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生猪养殖业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

2018-05-11 06:54王曦然朱文杰邹静雯贡小琪王晓莉
中国猪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养殖业规模化粪污

王曦然 朱文杰 邹静雯 张 震 贡小琪 王晓莉

(江南大学,江苏无锡 214122)

随着农业经济与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面临当前资源紧缺和农业刚性需求的增加,在政府政策的实施与市场的自然选择双重作用下,生猪养殖逐渐由家庭散养过渡为规模化养殖。近年来,生猪散养的收益率较低,且其饲养成本不断提高,猪病频发、猪肉价格波动,迫使许多中小养户退出市场,规模化养殖所占比率和标准程度不断增长。

四川省作为我国第一养猪大省,近年来其养殖方式逐渐转变,但其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在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坚持生态农业的背景下,加强农业污染源防治,推进绿色发展成为当今农业发展新趋势。本文对四川省近年生猪产污进行了测算,分析了造成生猪养殖污染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文献研究

徐威[1]通过实地调查结合统计数据分析,指出四川省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其中主要污染物来源于生猪养殖。通过对逾百家四川省现有大规模养殖场进行评估,进一步得出四川省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治理效果不佳,且不同地区污染物治理水平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的结论。潘丹[2]在控制其他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建立起畜禽污染强度与养殖规模平方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两者高度相关、养殖规模对畜禽污染的影响系数呈现出先负后正的二次倒U型曲线关系的结论,即小规模和大规模养殖所产生的畜禽污染较低,而中等程度的规模养殖所产生的畜禽污染较高。钟志君等[3]通过分析对遂宁、广安两市不同规模养殖户的问卷和现场调查结果,认为四川省平均规模养殖水平明显提升,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由于近年来低迷的市场行情导致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场大量退出,规模和适度规模养殖场的比例逐渐增加。而刘宝[4]则指出四川省当前正处于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生猪生产方式正在由家庭散养为主逐渐向规模化养殖转变。总体将呈现散养仍占主导、但退出趋势明显,规模养殖模式活跃但不会盲目快速推进的态势。

2 数据搜集

为科学估算生猪产污,采用“生猪排污系数×养殖规模”的方法,测量各省生猪养殖废弃物的排污量。其中相关的养殖规模数据来自历年的《中国畜牧业年鉴》。

2.1 生猪污染系数的计算

随着猪生长周期的变化,生猪每天的粪便量以及其所含污染物浓度都不同,于是使用以下公式进行如下加权计算[5]:

FP-PPCi=Pi-PPCi×30+Nu-PPCi×65+Fa-PPCi×70+(Dr-PPCi×28+Pr-PPCi×145)/10

式中:FP-PPCi表示出栏1头生猪第i种污染物的产污系数,g/头;Pi-PPCi表示仔猪第i种污染物的日产污系数,g/头·d;Nu-PPCi表示保育猪第i种污染物的日产污系数,g/头·d;Fa-PPCi表示育肥猪第i种污染物的日产污系数,g/头·d;Dr-PPCi表示空怀母猪第i种污染物的日产污系数,g/头·d;Pr-PPCi表示妊娠母猪第i种污染物的日产污系数,g/头·d。

化学需氧量(CODcr)、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的污染系数分别为37 127.35、3 788.05、562.2142、1 820.298。

2.2 研究结果

通过将生猪出栏量和污染系数相乘的方法,并对CODcr、TN、TP、NH3-N四个污染系数的确定,可得出四川省2011—2015年的生猪养殖污染值,如表1所示。可以发现近几年四川生猪养殖污染逐年加重,其中2014年尤为严重。

3 四川省生猪养殖污染原因分析

3.1 客观原因

3.1.1 根本的原因

四川凭借其优良的自然地理条件,成为唯一出栏量占全国比重超过10%的省份,但巨大的生猪养殖量也带来了大量未处理的养殖粪便。

3.1.2 直接原因

养猪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养猪户希望在满足猪肉供应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收益。而粪污处理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设备的投入,这类设备在市场上的售价较高,且设备的运营费用和监管成本也高,多数养猪场户会因为成本较高而放弃粪污处理,选择直接排放。

3.1.3 深层次原因

深层次原因在于种植业与养殖业脱离,规模化养殖普遍缺乏用于消纳粪污的土地,导致养分不断聚集,破坏种植业和养殖业之间的养分循环,最终造成生猪养殖粪污污染,且产生养分的浪费。同时,由于种植业与养殖业的脱离,对于养猪场户而言,维护周围的不属于自身的种植业土地不在责任范围之内,在粪污排放污染周围种植业也不需要付出代价的情况下,养猪场户会存在大量随意排放粪污、放任粪污污染的情况。

3.1.4 现实原因

四川省属于劳动力输出大省,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员减少,且多为中老年劳动力,养殖技能落后。尤其许多农户采用较为落后的散养方式,而且是小农户饲养的代表性饲养方式,不利于农户集中处理粪污,从而直接排放产生的粪污。且许多养殖户受限于自身受教育程度,无法科学进行规模化养殖及一些疾病的预防与处理,导致环境受到污染。

3.1.5 社会原因

由于粪污处理后的污染减少、环境改善是由社会共享的,具有一部分的外部效益,而该效益并未体现在养猪户的利润收益中,因此这部分的外部成本也应由社会承担一部分。而目前粪污集中处理的服务体系、监管体系尚不完善,针对粪污处理设备购买的优惠力度、粪污处理情况的监管力度以及粪污处理体系的完善程度都有待加强。

3.2 主观原因

农户作为有限理性的主体,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对于粪污处理缺少考虑,处理粪污的意识不足。再加之自身受教育程度有限,大部分养猪户并未接受系统的生猪养殖培训或者粪污处理方式的培训,因此从意识层面并未对生猪粪污的处理产生足够的重视。

表1 2011—2015年四川省生猪出栏量及各污染指标污染值

长此以往,直接排污便成为了生猪养殖户的习惯做法,新进入该行业的农户的粪污处理方式也受到了这种氛围的影响。不规范、不科学的养殖方法不仅加重了环境污染,也减少了经济效益,造成环境状况和经济收益双输的尴尬局面。

4 解决方法

4.1 适度合理规模化养殖

4.1.1 因地制宜规模化养殖

目前四川省更应该结合当地生态情况与经济情况,酌情考虑发展大规模化养殖,做到因地制宜,防止过度规模化。有些多山地区并不适合对资金、技术、环保等需求大的大规模化养殖,更适宜中小型规模化养殖的标准化养殖场,甚至可以多推行家庭农场。并且应该注意选址,以防生猪养殖排污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政府应该根据当地实际,合理划分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对于已有禁养区内的农户及规模化养殖场,要求依法搬迁或拆除,严格按区域养殖。并且严格按照单位土地面积生猪承载量,控制规模化养殖的生猪数量。

4.1.2 建设生态农场

由于养殖业与种植业的分离,导致农户缺乏责任意识,不会考虑周边环境的污染情况,同时很多养猪场缺乏土地,无法生态处理粪污。政府应该鼓励农户将养殖业与种植业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养殖种植一体化,建设生态农场。同时合理划分责任区域,监控农户养殖产生的粪污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农户的责任意识。

4.2 改变已有清粪方式

4.2.1 政府鼓励

由于资金不足,目前养殖场很多粪污处理装置并不能处理全部污染物,超出其处理能力的部分便直接排放还田,即使有采用沼气发酵处理后还田的清粪方式,经过沼气发酵处理后的粪便污水仍需要大量田地接纳,而这远远超过了土地的承载能力,于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四川省政府应该加大对粪污处理设备购置使用的补贴力度,减轻养殖场负担,同时出台政策,鼓励建设更合理的粪污处理设施。

4.2.2 采用新清粪工艺

养殖场可以改变原有的单一的处理模式,采用清洁化发展机制(CDM)养殖“水泡粪”工艺结合目前的处理猪场养殖污水的“中温低压红泥塑料厌氧发酵”工艺后还田。因地制宜,结合田地面积,采取不同的清粪排放方式,如对于没有土地的养殖场,采用集中收集模式(PPP模式)。同时也可以开拓新思路,用微生物加工猪粪,变废为宝,实现二次利用,取代对于土地有伤害的化学肥料,做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4.3 减少疫病发生

4.3.1 加强对疾病的预防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户的教育、宣传培训,使其掌握疫病防治的基本知识。由于一些散户和中小规模养殖场的环境较差,圈舍建造选址不合理,容易造成疫病的发生,政府应该加强对于他们的监管,提供一定政策与资金上的支持。同时也应该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加大对于一些疫情的预防,如蓝耳病、腹泻、口蹄疫、猪瘟等,并加强兽医防治,防止疫情发生后的大范围传播。

4.3.2 改变现有病死猪处理方式

在病死猪的处理方面,现阶段主要是以深埋为主的无害化处理。对于大规模养殖场,没有足够土地处理病死猪,反而容易造成疫病的传播和环境的污染。所以应该采用其他无害化处理方式,切忌将病死猪乱丢乱扔。

[1]徐威.四川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现状评估及防治体系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

[2]潘丹.规模养殖与畜禽污染关系研究——以生猪养殖为例[J].资源科学,2015,37(11):2279-2287.

[3]钟志君,应三成,曾仰双,等.四川生猪规模养殖现状调研报告[J].四川畜牧兽医,2016,43(8):6-8.

[4]刘宝.四川生猪养殖模式转变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4.

[5]苏文幸.生猪养殖业主要污染源产排污量核算体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养殖业规模化粪污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探索走出规模化效益化地热发展之路
枣规模化控制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论养殖业“减抗”背景下无抗替代品与畜产品安全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