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娅,陆皓,李娟,汉瑞娟
(1.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 皮肤科门诊,甘肃 兰州 730050;2.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 护理部)
国际患者安全目标(International patient safety goals,IPSG)的沟通与信息管理(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MCI)中提出医疗服务是高度依赖于信息沟通的一项复杂工作[1]。沟通失败是导致患者发生安全事件中最常见的根本原因之一。SBAR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技术,主要包括状况(situation,S),即临床状况的简述;背景(background,B),即任何与目前状况或治疗有关的家庭及个人病史;评估(assessment,A),即可反应患者情况的最新资讯;建议(recommendation,R),即未来的活动、处理及监测,预防可能发生的危机状况[2]。Leonard等[3]研究表明,SBAR模式在欧美国家的广泛展开,可以有效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在国内,也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床旁交接、患者转运交接、医护间病情汇报等[4]。在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尚存在麻醉作用,尤其是肌松作用尚未完全消除时,由于患者保护性反射未完全恢复正常,易导致患者发生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由于转运途中颠簸震荡、患者体位改变或疼痛刺激等因素,导致血压(特别是收缩压)波动幅度大,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加之全身麻醉手术后患者带有气管插管,并有各种引流管,在手术床、手术转运床及病区床单元之间转运,存在管道打折、滑脱等安全风险。若在患者转运过程中交接不清、不细,将会发生接/送错患者或科室[5]。为了保障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的安全,保证优质高效的护理工作,规范流程,我院自制SBAR模式交接单应用于手术患者的转运交接中,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便利抽样法选择兰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全身麻醉手术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53例(63.25%),女147例(36.75%);手术科室分布:神经外科47例(11.75%),普外科73例(18.25%),肝胆外科57例(14.25%),骨科中心56例(14.00%),妇产科19例(4.75%),泌尿外科29例(7.25%),胸外科36例(9.00%),心外科24例(6.00%),耳鼻喉科28例(7.00%),颌面外科31例(7.75%)。根据患者入院的时间进行分组,将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实施全身麻醉的2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4年5-10月实施全身麻醉的2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年龄为6个月至77岁,中位年龄48.5岁;观察组患者年龄为8个月至73岁,中位年龄50岁。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术后均由手术室转运至麻醉复苏室待清醒和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入病房,转运距离27~408 m。
1.2 方法
1.2.1 建立SBAR模式交接单 S(临床状况):患者的一般信息(姓名、床号、性别、科室、年龄、ID号、诊断、手术类别、手术时间、手术间、日期、交接人员签名;B(临床资料与病史):体格检查、知情同意书、化验单、疾病史、过敏史、交接前生命体征;A(风险因素评估):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术前准备情况(管路、物品、静脉通道、医嘱执行情况)、麻醉方式、气管插管、镇痛泵、术中用药、术中输血、植入材料、皮肤、生命体征;R(下一步建议):治疗及护理措施。
1.2.2 患者转运交接方法 (1)在医护人员中实施SBAR模式交接的培训:手术室、外勤中心及病区成立培训小组,由护士长与教学组长制定培训计划并与科室主任沟通进行培训课程设置,人员包括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主管医生。培训目的为相关科室护理人员能熟练使用SBAR模式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单。培训内容为SBAR模式的概念及国内外进展、SBAR模式交接表的使用意义及优势、SBAR模式交接表的使用方法。培训方法为集中理论授课、分组讨论、实践操作、病例分析、情景模拟演练和参与式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2)SBAR转运交接表的使用方法:对照组手术患者使用常规转运交接流程,观察组患者全身麻醉手术前由病区护士、外勤中心人员共同后评估患者后双签SBAR交接单,外勤中心人员将患者送入手术室。手术室护士与外勤中心人员评估患者并在交接单上签字,通知麻醉医生与手术医生。术毕,由麻醉医生与巡回护士评估患者并送至麻醉恢复室(port 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与麻醉恢复室护士交接签字。观察患者Aldrete苏醒评分在9分以上,呼吸、循环稳定,达到转运标准后通知外勤中心人员,交接签名后与恢复室医生共同护送患者转运,危重患者由手术医生参与护送至病区[6],与病区护士使用SBAR交接单交接患者后并签名。术后转运患者的过程中人员分工情况:转运交接途中医生与护士共同制定转运预案,负责病情治疗的评估与交接(S、B),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气管插管固定与位置,病情变化的紧急处置(A),交代下一步注意事项(R);护士与外勤中心人员负责选择与保持转运患者工具状态良好,备好急救箱,转运途中使用的设备、药品、耗材:简易呼吸机、面罩、喉罩、心电监护仪、镇静药、拮抗药、常用急救药、输血器、50 ml注射器,负责患者体位舒适安全、呼吸道通畅、静脉通路安全、管道护理、患者生命体征、皮肤、管路的评估与交接(S、A),术中情况与患者物品的交接(B),对下一步护理措施提出建议(R)。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发生[7]例数,患者血压收缩压波动区间(与术前基础血压比较),管路打折、滑脱例数,不良事件(坠床、液体不滴或渗漏、接/送错患者/科室)发生例数,以及手术交接过程中的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
2.1 应用SBAR交接单前后患者管路脱落、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结果显示,在应用SBAR交接单前后两组患者在呼吸抑制、呼吸梗阻、管路打折、滑脱、收缩压波动及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应用SBAR交接单前后患者管路脱落、不良事件发生情况[N=400,n(%)]
1 mmHg=0.133 kPa
2.2 应用SBAR交接单前后患者、医护人员满意度比较 结果显示,在应用SBAR交接单前后两组患者以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应用SBAR交接单前后患者、
3.1 使用SBAR模式转运交接单可保证患者安全 对于经历全身麻醉及手术严重创伤的患者,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短时间内仍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因此,在转运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JCAHO)研究[8]表明,沟通障碍已成为60%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SBAR沟通模式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标准的沟通方式,曾用于美国海军核潜艇和航空业,在紧急情况下保证了信息的准确传递。近年来,不少研究者探索了该模式在护理工作中尤其是护理交接班及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9],SBAR交接模式在规范转运交接单中的运用日趋成熟[10]。SBAR模式转运交接单应用于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治疗护理中,规范了转运交接的流程,对交接内容进行了精细化梳理;对医护人员的评估、核对、交接工作做出要求,有效减少了由于交接不清导致的主观判断带来的隐患,降低全麻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提高护士病情观察能力及应急处置能力,预防低年资护士由于经验不足,综合能力低导致的护理差错缺陷;规范了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3.2 使用SBAR模式转运交接单可提高医护人员之间的满意度 SBAR模式转运交接单的使用能够实现护理安全风险前瞻性管理,使得护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有效提高了医护人员之间的满意度。使用自制SBAR模式交接表,在每次医护人员交接时,所有患者治疗和对治疗反应的信息已在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医护人员之间进行了有效沟通并评估。预见可能发生的医疗护理风险,实现前瞻性安全风险管理并记录,使得护理工作更加主动化、系统化,交接内容更加客观详实,提高了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该交接单应用于手术室到各外科科室的转运之间,可以减少由于部门、距离、程序而引起的沟通不良,有效提高医护人员之间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Wagner J D,Bezuidenhout M C,Roos J H.Communication satisfaction of professional nurses working in public hospitals[J].J Nurs Manag,2015,23(8):974-982.
[2] Miller K,Riley W,Davis S.Identifying key nursing and team behaviours to achieve high reliability[J].J Nurs Manag,2009,17(2):247-255.
[3] Leonard M,Graham S,Bonacun D.The human factor:The criticalim portance of effective team work and communication in providing safe care[J].Qual Saf Health Care,2004(Suppl 1):i85-i90.
[4] 邓艳,张建林,唐湘.SBAR交流模式在肾脏科危重病人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12B):4418-4421.
[5] 丁淑贞,郝春艳.实用护理工作易错环节管理[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4:265-278.
[6] 鲁汉杰,张穗.规范流程在麻醉恢复室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6):90-91.
[7] 李耀红,代明君,吴胜晓,等.探讨术后患者的安全转运交接[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2):171-172.
[8] Riesenberg L A,Leitzsch J,Little B W.systematic review of handoff mnemonics literature[J].Am J Med Qual,2009,24(3):196-204.
[9] 刘海仙,武杰,王志稳,等.标准化沟通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9):1273-1277.
[10]费杏珍,孙丽丽,邓仁丽,等.基于SBAR交接模型的急诊患者转运交接单的设计和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3):22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