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冬芸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畜牧兽医分院,成都 温江 611130)
在我国的小动物临床上,传统的固定材料主要有骨板、髓内针和钢丝,外固定支架的应用还不广泛。而在国外,外固定支架已经成为治疗小动物骨折的一种常规技术,其类型和应用范围也相当广泛。外固定支架属于生物学固定方法的一种,无需强求解剖复位,维持基本复位状态即可,主要通过生成大量骨痂达到骨骼二期愈合,因此具有以下优点:其一,避免了为达到解剖复位而对骨断端局部造成更大医源性损伤;其二,骨骺二期愈合的速度比一期愈合快,能够明显缩短骨折治疗时间[1]。此外,近年来,在治疗骨折上生物接骨的理念已经逐渐传播开来,生物接骨所推崇的理念是:远离骨折部位进行复位,以保护骨折局部软组织附着;不强求骨折解剖复位;使用低弹性模量的内固定物;减少内固定物与骨皮质之间的接触面积等[2]。外固定支架正是一种符合生物接骨理念的方法,适应于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伤口感染骨折、关节固定、骨延长术、骨移植术及某些骨关节矫形等。
1.1 病例1 金毛犬,一岁零九个月龄,雄性,体重23 kg,被车撞,右前肢悬吊不着力。经X-RAY确诊右前肢桡骨、尺骨骨折(图1),外固定支架固定(图2),术后2个月拆除支架,运动良好。
图1 右前肢桡骨、尺骨骨折
图2 外固定支架固定
1.2 病例2 哈士奇犬,雄性,1岁零9个月龄,被车撞,左前肢悬吊,经X射线检查,左前肢桡骨远端骨折(图3),外固定支架手术(图4),术后恢复正常(图5)。
外固定支架操作要求对接完好、支架安置恰当,并要确保断段受力均匀,使其不偏离骨轴线,除了要有良好的外固定支架材料,还要求手术人员熟知局部解剖结构、外固定支架的生物力学原理以及娴熟的操作技术。
2.1 术前检查 常规检查:因骨折病例大多数是受到强大的外力作用,故术前常规检查如血常规和生化指标检测尤其重要,通过检测了解病例有无其他并发症,以便作出手术风险评估。
X射线检查 拍摄X线片对矫形外科的确诊是必要的,观察某个部位一般需要拍摄正位片和侧位片。检查长骨骨折和骨折的修复情况时,X射线检查部位应包括骨折骨相邻关节。
图3 左前肢桡骨远端骨折
图4 外固定支架固定
图5 术后恢复正常
2.2 手术通路 根据骨折部位确定固定针的穿入位置,肱骨和股骨采取肢外侧通路;桡骨和尺骨采取肢前内侧通路;胫骨采取肢内侧通路。对于需要进行有限切开整复的病例,可在固定针穿入位置的旁边切开皮肤,再依次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直至骨断端。
2.3 手术操作要点
(1)无菌操作:整个手术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出现感染。
(2)支架的选择:外固定支架的类型包括Ⅰ型、Ⅱ型、Ⅲ型和环形外固定支架,其固定强度依次增加,根据临床经验,Ⅰ型外固定支架的固定强度能够满足绝大部分四肢骨折治疗要求[3],通常用于所有长骨和下颌骨,双侧面支架限用于胫骨、桡、尺骨和下颌骨;同时Ⅰ型外固定支架对动物造成的创伤最小,术后容易恢复并且易被动物主人所接受。
(3)钻孔:将固定针穿入部位的皮肤用手术刀切开,切口的长度根据固定针直径的大小确定。使用比固定针直径稍小的钻头分别在上、下骨断端上钻取预钻孔,应钻穿两侧骨皮质。选择合适的骨平面进针,一般选择前内侧或内侧面,肱骨是前外侧面;股骨为外侧面),每侧骨断端至少钻2个孔,但一般不超过4个,钻孔时需使用导钻固定钻头,防止滑动[4]。
(4)固定:选择粗细适合的固定针和连接棒,在骨断近端及远端进针与靠近骨折末端或接近骨折线进针稳定性最大。固定针要与骨折线保持骨直径一半的距离,防止骨裂发生。使用电钻穿入或固定针配套的工具手动依次拧入,将固定针的尖端穿出对侧骨皮质即可,无需穿出过多,一般固定针未全部插入两层皮质骨,针会松动,不能达到固定的目的,多数针尖可在远侧皮质骨触摸到。利用固定夹将固定针与固定杆连接,但不需拧紧,同时将断端进行复位,在维持复位状态时再进行拧紧。固定时每个骨断段使用3~4根固定针能增加固定强度,同一侧骨断端内的固定针应平均分布,以达到最佳的骨把持力。如果骨断端在靠近骨折线处,则容易出现骨裂,在放置固定针时需避开或增加其他辅助固定方法。
固定针与骨骼长轴所成的角度可以是直角、锐角或钝角,但应尽可能地使所有固定针的长轴处于同一平面上,这样可以消除固定针成角对骨骼造成不必要的应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使所有固定针处于同一平面,为了使所有固定针处于同一平面,可在预钻孔时放置参照物或者根据经验进行确定。如果放置完所有固定针后发现未处于同一平面,不可重新在原固定孔上拔出调整,但通过调整固定夹的方向进行修正。
处理好固定针与肌肉和皮肤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手术的成败,在穿针时,应使固定针对周围肌肉产生的刺激及张力最小,可选择肌肉较薄的部位及肌缝处穿针,如果固定针需穿过肌肉,应先将骨折复位,使该肌肉处于正常解剖位置后再进行穿针,笔者认为对骨折局部组织进行保护和寻求更快愈合速度比手术方法和复位程度更加重要。
3.1 拆支架前不要洗澡,以防伤口感染等意外发生。
3.2 每周拍1次X-RAY观察情况,如果通过X线片确定骨痂生长良好并且骨折线消失,同时动物患肢行走正常,可以拆除支架,拆除时间通常为2~5个月。
3.3 外固定支架拆除要在动物镇静或麻醉状态下进行,首先将固定夹松开,使固定杆和固定夹与固定针分离,再将固定针旋转出体外即可。拆除全(双侧)固定针时,将一侧的针剪短,并对断头进行消毒,然后从另一侧取出固定针。如果拆除后针道处渗血,可使用纱布和绷带包扎进行压迫止血。拆除固定针时会有组织损伤,对损伤组织进行消毒,在针的位置覆盖无菌纱布敷料,包扎绷带,维持48~72 h。较大的固定针孔常愈合良好,拆除固定针后不需进行缝合,以免因导致渗出物不能流出而形成脓肿。
参考文献:
[1] Fossum T W.Small animal surgery[M].Elsevier LTD,Oxford,2012:1 095.
[2] 徐莘香,刘一,刘建国.机械接骨术与生物接骨术[J].中华创伤杂志,2003,19(2):3-6.
[3] 于涛,龚国华,陈伟锋,等应用Ⅰ型外固定支架治疗52例犬猫四肢骨折[J].中国兽医杂志,2016,52(8):81-83.
[4] 张海彬,夏兆飞,林德贵.小动物外科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83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