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手法配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2018-05-11 01:44纪少丰林永城吴楚升佘坤源刘少灿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孙氏颈项椎动脉

纪少丰,林永城,陈 铃,吴楚升,佘坤源,刘少灿

(广东省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骨伤科,广东 汕头 515000)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钩椎关节肥大增生,椎动脉周围的颈交感神经受到刺激而引起。主要表现为眩晕,甚至猝倒,伴有头痛、呕吐、心慌、胸闷,耳鸣、听力减弱等。笔者用孙氏手法配合中药治疗CSA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240例,均为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诊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3组各80例。A组男31例,女49例;年龄43~56岁,平均48.2岁;病程3~24个月,平均7.8个月。B组男43例,女47例;年龄31~50岁,平均38.5岁;病程6~18个月,平均8.2个月。C组男26例,女54例;年龄40~56岁,平均47.8岁;病程4~19个月,平均8.0个月。3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1992年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及符合1994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证侯分类)”诊断标准[1]。①以颈性眩晕为主要症状;②可因头位或体位改变而诱发,发作时伴有椎-基底动脉缺血的症状,如复视、面部及肢体麻木、肢体无力、呛咳、言语障碍等,可伴有交感神经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及汗液分布异常等;③旋颈试验阳性,发作期体检可发现相应椎-基底动脉缺血的体征,如眼球震颤、平衡障碍等;④颈椎X 线片结果提示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狭窄、寰枢椎错位等。

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治疗前1周停用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

排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有脑源性、耳源性、眼前庭系统疾病以及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眩晕症状,1周内曾接受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

2 治疗方法

孙氏手法治疗:①准备手法。患者取坐位,以点、按、揉捻、滚法等手法作用于颈项、肩背部,放松局部痉挛肌肉,常规操作10min。②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患者取端坐位,颈项部放松,颈椎前屈15°。以向左侧旋转为例,术者站于患者左侧后方,用右手拇指指面顶推患椎偏歪的棘突,左手托住其下颏部向左侧旋转至有明显阻力时,在施巧劲做一快速而有控制的旋转扳动的同时,顶推棘突的拇指向右侧推压,此时常可听到一弹响声,随即松手。 向右旋转时,动作与此相反。③结束手法。运用提、拿、搓,点按肩髃、肩井、天宗、曲池、合谷,约10min,进一步放松肌肉,缓解肌肉痉挛。隔日1次,7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中药治疗。葛根20g,桑枝10g,茯苓15g,法半夏10g,姜天麻10g,钩藤20g,威灵仙15g,竹茹10g,厚朴10g,甘草3g。疼痛甚加姜黄、延胡索,湿热重加薏苡仁、虎杖,眩晕重加龙骨、牡蛎。水煎服200mL,每日2次,每次100mL,治疗2周。

A组用孙氏手法及中药治疗,B组单用孙氏手法治疗,C组单用中药治疗。

3 观察指标

用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价临床症状及功能状态[2],包括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等 5个方面,综合分数越低提示症状越重、功能越差。

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临床治愈:眩晕等症状消失,可正常工作和生活,半年内未有复发。好转: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日常工作和生活不受影响,半年内偶有加重,治疗后减轻。无效:眩晕等症状稍有减轻或无减轻,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半年内眩晕等症状时有发生。

5 治疗结果

3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见表1。

表1 3组治疗前后ESCV评分比较 (±s )

表1 3组治疗前后ESCV评分比较 (±s )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A组 80 10.70±2.40 25.49±3.51 -31.11 <0.05 B组 80 10.99±2.52 24.11±4.44 -22.99 <0.05 C组 80 10.64±2.39 23.48±4.83 -21.29 <0.05 t 0.48 9.918 P 0.622 0.007

3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6 讨 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中医“眩晕”范畴。《灵枢·大惑论》云:“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指出了病因病机,体虚,外风夹痰上扰清窍,经络受阻,血脉不通,气血瘀滞,而出现眩晕。《素问·五邪》曰:“病在肾,则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肩颈项强痛,时弦。”肝肾亏虚,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经络痹阻,故见颈项疼痛。治疗当以祛风活血,通络止痛为法。中药方中葛根、桑枝、威灵仙舒筋活络,茯苓健脾利湿,法半夏、厚朴燥湿化痰,姜天麻、钩藤祛风通络止眩,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甘草调和诸药。孙氏手法可松解粘连,解除肌肉痉挛,恢复颈椎内外平衡,减少骨刺对椎动脉的刺激。此外,孙氏手法还有松解交感神经根袖部的粘连,解除椎动脉痉挛,从而改善椎-基底动脉血供[4-5]。

孙氏手法联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较好。

[参考文献]

[1] 孙宇,陈琪福.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记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476.

[2] 王文春,张安仁,卢家春,等.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临床中的应用及评价[J].西南军医,2007,9(4):145-146.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86.

[4] 杨文亮,王和鸣.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5,23(11):15-17,23.

[5] 秦大平,张晓刚,宋敏.中医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作用机制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20(1):70-72.

猜你喜欢
孙氏颈项椎动脉
陆九渊行书《宋故孙氏夫人墓志铭》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孕早期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及孕中期血清标志物与病理妊娠的关系分析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孙氏手术治疗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疾病初步经验
超声检查NT增厚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诊断价值
追爱就要厚脸皮
追爱就要厚脸皮
胎儿颈项透明层值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的关系分析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