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资本对创业精神的影响
——基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实证分析

2018-05-10 08:58张宏如
中国科技论坛 2018年5期
关键词:创业精神新生代农民工

张宏如,刘 艳,彭 伟

(常州大学商学院,江苏 常州 213100)

0 引言

新生代农民工现已是农民工的主体,成为中国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部分,是当前乃至今后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相对于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呈现出从流动到移民、从离土不离乡到离土又离乡、从暂住到常住的群体特征[1]。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正式被提及并进入国家政策议程,逐渐发展成为学界与政府关注的热点,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尤其是在供给侧改革的宏观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也日益突出[2]。这其中,最核心的瓶颈是其就业创业能力的不足。而创业不仅能解决自身的就业,还具有带动效应,对此国家更是高度重视。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和鼓励农民工就业创业”,显然,以创业带动就业,既是当前中国政府的重要政策取向,也是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现实中的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比例上看都不容乐观。为什么在如此优越的创业政策支持的环境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行为却还并不多见?究其根源,因为人们行为的前因是动机等精神层面的认知因素,而目前创业精神不足是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行为不多见的直接原因之一。如何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精神提升从而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行为,由此带动以创业促就业、由被动就业向主动创业的转型,这已经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难题。回顾目前有关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精神领域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发现学者们主要从创业教育、创业环境、家庭支持等方面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3-4],探讨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其创业影响的研究较多,相对还缺乏基于心理资本视角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精神的研究。心理资本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竞争力以及未来事业成败的核心素质之一,也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心理与行为的深层次因素。因此,本研究从心理资本视角出发,分析心理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精神的影响,力图探索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精神提升的深层机理,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有助于“草根创业”的协同系统。

1 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创业精神作为新企创造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核心共性特征,已经成为当前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究的热点。熊比特曾明确指出,创业精神是一种首创精神或创新精神,有眼光、有能力、敢于冒险[5]。德鲁克也强调创业精神就是主动寻求变革,并把变革作为机会予以充分运用[6]。目前创业精神的研究集中在创业精神的创业者特质[7-8]、创业胜任力[9-10]、创业精神的文化[11]与创业精神的社会网络[12]等不同视角领域。尽管众多研究侧重各有不同,但综合来看,创新性、冒险性与主动性是创业精神的核心要素已经成为共识。作为个体自我职业选择的一种主观态度和期望,创业精神的强弱其程度直接决定着新生代农民工计划创业的信念的强弱与自觉进行创业行为可能性的大小。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众多研究关注影响创业精神的前因变量,发现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感、内外向等心理因素与创业精神有显著相关。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乐观、希望和韧性能使创业者对创业目标充满自信,促使其在不确定和高风险的条件下持续保持乐观的心态并能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相对更及时地调整心态,从而有利于创业成功。有研究发现,对创业精神与创业绩效来说 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是一个相当有效的预测性指标;心理资本中的韧性等精神对创业精神存在积极影响;心理资本与创业精神存在典型相关关系,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感和希望强化了创业机会、个人动机和资源可用性,心理资本中的乐观、希望分别与个人动机、社会环境存在正相关,并存在的显著性回归效应。Chen[13]等研究发现,个体心理资本中的创业效能感与个体采取创业行动成为创业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个体的创业意向和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感等要素对于创业意向有着较强的预测作用。鉴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H1: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资本与创业精神存在正向影响。

创业环境感知是指创业者在其创立企业和经营企业过程中对其内外环境的主观感受和总体评价。作为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自己能感知到的外部环境的总和,创业环境感知已成为相关研究的重要课题,并已经成为衡量创业行为的一个重要指标。有研究显示,创业者比受雇佣的个人有更高水平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14],其实,创业者的压力更大,工作时间一般更长[15],而其幸福感更高主要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创业精神和目标导致其感知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及价值感的不一样。所以,感知的作用非常突出。创业环境感知是创业者对客观因素的主观认识,而作为主观认识,即使是面对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个体感知是不一样。心理资本作为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内容,重点的是激发正能量,注重正面分析问题,积极看待环境,因此,心理资本是创业环境感知的心理基础与前提。而从逻辑上看,创业环境感知是新生代农民工对创业客观因素的主观认识,而心理资本是个体的主观变量,主观变量对主观认识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作用,并且极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潜在决定变量。鉴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H2: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资本与创业环境感知存在正向影响。

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通常需要与上下游企业、相关政府组织和个人等进行各种程度的接触,尤其是初创期、瓶颈期、突破期等各个关键节点,这种面对和能够运用的各种内外部创业环境因素的能力尤为重要,具体包括市场发展程度、社会规范、政府政策导向、相关基础设施等。感知与认知是个体创新行为的初始阶段,对创新创业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创业氛围作为表达环境对创业相关活动和潜在创业成果期望的一种信号,会影响个体对环境创业期待和创业相关活动的认知方式。相关实证研究也证明创业氛围对个体创业行为的促进作用[16],创业环境感知在创业卷入与创业绩效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17],组织支持会增强员工实施和促进创业活动的意愿,个体感知的创业环境越好,其创业的支撑性就越强,因此当新生代农民工感知的周围环境能为其创业提供实现的条件时候,其追求成就感和自我价值就越强,更容易产生冒险与创业意愿,从而激发创业精神。鉴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H3: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环境感知与创业精神存在正向影响。

社会认知理论主张,环境、认知与行为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创业者,尤其是新生代创业者的创业精神更具个性化,其持久创业激情等离不开心理资本的深层支撑;而作为社会人,个体的行为与创业精神更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当环境对个体创业的自我效能感等有正向评价时,就会对于自己有较强的创业预期于创业精神,从而强化了创业过程中的动力机制等。国内外研究[18-20]也显示,创业环境与创业精神及创业幸福感存在紧密关联。实际上,在创业过程中,一方面,感知的创业环境会强化相关的心理资本,当新生代农民工感知到身边环境是自己内在创业坚强的后盾、并可以拥有相关资源时,会进一步增强其创业的心理信心与决心;另一方面,当新生代农民工面对创业困难预期时,其感知的创业环境若能传递积极能量与信息,会激励其运用新想法与新方式去创业,从而强化其创业精神,有助于帮助其克服创业进程中的困难。鉴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H4:创业环境感知在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资本与创业精神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1.1 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调查对象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新生代农民工,包括有创业经历和有明确创业意向的新生代农民工,也有尚未有创业想法的被试,在发放问卷时特别强调了问卷是研究之用,对相关政策制定等就业创业环境有重要价值,并承诺对于填写完整度较高的问卷给予一定奖励,从而提高被试问卷填写的认真程度。鉴于研究中需要探索变量的因果关系,因此在调查设计中采用了纵向配对的设计,分成两个时间点采集数据,两个时间点相隔了六个月。第一阶段向350名新生代农民工发放了用于测量心理资本与创业环境感知的第一批问卷,实际收回有效问卷296份,有效率为84.5%;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基础上,对296份有效问卷的被试直接领导发放了用于测量创业精神的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13份,有效率为71.9%;通过问卷编号配对,本次调查共回收213份有效问卷。其中,女性62人,占29.1%;男性151人,占70.9%;平均年龄33.6岁(SD= 5.36);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36人,占16.9%;高中126人,占59.2%;初中及以下51人,占23.9%;来自制造业81人,占38.0%;建筑业63人,占29.6%;服务业69人,占32.4%。同时进行案例访谈,作为问卷研究的补充。

1.2 测量工具

为了确保测量工具的信度和效度,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应用国内外成熟的、已经被使用且信度和效度都较高的问卷。

(1)心理资本。采用Luthans等[21]开发的成熟心理资本量表(PsyCap Questionnaire,PCQ),量表包含自我效能、希望、乐观、韧性4个维度,每个维度6个题目,共24题,采用Likert五点计分,Cronbach′s α系数是0.84。

(2)创业环境感知。采用GEM的量表,同时借鉴魏江等[20]的成熟研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了修正。正式量包括政府环境感知和经营环境感知两个维度,其中政府环境感知包括政策法规、政府职能、政府信息、融资服务和政府干预五个方面,因子载荷0.57~0.71;经营环境感知包括知识产权保护、财产安全保障、基础技术条件、诚信社会环境、产品市场环境五个方面,因子载荷0.55~0.67。采用Likert五点计分,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是0.79。

(3)创业精神。采用Covin等开发的创业精神量表[22],国内已有成熟的验证应用。包括创新性、先动性和风险承担性3个维度,共9个条目,采用Likert五点计分,国内有研究进行了验证应用[23],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是0.81。

1.3 同源误差的检验

本文在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过程中,虽已通过反向问题等问卷基本编排法、匿名等进行了事前控制,并通过两个时间点收集数据。但因数据均为自我报告,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为此,本研究采用Human单因素检测法,将所有题项进行单因素分析,没有发现独大的单因子存在,最大的因子仅解释了26.9%的方差变异量,这表明本研究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并不严重。此外,本文进一步运用Lisrel软件构建了一个单因子测量模型,将所有测量题项指向一个独立的因子,模型拟合结果很不理想,这进一步表明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本文所有变量的测量量表均来自成熟量表,在大规模的开展问卷调查之前,本研究先进行了预测试,基于预测试收回的问卷开展了信度分析,发现各变量的Chronbach′α系数均高于门槛值(0.7),这表明本研究所有变量的测量量表均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好。为了进一步确认量表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来检验其收敛效度,结果分析心理资本、创业环境感知和创业精神因子均能累计解释其50%以上的变异量,且每个条目在其因子的负荷值均大于0.5,这说明心理资本、创业环境感知和创业精神等测量量表均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此外,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见表1),三因子模型的拟合效果明显优于二因子模型以及单因子模型,说明心理资本、创业环境感知和创业精神分属不同构念,不同测量量表之间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

表1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注:PC代表心理资本,EE代表创业环境感知,ES代表创业精神。

2 结果分析

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选择新生代农民工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所处行业等作为控制变量,其中,性别类男性取值为1、女性为2,学历按照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及以上取值分别为1~3。表2给出了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其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资本、创业环境感知和创业精神变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研究分析同时还显示,年龄、性别、所处行业(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企业规模和性质等控制变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2 假设检验

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来验证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资本、创业环境感知对创业精神的影响作用,比较研究假设模型与替代模型的拟合度,见表3。假设模型采用的是部分中介模型,即心理资本对创业精神既有直接作用,也有通过创业环境感知对创业精神的间接作用。两个替代模型与现有数据都匹配尚可,其中,模型1相对模型2要稍好些,但χ2/df、CFT、IFI、TLI、RMSEA等拟合指数综合来看都没有假设模型的拟合指数好,这表明假设模型与实证数据是最佳的拟合,是相对最优的模型,本文的假设模型对变量之间的关系做出了相对最好的解释。因此本文选择假设模型作为最终模型,也就是心理资本对创业精神存在直接影响作用,而心理资本除了直接正向影响创业精神的同时,还通过直接影响创业环境感知间接影响创业精神,因此,假设1得到支持。同时路径系数显示,心理资本对创业环境感知作用极其显著(β=0.54,p<0.001),创业环境感知对创业精神作用显著(β=0.59,p<0.001),表2显示二者也高度相关(r=0.56,p<0.001),因此,假设2、假设3得到支持。结构方程模型比较的结论是创业环境感知在心理资本与创业精神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假设4得到支持。

表2 相关系数

注:*p<0.05,**p<0.01,***p<0.001。

表3 结构方程模型的比较

注:模型1为完全中介模型,在假设基础上删除了心理资本对创业精神的直接作用;模型2为直接作用模型,在假设模型基础上删除了创业环境感知对创业精神的作用。

2.3 案例研究

本文案例的背景是江苏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12年,初始注册资金为150万元,创始人为三名新生代农民工合伙人,运营五年来,经历了创业最初两年的艰难阶段后,呈现出相对稳定的运营状态,形成了初创阶段与稳定阶段两个阶段。本文分析了该公司三名创始人的12条里程碑事件,从相应的访谈中选取了属于心理资本、创业环境感知和创业精神的事件,按照“年份—事件发生顺序”进行编码,最终形成了内容单元编码汇总,根据最终编码对应访谈内容,从中筛选出频次超过三次的高频词汇,根据高频词汇确定指标对应的词典,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自我效能、韧性、风险承担频次突出。结合访谈中该公司在创业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心理资本、创业环境感知对创业精神影响都在增加,其中,心理资本对创业精神作用尤为明显。其中,第一阶段,乐观、韧性、融资服务、产品环境对风险承担的关联性相对明显,而在第二阶段,自我效能、社会环境对创新性的关联性则显得更为突出。

表4 变量及词典

3 研究结论与讨论

3.1 研究结论

第一,心理资本变量既有通过影响创业环境感知,进而间接影响创业精神,也有直接影响职业胜任力创业精神;第二,创业环境感知直接影响着创业精神;第三,创业环境感知在心理资本与创业精神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3.2 理论意义

本研究发现心理资本变量对提升创业精神的重要性。心理资本变量既有通过影响创业环境感知,进而间接影响创业精神,也有直接影响创业精神。该结论既丰富了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资本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发展了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精神的相关理论。国内外学者就心理资本的前因及后果等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但从心理资本出发探究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精神的分析还不多见,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有益视角。此外,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中国特色的巨量群体,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变迁的重要力量,未来这种力量的作用会愈加突出,其独特的时代背景与素质内涵左右着中国新型城镇化,尤其是人的城镇化、人的素质供给的进程,本文基于中国本土情境下的实证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创业精神的理论蕴涵。

3.3 实践意义

(1)基于当前中国社会处于深度转型的背景,心理资本对创业精神影响的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胜任力提供帮助,而创新社会治理的综合机制不仅主要是创新创业环境的优化机制,而且也是提升心理资本,并将其由软环境提升为硬实力,作为战略举措[24],尤其是优化区域心理资本,应进一步结合区域经济社会特点,出台并完善具有实践操作性的积极的创业政策,优化创业公共政策服务[25],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胜任力,增强创业环境感知,营造想创业、能创业、支持创业的社会氛围。完善返乡农民工自我创业机制,营造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发展的环境,推动其就业转型,尤其是意识的转型,实现被动就业向主动创业的升级。

(2)综合国内研究,从整体上看,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规模小、收益低、稳定性差、创业成功率低[26-27],所以迫切需要通过投资、开发心理资本,增加其创业环境感知,增加其“获得感”,进而更持久有效地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精神,更好地促进其城市融入[28-31]。国内也有研究显示心理资本等也均能显著积极地预测主客观职业成功[32]。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市场激竞争的不确定性已经成为当前确定性特征。因此培养“终身创业力”应是每个新创组织的职业生涯目标之一,这就需要强化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精神的心理资本内在动力和创业环境的外在动力[33],切实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创业动力,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3):63-76.

[2]王佃利,刘保军,楼苏萍.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J].中国行政管理,2011(2):111-115.

[3]MUOFHE N J,DUTOIT W E.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s and entrepreneurial role models influence on career choice[J].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11(1):345-359.

[4]ENGLE R L,SCHLAEGE C,DELANOE S.The role of social influence,culture and gender on entrepreneurial intent[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repreneurship,2011(4):471-492.

[5]SCHUMPETER J A.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4.

[6]德鲁克·彼得.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89.

[7]MINER J B,RAJU N S.Risk propensity differences between managers and entrepreneurs and between low-and high-growth entrepreneurs:a reply in a more conservative vein[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4,89(1):3-13.

[8]BAUM J R,LOCKE E A.The relationship of entrepreneurialt raits,skill,and motivati on to subsequent venture growth[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4,89(4):587-598.

[9]MAN T W Y,LAU T,CHAN K F.The competitivenes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a conceptualization with focus on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2,17(2):123-142.

[10]刘帮成,唐宁玉,陶祈.基于仿真的公司创业胜任力评估技术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8):39-43.

[11]GEORGE G,ZAHRA S A.Culture and its consequences for entrepreneurship[J].Ent-repreneurship:theory and practice,2002,26(4):5-8.

[12]HANSEN E L.Entrepreneurial network and new organization growth[J].Entrepreneurship:theory and practice,1995,19(4):7-19.

[13]CHEN C C,GREENE P G,CRICK A.Does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distinguish entrepreneurs from manager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8,13(4):295-316.

[14]DUNNET,ROBERTS M J,SAMUELSON L.Patternson of firm entry and exit in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1988,19(4):495-515.

[15]HYYTINEN A,RUUSKANEN O.Time use of the self-employed[J].Yklos,2007,60(1):105-122.

[16]DIANE R.Relationships among leader-member exchange quality,satisfaction with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and creativity in entertainment organizations[M].Los Angeles:Allian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California School of Organizational Studies,2004.

[17]赵波.新生代创业者创业卷入创业环境感知与创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商企管理,2015(6):70-74.

[18]MCMULLEN S,BAGBY R,PALICH E.Economic freedom and the motivation to engage in entrepreneurial action[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8,32(5):875-895.

[19]GOHMANN F,HOBBS K,MCCRICKARD M.Economic freedom and service industry growth in The United State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8,32(9):855-874.

[20]魏江,权予衡.“创二代”创业精神、环境与创业幸福感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4(9):1349-1357.

[21]LUTHANS F,YOUSSEF C M,AVOLIO B J.Psychological capital:developing the human competitive edge[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22]COVIN J G,SLEVIN D P.Strategic management of small firms in hostile and benign environment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9,10(1):75-87.

[23]ZHOU K Z,LI C B.How strategic orientations influence the building of dynamic capability in emerging economie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0,63(3):224-231.

[24]蒋建武,赵曙明.心理资本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J].经济管理,2007,29(9):55-58.

[25]张文宏,张莉.劳动力市场中的社会资本与市场化[J].社会学研究,2012(5):1-23.

[26]傅晋华,刘旭东,丁冬.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活动特征、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J].中国科技论坛,2014(7):139-142.

[27]吴新慧,黄兆信.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绩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3(10):189-193.

[28]秦昕,等.从农村到城市:农民工的城市融合影响模型[J].管理世界,2011(10):48-57.

[29]张宏如.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还是心理资本[J].管理科学,2015(6):180-181.

[30]刘程.资本建构、资本转换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J].中国青年研究,2012(8):60-64.

[31]王佃利,等.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J].中国行政管理,2011(2):111-115.

[32]周文霞,谢宝国,辛讯,白光林,苗仁涛.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影响中国员工职业成功的元分析[J].心理学报,2015,47(2):251-263.

[33]张宏如.中国情境下的员工帮助计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77.

猜你喜欢
创业精神新生代农民工
集体记忆中的大庆创业精神建构与整合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新生代”学数学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实用人机交互”教学改革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