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摘 要:本文以目前少数民族儿童学龄前普通话教育的问题作为出发点,分析对少数民族儿童进行学龄前普通话教育的意义以及方式,并给出相关具体内容,旨在通过分析明晰当前状况,完善理论内容,并为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少数民族儿童;普通话教育;学习兴趣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数量达到55个,其中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生活在边疆地区,从个人未来发展和国家全面发展的角度上看,对少数民族儿童进行学龄前普通话教育非常重要。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学龄前儿童的普通话教学、推广还有一些难度,分析问题所在、探讨相关对策十分必要。
一、目前少数民族儿童学龄前普通话教育的问题
(一)缺少良好的使用语境
大多数少数民族儿童在学龄前长期生活在母语环境中,而在接受了普通话教育后,也缺乏实际的应用环境,儿童在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中也通常更喜欢使用母语,这是目前少数民族儿童学龄前普通话教育的主要问题,即普通话使用环境缺失问题,而且如果在学龄前未能打下牢固基础,后续学习也将受到持续影响,难以有效进行,这一问题应引起重视。
(二)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少数民族儿童学龄前普通话教育存在一定的僵化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儿童特点,采取生搬硬套的方式强行要求儿童学习,导致儿童学习兴趣严重缺失,效果也因此十分不理想。研究人员曾就相关问题进行过专门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的120名学前儿童中,有超过60名表示对于普通话学习没有兴趣,甚至有16名儿童对于普通话学习“没有概念”,这反映了相关学习兴趣的缺失。
二、少数民族儿童学龄前普通话教育的对策
(一)对少数民族儿童进行学龄前普通话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打好普通话基础
研究表明,普通儿童年龄达到4-6周岁时,其语言已经接近成人,在表述方面能够较为自如,能够理解并运用自己语言的基本实词词汇,这一时期进行普通话教育,能够在不影响儿童母语能力的情况下使其获得学习上的新鲜感,从而更好的掌握普通话。人员调查过4-6周岁儿童的语言学习成果和6-8岁儿童的语言学习成果,并进行了比对,发现4-6周岁儿童的学习效果反而更好,这是由于6-8岁儿童面临学习任务,其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和精力已经降低。综上,对少数民族儿童进行学龄前普通话教育能够更好的帮助其打好普通话基础。
2.有利于全面提升学习能力
我国目前各级学习均采用普通话教学,尤其是高等教学,掌握良好的普通话是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客观地说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教育水平较中东部地区略差,少数民族儿童的后续学习以及高等学习需要以普通话为基础,因此对少数民族儿童进行学龄前普通话教育意义重大,应在现有基础上给予更多重视。
(二)少数民族儿童学龄前普通话教育的方式
1.词汇积累
词汇积累是基本的教育方式,通过词汇积累可以实现量变到质量的转变,应作为基础性的措施加以利用。如在日常生活中,教育人员可以将接触到的各类物品的汉语说法告知给儿童,使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大量词汇,并在成长中了解词汇的含义、用法提升普通话水平。实际工作中,教育人员应以名词教育为起点,之后是形容词、副词,循序渐进,如以“黑板”“小朋友”“苹果”等为基本词汇,再引入“红红的苹果”“快乐的小朋友”等其他词汇,渐渐将普通话教授给少数民族儿童。此外,教育过程中教育人员尤其应注意发音的准确,保证教育成果。
2.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在语言类教学活动中使用非常广泛,少数民族儿童学龄前普通话教育种,也可以应用情景教学的模式。教育人员可以根据日常生活的种种常见情况编排情境,也可以利用动画片中的场景,如《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动画部分,可以进行加工,将其中的对话进行简化,提取能够作为台词的部分,组织儿童模拟。如灰太狼做羊时,会说:“清蒸还是红烧”,这一句可以改为“我应该怎么吃羊”,将台词简化,首先培养儿童理解名词、副词、主语、谓语等概念,之后再代入较有难度的部分。情景教学有利于学前儿童更为广泛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也有利于提升其学习的兴趣,在后续工作中可以尝试应用。此外,情境教育模拟还可以添加更多内容,由学生提出、教育人员引导,从而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习效果[1]。
3.培育兴趣爱好
对少数民族儿童学习兴趣的培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其不仅直接影响儿童的普通话基础,还会进一步影响其后续学习,因此相关工作不容忽视。具体而言,除了可以應用情境教学法提升儿童参与度、保持兴趣之外,还可以将游戏环节的作用进一步放大,从而通过游戏提升儿童的参与度,间接提升其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教育人员可以将一些涉及到语言应用的游戏引入儿童普通话教学活动中,比如“丢手绢”游戏,该游戏进行中,往往需要孩子与老师一起唱儿歌,老师可以将“丢手绢”儿歌教给儿童,使其在游戏过程中同步学习普通话,既能起到学习效果,也能保持儿童对学习的兴趣[2]。
通过进行少数民族儿童学龄前普通话教育的研究,得到了相关基本结论。目前来看,少数民族儿童学龄前普通话教育存在一定问题,包括缺少良好的使用环境、缺乏学习兴趣、传统教学存在误区等,对少数民族儿童进行学龄前普通话教育意义重大,可行的方式包括词汇积累、情境教学、培育兴趣爱好、鼓励学习四个方面。后续工作中,注意上述问题,应用对应理论有助于少数民族儿童学龄前普通话教育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吴烨.谈天说地——培养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案例研究[J].新课程(上),2017,(6):193.
[2]罗华玲,李劲松.地理空间视野下不通普通话民族儿童入学前普通话听说能力培养的研究——以云南省少数民族儿童为例[J].学周刊,2015,(31):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