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说”中传承文化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

2018-05-11 06:05刘树华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5期
关键词:日月潭课文教学

刘树华

传说故事是民间文学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之一,它起源于古代,是劳动人民对社会生活的实践、观察、思考和想象,具有口耳相传、想象丰富、情感鲜明等重要特点,一般都有神奇的故事情节,但又不同于神话。由于经过岁月长河的沉淀、淘汰和民间文学工作者的加工、完善,流传至今的传说故事大多文质兼美,适宜阅读。人们耳熟能详的《牛郎织女》《梁祝》等经典故事,更是堪称文学大花园中的奇葩。现行的教材中传说故事虽然很少,但所选内容文质兼美,不仅适合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且有着色彩鲜明的人文教育因素,同时,这样的课文,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载体。

《日月潭的传说》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3课。作为小学阶段为数很少的“传说”型文本,在备课时,笔者立足于“用教材教”的思想,除了常规的听说读写目标外,把“初步了解‘传说’这一文学形式”也设定为教学目标,旨在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外壳,了解其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让传说故事这颗民间文学的种子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板块:

板块一:初议传说,引入课题

1.(板书“传说”)你听过传说故事吗?它和一般的故事有什么不同?

2.今天我们一起阅读一篇关于日月潭的传说(把课题板书完整),从中感受民间传说的魅力和台湾人民的喜怒哀乐。(读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以“传说”作为切入点,从“传说故事和一般的故事有什么不同”这一话题开启新课学习,极易引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给后续学习蓄积一定的动力。】

板块二:感知传说,把握结构

传说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结构清晰明了,语言通俗易懂,是培养学生的自学和预习能力的好文本。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初步感知环节也就从检查预习开始。

1.出示生字新词,检查认读,正音。

2.本课有10个生字(出示)要求会写,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个字的写法?(预设:漆 越 雄)

强调“冒”上面的写法:“冒”是“帽”的本字。冒,最初是象形字,像一个帽子,帽子上部有带球结的角饰,帽子下部是头套的形状。后来省去了角饰,增加“目”,变成了,即(头套)加上(目),表示半套头部,露出眼睛,所以上部是“冃”,不是“曰”。

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冒”。

3.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用简短的语句说一说。

4.用你喜欢的方式,读出你最感兴趣的情节。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字理识字的方法教学“冒”,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和乐于识字的兴趣;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的结构;用喜欢的方式读出感兴趣的情节,既能检查学生课文朗读情况,也能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板块三:品读传说,浸润语言

每一个传说故事从诞生之日起,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播和加工,在语言运用和表达方法上几乎炉火纯青,其中的语言营养对学生的精神成长十分重要。教学民间传说,首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深入其中,品味语言的精美,领悟表达的秘妙。

1.师:仔细阅读故事的经过,想一想: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2.交流学习体会,相机指导理解与朗读。

预设:

(1)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什么叫“一筹莫展”?从哪里看出人们“一筹莫展”?

去掉“挺身而出”可以吗?

比较句子:①大尖哥和水社姐要去降伏恶龙。

②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师生互动:

年迈的父母(教师扮)心疼地说:“孩子啊,恶龙这么凶猛,你不怕死吗?”

大尖哥说——(指名某男生答)

村里的老人(教师扮)说:“想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太难了,你行吗?”

水社姐说——(指名某女生答)

师:多么勇敢的年轻人啊!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生读)

(2)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出示)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①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②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师:他们可能吃了哪些苦?(出示:大胆想象,练习说话)

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渴了,就 ;饿了,就 ;困了,就______。有一次,大尖哥_____,他;还有一次,水社姐 ,她_____。经过几天的努力,他们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3.(出示日月潭图片)如果你是一名导游,站在日月潭边,你会怎样向游客讲述这个动人的传说故事?

【设计意图:这一板块的自主学习、品词析句、师生互动、想象说话、复述故事,引导学生在内心与主人公产生共鸣,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巧妙地渗透了情感教育,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也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在想象说话环节,尽量鼓励学生拓展思维,说出一些“神奇”的情节,和课文的风格保持一致,也为后面体会“传说”的特点做铺垫。】

板块四:相互比较,读懂“传说”

读懂“传说”这一文学形式,是“传说”类文本教学不同于其他课文教学的关键之所在。想让学生初步体会“传说”的特点,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本课和熟知的故事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发现“传说”不同于其他故事形式的地方。

1.日月潭这个名字的真正来历是什么?

拓展阅读(同时播放有关图片):

日月潭是台湾岛最著名的风景区,是台湾省最大的天然湖泊。远远望去,潭中的美丽小岛——珠仔岛(也叫光华岛),把湖面分为南北两半:东北面的形状好像圆圆的太阳,所以叫日潭;西南边的如同弯弯的月亮,所以叫月潭。

2.师:人们为什么会想象出这样一段故事呢?这是因为在古时候,社会发展还很落后,劳动人民对身边的很多事物无法科学地解释,于是就按照他们心中美好的愿望进行想象,创编出各种各样神奇的故事,这就是民间传说。我们读过的《鲁班和橹板》《沉香救母》,都属于这一类故事。

3.本学期我们学过的《卧薪尝胆》《三袋麦子》《哪吒闹海》、下一单元要学的《揠苗助长》和《鹬蚌相争》是传说故事吗?它们和传说故事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故事特点本册其他故事 传说故事《卧薪尝胆》 口耳相传,情节虚构历史故事,真人真事《三袋麦子》 来自民间,老少皆宜童话,作家创作,适合儿童《哪吒闹海》神话,以神为主角,幻想性强以人为主角,现实性强《揠苗助长》《鹬蚌相争》 长短不一,多为事物、现象或特殊名称寻根问源寓言,简短,为说理而编创

【设计意图:课文是学习语言的范例,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教学传说故事,不仅要指导学生能理解、会复述,还要在学习语言的基础上,把课文升华到“文化”的层面上,由浅入深地让学生了解语言文字这些符号之外的情感、思想和文化。】

板块五:拓展阅读,涵泳传说

民间传说是一个知识的宝库,神奇的故事情节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有了课内学习作为基础,学生的课外阅读就有了很好的依托。本课结束部分安排了两个实践性的作业:

1.课外阅读我国的四大民间传说(或观看视频)《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进一步体会“传说”的特点。

2.课外搜集简短的传说故事,选一个喜欢的,讲给本组的同学听。本周的“语文综合实践”课,我们举行一次“民间传说故事会”,请每组选一两个同学登台表演。老师期待大家带来动人的传说故事。

【设计意图: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课外语文资源,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把课内学习延伸至课外,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猜你喜欢
日月潭课文教学
日月潭日月盼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天目湖日月潭演绎的佳话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背课文的小偷
《日月潭》中的“像”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背课文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前后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