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原因及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2018-05-09 09:58:30谷名琴杨勤勤宋夕娟
传染病信息 2018年2期
关键词:艾滋病医护人员职业

谷名琴,杨勤勤,宋夕娟

艾滋病是由HIV感染引起,多通过性接触、血液、母婴传播,病死率较高[1-2]。艾滋病职业暴露指的是医护人员在临床诊断、治疗、护理过程中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或被带有患者血液的针头刺伤等而可能感染HIV的情况[3]。近年来随着艾滋病病例数不断增多,导致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风险增大,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这也为艾滋病防治人员配置增加难度[4-5]。为了解艾滋病职业暴露原因及医护人员心理状况,现将本院2011年1月—2017年6月发生的30例艾滋病职业暴露医护人员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报道。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方法,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7年6月发生的艾滋病职业暴露医护人员共30例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对30例艾滋病职业暴露医护人员进行相关资料、心理状况调查,其中相关资料包括艾滋病职业暴露医护人员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暴露部位、暴露方式、暴露环节及暴露后处理等。其中暴露后处理方法:暴露后马上通过肥皂水冲洗相关部位,随后0.9%氯化钠溶液冲洗至干净,若存在伤口,则须轻挤压出损伤处血液,再给予肥皂水、0.9%氯化钠溶液冲洗,75%乙醇或0.5%碘伏消毒,且对伤口包扎。接着上报并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报告登记表,包括职业暴露医护人员基本信息、暴露经过、暴露环节、暴露后处理等内容,对暴露级别评估,签署预防用药同意书后4 h内接受药物预防。目前干预程序有基本用药[2种反转录酶制剂——双汰芝(齐多拉米双夫定片),常规治疗剂量(1片/次,2次/d)]与强化用药[2种反转录酶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即双汰芝+佳息患(硫酸茚地那韦胶囊),均使用常规治疗剂量,佳息患2粒/次,3次/d]2种,暴露者尽量于4 h内用药,最晚不超过24 h,均连续干预28 d。专职人员对暴露者随访,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同时暴露后尽早行HIV抗体检测,且暴露后第1、2、3、6个月行HIV抗体复查。另外职业暴露后1周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6]评价医护人员心理状况,包括焦虑、抑郁、恐惧、敌对等共9个因子,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以1986年金华等[7]构建的SCL-90中国成人常模为比较标准。30例艾滋病职业暴露医护人员经随访均未发生感染。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职业暴露医护人员基本情况 30例医护人员中,男4例(13.33%),女26例(86.67%);年龄20~50岁,平均(24.30±3.14)岁;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7例(23.33%),大专8例(26.67%),中专15例(50.00%);职称:初级26例(86.67%),中级4例(13.33%)。

2.2 暴露部位 30例艾滋病职业暴露医护人员中,手或手指损伤26例(86.67%),面部1例(3.33%),眼部1例(3.33%),其他部位2例(6.67%)。

2.3 暴露方式 30例艾滋病职业暴露医护人员的暴露方式以针刺伤为主,占70.00%。见表1。

2.4 暴露环节 30例艾滋病职业暴露医护人员的暴露环节中有创术中操作构成比最大,占30.00%;其次是注射穿刺,占26.67%。见表2。

2.5 暴露原因 30例艾滋病职业暴露医护人员的暴露原因中以安全管理有缺陷为主,占46.67%;其次是自护意识不足,占30.00%。见表3。

表1 30例艾滋病职业暴露医护人员的暴露方式Table 1 Modes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AIDS in 30 medical staff

表2 30例艾滋病职业暴露医护人员的暴露环节Table 2 Links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AIDS in 30 medical staff

表3 30例艾滋病职业暴露医护人员的暴露原因构成(多选)Table 3 Causes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AIDS in 30 medical staff(multiple choices)

2.6 暴露后心理状况 30例艾滋病职业暴露医护人员出现的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恐惧、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强迫及偏执评分均明显高于中国成人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3 讨 论

3.1 艾滋病职业暴露原因 相关报道称,美国每年出现锐器伤约80万例[8]。欧洲每年发生锐器伤100万例左右[9]。本研究结果显示艾滋病职业暴露以针刺伤为主,占70.00%,且针刺伤中常见环节包括有创术中操作、注射穿刺及拔针,与赵鲜丽等[10]研究结果基本相符。Aynalem等[11]研究表明HIV职业暴露与工作环境、个人防护装置应用时间等有关。本研究回顾性调查显示我院艾滋病职业暴露原因主要包括:①安全管理有缺陷。医院尚未设立艾滋病独立病区,与其他传染病工作上面有重复或交叉,防控监督不力可能导致感染;受工作任务重、成本节约、防护意识薄弱等影响,部分医护人员未按照规范应用防护工具;艾滋病诊断、治疗高峰时医护人员不足,工作繁忙,易出现意外伤害。②自护意识不足。医护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认识不充分,加上工作压力大,任务重,易产生疲劳,自护意识薄弱,增加了职业暴露风险,特别是手术医生,一天内多台手术易导致其注意力下降,防护警惕意识不够;对工作中的风险预估不足,有创操作、有血液喷溅等操作实施时未规范佩戴护镜或面罩时易出现职业暴露[12-13]。③防控能力较弱。本研究中的30例艾滋病职业暴露医护人员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中专文化程度占50.00%,初级职称占86.67%,可见艾滋病职业暴露的主要对象为低学历、低职称者。这是因为上述人员对艾滋病防控相关知识认识不足,临床经验相对不丰富,随机应变能力相对较差。尤其是年龄小的医护人员,专业培训次数少,对相关操作流程不熟练,最终可能导致职业暴露发生。④术中操作及防护不当。术中缝合皮肤时未佩戴手套,锐器应用的同时进行止血等操作均可能增加职业暴露危险性[14],特别是医生。

表4 30例艾滋病职业暴露医护人员SCL-90评分与中国成人常模比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SCL-90 scores between 30 medical staff with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AIDS and Chinese norm (±s,points)

表4 30例艾滋病职业暴露医护人员SCL-90评分与中国成人常模比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SCL-90 scores between 30 medical staff with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AIDS and Chinese norm (±s,points)

组别 躯体化症状 焦虑 抑郁 恐惧 精神病性 人际关系敏感 敌对 强迫 偏执职业暴露人员 1.46±0.52 2.05±0.51 1.92±0.67 1.70±0.52 1.62±0.50 1.90±0.73 2.13±0.49 1.64±0.52 1.75±0.63常模 1.30±0.41 1.40±0.42 1.48±0.60 1.35±0.48 1.49±0.46 1.58±0.59 1.45±0.52 1.43±0.55 1.48±0.49 t值 2.092 8.310 3.949 3.931 1.523 2.910 7.075 2.066 2.982 P值 0.037 0.000 0.000 0.000 0.128 0.004 0.000 0.039 0.003

3.2 艾滋病职业暴露医护人员心理状况 虽然近年来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较大的进展,但人们仍“谈之色变”。医护人员一旦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不管是否感染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害怕等情绪。加上部分医护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更增加其恐惧、担心等心理,这种心理刺激可能导致心理危机发生,产生系列不良反应,对其工作、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中国成人常模,艾滋病职业暴露医护人员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恐惧、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强迫及偏执评分均显著增高,提示医护人员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易产生焦虑、抑郁、敌对等不良情绪,为此须加强其心理干预。

综上,艾滋病职业暴露原因较多,以自护意识不足、安全管理有缺陷为主,职业暴露后医护人员易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对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①加强安全管理建设。一方面增加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次数,提高医护人员艾滋病防护意识,另一方面规范并遵循诊疗护理流程,制定并实施防护制度,根据诊治高峰时间段合理配置人员;同时进行艾滋病职业暴露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13]。②通过培训、教育、演练等切实提高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及防护能力,这个过程中采取分层、分级的方式。③职业暴露后处理。艾滋病职业暴露后须先挤出伤口的血液,随后用肥皂水、0.9%氯化钠溶液冲洗伤口,且行乙醇、碘伏消毒;取得职业暴露医护人员同意后预防性行艾滋病抗病毒药物干预,全面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艾滋病职业暴露后须高度关注医护人员心理状况,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个体化心理疏导,通过宣教帮助其正确认识艾滋病,以减少医护人员不必要的恐惧,并鼓励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暴露后处理,降低感染几率[16]。

【参考文献】

[1]张和倩,常文仙,焦艳梅,等.HIV病毒库清除策略研究进展[J].传染病信息,2017,30(6):321-326.

[2]赵英.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及防护现状调查[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151-153,156.

[3]钱静娟,黄利华,钟亚君,等.传染病医院艾滋病职业暴露监测分析与防控策略[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4):269-270.

[4]程五琴,张玲,马兴爱,等.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掌握现况与心理状态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s1):85-87.

[5]罗斌华,吴志勇,李福太,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危险因素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4):6223-6225.

[6]Schmitz N,Hartkamp N,Kiuse J,et al.The Symptom Check-List-90-R (SCL-90-R): a German validation study[J].Qual Life Res,2000,9(2):185-193.

[7]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263.

[8]Wicker S,Stirn AV,Rabenau HF,et al.Needlestick injuries: causes,preventability and psychological impact[J].Infection,2014,42(3):549-552.

[9]Europische Agentur für Sicherheit und Gesundheitsschutz am Arbeitsplatz (OSHA-EU): Vermeidung von Verletzungendurchscharfe/spitze Instrumente am Arbeitsplatz [EB/OL].[2017-10-28].http://osha.europa.eu/de/sector/healthcare/prevention-sharpinjuriesworkplace.

[10]赵鲜丽,李小龙,任伟,等.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2):179-181.

[11]Aynalem TF,Dejenie HT.Assessment of prevalence and determinants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HIV infection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in selected health institutions in Debre Berhan Town,North Shoa Zone,Amhara Region,Ethiopia,2014[J].Aids Res Treat,2014,2014:731848.

[12]陈嘉,王红红,李现红,等.青年医务人员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识及职业暴露的防护及意外事故处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0):161-162.

[13]彭玉娇,张开友,易隽,等.四川省乡镇医院医务人员艾滋病应对能力与培训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7,33(4):307-311.

[14]赵昌松,张强,李鑫,等.HIV感染者骨科手术过程中职业暴露防护流程分析[J].传染病信息,2016,29(6):336-339.

[15]倪裕玲,胡跃强.金华市19名护理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及防护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5,14(11):1077-1079.

[16]杨梅钦.助产士 HIV 职业暴露后心理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0):63-65.

猜你喜欢
艾滋病医护人员职业
《 世界艾滋病日》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 09:28:12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34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