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翻译中文化缺省的翻译策略

2018-05-09 11:14李子月
报刊荟萃(上) 2018年4期
关键词:翻译策略散文

摘 要:文化缺省是散文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缺省会带来交流障碍。本文以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二)》为例,探讨了散文翻译中文化缺省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散文;文化缺省;翻译策略

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双方文化背景的差异,缺乏对对方文化的理解,无法将语篇内的信息与语篇外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难以建立起理解话语所必需的语义连贯和情境连贯。面对散文中的种种文化缺省,张培基老先生在翻译的过程中,主要运用的翻译策略有直译法、意译法、借用法和加注法。

一、直译法

直译法,即尽量保留原文形象,为目的语注入新鲜血液。

例如:这时我才相信古时“易子而食”和现在有些地方把死人的肉煮来当饭吃的惨事是真的(谢冰莹,《饥饿》)。

译文:That made me believe as true the tragic story of ancients driven by hunger “to eat the flesh of each others son” and victims of some calamity-stricken areas cooking corpses as food.

“易子而食”是汉语中的一个成语典故,用来形容战争或受灾时灾民缺粮、悲惨的生活。张培基先生采用直译的方法,既不影响译文读者对内容的理解,也保留了源语的文化色彩,一举双得。

二、意译法

意译法适用于有些文化缺省无法采用直译或者其他的翻译策略,只能深层分析原文含义,再将其译成目的语,使译文读者能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含义,但无法像直译法那样保留源语的风格和生动形象。

例如:(没想到海浪是这么可怕的),它突然袭来,我被卷去了丈多远(谢冰莹,《海恋》)。

译文:Suddenly the violent waves came upon me and carried me quite a few meters away.

“丈”是中国特有的计量单位。“丈多远”大概有三米多远,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张培基先生把“丈多远”意译为“a few meters”,既省去了译文读者理解“丈”的障碍,又准确表达出了源语的意思。唯一的遗憾是丧失了源语“丈”的文化意象。

三、借用法

借用法是指借用目的语中的习惯表达来翻译原文。这种译法基于两种语言在意思和形象上的相似。使用这种方法,可使译文更接近目的语的表达习惯,更加自然顺畅,便于读者理解。

例如:更有趣的,是当我们在槐树中间穿过时,好像另走进了一个草木青青的仙境,真正的桃花源(謝冰莹,《黄昏》)。

译文:Whats more, in passing through the locust trees, we often felt as if we had entered a fairyland with lush greenery-a real Shangri-la.

“桃花源”即世外桃源,是中国一个经典的文化典故,但西方读者却并不熟悉。张培基先生将“桃花源”译为“a real Shangri-la”,一名英国作家小说中假想的喜马拉雅山山谷名,常常用来表示“隐秘的乐园”,与“桃花源”有着相同的含义。

四、加注法

加注法常常用于某些民族性很强的人名、书名或术语。加注法主要有音译加注和直译加注两种形式。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二)》中,张培基先生较多用的是音译加注法。

例如: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郭沫若,《杜鹃》)。

译文:To begin with, she is the incarnation of the legendary king of ancient Sichuan named Wang Di.

望帝是商朝的蜀王,是一个具有文化典故的称谓。张培基先生采用音译加注的方法,音译保留了源文的文化特征,加注有助于译文读者对内容的理解。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恰当地处理好原文中的文化缺省是摆在每个译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译者,要根据语境选择最合适的翻译策略,既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又不造成译文读者的理解障碍。

参考文献:

[1]陈琳.文化翻译中语用用意的翻译研究[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6).

[2]陈姝彤.浅析张培基先生英译散文作品中的翻译原则[J].写作理论研究,2012(11).

[3]丁闯.翻译中的文化缺省[J].文化学刊,2015(11).

作者简介:李子月(1984—),女,汉族,湖北人,本科,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汉互译。

猜你喜欢
翻译策略散文
遥想右北平(散文)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老苏(散文节选)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