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肃
(南充市身心医院,四川南充637700)
高血压是多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类心脑血管类慢性疾病,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特征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可引起患者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其病程长、难以彻底根治、并发症多,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并增加家庭经济负担,降低生活质量[1]。我院在高血压的治疗中总结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次研究中我院对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具体阐述如下。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 39-82岁,平均年龄(64.8±3.5)岁;病程2-20年,平均病程(7.2±2.1)年。观察组中男性61例,女性 39例;年龄 36-84 岁,平均年龄(65.3±4.1)岁;病程 2-18年,平均病程(7.8±2.3)年。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心悸、失眠、耳鸣、心慌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可进行临床对比。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且自愿参与本次实验,并签署知情通知书,排除对本次实验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实验前1个月内服用过降压药的患者,合并严重心、脑、肾等疾病的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有精神病史和认知障碍的患者。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利用血管扩张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所用药物为苏州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口服,每天早上服用5毫克,可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调整用药剂量,但最多不得超过10毫克。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在3个月后再评价临床疗效,并对患者的并发症给予对症治疗,密切监测其血压指标和临床症状的变化。
1.3.1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 临床疗效评判标准:显效:患者舒张压(60-90mmHg)和收缩压(90-140mmHg)均达标,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有效: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均达标,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未达标,临床症状未见改善或者加重。血压总达标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统计两组患者在用药治疗后发生心悸、头晕、乏力、踝部水肿、面部潮红等药物不良反应的例数,并对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
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本次治疗所得的各项同类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用例数(百分率)和均数±标准差(±s)分别表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并对同类数据实施卡方检验和t检验,当显著性水平P<0.05时,两组资料间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血压达标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0%,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1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n(%)]
表2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我国高血压患者众多,据不完全统计已达2.7亿之多,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但目前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该病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一大杀手,对该病的治疗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高血压患者多表现出头晕、心悸、耳鸣、失眠、头痛、乏力、情绪波动、胸闷、记忆力下降、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慌等多种症状,可引起心脏病、中风、肾病多种并发症,威胁患者身体健康。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类,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尚未明确且独立存在,占到高血压患者的绝大多数,继发性高血压又称症状性高血压,其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其他病症的临床表现之一。有关研究表明[3],遗传因素、饮食因素、肥胖、年龄、生活习惯、药物等因素均可能引起原发性高血压,因此,该病的防治应从多方面入手。
高血压是一类极难根治的慢性疾病,其病程较长,临床症状和并发症多,致病原因复杂,增加了治疗难度。临床上一般通过药物降低血压指标,改善临床症状,防治并发症,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有非洛地平、硝苯地平、依那普利、缬沙坦、杜仲平压片、珍菊降压片等多种,不同类型的药物作用机理、临床疗效、安全性各不相同[4]。本次研究中对部分患者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血压达标率达到94.0%,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0.0%,且与经常规治疗的患者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与周国霞的研究结果类似[5]。非洛地平缓释片是一类钙离子拮抗剂,具有舒张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的作用,降压效果理想,需注意的是患者在用药后可能会出现心悸、头晕、乏力等药物不良反应,但反应较轻微,无需治疗,一段时间后就会自然消失,安全性相对较高[6]。
综上所述,非洛地平缓释片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确切疗效,其血压达标率和安全性都比较高,建议临床上对这一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忠锋,刘阳贵.非洛地平缓释片在高血压治疗中的达标率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32(2):74.
[2] 毛燕.非洛地平缓释片在高血压治疗中的达标率和安全性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32(4):17-18.
[3] 廖筱敏.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0):159-160.
[4] 张琴.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6):99.
[5] 周国霞.非洛地平缓释片在高血压治疗中的达标率和安全性分析[J].饮食保健,2017,4(1):69-70.
[6] 张艳青.非洛地平缓释片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7):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