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刚 李洪涛
摘 要:饲料安全是指饲料产品必须对动物健康和保证其正常生长,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健康和生活不会产生不良影响,能否保证饲料安全涉及饲料原料的来源、生产加工、贮存、运输及饲喂等各个环节。这些环节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饲料安全。为确保饲料质量,必须对其安全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此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全面解决饲料安全问题,加强畜牧业产品安全。
关键词:饲料安全;影响因素;相应对策
1 影响饲料安全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
1.1 抗生素
长期给畜禽饲喂含有抗生素的日粮,或在防治畜禽疾病时大量使用抗生素,同时未遵守农业部关于药物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的有关规定,易导致动物肠道内及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并可通过耐药因子――R因子传递到其他敏感细菌,使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继而将这种耐药性从畜体细菌传至人体内细菌,导致人类疾病的治疗危机。随着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其对畜禽的抗病和促生长效果逐渐降低,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不断加大,从而造成畜禽产品中药物残留量不断增加。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动物性食品中的抗生素残留有可能导致人体DNA结构发生突变,从而造成致残、致畸、致癌的严重后果,影响人类健康。
1.2 激素类和精神药品类添加剂
激素类添加剂主要包括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性激素和蛋白同化激素,农业部颁布的《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中都有具体规定。但盐酸克仑特罗的使用屡禁不止。近年来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地均有人食用了含“瘦肉精”的猪肉及内脏发生群体急性中毒事故的报道。在饲料中违法添加这些激素类和精神药品类物质,会直接影响畜产品的安全和人类的健康,对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不安全因素。
1.3 饲料原料的农药残留及农业污染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普遍存在农药过量使用的问题,特别是化学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大量益虫、益鸟和益兽,破坏了生态平衡,同时还大量残留在作物的籽实、根、茎和叶中,用作饲料则随食物链富集到畜产品中,从而间接影响畜产品的安全和人类的健康。大量研究表明,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现在土壤中的生物活性只有20世纪70年代的1/10,土壤有机物的大量流失和耗竭,使其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而大量化肥进入水体后也给湖泊造成了严重的富营养化,从而加剧了农业用水的污染,最终影响到农作物或饲料原料的安全。
1.4 有毒有害物质
植物性饲料中大都存在一些能使饲料营养价值降低的抗营养因子,该类物质大多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当使用具有这些成分的原料作饲料时,不但会干扰饲料中养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还会对动物产生各种毒害作用。饲料原料贮存不当或含水量大以及膨化、制粒等加工过程中去湿不完全,则易造成饲料霉变。霉变饲料中含有大量能导致人、畜中毒的霉菌及其毒素。在高温高湿季节或地区,脂肪含量较高的饲料易发生水解型和氧化型酸败,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过氧化物,发出特殊的异味,影响饲料营养价值和适口性,进而影响动物健康和肉品质。用受农药污染的饲料长期饲喂动物,易造成动物中毒或在组织中蓄积,引起组织器官病变或功能失调等。如在饲料中添加高铜、高砷制剂,虽可达到促生长的目的,但易引起动物铜、砷中毒及畜牧场周边的地表、水体污染,引发生态安全问题。
1.5 转基因饲料原料
为了获得高产、抗病性强等经济性状,在生物工程技术的推动下,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用作饲料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有抗虫害玉米和大豆等,这大多产自美国。我国目前未生产转基因大豆和玉米。饲喂转基因饲料的动物产品对食用者可能产生过敏反应;转基因饲料中转入的抗生素标记基因有可能使动物与人的肠道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转入的蛋白酶活性抑制剂基因和残留的抗昆虫内毒素基因可能对人和动物健康有害。
1.6 动物性饲料原料
自1996年以来,英国、爱尔兰、瑞士、法国等欧盟成员国相继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疯牛病”和“二恶英”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动物性食品的恐慌。研究表明,含有“二恶英”的饲料产品,特别是饲用油脂是造成畜产品“二恶英”严重超标的直接原因;动物性饲料原料可能是牛传染“疯牛病”的主要传染源,特别是饲用含同类动物性饲料更易传播,如牛采食牛肉骨粉等。为此,一些国家相继禁止或饲用某些动物性饲料原料和限制使用范围。
2 提高饲料安全质量的相应对策
2.1 转变理念,提高安全意识
提高为全面杜绝安全隐患的滋生,提高产品质量,对此,应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我国本身作为养殖大国,但却在一定成上缺少先进的养殖技术,而对于一些养殖企业或养殖户来说,本身缺少资金的支撑,无奈之下,便只好铤而走险,做出违反国家法律的事情,也便是购买并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饲料,面对如此情况,各个地区的政府应严格进行管制,对一些轻微者可进行一定扶持,并在养殖户或企业之中推行先进的养殖技术,以及对消费者负责、对安全负责的养殖理念,使饲料安全成为养殖户与养殖企业的核心,并将其放在重要的位置。
2.2 注重培训,提升人员素养
2.2.1 在政府的有效扶持之下,需将安全理念有效进行落实,除此之外,需提升养殖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各个地区的政府可有效针对饲料生产及养殖企业从业人员的定期培训,满足其不同需求,如组织一些养殖培训或养殖卫生安全知识培训,以及养殖业人员职业的道德培训等等,除此之外,可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养殖户进行科普教育,比如卫生知识讲座,或是安全卫生知识竞赛,以及通过印刷一些科普书籍等等,来实现对养殖户的安全卫生知识科普,在这个过程当中,可将一些违禁添加剂和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进行选宣传,向广大养殖户提供科学的养殖理念,达到提升养殖人员素养的目的,只有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上去,才能够从根本上杜绝饲料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进入提高饲料的生产与管理、安全与卫生,树立饲料销售人员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理念。
2.2.2 加强从事饲料安全、检测、监督、查处的专业队伍建设及其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对严格执行國家饲料安全条例及有关规定的企业提供优惠政策,而对于违反规定的企业则加大处罚力度,做到赏罚分明。
2.3 创新科技,推广新技术
加强饲料安全科技创新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有必要从国家、地方、企业各个层面加大饲料安全科技创新经费的投入,既要重视基础性研究,又要注重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研究,为饲料安全工程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促进饲料添加剂产品的升级换代。特别要重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有机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高质量、安全性能好的产品,满足畜牧业生产优质、安全畜产品的需要
2.4 加强饲料行业从业人员就业准入制度的管理
农业部对涉及饲料生产的饲料检验化验员、饲料厂中心控制室操作工和饲料加工设备维修工等岗位实行就业准入制度,要求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相应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只有认真抓好饲料安全生产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工作,保证培训和鉴定质量,确保从事相关岗位的人员都能达到相应的业务水平,才能确保饲料产品的安全生产。此外,对饲料企业其他从业人员也应进行业务知识和安全知识的考核,做到全员重学习、懂技术、保安全。
3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飞速发展,民众生活得到提升,对饮食文化的追求中也不断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并且畜牧产品已经成为餐桌上不可或缺之物。饲料安全关乎到消费者安全,在新时代、新背景之下,应不断加强对畜牧业饲料安全使用的重视程度,加强对新产品与新技术的研发,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慧珍,赵欣,田松鹤.我国饲料质量安全监管现状思考[J]. 饲料广角. 2013(02)
[2]季学枫,章礼刚.对我国(进口)饲料质量安全监管若干问题的思考[J]. 饲料广角.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