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角活动中异龄同伴交往对认知的影响

2018-05-10 06:33韩留琴
新一代 2018年7期
关键词:认知发展区角活动

韩留琴

摘 要:异龄同伴交往是指年龄具有一定的跨度以及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差异的幼儿之间,通过共同活动而相互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在区角活动中,异龄同伴之间的交往有助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而对于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幼儿年龄、共同喜好、区角环境的创设、材料的特征、幼儿教师五个层面。因此,从幼儿和教师两个方面出发,提出促进幼儿的认知水平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区角活动;异龄同伴交往;认知发展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区角活动

区角活动,也称为区域活动,是指教师利用游戏特征去创设各种各样的环境,让幼儿分别以个人和小组的形式,自由选择、自由操作、自由探索、自由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身体、情绪、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1]常见的区角有建构区、娃娃家、图书角、科学角等。幼儿能够在区角活动中自主选择、操作、摆弄材料,从而发现问题,经过独立或集体思考,解决问题。

(二)异龄同伴交往

异龄同伴交往是指不同年龄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之间,通过共同活动而相互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2]对于幼儿而言,异龄同伴之间的交往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在交往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角色,使幼儿对于自己的认知水平有更加明确的定位,在进行游戏探索的时候,能快速的掌握要领,正确适当的促进自身的发展。

二、影响认知水平的因素

大部分幼儿园的区角活动都是为本班幼儿设置的,在区角开放的时间段,本班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区角进行游戏和学习。由于幼儿处于同一年龄层次和认知发展水平,幼儿之间相互学习和模仿的机会相对来说比较少,对他们各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大。因此,在区角开放之时,可以邀请不同年龄不同班级的幼儿参与活动,从而促进不同年龄幼儿的认知发展。

(一)年龄因素

同伴间的年龄影响着幼儿之间的交往,不同年龄之间的交往会影响幼儿互动的效果。例如,大班幼儿与小班幼儿之间互动的效果明显优于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之间互动的效果,而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之间互动的效果明显优于小班幼儿之间互动的效果。因为大班幼儿同中班幼儿而言,他们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更为丰富,可以为小班幼儿提供更多的帮助,在区角活动中,大班幼儿对规则的熟悉程度更高,可以带领小班幼儿更好地进行活动,同时,小班幼儿遇见不懂得问题,大班幼儿可以帮助其进行探索和解答。

(二)共同喜好

幼儿间的共同喜好也是影响幼儿交往的重要因素,幼儿倾向于与和自己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异龄同伴互动。在区角活动中,不同年龄的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区角,比如,建构区、美工区、娃娃家、图书角、科学角等,在相同的区角内,由于喜好相似,幼儿间会有更多的互动。不同年龄的幼儿间的交流与互动会使双方的认知水平得到提升。

(三)区角环境的创设

區角活动的环境是否良好会对幼儿的交往产生影响。例如,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多发生在绘画图书角和其他一些比较安静的环境中,角色游戏和合作游戏更多的是发生在娃娃家和建构区。在狭小和拥挤的空间内,异龄幼儿之间为了争夺更多的空间和舒适的位置,更多地表现为竞争性行为,因而异龄同伴之间很少进行友好的互动,更谈不上相互之间的帮助。

(四)材料的特征

区角活动中材料的数量和特征等也会对幼儿的交往产生影响。数量充足的玩具和材料可以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年龄较大的幼儿会在年龄较小的幼儿需要帮助的时候适当的提供帮助。同样,玩具和材料的性质也会影响异龄互动行为的产生。例如,高结构材料对幼儿的认知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并且对玩法也有一些预定的要求,所以在使用这一类型的材料进行活动时,异龄幼儿互动时更多的是年幼的幼儿模仿年长幼儿,双方的合作行为很少发生。[3]

(五)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在幼儿交往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不可小觑。为促进异龄幼儿的深入交往,幼儿教师要适度参与区角活动。幼儿教师对于区角活动的布置会影响异龄幼儿间的交往。

三、促进认知水平的提升

在皮亚杰看来,“认知冲突”是认知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或新情境之间不能包容,或者不同认知主体对某一问题存在不同看法的现象。同伴间的交往和互动为幼儿提供了观点抵触的机会,从而产生认知冲突。幼儿看到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不一样,于是开始接纳、适应,或者调整自己的认识结构,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4]

维果茨基认为人的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种是已有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靠他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在别人的帮助下达到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一般而言,在异龄同伴交往中,低年龄幼儿可以通过与高年龄幼儿互动,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5]

(一)幼儿层面

1.年龄差越大越能促进认知的发展

在建构区内,不同年龄的幼儿在搭建自己喜欢的模型或者在合作搭建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年龄较大的幼儿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他们更愿意帮助年龄较小的幼儿,而年龄较小的幼儿更愿意听从年龄较大的幼儿的安排和指挥,年龄较大的幼儿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对已有的经验认知进行巩固,而年龄较小的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促进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要引导高年龄的幼儿和低年龄的幼儿主动交流、玩耍。

2.不同年龄幼儿的共同喜好和相似个性有助于促进认知的发展

在区角活动中,幼儿由于同样的兴趣爱好而在同一区角中进行游戏与学习,比如,喜欢美术绘画的不同年龄的幼儿来到美工区进行游戏,他们会因为喜好相似产生更多的互动和交流。由于每个幼儿的个人经验不同,他们在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中学习他们以前所不知道的,从而促使双方的认知水平得到提升。幼儿教师一定要根据幼儿自己的选择来安排他们进入到某个区域活动,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和兴趣爱好。

(二)教师层面

1.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

幼儿教师在班级创设区角时要考虑幼儿的实际需要,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多样化选择的活动环境。由于活动的空间大小会对幼儿的交往产生影响,因而区角的大小要根据容纳幼儿的人数的多少而决定。异龄幼儿在同一区角中活动,较为宽敞和舒适的空间有利于幼儿间的互动和交流。年龄较大的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往往比年龄较小的幼儿拥有更多的权利和主动性,他们会在区角活动中往往会有更多的机会支配年龄较小的幼儿。年龄较小的幼儿在游戏的同时接触一些平时不了解的知识,有利于他们经验知识的积累,对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投放不同特征的玩具和材料

幼儿教师在区角活动中要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提供数量充足的低结构材料、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等方式,引导异龄幼儿之间的交往,从而促进幼儿认知水平的提升。低结构材料对玩法的要求较低,异龄幼儿在使用这一类型的材料进行活动时,更多的是进行合作游戏。在合作中,同龄同伴之间会有较为明显的竞争心理,而异龄同伴之间,年龄较大幼儿往往会出现友好的行为,主动帮助年龄较小的幼儿,而年龄较小幼儿会更为积极主动的向年龄较大幼儿学习。由此有利于幼儿认识自身的客观条件,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在区角内投放材料要遵循:

(1)层次性:由于区角活动中是异龄同伴交往,幼儿的发展水平就存在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為了满足异龄幼儿不同层次的的需要,并且能让幼儿在游戏和交往的过程中,认知水平得到一定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投放的材料要具有层次性。

(2)有趣性:幼儿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兴趣可能转移的方向,投放或添加材料。

3.幼儿教师自身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

幼儿教师在区角活动中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与同龄同伴活动相比,异龄同伴交往就容易减少竞争心理,教师要在异龄同伴交往的过程中适度的引导,从而促进异龄幼儿交往的深入进行。在活动中,如若出现异龄幼儿竞争的情况,幼儿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调解,促进游戏活动更好地进行。异龄幼儿在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认知冲突,经过异龄幼儿双方的努力解决,这种认知冲突往往会促进认知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瑾主.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01—202.

[2]张更立.异龄同伴交往:改善社交障碍儿童的一种有效方式 [J].学前教育研究,2009:51.

[3]王晓兰.幼儿异龄互动中的同伴关系研究[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

[4]王晓兰.幼儿异龄互动中的同伴关系研究[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

[5]王晓兰.幼儿异龄互动中的同伴关系研究[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

猜你喜欢
认知发展区角活动
中职数学教学要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小学英语教学如何创设情境
众人拾柴火焰高
探索幼儿园区角活动水平与幼儿园发展的联系性
分析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增强英语教学设计实效
幼儿数学区角活动中的主动探究学习
农村幼儿园开展本土化区角活动的实践研究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探究
浅谈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创设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