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张海涛
古城清河,历史文化悠久。我国历史上首位状元就出自此地。它还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里,张姓的发源地。
如今的清河,以民营经济发达著称。上个世纪70年代末,羊绒产业兴起,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该县被誉为“中国羊绒之都”。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该县经济发展实现一个又一个突破。它是全国首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示范县,全县8个村庄入围“淘宝村”。2016年仅电商销售额就达到近40亿元。去年“双十一”一天,互联网平台交易额突破3亿元。
“互联网+”不仅牵动着当地经济走向,还深刻影响着教育的发展。近年来,“互联网+”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已经成为该县缓解师资矛盾,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隆冬时节,史陈教学点教室里暖意融融。10名二年级的小学生在数学老师吴景娜的陪伴下,正围坐在一台电脑前上音乐课。电脑屏幕上呈现的是,上海某著名小学的一位音乐老师正在逐字逐句教孩子们唱《小青蛙找家》。上海的音乐老师唱一句,教学点的孩子们学一句。
与此同时,就在隔壁的教室里,一年级的27名小学生,正在通过多媒体一体机,听北京某小学的一位美术老师讲《如何画牛》。在多媒体一体机上,是北京老师对线条画法的专业讲解,而在课堂上,则是语文老师李建文配合北京老师对学生进行逐一辅导。
“大约两年前,我们学校就已经开始使用这样的上课方式上音乐和美术课了。”史陈教学点校长张林章说。
“‘互联网双师课堂’如今已在全县所有农村教学点铺开。”在县教育局,分管教科研工作的刘英祥副书记对“这样的上课方式”给出了更加准确的定义。
刘英祥进一步解释说,“互联网双师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互联网+教育”的大胆尝试之一,主要依托在线教育的“双师模式”,将传统教学中老师的职责进行细分,让优秀的主讲老师通过在线直播的形式给更多班级的孩子上课,让每个班的辅导老师负责组织本班学生讨论、教学重难点的总结、答疑、批改作业、个别辅导等等,两位老师各司其职,分别做好课上教学和课上助教课下辅导。
简而言之,就是“名师授课”与“实时辅导”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模式。
为什么要在全县所有教学点推广“互联网双师教学”呢?
“‘互联网双师课堂’是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起初主要是为了解决了农村学校音美教师不足的问题。”刘英祥给出了答案。
在清河县,很多偏远乡村学校存在部分学科教师紧缺现象,音体美教师短缺尤为严重。由于缺少专业的音美教师,很多农村学生在离开教学点到中心小学上学之前,几乎没有人上过一节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和美术课,农村学生美育素养相对欠缺。
以史陈教学点为例,目前仅有的6名教职工里,没有一名专业的音美教师,音美课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职。因此也就出现数学老师教音乐,语文老师教美术的现象。即便如此,由于兼职教师本身专业水平欠缺,音美课也仅限于让学生们听歌唱歌和涂鸦写画。
全县像史陈一样的教学点还有40个。乡村小学音美教师的缺口之大,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曾经,该县尝试各中心校实行音美教师走教制,但是,由于中心校音美教师本身也不富余,且带班较多教学任务繁重,而各区域内的教学点又较为分散,尽管老师们时常“跑断腿”“累折腰”,可还是不能辐射到全部的教学点。
历经多次到各教学点实地调研,该县教育局注意到教学点存在两大问题,一方面是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导致课开不齐,另一方面是教学点百兆带宽城域网和数字化教学设备利用不足。
2016年,该县教育局将两大问题巧妙结合,并引入成熟的互联网在线互动平台,通过教研室业务上的引领与指导,在全县教学点推广“互联网双师课堂”。
如今,教学点老师只需登录互联网在线直播平台,并且提前在平台上选择时间适合的音乐或美术课,并依据课程安排提前准备好上课所需的辅助材料和工具等,所有教学点的学生身在教室就能享受到教育先进地区的名师授课与指导。
“这极大缓解了长期困扰我们乡村小规模学校音乐、美术教师匮乏的难题,激活了乡村孩子对音乐、美术学科的极大兴趣。”刘英祥说。
“互联网双师课堂”不仅在教学点得到全面应用,在清河县的各个乡镇小学同样得到普及推广。
“与在教学点为了弥补师资不足不同,师资相对充裕的乡镇小学更多是为了达到规范课堂教学的目的。”
刘英祥认为,“互联网双师课堂”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轻松实现本地师生与国内知名教师“面对面”交流,不仅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还有利于规范和指导乡村教师教学行为,进而促进本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一个乡村小学听课时,我见过一个从国内著名的师范院校毕业的音乐老师,学历高,能力强,非常优秀,但是,由于缺乏教学经验,课堂驾驭和设计上还存在诸多不足。”
近几年,清河县不断加大教师补充力度,从师范院校招聘了一大批新教师,定向分配到乡村学校,给乡村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优化了乡村学校师资结构。
“这批新教师在入职初期急需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师培训,我们采取‘双线’策略,线下由教研室组织专题培训,线上通过利用互联网同名师学习交流,恰好‘互联网双师课堂’搭建了这样的平台。”
连庄小学是清河县最早将“互联网双师课堂”运用到教学中的乡镇小学。
2017年,连庄小学在参与实时互动教育平台活动的过程中与华中师范大学的公益支教团队成功牵手。双方商定,每个学期初,都会联合制定一份网络直播课程表确定上课时间,由华中师范大学支教团队提供优质师资,无偿为连庄小学的学生上课。
星期四上午最后一节课,又到了施胜兰老师讲美术的时间。连庄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异常兴奋地跑上位于教学楼三层的“云教室”,一齐恭敬向大屏幕里的施老师鞠躬问好。施胜兰同样高兴地跟同学们打招呼。
通过互联网在线直播技术支持,相距800余公里的施老师和学生可以轻松地进行实时交流与互动。
“华中师范大学的支教老师遵循学生从乐中学的教育理念,老师上课形式多样,特别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连庄小学校长滕延超一边说着,一边乐呵呵地抱出一大摞学生画作。
“自从施老师上美术课,学生都爱上了美术,现在学生一个月的作品比以前一个学期的作品还要多。”
先木老师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画图画、大比拼等环节,带领学生认识了心理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杨晨茜老师别开生面的国学课,通过相声《报菜名》和《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歇后语以及分角色朗读名著中不同人物的对话,让学生了解了中国的饮食文化;李芳芳老师上音乐课,从最基础的简谱到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再到五线谱,孩子们学到了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了音乐素养……说起这些云端名师,滕延超如数家珍,赞不绝口。
连庄小学的老师们有着比学生更深刻的感受。
“在学生上课学习的同时,我们现场助教跟主讲老师更像是同行与同行的交流。”潘海丽老师感到,在协助主讲教师上了一段时间的课后,自己也学到了许多,成长了许多。
“网上老师带给我们最前沿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让我们耳目一新。”郎俊娟老师说,自己一边学习名师的长处,一边摸索创新,弥补了自己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同样上一节国学课,对比课件,人家设计的确实好!”一位国学课老师表示,自己经常向华中师大的老师“取经”,请教课件制作技巧和经验。
如今,连庄小学的心理健康课、网络素养课、科学课等多个学科都得到了华中师范大学支教团队的支持。
2017年暑期,华中师范大学支教团队专门从网络端来到了孩子们的身边,陪着孩子们度过了一次夏令营活动,让连庄小学的孩子们至今难忘。
尝到了甜头,清河县计划让全县的乡村小学,同包括华中师范大学支教团队在内的优秀公益教师团队建立合作,把名师从网端“请到”县域内所有的乡村小学。
“届时,农村孩子足不出校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刘英祥满怀憧憬地说。
从陌生到熟悉,经过近两年的实践,“互联网双师课堂”在清河县乡村小学扎了根。
随着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运用,很多校长发现,从云端“拿来”的在线直播资源固然好,但是,由于授课教师来自全国各个地区,因而在教材使用、授课时间、地域文化、学情等方面存在差异,并不是所有的直播资源都适合本地学校使用,在资源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碰运气”的成分。
“以往在线直播的主讲教师都是其他地区的老师,我们的老师能不能做在线直播?”
育才小学校长孙东强的疑问很快得到了解答。
2017年9月,育才小学的骨干教师李平成为清河县教师在线直播第一人。她是一位有着16年语文教学经验的县级优秀教师,还是市级优秀班主任。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她的班上。现在,在她授课的同时,不仅一个班的学生听课,区域内的教学点和其他学校都可以实时观看或自主选择时间收看回放。
“无形之中增加了优秀教师的辐射范围。”孙东强说。
有了第一次有益的尝试,县教育局又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决定组建本土的网络名师直播团队,实现云端师资本地化,从而更好地满足本地学校的教学需要。
很快,由学校层层选拔推荐,教研室负责审核把关的网络名师团队成功组建。如今,按照县教育局事先排好大课表每周都会有直播课。第一小学、第三小学、奥城小学等城区优质学校的骨干教师先后登上互联网直播平台面向全县学生开讲。
“‘互联网双师课堂’有效促进了师资均衡,它带来的不止是技术手段上的革新,更是教育发展思维上的变化。”教研室主任钟海志说。
随着教育信息化手段的熟练应用,互联网思维在县域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改变传统的研训方式,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就是其中之一。
12月的一天上午,清河县举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说课暨优质课展评”。来自全县20余所学校的教师齐聚长江小学会议室。参赛选手们一个个登台说课展示,看似与平常的说课活动一般无二。
但是,如果细心观察,可以看到,与以往不同的是,在会场第一排的评委席上,多出来一个巴掌大小的摄像头。
“别看只是个小小的摄像头,它的功能却很强大。”钟海志说着,转手掏出手机,用手指轻轻一触,旋即打开了手机上一个APP软件,登录后,会场实况同步呈现在手机上。
“依靠摄像头、城域网和互联网直播平台,直播的画面很清晰,声音很清楚,一点都不延迟。”在视频的上方,显示了个数字“156”,钟海志介绍说,这表示现在有156个端口正在收看现在的优质课展评,每个端口都有若干老师在同时收看直播。
“现场参加展评课的老师只有20几人,但是实时关注这次活动的人数却是156的n倍,有的老师可能通过多媒体,有的通过电脑,有的像我们现在一样通过手机就可以在线观看会场实况。”
在视频的下方,还可以互动留言。记者看到,有的人留言为本校参赛老师打气加油,有的人留言对某个展评课作评价。有留言,有回复,互动频频。不到十分钟,就新增互动留言一百余条。
“教师登录平台后只需点击听课即可进入听课界面,方便快捷听课,在线观摩,即时研讨,实现异地异时网上教研,弥补了大型教研活动空间不足,做到了‘足不出户听评课,时时处处搞教研’。”
如今,在清河,教育信息化手段广泛应用到教研、培训、评比等多个方面,在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师资均衡,充分运用教育信息化手段,让缩小城乡师资差距事半功倍。”清河县教育局局长孙东升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