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继云, 吴新校, 兰飞平, 姚林英, 吴冬琴
(庆元县人民医院 1.神经内科;2.心内科,浙江 庆元 323800)
脑卒中在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1]。临床中,患者常常出现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神经性呕吐等症状,干扰机体正常营养状态和代谢情况,带来营养障碍或营养不良等风险,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2]。流质饮食鼻饲治疗重症脑卒中,可在一定程度上为患者提供营养需求,但是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且临床感染率较高;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为患者提供合理、高效的营养,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临床感染率,改善预后[3]。本研究对9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分别采用流质饮食鼻饲治疗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一种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重症脑卒中患者90例,参考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均经头CT或MR证实为重症脑卒中[4];纳入标准:患者在患病后24h内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不超过9分,存在吞咽困难和意识障碍,年龄50~75岁,庆元常驻居民,病程为2周至6个月,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排除NHISS>15分或长期卧床,卒中后患有肿瘤、胃肠道疾病、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严重的内分泌和代谢疾病、造血系统疾病、外伤、手术等影响营养状况疾病者,原有严重营养不良患者及患有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或不愿配合完成所需检测指标的。采用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50~75岁,平均60.03±2.94岁;急性脑梗死25例,脑出血2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51~74 岁,平均59.76±3.04 岁;急性脑梗死24例,脑出血2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脑卒中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安置鼻饲管,遵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原则进行手术和药物治疗,给予临床监护,针对脑梗死患者,治疗主要侧重于抗血小板凝集,促进脑循环,针对脑出血的患者,治疗主要侧重于缓解颅内压,降低血压。
观察组患者在发病后的1~2天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使用肠内营养混悬液(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011,规格:1.5kcal/mL),按照患者体质和病情配制高能营养液。首次使用鼻饲管滴注时,采用重力式均匀滴注。最初滴速控制为50mL/h,第二天增加到100mL/h。营养液第一天用量为500mL,第二、三天逐渐增加到1000mL。对照组患者经鼻饲管食用流质饮食,食物清单由临床医师和营养师进行制定,每4~6h喂食一次。喂食量从少到多逐渐增加,最多不超过2000mL/d。两组基于营养液的营养成分和热量供应基本相同。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第一天和半个月时的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记录临床感染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免疫指标[5]。
1.4 统计学处理 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1 营养指标及NIHSS评分比较 在营养支持第1 d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指标及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15 d后,对照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指标低于第1 d,且均低于观察组同期,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第1 d,对照组NIHSS评分高于观察组同期,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营养指标及NIHSS评分比较
注:#与第一天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一时间比较,P<0.05。
2.2 患者临床感染情况 治疗期间,两组中均有肺部、肠道、尿路感染及褥疮患者,观察组临床总感染率(53.33%)低于对照组(22.22%),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33,P<0.05)。
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中常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易引发营养障碍或者营养不良。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是反应机体营养代谢的重要指标[6]。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不仅能够有效保护患者胃肠粘膜屏障,维持黏膜完整性;还能增加患者内脏血流稳定性,通过刺激胃肠道,促进胃肠蠕动和肠道激素分泌,保护黏膜生长,维护肠壁免疫系统,有效应对患者机体的负氮平衡状态,改善营养不良,提高免疫能力,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7]。该方法还能够维持肠道菌群的正常,降低氧化应激和炎性因子的作用,降低临床感染率[8]。
本研究中,在营养支持半个月后,对照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指标均显著低于观察组,这表明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营养需求;且支持半个月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这表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降低临床感染情况。
参考文献:
[1] 李姣, 冯方, 许峰,等. 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研究进展[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5, 21(3): 230-234.
[2] 程旭萍, 应满珍, 张为民. 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脑卒中的疗效机制[J]. 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4):554-556.
[3] 蔡汉炯. 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炎症介质及营养指标的影响[J]. 健康研究, 2014, 34(1):46-48.
[4] 张明明, 贾化平, 梁会泽,等. 联合应用颈动脉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5, 31(3):197-200.
[5] 喻小玲, 周仕钧, 彭海峰,等. 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 疑难病杂志, 2014,13(11):1114-1117.
[6]李丽, 李红晨, 杜建成.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病人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5, 22(2):68-70.
[7] 谌洪剑. 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14):76-78.
[8] 曾儒欣.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5, 27(7):805-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