基础上,促使患者更加及时的获得有效的临床救治,从而使其获得更佳的救治效果,具有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的作用。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的实施能够显著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就诊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抢救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促使患者更快恢复。

参考文献

[1] 王静.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应用实践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0):1-3.

[2] 陈湘玉,沈红,曹巧兰,等.护理路径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绿色通道中的效能初探[J].护理研究,2010,24(9):790-792.

[3] 王水妹,钟运彩,张艳旋,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3,19(13):96.

[4] 陈竹芳,黄鹤.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9):87-89.

[5] 谭琳.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效果比较[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7(40):210-211.

[6] 李姝颖.体位护理在CCU监控室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心脏机能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9):212.

[7] 吴福连,王美兰,丁恒.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亚急性心脏破裂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9):1481-1482.

[8] 李学惠,张美芳,闫晓杰,等.急诊预检分诊评分系统在急诊病人病情评估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32):256-257.

猜你喜欢
死亡率心肌梗死流程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析OGSA-DAI工作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