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琼 沈佳庆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平江院区消化科(江苏苏州215100)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急腹症,在各年龄段中均可发生,且大部分患者会合并感染等,使病情迅速进展,具有较高病死率[1]。其主要是因为多种因素造成的胰酶被激活后,使胰腺组织出现自身水肿、消化、出血等炎症反应[2]。患者通常会因为病情而出现抑郁、消极、焦虑等负性情绪,从而对治疗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3-4]。动机性访谈干预作为新型健康教育模式,其主要以患者作为健康教育的中心,以改变患者错误认知、树立正确治疗动机为目的[5]。西方发达国家已将此教育模式应用于临床,而国内也逐渐采用此沟通教育方法,为探究此教育模式在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在本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此类患者,给予动机性访谈干预,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将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行常规干预的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38例;年龄为60~94岁,平均(78.25±5.44)岁。再将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行动机性访谈干预的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4例,女22例;年龄为61~93岁,平均(78.31±5.38)岁。入选标准:通过CT诊断、临床症状及体征确诊为急性胰腺炎;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伴随严重心、肝、肾、脑等脏器疾病;伴随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病或存在精神病史;拒绝配合此研究。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行常规干预,嘱咐患者禁食,在腹痛症状消失后,且肠鸣音恢复后再少量食入流质饮食,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从而促进自身组织的恢复,同时告知患者治疗此类疾病的正确措施及治疗后日常生活相关注意事项。观察组实施动机访谈干预,具体如下。
1.2.1 建立动机性访谈小组由副主任医师、心理咨询师、主管护师及副主任护师组成。小组成员负责培训及对工作实施指导及质量监控。培训内容主要为急性胰腺炎的疾病相关知识、诊断标准、治疗措施、诱发因素、并发症预防措施等。
1.2.2 患者生活行为调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特点制定生活行为调查表,调查表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基本资料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2)生活方式情况,包括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就医状况;(3)住院次数、治疗状况等。
1.2.3 访谈措施由动机性访谈小组向患者发放生活行为调查表,从而了解患者存在不良生活习惯的情况,并实施动机性访谈,30 min/次,共实施4次访谈。(1)第1次动机性访谈。在患者入院后第2天,小组发放患者生活行为调查表,并收集和分析患者出现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的原因。(2)第2次动机性访谈,在患者入院后第4天实施,重点引导患者逐渐认识到自身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不足,并了解这些不足之处与自身疾病的相关性,从而使其自发认识到问题存在的严重性,并引发其错误行为改变。(3)第3次动机访谈。在患者入院后第5天实施,小组对患者自身日常行为的改变医院进行了解,并与患者家属积极交流沟通,了解家属是否愿意配合和监督患者不良日常行为和习惯的改变。对不愿意者进行积极劝导,使其了解患者正确日常生活行为及习惯对病情改善及生活质量的重要性。(4)第4次动机访谈。在患者出院前1 d实施,小组确认患者不良日常行为及习惯的改变状况,与患者家属讨论并共同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是患者出院后根据方案内容完成干预计划,对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并商议出最佳解决措施。(5)出院后随访干预。在患者出院后1个月对患者居家生活方式提出针对性建议,并通过电话了解患者居家生活习惯及行为状况,对改变过的行为习惯予以充分肯定,并鼓励患者继续保持,对转变不良行为及习惯存在反复或尚未转变者,予以充分激励,措施患者尽快完成转变。
1.3 观察指标(1)依从性:采用我院自制治疗依从性调查问卷对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价,依从性优: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谨遵医嘱服药,情绪状态稳定;依从性良:患者基本配合治疗,偶尔忘记服药,情绪状态良好;依从性差:患者不配合治疗,经常忘记或私自更换、中断药物,情绪状态较差。总依从性=依从性优+依从性良。该问卷Cronbach′s系数为0.872,具有良好信效度。(2)负性情绪: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负性情绪进行评价,包含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抑郁、恐怖、偏执、躯体化、强迫和精神病性9个维度,共90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每个维度得分为该维度条目数得分之和除以条目数,分数越高则负性情绪越严重[6]。(3)生存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量表)对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含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总体健康8个维度,共36个条目,每个维度0~100分,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7]。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生活质量评分用±s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治疗依从性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依从性观察组干预1个月后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负性情绪)观察组干预1个月后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抑郁、恐怖、偏执、躯体化、强迫和精神病性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生活质量观察组干预1个月后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1 两组干预前后依从性比较Tab.1 The compliance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例(%)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negative emotional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in two groups x ± s,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in groups and two groups (x± s,分)
3.1 动机性访谈对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依从性在医学领域中通常指患者根据医生规定进行治疗,或实施与医嘱相一致的行为,即与医护人员之间的良好“合作”。患者依从性的高低对于疾病的疗效及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8]。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1个月后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通过实施动机性访谈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此干预措施的目标在于提高患者行为改变的内在动机,让患者能够发自内心的感知到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并且通过4次访谈不断提高和强化此动机,提高患者改变的自信心,同时制定科学、针对性的改变计划,从而使其自愿完成改变,提高治疗的依从性[9-10]。
3.2 动机性访谈对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1个月后各负性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动机性访谈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负性情绪,老年患者通常处于退休、人际交往显著减少、独居、丧偶等外部因素,以及自身疾病内部因素的影响,使其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概率较高[11]。而动机性访谈通过干预小组与患者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深入了解其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的产生因素,并与其家人共同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与家属一同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共同商议解决其面临的各种难题,从而让患者能够坚定信心,重新激发出对生活的热情,消除负面心理情绪[12]。
3.3 动机性访谈对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生活质量在医学领域中主要评估患者在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3方面的状态,通过改善患者的客观条件及主观心理感受能够显著提升生存质量[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1个月后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动机性访谈干预对于改善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作用。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可能为动机性访谈能够首先掌握患者病情及心理需求,帮助其分析产生疾病的原因,并且让患者了解医护人员均在竭尽全力为患者救治,同时与患者家属共同制定针对性干预计划,从而充分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真诚为患者服务,消除其抗拒感,提高了治疗依从性,措施生理状况改善[15]。通过急性胰腺炎与正确行为习惯的相关性知识讲解,让患者理解自觉改变过往错误行为习惯对于病情改善的显著作用,使其能够树立积极心态,改善自身心理状况。此外,通过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的共同参与到针对性干预中,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及社会支持,最终显著提升其生存质量[16]。
3.4 小结本研究对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动机性访谈干预取得显著效果,其能够让患者充分认识到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对疾病造成的影响,使自身能够做出正确选择,在改变错误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适时给予情感支持和帮助,让患者能够做到规律生活、合理饮食,从而明显提升了依从性,使负性情绪得以缓解,且生存质量得到较大改善。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研究样本数量不多,且研究时间相对较短,并没有对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复发情况做统计和分析,今后会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将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复发情况纳入研究中。
[1]吕国龄,霍正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6):793-795.
[2]王志华,王玉水.不同年龄段儿童急性胰腺炎88例的临床特征[J].中华消化杂志,2017,37(7):453-457.
[3 李满.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6,25(3):430-434.
[4]谢子英,赵亚刚,朱鸿武,等.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液miRNA-21表达水平与炎症反应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8):1292-1294.
[5]白如雪,杜时雨,段军,等.Th17/Treg免疫平衡在老年人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性感染中的变化及意义[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6):630-634.
[6]许建民,刘兰霞,田湘萍,等.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症血液滤过前后IL-6及腹内压的变化[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7,11(3):202-206.
[7]杜时雨,陶永康,段军,等.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继发性感染的免疫状态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6):610-612.
[8]黄国飞,陈玉祥,李俊,等.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功能障碍与后期胰腺感染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2):185-187.
[9]KARKKAINEN J M,LEHTIMAKI T T,MANNINEN H,et al.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 is a more common cause than expected of acute abdomen in the elderly[J].J Gastrointest Surg,2015,19(8):1407-1414.
[10]MALIK A M.Biliary pancreatitis.Deadly threat to the elderly.Is it a real threat[J].Int J Health Sci(Qassim),2015,9(1):35-39.
[11]郝建宇,王俊雄.重视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的选择时机和处置方式[J].中华消化杂志,2016,36(10):651-653.
[12]王翠燕,李朋.生长抑素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9):49-50.
[13]张翔,陈洪娇,王雅纯,等.重症急性胰腺炎后期感染性胰腺坏死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4):115-118.
[14]TSUJIKAWA T,BAMBA S,INATOMI O,et al.Factors affecting pancreatic hyperamylasemia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oral single-balloon enteroscopy[J].Dig Endosc,2015,27(6):674-678.
[15]张著杰,张振名,赵晓晨.不同配方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6,25(03):339-344.
[16]刘春霞,孟翠巧,王贺波.综合干预措施缓解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疼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04):279-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