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霞,袁新华,贾雯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3)
小儿缺铁性贫血主要发生于婴幼儿时期,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原因为患儿机体存在缺铁情况,从而引发血红蛋白的合成减少[1]。当患儿发生缺铁性贫血后,其还可能因此出现细胞代谢功能紊乱,这是由于当患儿机体发生缺铁性贫血后,其体内的部分含铁酶生物活性降低,导致胃肠道功能受到影响,出现紊乱症状,机体的循环功能以及免疫功能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细胞代谢功能紊乱的发生[2]。有资料显示,我国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较高,达到了35%,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3]。本研究就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儿88例,探讨小剂量铁剂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上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儿88例,全部患儿的缺铁性贫血症状均与临床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相符合,同时排除先天遗传因素导致贫血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8~24个月,平均年龄(15.3±1.6)个月,其中包括30例轻度贫血患儿,14例中度贫血患儿;观察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10~22个月,平均年龄(15.5±1.2)个月,其中包括29例轻度贫血患儿,15例中度贫血患儿。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观察组给予口服蛋白琥珀酸铁(意太泛马克大药厂,国药准字:H20160143,40 mg/15 mL)2 mg/(kg·d),bid,餐前服药,共治疗3个月;对照组给予口服蛋白琥珀酸铁(意太泛马克大药厂,国药准字:H20160143,40 mg/15 mL)5 mg/(kg·d),bid,餐前服药,共治疗3个月。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的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水平,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依靠血红蛋白变化水平来进行,经过治疗后:若患儿的血红蛋白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则为治愈;患儿的血红蛋白水平得以有效提高,超过30 g/L,则为显效;患儿的血红蛋白水平得以提高,超过15 g/L但不足30 g/L,则为有效;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仍旧低于15 g/L,则为无效[4]。不良反应包括胃部疼痛、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
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为95.4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水平比较
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7例(15.91%),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2例(4.5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6,P<0.05);对照组发生腹泻10例(22.73%),观察组发生腹泻4例(9.09%),观察组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53,P<0.05);对照组发生胃痛6例(13.64%),观察组发生胃痛1例(2.27%),观察组胃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82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较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小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更高,有资料表明,随着儿童机体的生长发育需求和代谢增加,导致患儿在出现消化道疾病时,也可能导致小儿缺铁性贫血疾病的发生[5]。当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其对于铁的吸收以及排出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不会导致缺血情况的发生,当机体的铁摄入量不足,或机体的铁丢失量过多时,如存在慢性失血情况,则可能引发缺血症状的出现[6]。当患儿发生缺铁性贫血时,不仅需要为其开展对症治疗,同时需要采用铁剂进行铁的补充[7]。但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当采用大剂量铁剂应用于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时,可能导致患儿的胃肠道功能出现紊乱,从而导致诸多不良反应的出现[8]。本次研究探讨小剂量铁剂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上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小剂量铁剂和大剂量铁剂均拥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治疗后患儿的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相较于大剂量铁剂,小剂量铁剂所导致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更少,提示在对小儿缺铁性贫血进行治疗时,小剂量铁剂不但疗效显著,同时对患儿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更少,因此具备更高的应用价值。这与张云[9]的研究结果一致。
有资料显示,为了使小儿缺铁性贫血得到有效的预防,需要在婴儿4~6个月时为其添加辅食,并加强保健和喂养指导,有效避免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也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当儿童体内发生微量元素失衡或缺失时,可能导致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因此做好儿童的微量元素补充,对于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预防也具有重要作用[10]。
综上所述,在对小儿缺铁性贫血进行治疗时,小剂量铁剂和大剂量铁剂均具有显著疗效,但相较而言,小剂量铁剂的不良反应更少,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母灿荣.小儿缺铁性贫血7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3):59-60.
[2] 丁晖.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220-221.
[3] 张保霞.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35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9):129-130.
[4] 闻文,叶卿卿.小儿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20):3166-3168.
[5] 陈泽杰,林杰,陈伟忠.MCV、MCH和RDW检测在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中应用的意义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3):99-100.
[6] 张秀丽,古家常.小剂量间歇补铁法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2):81-82.
[7] 白乐平.琥珀酸亚铁与代量食谱膳食指导在小儿缺铁性贫血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41-42.
[8] 黄健英,黄文姬.小剂量铁剂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5):260-261.
[9] 张云.观察葡萄糖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3):80-81.
[10] 李广义.间隔补铁法应用于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4):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