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
【摘 要】本文系统介绍了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系的课程设置与教学体系,并简述其新闻传播研究方法教育。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可供我国传播学研究方法教育借鉴的有益经验,并提出专门针对新闻传播研究进行方法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研究方法;教育;新闻传播研究;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CSC)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
近年来,作为社会科学重要研究领域的传播学界,越来越重视对研究方法的培训与教育。尤其在学术交流国际化的背景下,作为一种国际通行的研究语言,很多学者意识到了方法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然而在传播学领域,研究方法的教育尚处在发展阶段。国内的传播学专业中,设置研究方法方向的硕博士点寥寥无几,各高校的新闻传播研究方法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王锡苓教授在2007年对新闻传播学科实证研究方法教育进行的探究中发现,新闻传播“专业点在以指数增加的同时,新闻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师资力量的配备、教学资源的供给等方面的不足便逐渐显现了出来,令人堪忧。”[1]
理解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研究便是其中一种。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研究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经过多年的积累,形成了一套被广为认可的操作规则,也就是研究方法。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研究,通过规范的方法与其他研究者沟通交流,也是社会科学研究不断进步的基石。传播学领域亦是如此,从美国的经验学派,到欧洲的文化研究,都有其内在的逻辑与章法。掌握了研究方法这一通用语言,才能更好地在经典研究的基础上,放眼全球,开拓创新。
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在进行新闻传播研究时,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十分必要。有鉴于此,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教育体系,实现了系统的研究方法训练。我国的传播研究方法教育尚在发展阶段,不妨借鉴这些成熟经验,为己所用。
参照上海交大社会科学领域世界高校排名(2017),笔者访问了世界前50所高校的网站主页。其中,只有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单独成立了研究方法系,承担全校研究方法的基础教学工作,并招收硕士和博士等不同层次的学生,专门开展针对研究方法的研究。其余各高校虽都有专门的研究方法中心或数据科学机构,但研究者通常分散于不同的学院和机构,教学体系也相对简单。
笔者作为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方法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期间,到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研究方法系交流学习。在此结合自身观察体验,系统了解了该系的课程设置与教学体系,希望能为我国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除培养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领域的研究生外,该学院还为全校提供研究方法课程与培训。课程设置健全,教学体系清晰,供全校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选修学习。
(一)课程设置健全
作为全校的研究方法基础教育部门,研究方法系有一套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将研究方法教育分为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软件操作三大部分。以理论与方法学习为主,软件操作为辅,注重基础知识教育(如图1)。
1、研究理念与设计
作为专业基础课,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生首先需要学习的就是研究理念与研究设计。研究理念从方法论层面,对研究方法的发展与局限进行介绍,并对研究方法不同流派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观等哲学层面的问题进行梳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基礎作为入门课程,培养了学生面对具体研究问题选择不同方法的意识和能力。研究设计课程涉及内容较为博杂,从基础社会统计常识到具体研究设计,再到研究中可能遇到的一般性问题,都会囊括其中。初学研究方法的同学,通过这门课可以了解如何开展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并能发掘社会科学研究的无穷趣味。
除了这两门基础课程外,还有一门适合有一定研究经验的博士研究生学习的高阶研究设计。这门课关注些较为宏大的选题设计,比如发展问题、公共政策等复杂问题。驾驭此类选题,不仅需要基础的研究理念,还要有更为宏观的方法论视野。因此,对独立或团队从事大型研究的青年研究人员而言,从方法论层面学习宏大选题设计十分必要。
2、质化与量化研究方法
有了基础理论做铺垫,就需要了解面对不同选题时,可供使用的具体研究方法了。具体的方法课程分为质化与量化两大分支,每一分支又有从初级到高阶的课程区分。
质化方法课程相对简单,仅分为质化研究基础和高阶质化方法。质化研究基础从入门知识讲起,介绍质化研究的目的和研究问题。通过课堂讲授与课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讲解深访、焦点小组、参与式观察、查找文献等质化数据收集方法,练习主题分析、内容分析、叙事分析、话语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课程内容简单,将研究流程操作化,适合初学者学习。
高阶质化方法讲授的是人类学经典方法,民族志研究方法。该课程面向具有一定质化分析基础的研究者,系统介绍民族志研究方法。探讨作为观察者的身份定位、选择进入田野的角色与方法、并讨论数据的收集分析与研究报告的写作等民族志研究中可能涉及到的问题。
量化方法课程体系相对完善,类别划分也较为细致。初级和中级量化方法课程会结合统计分析与研究设计具体介绍量化研究方法的基础知识,高阶量化方法课程则有调查设计、回归分析、多元分析、实验设计、因果分析等具体专题。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进行学习与实践。
3、混合研究方法
在量化与质化方法教学的基础上,探索两种研究路径融合的混合方法日渐成为社会研究的新话题。混合方法试图融合两种研究路径,力争将两种研究视野结合在同一研究过程中,达成对话与合作。在对质化与量化方法有了一定认识后,可以在混合方法课程上接触到研究方法领域的前沿发展与最新趋势。同时,对研究效果的检验也成为方法领域不可或缺的话题。而要实现对研究效果的质量评估,就需要在质化与量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方法层面的检验。至此,课程设置完整关照了从研究方法选择到实施效果评估的研究全过程。
4、软件操作
软件操作与研究方法课程是分开进行的,属于实践课。同学们在学习了基础知识以后,再去学习各类软件的计算机操作。操作与理论分离,操作课程也多由具有更多实际操作经验的青年教师或博士生承担。这样的设计较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践,也更易适应软件更新换代快的现代研究环境。
(二)教学体系完善
针对不同阶段的研究者,教学体系也有着清晰的划分(如图2)。面对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更多开设基础课程,以介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知识为主。面对有一定研究基础的博士生及其他对特定研究方法有需求的研究者,还开设了高阶研究方法工作坊。工作坊分为量化和质化两大系列,以专题的形式,每周介绍一种研究方法。上午由专家介绍该方法的具体内容和前沿发展,下午则由参加工作坊的研究者们提出自己在研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大家共同研讨解决。工作坊重视实践,也很好地促进了使用相同研究方法的研究者们沟通交流。不但为该领域的专家提出了很多实践问题,而且为研究人员的操作提供了探讨的机会。参与工作坊的研究者多来自不同研究领域,借此机会对同一方法进行多角度有针对性的研讨,也可以促进研究方法本身的改善与革新。
无论如何,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很多始料未及的方法问题。此时,每周开设的论文研究方法诊疗室就派上了用场。研究者可以预约不同领域的专家,对自己的研究方法提出意见,诊断自己在研究过程中选择的方法及具体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在研究进程中不断做出调整。工作坊与诊疗室相辅相成,为研究者即时与专家沟通实践中遇到的方法问题,随时调整完善方法选择与使用提供了便利。
(三)新闻传播研究方法教学
目前,大数据的不断发展使得传播研究越来越为社会科学所重视。研究方法系还联合媒体与传播系开设了专门针对传播研究的媒体和传播研究方法课程。该课程专门针对新闻传播研究,讲授包括量化与质化在内的研究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并着重介绍传播研究中常用的内容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专项研究方法,在课程中力图培养新闻传播研究者的数据意识和方法运用。
同时,还进一步开设了传播与社会中的数据、量化文本分析与可视化等培养传播研究生数据素养和分析能力的课程,供对研究方法感兴趣的学生选修学习(如图3)。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量化还是质化研究,数据收集和分析都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所以,对数据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是学习传播研究方法的前提,也是进一步科学运用研究方法的基础。
我国新闻传播研究方法辅引于社会學研究方法,但教学体系尚未完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教学经验,对我们的新闻传播研究方法教育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一)系统的课程体系
首先应该对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的课程体系建立较为系统的规划,将理论、方法与软件区分开来。请有更多理论知识和研究经验的老师专注于理论梳理和方法介绍,而把具体的软件操作交给实践经验更为丰富的青年教师或博士研究生。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更为清晰地学习,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合理分工将老师从繁琐复杂的软件操作问题中解放出来,同时对青年教师与博士研究生也是一种锻炼和提高。
(二)明晰的教学层次
针对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要有不同层级的方法训练。这样做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研究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博士研究生及青年教师具体研究方法的培训,促进不同领域的专家与有方法训练需求的青年研究人员交流沟通,及时解决研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组织对某些研究方法有所专长的专家对学生们的研究方法提出意见建议,在探讨中不断进步。
(三)有针对性的研究方法教学
具体到新闻传播研究,要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方法教学。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新闻传播研究有其特有的性质与研究需求。比如,随着大数据和云存储的技术发展,海量电子文本的获取已经越来越容易,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文本分析方法的学习需求。而网络化传播模式的快速更新,又引发了对社会网络分析等较为前沿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模型的需求。在讲授新闻传播研究方法时,应该树立传播研究的意识,面对传播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于新闻传播研究的分析路径和具体方法。
注释:
[1]王锡苓.对实证研究方法课程在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中现状的思考[J].国际新闻界,2007(07).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