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无人作战系统技术发展与作战应用

2018-05-10 08:12林龙信张比升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水面无人系统

林龙信, 张比升

水面无人作战系统技术发展与作战应用

林龙信, 张比升

(中国人民解放军 91054部队, 北京, 102442)

水面无人作战系统作为海军新概念武器系统, 对于增强海军部队的作战能力及提高作战效能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美国“斯巴达侦察兵”、“反潜战持续跟踪无人艇(ACTUV)”、“无人水面和水下航行器Submaran S10”、“通用水面无人艇(CUSV)”和以色列“保护者”、“银枪鱼”为典型代表, 分析了国外水面无人作战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水面无人作战系统的“岸基”和“舰载”两条技术发展路线, 分析了水面无人作战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及其潜在作战应用领域, 并从作战应用角度提出了快速部署与回收、海上应用安全、目标精确识别、自主规划与指挥控制、互操作性以及环境适应性与故障响应等水面无人作战系统部署应用需重点解决的问题。为国内海军水面无人作战系统的建立与发展提供借鉴。

水面无人作战系统; 水面无人艇; 技术发展; 作战应用

0 引言

水面无人作战系统是由无人水面作战平台、任务载荷、指挥控制系统以及信息网络组成的综合化作战系统, 是一种具有自主规划、自主航行能力, 并可通过自主方式或人工干预方式完成特定作战任务的海军新概念武器。

水面无人作战系统信息化程度高, 无需人员伴随, 适合执行全天候、高强度和高危险的任务, 如重要军事基地的巡逻和警戒等, 可适应岛礁、浅水及较恶劣海况, 作战使用效益高、风险低。根据任务载荷的不同配置, 可配合主力舰艇完成战场侦察、情报收集、预警巡逻、反水雷、反潜和反恐等多种任务, 也可独立部署执行反潜跟踪等作战任务, 是未来海上作战的重要力量之一, 将对未来的海上作战样式产生深远乃至革命性的影响。

水面无人作战系统涉及平台、传感器、导航、制导与控制、通信、图像处理、人工智能和自动武器等诸多领域, 是传统海上作战装备在基础理论、设计制造、试验以及作战使用等方面的重大创新。尽管目前国内外已研制多型水面无人作战装备并部分投入实际应用, 但由于海面环境的复杂性及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 水面无人作战系统整体还处于以作战应用为导向的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与试验验证阶段。随着海洋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及各国海军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 水面无人作战系统正迈入快速发展阶段, 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较好技术性能的代表性成果[1]。

文章在对国外典型水面无人作战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 分析了水面无人作战系统的技术发展路线、发展趋势和潜在作战应用领域, 并从作战应用的角度提出了水面无人作战系统部署应用需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

1 装备发展情况

1.1 国外发展情况

美国和以色列在水面无人作战系统的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开发了满足不同作战需求的多型装备, 其中代表性产品主要包括美国“斯巴达侦察兵”(Spartan Scout)、“反潜战持续跟踪无人艇”(anti-submarine warfare(ASW) continuous trail unmanned vessel, ACTUV)、Submaran S10、“通用水面无人艇”(com- mon unmanned surface vessel, CUSV)以及以色列“保护者”(Protector)、“银枪鱼”(Silver Marlin)等。

“斯巴达侦察兵”项目于2002年启动研发, 由美国海军水下战中心牵头, 雷声公司设计研发(见图1)。作为一种先进技术概念演示项目, “斯巴达侦察兵”主要用于保护主力部队免受不对称威胁攻击, 应对非对称作战环境; 在网络中心环境中提升传感器覆盖范围, 建立海上战场优势; 同时验证多功能水面无人作战系统的军事效能和可行性[2-3]。

“斯巴达侦察兵”包括7 m和11 m 2种平台类型, 采用刚性平底充气艇结构, 任务模块“即插即用”。它既可遥控操作也可自主活动, 在3级海情下的航速为28 kn(最大航速50 kn), 续航力8 h, 航程150 n mile, 有效载荷1350~2300 kg。其中, 7 m系统配备8台可360°转动的防撞摄像机和红外摄像机、导航雷达、全球定位卫星系统等设备, 主要用于侦察和监视; 11 m系统装备了武器单元, 可执行攻击作战任务。“斯巴达侦察兵”的最大优势是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 可根据需要加装多种任务模块, 从而使其成为美海军无人水面战技术的验证平台。截止目前, “斯巴达侦察兵”已在美海军部署并参加了多项作战任务。

“保护者”水面无人作战系统由以色列拉斐尔公司于2003年研制[1, 3-4](见图2)。其长度11 m, 最大航速40 kn, 续航时间8 h。“保护者”采用模块化设计, 可根据任务需要将不同的武器装备像搭积木一样快速安装在艇上, 执行部队保护、反恐、监视侦察、水雷战、电子战和精确打击等多种任务。“保护者”具有突出的隐身性能, 艇体侧面和上层建筑小角度倾斜, 并采用雷达吸波材料。“保护者”的主要武器是1门30 mm的机关炮, 用于压制或杀伤1.5~2 km距离内的敌方力量, 并打击4 km距离内的直升机。同时, 还可在主炮右侧加装新型舰载导弹。所有武器均采用电动操纵, 实现了无人操作。“保护者”已在美国、新加坡和以色列等多国海军中部署应用, 主要执行维和以及部队保护任务, 包括海上安全和拦截作战等[5]。

“银枪鱼”是以色列艾尔比特系统公司于2007年开发的一套无人水面作战系统(见图3)。该系统长10.6 m, 最高航速44 kn, 最大有效载荷2500 kg, 续航时间约36 h, 作战半径270 n mile。该系统可装备1门25 mm或30 mm“台风G”火炮或1套“台风GS”弹炮结合系统, 执行诸如情报、监视与侦察(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 ISR), 力量保护, 反舰战, 水雷战, 搜索救援, 港口和航道巡逻及电子战等作战任务。“银枪鱼”具有完善的人工智能系统, 可在失去远程遥控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已下达的任务; 能自行计算巡逻线路, 找出最佳的折返点; 可根据载油量及海况计算出最佳航行速度; 可对符合预先设定条件的可疑目标自动跟踪并搜集相关数据。

ACTUV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e- 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DARPA)与美国海军联合投资的项目, 旨在探索研究一种具有极长续航时间的新型自主式反潜无人水面作战系统[6-7]。该项目于2010年开始研制, 2016年完成下水和海试。其技术验证艇命名为“海上猎人”(Sea Hunter, 见图4), 在无人驾驶或无人远程操控下, 可在大洋水面航行2~3周。在完成2017年一整年测试后, “海上猎手”已正式移交海军研究办公室[8-9]。

“海上猎人”采用三体船型, 两侧各有1个增加浮力与稳定性的片体, 长40 m, 全宽12.19 m (含两侧浮力船体), 中央船体宽3.35 m, 排水量约140 t, 采用柴油机推进(双轴), 最大水面航速27 kn, 能在5级海况下持续操作, 在7级海况内能保证航行与生存[9-10]。传感器包括用于远距离水下目标定位的中频声呐和用于精确跟踪的高频主动声呐。此外, “海上猎人”还将配备卫星数据链路, 以便向数千海里外的控制站提供目标信息并与无人机、海上巡逻机、直升机等其他平台保持互联。“海上猎人”将具有突出的自主航行能力, 可脱离有人舰艇进行战区或全球独立部署; 能够在敌对环境条件下, 对静音柴电潜艇进行长期不间断地持续跟踪。

Submaran S10是美国海洋航空公司研制的一款小型无人水面和水下航行器(见图5)[11], 全长4.14m, 打开风帆后高2.45m, 重127kg, 以风能和太阳能为主要动力, 风力推动下航速可达5 kn。Submaran S10的优势在于长时间执行任务和超远程遥控, 能够长达数月连续在海上执行任务, 航行半径达5500 km, 遥控距离达到15 000 km。此外, Submaran S10还能收起风帆, 潜入水下200 m执行任务, 避开海面恶劣天气, 同时更好地实现监视功能。2016年, Submaran S10参加了美国海军为期3天的年度技术演习, 并验证了与水面舰艇、无人水下航行器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2017年, Submaran S10获得美国马丁公司的战略投资, 将进一步拓展其无人性能和军事功能, 以满足海上多样化任务需求。

2018年, 美国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NAV- SEA)和达信公司(Textron)签订协议, 在其CUSV上装备多种进攻性武器, 用以增强其水面作战能力[12], 如图6所示。CUSV长约12 m, 最高航速28 kn, 采用柴油燃料一次加油可续航72 h。该艇可通过卫星数据链路由远程控制站进行控制, 可以由美国海军所有大型水面舰艇搭载投放。之前, 美国海军已向达信公司购买2套CUSV系统用于猎雷测试。根据有效载荷尺寸, 其可能装备轻型反舰导弹、30 mm速射炮等武器并为远程反舰武器提供目标引导和数据中继。

在水面无人作战系统技术发展的基础上, 水面无人作战集群也获得突破性进展。2016年10月, 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宣布其在无人系统集群作战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所研发的无人系统集群作战技术将利用多艘无人艇的协同合作, 保护己方舰艇、巡逻港口并对抗敌方威胁。美国海军此前已进行了由13艘无人艇组成的集群作战试验(见图7), 下一步还将拓展到20艘或30艘的规模进行试验部署[13]。

总的来看, 国外水面无人作战系统技术发展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水面无人作战平台与武器系统集成应用与试验方面具备了较好的技术基础, 有望近期大规模装备部署并应用于实际作战。

1.2 国内发展情况

与美国和以色列等国家相比, 我国水面无人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 但经过相关研究院所和企业的集智攻关, 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是层出不穷。

2008年7月, 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与航天科工集团共同研发了我国首艘无人驾驶海上气象探测船“天象一号”, 并为青岛奥运会帆船比赛执行气象保障任务[14]。2014年9月,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发布“领航者”海洋高速无人测绘船, 主要用于环保监测、科研勘探、水下测绘、搜索救援及安防巡逻等领域[15]。2014年11月, 上海海事大学研发成功“海腾01”智能高速无人水面艇, 具备全天候、高海况下自主航行及实时水面监测和水下测量等功能[16]。2016年10月, 四方公司研制的“双M型”高速智能无人艇“SeaFly-01”在武汉南湖完成试航, 该艇全长10.25 m, 最高航速为45 kn, 可在4级海况下正常工作, 具备自主学习、自组网集群作业、三位一体自主避障等功能, 并可携带光电侦察、轻型武器、声呐等应用设备[17]。2016年11月,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发布M80海洋测量无人艇, 该艇采用独特模块化三体深V船型配合SSB(semi submerged bow)穿浪球艏设计, 具备智能吊放、自主航行、智能终端控制及实时远程通信等能力[18]。2017年7月,由安徽中科华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无人智能巡逻艇正式在安徽合肥市公安局列装并在巢湖举行了首巡仪式, 该艇具备自主巡航、自动避障、目标自动识别、多模式远程操控、自主返港等功能[19]。2018年2月, 由81艘云洲无人船组成的无人船队列队穿过港珠澳大桥, 其展现的多艇协同技术对海上作战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可有效提高水面无人作战系统集群的作战效能[20]。

尽管上述水面无人系统主要侧重于气象保障、海洋测绘等民用领域, 但随着我国全面推进无人智能技术的发展与规划, 我国的水面无人系统技术研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已逐步开展海洋环境测试和多平台编队测试, 并开始搭载任务设备在海洋地形测绘、海洋调查、部队训练等领域实践应用。

2 技术发展路线与趋势

2.1 技术发展路线

世界各国海军的作战任务一般包括近岸作战和远海作战2种类型, 其武器装备发展随着作战任务不同存在较大差异。作为一种新型海上作战力量, 水面无人作战系统的发展与军事作战需求、复杂海战场环境、关键技术突破情况以及部队装备规划等多种因素紧密相关。总体上看, 水面无人作战系统与地面、空中等无人作战系统具有相似的系统组成和基本特征, 比如它们基本都以作战任务为中心, 简化系统设计; 可执行枯燥、恶劣和危险的任务; 智能化程度高, 能有效应对突发情况等[21-23]。但海洋环境的特殊性和海上作战特点又对水面无人作战系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目前, 对应于近岸作战和远海作战的使命任务, 无人水面作战系统的发展主要存在2种不同的技术路线: 一是岸基无人水面作战系统, 其主要特点是以港口、基地等为依托, 一般以中、大型平台为主, 开展多功能设计, 承担岸基巡逻、警戒、测绘等作战任务; 二是舰载无人水面作战系统, 尤其是伴随编队遂行远海作战任务的无人水面作战系统, 其特点是小型便携, 追求模块化设计, 通过更换功能模块来适应不同作战任务需求。2种不同技术路线的无人水面作战系统在指挥控制、数据通信、部署回收以及环境适应等方面的要求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 岸基无人水面作战系统由岸基指挥系统控制, 一般用于近海作战环境, 其部署回收相对易于实现, 但需要可靠的远程数据通信能力, 以便将图像等相关作战信息或数据实时回传岸基指挥系统; 舰载无人水面作战系统由舰艇指挥系统控制, 一般需要由母舰携带外出执行任务, 其部署回收过程较为复杂,环境适应性要求也相对较高。

2.2 技术发展趋势

水面无人作战系统的特点决定了水面无人作战系统必须向自主化、协同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未来的水面无人作战系统将拥有很强的自主行为能力, 能够自主控制, 可在复杂的动态环境中独立或协作完成复杂多样的作战任务。

根据国外水面无人作战系统的装备发展情况及其研究计划和发展思路, 结合军事发展需求和作战方式的变化, 水面无人作战系统具有如下技术发展趋势。

1) 作战系统平台由专用化、单一化向通用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通用化、标准化是未来水面无人作战系统平台发展的主流趋势, 可实现不同任务载荷的模块化安装, 从而满足多样化作战任务需求, 降低装备成本。同时, 水面平台与水下平台的界线逐渐模糊, 出现了既能水面航行又能水下航行的跨界平台, 进一步提升了无人系统的新质作战能力。

2) 战场态势感知由结构化环境感知向非结构化环境感知与认知方向发展。

有效的战场感知是无人作战系统作战应用的前提。目前, 水面无人作战系统对海洋战场环境的感知和处理尚处于较低层次, 基本只能处理结构化环境, 对环境的自动理解水平较低。未来将随着技术的发展, 逐渐过渡到对非结构化不确定环境的感知, 为实现更高程度的自主提供条件。

3) 系统控制方式由遥控、程控向全自主控制方向发展。

高度智能的控制系统是无人作战系统遂行复杂作战任务的关键。目前水面无人作战系统的控制方式主要以简单遥控和预编程控制为主, 在有效应对不确定复杂环境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方面还存在较大不足。未来,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进步, 水面无人作战系统的控制方式将逐渐过渡到人机智能融合的交互控制方式, 甚至是高智能的全自主控制方式。

4) 作战使用模式由单平台作战向有人/无人协同作战以及多平台集群作战方向发展。

水面无人作战系统的投入使用将极大改变未来海战模式。水面无人作战系统与有人系统协同作战可充分发挥二者优势, 有利于作战任务的高效完成。以集群方式部署多套水面无人作战系统, 或者采取水面无人作战系统集群与水下、空中无人作战系统集群协同作战的部署模式, 将充分挖掘无人作战系统的作战效能, 是未来海战模式的发展方向之一。

3 作战应用展望

现代战争是在信息网络系统的联接和聚合下, 将情报侦察、预警探测、信息处理、指挥控制、战场机动、攻防行动以及支援保障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体系与体系间的对抗[24]。按照美国海军2007年首次颁布的《海军无人水面艇主计划》, 水面无人作战装备主要承担反水雷、反潜、海上安全、反舰、支持特种部队作战、电子战和支持海上封锁行动等7项使命任务[25]。水面无人作战系统具有的无人、机动灵活以及可执行多样化任务等特点, 使其能够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3, 6-7, 21, 26]。

3.1 情报、侦察与监视

水面无人作战系统一般体积较小, 通过一定的隐身措施可极大降低被敌方探测设备发现的概率; 同时, 它对资源配置的需求很少, 可长期机动深入前沿目标海域, 实施情报、侦察与监视任务, 增强海军的战场感知能力, 便于指挥官根据海战场情况调配兵力, 有效弥补天基、空中、舰载预警侦察体系对水下目标侦察能力的不足。

3.2 巡逻、警戒与支持海上训练

水面无人作战系统可充分发挥无需人员伴随出海的特点, 执行全天时、全天候、高强度和高危险任务, 对重要军事区域以及人员作业难以进入的区域进行巡逻和警戒, 保护关键军事设施, 拦截不明船只, 避免人员面临敌方小型武装或自杀袭击等威胁, 解决高强度和特殊作战任务需求。此外, 搭载相关功能模块后, 水面无人作战系统还可作为海上机动靶标, 支持导弹、舰炮、鱼雷等装备的反舰、反潜攻击训练, 解决海上实兵训练难题。

3.3 反潜、反水雷、反水面舰艇

水面无人作战系统配备声呐等探测设备, 可前出敏感海域实时监控或持续跟踪敌方水下力量, 增强舰艇编队的反潜能力。配备探雷和武器模块后, 可在没有海空优势的海区实施探雷和灭雷作业, 或对一般水面目标展开近距离隐蔽攻击, 解决远程隐蔽反水雷、反水面舰艇装备手段的不足。

3.4 执行非对称作战任务

水面无人作战系统在装备相应功能模块后, 可部分承担鱼雷快艇、导弹快艇和电子侦察船等的作用, 实现“以小打大”等非对称作战。同时, 在对岸火力支援、对岛礁作战、海上反恐维稳等方面, 还可承担火力突击兵角色, 实现非对称的抵近攻击作战, 为水面作战舰艇提供机动灵活的战术支援。

3.5 支持协同体系作战

水面无人作战系统既可以独立作战, 又可以发挥自身优势, 与其他各种有人或无人作战系统一起构成协同作战体系, 成为海上体系作战中的信息节点和武器单元, 进一步丰富海军体系作战的内涵。

4 作战应用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根据水面无人作战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以及部队作战使用实际, 为使水面无人作战系统在前述典型作战应用场景中有效发挥作用, 还需要着重解决以下主要问题。

4.1 快速部署与回收问题

水面无人作战系统遂行作战任务首先要解决其在作战海域的部署和回收问题, 包括如何随水面舰艇编队遂行远海作战任务, 如何快速投放至指定海域, 如何在海洋复杂环境条件下自主归航和回收等。目前, 水面无人作战系统在部署和回收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案: 一是采用大型登陆舰或运输舰, 或研制专用无人水面艇母舰, 用于搭载水面无人作战系统远海作战部署; 二是采用便携式平台, 将水面无人作战系统搭载在现役驱逐舰、护卫舰等有人作战舰艇上, 随母舰共同执行作战任务, 如“保护者”; 三是赋予水面无人作战系统更高的自主性和续航能力, 使其能在指定战区内独立部署和自主归航, 如ACTUV。在研制水面无人作战系统时, 应同步开发适应水面无人作战系统的部署与回收系统。

4.2 海上应用安全问题

一是航行安全。水面无人作战系统独立遂行作战任务, 面对的环境非常复杂, 既有己方和敌方的作战兵力, 还有商船、民船、暗礁等第三方障碍, 其航行行为一方面必须符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的要求, 另一方面还要面对浪、涌、流的不确定干扰, 这些因素对水面无人作战系统的海上航行安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二是设备安全。作为一型武器装备, 水面无人作战系统包含部分敏感设备, 应制定系统失控后的安全控制策略, 如设定约定返航点、定时发送位置信息、设计超时自毁装置等, 以保证海上应用安全。

4.3 海天目标精确识别问题

对目标进行快速精确识别是作战应用的前提。特别是对于无人作战系统, 目标判断失误更有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水面无人作战系统在海上游弋, 其作战目标可能是来自空中、水面或水下的多重威胁。海面航行带来的平台摇摆特性以及海天复杂环境也给海天目标探测和精确识别带来了很大困难。目前, 海天目标识别主要是通过多谱段多探测器成像探测技术、背景自适应建模与抑制技术, 并结合时间空间特征向量, 通过目标运动估计与预测来实现。未来需要结合先进图像处理、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等技术, 继续在动态条件下高精度稳定跟踪、远距离海天目标精确探测和目标自动精确识别等方面进行持续探索。

4.4 自主规划与指挥控制问题

水面无人作战系统任务能力的拓展首先依赖于其自主控制能力的突破。作为一类无人作战系统,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自主规划与控制能力, 才能解放操作人员, 并满足作战应用的实时性要求。衡量水面无人作战系统的自主性能, 必须充分考虑任务和环境的复杂性。参照无人机系统自主控制等级的定义, 可以将水面无人作战系统的自主性水平划分为遥控引导、预先规划、离线重规划、实时故障/事件响应、在线重规划、多平台协同、多平台战术重规划、分布式控制、完全自主等多个等级[27]。不同自主性等级的水面无人作战系统对应的作战应用方式具有很大的差异, 需要在设计时重点考虑。此外, 水面无人作战系统自主性能的提高又带来“武器开关由谁控制”的问题。特别是在无人作战系统的自主性尚未达到理想状态时, 更应妥善设计其指挥控制关系, 切实保证海上作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5 互操作性问题

互操作性是指水面无人作战系统在执行和完成任务时的协同能力, 是衡量水面无人作战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 未来发展的水面无人作战系统需在同类属性的不同系统之间、不同属性系统之间、联合作战各系统之间以及军用系统和民用系统之间具有互操作性。为了实现互操作性, 要求水面无人作战系统在控制、通信、数据、数据链等方面进行通用化、标准化设计, 以提高协同作战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

4.6 环境适应性与故障响应问题

水面无人作战系统需要在不同海域自主执行作战任务, 而海洋环境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不同海域之间甚至是同一海域的不同时刻之间的海况都可能存在显著差别。执行长期作战任务的水面无人作战系统还需重点关注低能耗、长航时航行问题。此外, 还应通过建立专业保障大队、模块化配件设计等途径解决无人作战系统的故障响应与处理问题, 保障无人水面作战系统在海上执行任务期间的适应性和可用性。

5 结束语

经过长期探索和攻关, 水面无人作战系统作为现有武器装备有力补充的重要作用已初步显现。从技术层面考虑, 发展水面无人作战系统的主要单项技术已基本成熟, 具备了一定的实用性。但在系统集成和作战应用层面, 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需要在研制、试验和部署的实践过程中逐步解决。随着海军作战需求的进一步牵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 水面无人作战系统必将成为未来海军武器装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海上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1] 杨文韬. 世界无人水面艇发展综述[J]. 现代军事, 2014(10): 58-60.

[2] Matthew Richter. Operational Manning Considerations for Spartan Scout and Sea Fox Unmanned Surface Vehicles (USV)[D]. Monterey: 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 2006.

[3] 李家良. 水面无人艇发展与应用[J].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2, 37(6): 203-207.

Li Jia-liang.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Unmanned Surface Vehicle[J]. Fire Control & Command Control, 2012, 37(6): 203-207.

[4] Gilat E. The Human Aspect of Unmanned Surface Vehicles[EB/OL]. (2012-08-05)[2018-03-21]. http://defense- update.com/20120805_human_aspects_of_usv.html.

[5] 吴新建. 新加坡部署无人水面航行器可配各种小口径武器[EB/OL]. (2014-11-10)[2018-03-21]. http://mil.sohu. com/20141110/n406251702.html.

[6] 李本江, 高孟, 罗向前. 美反潜无人艇作战使用分析[J]. 舰船电子工程, 2012, 32(8): 3-5.

Li Ben-jiang, Gao Meng, Luo Xiang-qian. Analysis on the Operational Application of US ACTUV[J]. Ship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012, 32(8): 3-5.

[7] Rogoway T. DARPA’s Unmanned Submarine Stalker Could Change Naval Warfare Forever[EB/OL]. (2015- 04-03)[2018-03-21]. http://foxtrotalpha.jalopnik.com/darpas- unmanned-submarine-stalker-could-change-naval-wa-1695 566032.

[8] Scammell R. DARPA Successfully Completes Unmanned Vessel Programme[EB/OL]. (2018-02-01)[2018-03-21]. http://www.naval-technology.com/news/darpa-successfully- completes-unmanned-vessel-programme/.

[9] 华征明. DARPA成功完成“海上猎手”无人水面艇项目[EB/OL]. (2018-02-02) [2018-03-21]. http://www.dsti.net/ Information/News/108432.

[10] Wikipedia. Sea Hunter [EB/OL]. (2018-03-10) [2018-03- 2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ea_Hunter.

[11] 温俊华. 美国军民两用“无人水面和水下航行器” Submaran S10 [EB/OL]. (2017-09-20)[2018-03-21]. http://m. sohu.com/n/513295547/.

[12] 王珊珊. 美国海军与德事隆公司将为通用无人水面艇增加武器装备[EB/OL]. (2018-01-11)[2018-03-21]. http:// www.dsti.net/Information/ News/108112.

[13] 牧野, 远望智库. 无人机集群作战技术研究专刊[EB/OL]. 远望周刊. (2017-05-28)[2018-06-03]. http://www.sohu.com/a/ 145725962_175233.

[14] 百度百科. 天象一号[EB/OL]. (2016-01-16)[2018-03- 21].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4%A9%E8%B1%A1%E4%B8%80%E5%8F%B7/13211089?fr=aladdin.

[15] 种筱娜. 珠海驶出中国首款海洋高速无人船“领航者”[N/OL]. 珠海特区报. (2014-09-15)[2018-03-21]. http://zh. southcn.com/content/2014-09/15/content_108486913.htm.

[16] 上海海事大学. 科技创新在海大——“海腾01”号智能高速无人水面艇研发成功[EB/OL]. (2014-11-28)[2018- 03-21]. http://www.shmtu.edu.cn/node/2727.

[17] 百度百科. SeaFly-01[EB/OL]. (2016-10-31)[2018-03- 21]. https://baike.baidu.com/item/SeaFly-01/20174610?fr =aladdin

[18] 央广网. 国内首款海洋测量专用无人船平台发布[EB/OL]. (2016-04-28)[2018-03-21]. http://news.cnr.cn /native/city/20160428/t20160428_522016560.shtml.

[19]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全国首艘无人智能巡逻艇在合肥天鹅湖举行首航仪式[EB/OL]. (2017- 07-06)[2018-03-21]. http://www.hf.cas.cn/xwzx/gzdt/20 1707/t20170704_4822426.html.

[20] 云洲智能. 从春晚看中国实力全球首次大规模无人船协同编队震撼亮相[EB/OL]. (2018-02-16)[2018-03-21]. http://www.yunzhou-tech.com/News/detail/id/279.html.

[21] 牛轶峰, 沈林成, 戴斌, 等. 无人作战系统发展[J]. 国防科技, 2009, 30(5): 1-11.

Niu Yi-feng, Shen Lin-cheng, Dai Bin, et al. A Survey of Unmanned Combat System Development[J].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 Technology, 2009, 30(5): 1-11.

[22] 林剑峰, 马善伟. 水面高速无人艇自主控制系统研究分析[J]. 船舶与海洋工程, 2014(4): 57-60.

[23] 闫超, 张志雄, 罗自荣, 等. 美国海军无人系统作战特点及关键技术分析[J]. 国防科技, 2014, 35(5): 41-45.

Yan Chao, Zhang Zhi-xiong, Luo Zi-rong, et al. Characteristic and Key Technologies Analysis of Unmanned System Operation[J].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 Technology, 2014, 35(5): 41-45.

[24] 任连生.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概论[M]. 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0.

[25] Department of the Navy. The Navy Unmanned Surface Vehicle( USV) Master Plan[R]. United States Navy, 2007.

[26] 尚燕丽. 海军发展无人作战平台的需求、现状与展望[J]. 国防技术基础, 2009(1): 40-43.

[27] 高劲松, 余菲, 季晓光. 无人机自主控制等级的研究现状[J]. 电光与控制, 2009, 16(10): 51-54.

Gao Jin-song, Yu Fei, Ji Xiao-guang.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ies on Autonomous Control Level of UAVs[J]. Electronics Optics & Control, 2009, 16(10): 51-54.

(责任编辑: 陈 曦)

Technical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al Application of Unmanned Surface Combat System

LIN Long-xin, ZHANG Bi-sheng

(91504thUnit,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of China, Beijing 102442, China)

The unmanned surface combat system(USCS) is a kind of new concept navy weapon system,which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enhancing the operational capability and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naval forc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analyzes the researche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USCSs, including U.S. Navy’s Spartan Scout, anti-submarine warfare (ASW) continuous trail unmanned vessel(ACTUV), unmanned surface and undersea vehicle Submaran S10, common unmanned surface vessel(CUSV), and Israeli Navy’s Protector and Silver Marlin. Furthermore, two technical development routes of shore-based and ship-based USCSs are discussed, and the technical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potential operational applications are analyzed. The main issues needing to be solved for deployment and operational application of USCS are raised, including rapid deployment and recovery, marine application safety, accurate target recognition, autonomous planning and command control, interoperability,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and fault respons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hinese Navy in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USCS.

unmanned surface combat system(USCS); unmanned surface vehicle(USV); technical development; operational application

TJ99; U674.7

A

2096-3920(2018)02-0107-08

10.11993/j.issn.2096-3920.2018.02.002

林龙信, 张比升. 水面无人作战系统技术发展与作战应用[J].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2018, 26(2): 107-114.

2018-03-10;

2018-04-16.

林龙信(1980-), 男, 工程师, 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无人系统等海军新型装备论证.

猜你喜欢
水面无人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HUMS在无人直升机上的应用与展望
WJ-700无人机系统
品“助读系统”之妙
水黾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反击无人机
诗到无人爱处工
无人岛上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