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云龙
摘要:本论文从积极健康的交往心态、积极健康的交往情绪和积极健康的交往方式三个方面论述了利用积极心理学提升小学生的良好交往能力的具体方法。探索出了运用积极心理学培养小学生良好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开发了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游戏或实践活动,总结提高小学生交往能力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人际交往;交往心态
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
生活在社会中,社会性交往是必不可少的。而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水平和生活阅历的限制,不可能具有独自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又由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把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知识形式上,很少注意到小学生人际交往的需要,使得小学生交往障碍这一问题日趋严重,严重威胁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顺利发展。为提升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学校从积极健康的交往心态、积极健康的交往情绪和积极健康的交往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如下研究:
(一)学校学生人教交往能力现状
1.细化人际交往能力指标
为保证课题的有效开展,我校课题组教师对人际交往能力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探讨,最终找准问题,找准切入点,将对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细化为了对交往的目的、交往的方式、交往的态度三方面内容的研究,希望能够通过此三方面的具体研究,实现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真正研究。
2.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
在明确人际交往能力的具体研究方向后,我校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的交往状况。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交往目的方面,学校低中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凭借自己的喜好来交往,目的比较简单、单纯,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和学习好的人交往等等,而高年级学生在选择日常交往的对象时,往往会带有一定的目的,而且都是建立在对自己有利的基础上,许多学生过分地看重日常交往中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以金钱和权利为选择标准,这种不良的交往观导致了小学生的日常交往日益功利化。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小学生人际交往的方式也发生了转变,信息社会缩小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减少了人们日常交往的方式。小学高年级学生心智发展已经比较成熟,有自己的想法和态度,在交往方式的选择上倾向性比较明显,他们更多滴偏向于QQ、微信、电话等交往方式,而低中高年级还是更多地倾向于面对面的交往方式。
在交往态度方面,經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的日常交往态度比较复杂,有的主动、有的被动;有的积极、有的消极。无论是选择无所谓还是不清楚,但是整体结果显示高年级的日常交往的态度整体来讲还是比较被动的,而低中年级则是偏向于主动。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
1.构建发展学生健全人格的学校文化,净化交往目的
一所学校的文化,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一种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教育资源,一个全面关怀学生的学校文化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因此,在对学校校园文化进行建设时应遵循以下几点:1.学校文化建设要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终极目标,即学校文化必须以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为根本目的;2.学校文化应该是为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健康、向上、丰富的学校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3.学校文化建设应全面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方面。学校文化的打造是学校的整体提升、全面发展的前提,同时也不断推动着学校的个性化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我校进一步梳理、凝练 “好习惯好人生”教育理念,提出了“养好习惯之根,正好人生之本”的理念,形成了学校“养正”文化。“养正”文化全面体现了对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要求,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对师生发展进行了引领,其中:“养正”中的“正”是培养目标,即要正学生之心、正学生之行、正学生之德、正学生之智、正学生之身,而“养”则是达到目标的途径。学校根据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的培养目标构将养正分为了:养德、养行、养智、养体、养身,并将养正教育的培养目标细化成为会尊重、会饮食、会珍惜、会担当等二十五会。
在“养正文化”这种以发展学生健全人格为目的的学校文化影响下,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均衡发展自己,同时也能够找到自己上与众不同的一点,从而树立与人交往的自信。与此同时,“养正文化”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全面的看待每一个人,不在让学生过分地看重日常交往中能给自己带来的以金钱和权利等方面因素,净化了人际交往目的。
2.制定交往的目标体系,通过目标明确交往方式
交往是一种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小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应该有各自不同的交往目标,形成一定的目标体系,通过目标体系来引导学生找到能够达成目标的人际交往方式。
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依托学校养正文化,按照年龄段制定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的学生交往目标。
具体目标为:依据小学生不同年龄层次与心理特点, 分低(一二年级)、中(三四年级)、高(五六年级)三个年段进行目标体系建设。低年级段的目标定位为有效交往:一年级的交往目标为“通过有效交往能够能讲出好朋友的姓名、性别、生日、家庭地址等信息,同时也能够让好朋友了解自己的相关信息”;二年级的交往目标为“要求和3个以上好朋友一起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并能说出好朋友的爱好和优点”。中年级交往目标为多方式交往:三年级的交往目标是用2~ 3 种方法表示“朋友进步我高兴”;四年级的交往目标是小队成员共同组织一次“请到我们小队来”的活动,通过活动来表达“小队进步我高兴”。高年级段的目标定位为交流方式的有效应用:五年级要求为好朋友捐一本书;六年级要求给好朋友写一封信等。
我校交往目标的制定要切合学生年龄特征, 内容要明确具体标语操作, 这种方式使学生人际交往方式提升的方法便于操作, 便于指导, 使小学生便于实践,从而提升了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重视心理健康辅导,转变消极交往态度
正确人生观的树立是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的根本。教师要从学生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抓起,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全人格的形成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据调查,我校存在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遇到困难不敢面对,犯错误不敢承认,逃避责任,遇到挫折自暴自弃等等心理问题层出不穷,这种负面的情绪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在人际交往上消极的态度。因此,针对小学生诸多心理问题的心理健康辅导刻不容缓。教师是班级工作的实际组织者和指导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采用切实可行的举措,及时对问题学生进行辅导、开导,打开心结,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为此,我校专门成立了心理学科工作坊,组织专兼职心理教师,进行学生消极态度、不良情绪转变的相关心理辅导,安排具有心理健康辅导资格和经验的教师进行周期性的讲座和个别化的辅导,组织师生及家长进行经验交流。学校刘佳宁老师执教心理健康课《消灭情绪小怪兽》、《爱的换位》等为孩子们提供了转变消极情绪、理解对方态度的心理辅導;王重阳老师《唠叨变“劳道”》一课更是让学生们通过转变自己的消极情绪带动其他人一同积极交往。不仅如此,我校还要求班主任老师在班级内设置“心灵之窗”班级信箱进行心理交流,以便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学校及班级的各类活动,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增强自信心,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勇敢面对挑战,在教师、家长和同学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
4.拓宽交往的实施途径
(1)注重合作式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人的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推动性,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交流欲望,提升了交流能力。
(2)开展班、队会活动
利用开展主题队会、班会、小队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让小学生自己组织编排活动, 从准备到开展活动都是一种交往合作的过程。除此, 还可以开展座谈会、辩论会、郊游、比赛等各种游戏与活动, 创造机会, 彼此交往、合作。
(3)加强家校合作
请家长、校外辅导员协助小学生开辟新的活动场所, 在社区内服务, 同时在服务过程中学会与形形色色的人交往。
(4)参与社会活动
放手大胆地让学生走出校园, 走进社会, 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让学生成为“社会的人” 。角色在变化, 环境在变化, 如何去面对新奇的大千世界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给学生一个摸索、实践的机会, 在实践中寻求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