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诊断价值

2018-05-09 03:22黄琦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颈动脉

黄琦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成像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具体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0例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诊断结果为最终标准,检验MRI对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检查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MRI检查的准确性为90.6%,敏感性为93.1%,特异性为97.5,MRI检查结果与DSA检车结果的异质性系数Kappa值为0.863。结论:MRI是临床上诊断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一种可靠手段,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颈动脉的狭窄程度,而且能依据信号反馈分析粥样硬化板块的组成,对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有着很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成;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3--01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上诱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因素,由颈动脉斑块生长或破裂造成的血栓和颈动脉狭窄,都是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子。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可以较为清晰地反应颈动脉血管的状态,显示血管内动脉斑块的情况,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和病理分析都有著重要的价值[1]。本次研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诊断结果为最终标准,检验MRI对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检查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了2015年5月到2017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260例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了男性患者142例,女性患者118例,年龄在43岁到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3±8.3)岁。其中包括了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患者151例,有常年糖尿病史的患者100例,有常年高血压历史的患者152例,有冠心病史的患者31例,有高血脂症病史的患者89例,有卒中史的患者85例,有吸烟习惯的患者162例,有饮酒习惯的患者58例。全部患者按照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确诊为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1.2 出入组标准 入组标准:(1)依照诊断标准进行确诊的患者;(2)没有MRI检查禁忌症的患者;(3)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出组标准:(1)正在接受其他药物或器械治疗的患者;(2)存在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3)患有肿瘤、感染、颅内出血、脑卒中的患者;(4)有MRI检查禁忌症的患者;(5)不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使用本院3.0T的磁共振扫描仪以及扫描颈动脉专用的8通道表面线圈为患者进行扫描,扫描序列选用颈动脉多序列成像,包括T1WI、T2WI、PDWI、TOF、MP-RAG、CE-TAWI。以患者颈动脉的矢状面图像作为定位图像,将颈动脉分叉部位作为扫描的中心点,由此来确定患者的扫描范围,对扫描的具体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2]。

1.4 观察指标 根据MRI的检查结果和DSA的检查结果计算Kappa值,计算得出MRI检查对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检查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当Kappa值大于0.75时,认为两种检查手段的异质性较好。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 SPSS19.0 对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分别用t和 进行检验,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图像结果进行审查的过程中,发现有10例患者的图像不清晰,会影响研究结果,将这10例排除在统计之外,最终统计在内的包括250例患者MRI检查数据和DSA检查数据。在250例患者接受检查的500直血管中,MRI图像显示,有290支轻度狭窄,有99支中度狭窄,有90支重度狭窄,完全闭塞的有21支;DSA图像显示,有281支轻度狭窄,有108支中度狭窄,有90支重度狭窄,完全闭塞的有21支。

MRI检查的准确性为90.6%,敏感性为93.1%,特异性为97.5,MRI检查结果与DSA检车结果的异质性系数Kappa值为0.863,一致性较好。

3 讨论

通过磁共振呈现技术进行诊断,可以较为清晰地反应颈动脉血管的状态,显示血管内动脉斑块的情况,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和病理分析都有着重要的价值。DSA被公认为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MRI于DSA诊断结果的对比,发现MRI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现象。其原因可能是MRI对慢血流、涡流、层流的敏感性相较于DSA略有差距,患者出现湍流现象可能会对弥散成像有所影响,在患者的血管狭窄处,如果出现血流紊乱、血流移相,在MRI成像的结果上,也会有所偏差。而且随着检查时间的推移,患者的呼吸运动、不自觉地吞咽等,都可能产生一些伪影,对诊断结果形成干扰。但是在进行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发现,MRI自身所具有的多种成像技术,可以进行相互弥补,有效避免单一的成像技术对血管狭窄程度的过高估计[3]。

经过研究证实,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来进行检验,MRI检查的准确性为90.6%,敏感性为93.1%,特异性为97.5,MRI检查结果与DSA检车结果的异质性系数Kappa值为0.863。

综上所述,MRI是临床上诊断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一种可靠手段,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颈动脉的狭窄程度,而且能依据信号反馈分析粥样硬化板块的组成,对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有着很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潘晓畅, 黄凌云, 陶晟臻,等. 联合超声B模式成像与弹性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风险评测的可行性研究[C]//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超声生物效应专委会学术会、重庆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学术会议. 2013.

韩旭, 刘丹青, 崔豹,等. 3.0T高分辨磁共振评价脑缺血患者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差异[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4, 35(7):654-656.

潘晓畅, 黄凌云, 陶晟臻,等. 联合超声B模式成像与弹性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风险评测的可行性研究[C]//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超声生物效应专委会学术会、重庆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学术会议. 2013.

猜你喜欢
磁共振成像颈动脉
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或只一步之遥
关于颈动脉斑块的几个问题
人跟蛇一样也有致命“七寸”
颈动脉狭窄要手术吗
亲吻会致死,是真的吗
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技术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研究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护好你的颈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